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937|回复: 3

缯画的主题内涵及其艺术风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3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缯画的主题内涵及其艺术风格

林树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战国]佚名 缯书画 38.7×47cm 绢本设色 美国亚洲美术馆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3 青色没骨树 图4 春正月神像)
   
  一

  上图缯画与缯书(缯即白色丝帛,仍用旧称)1942年9月在湖南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中出土。先为古董商唐鉴泉所得,转售蔡季襄,蔡命其子将文字与图临绘,1944年出版《晚周缯书考证》一书。这是中国三千多年前缯帛书画的第一次发现,震撼了国内外的学术界。1946年为美国柯克思(M.John Hadler Cox)所得,携到华盛顿。还有一说是,蔡季襄获悉有人偷掘古墓后,匆匆赶到现场,只见其中器物多被盗走,正欲离去,忽见坑沿有一团东西,拾起一看是揉皱的丝织品,便用手帕包好带回家中,展视却是晚周的缯,以漆写字和绘画,整幅已变成深赭色。上面字画很难辨认。为此他找到古钱币专家钱无咎。钱为其介绍当地湘雅医院的美籍医师柯克思,柯克思提出由他带原件回美国,用紫外线摄影后制版,连同蔡著《晚周缯书考证》由柯克思翻译在美国出版。预付稿酬1000美元,出书后再寄9000美元。柯克思回到美国以后,不仅赖掉了9000美元,而且将蔡季襄的著作署上他的名字出版,并以此得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①。缯书画现藏美国亚洲美术馆。1973年湖南省博物馆发掘此子弹库1号墓。此墓墓主为40岁左右男性。于棺盖板下隔板之上又发现一幅帛画旌幡,即著名的《人物驭龙图》。从旌幡人物(墓主像)服饰及棺椁制度推测,当是大夫一级贵族,时代在战国中晚期之间。

  多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不断对此进行研究,发表不同见解②,但多偏重文字考释,专谈缯画者尚不多见。缯画和缯书是一个整体,互相关联,但又各具相对独立性。其周边四角画草木、星月,依次画十二神像,象征十二月,其时序排列如现在的时钟转向;神像造型含意复杂,有的认为是当时楚人崇拜的四方神祗,或与驱疫、赶鬼的方相氏、十二神兽有关。中间有文字两大段,书写方向相反。

  缯画据已刊图版,分两种类型:一为摹本(图1),基本以蔡季襄《晚周缯书考证》为基础,以后略有改动③;一为照片④。经考核出入很大,所有摹本皆十分粗略,发现不少错误。有的只描大轮廓,有的没有摹出,从绘画历史要求看,这些摹本距离原作太远,但几十年来就是根据这些摹本来认识此一缯画的。今笔者根据湖北美术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楚美术图集》紫外线拍摄的图版,比照摹本作新的探索。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3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甲)青色没骨树一株 在图的东北角,树的右上方画重叠二弯月(图2)。这棵长满树叶、生意盎然的树木,再联系中间缯书“卉木民□”句,即“草木萌生”,表示花木萌芽生长。月亮表示天界而非人间,如楚帛画《龙凤人物图》便画女墓主站在半月之上。马王堆1号汉墓帛画,表示妇女墓主灵魂升天,也画她飞近半月。画半月是表示与正圆太阳的区别。春树新月,已构成一幅独立的小品画。

  这里没骨画法的树,用比较粗放的笔触直接画树干和枝条,画树叶像蕨类的叶,排列较整齐。说明早在战国时代,画树、树叶已有没骨和勾勒(详见下文论述)的不同表现手法。(图3)

  (1)春正月神像 画一龟形动物,背部花纹也似龟,一蛇头上长一角,缠绕其上(图4)。今查湖北美术出版社刊本,此图下半正好出现一个大裂痕,形象不是很清晰。笔者曾据《文物》杂志1964年第9期所刊紫外线照片画出过图像。此像多种摹本皆被一分为二,想来当是因为中有裂痕之故。《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图版把人首蛇描在龟头上。这一人首蛇身像,当是现知最早的祝融画像,应是楚人祖宗崇拜的产物。缯书中间乙段曾有“(炎)帝乃命祝融”,“天铤帝乃为日月之行”等语,说的是楚人祖先帝、炎帝、祝融的神话故事。传说帝妻羲和、常羲生日月。缯书认为要敬神、敬祖宗,由于楚人之祖生日月,使其运转有恒,四时有序。祝融即烛龙。《山海经·大荒北经》曰:“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暝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此蛇身人面的祝融主管天界四季、昼夜、风雨阴晴。张眼为昼,闭眼为夜。吹气为冬,呼气为夏。马王堆1号西汉墓T形帛画天界主神就是画的人首蛇身的祝融。神龟红首、青身,作为灵像也在上述西汉帛画中出现。据屈原《楚辞·天问》:“鳌戴山淑,何以安之?”即背负仙山伪大龟,此画下部漶漫是否有脚,已看不清。神像原有榜题三字,残甚,不可辨。据李学勤等考证为《尔雅·释天》十二月神名之首“陬(栽)”⑤。原注跋各家解释不同,商承祚说,如果是月祭享,对死者之子不利。

  (2)二月神像 鸟形,四首、四目(作回纹)相连,其四首的排列,很像后来北魏石刻画中的“雄腿九首”。下体作二鸟身,有爪,拖细尾(图5)。神名难认,据考为二月之神“如”,释文也难解,商承祚谓“毋取望日”,即是月15日行事则凶。

  (3)三月神像(司春主神) 神作青面,无额,眉毛长而竖立过头,右肩尚残存部分,下体残。榜题神名“呈(一释作“事”)司春”。据考为三月之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3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乙)青色树一棵 画初夏之树,释文不全,有“……畜生……”等字。(图6)

  (4)夏四月神像 此像各摹本及照片相差很大。早期摹本皆以蔡季襄《晚周缯书考证》为本。作不同颜色的二蛇纠缠,皆各有双角,其一可见为鸟(鸡或凤)首,似戴冠,头的四周毛羽耸立。日本梅原末治摹本(平凡社《书道全集》第一卷图127—128,1954年)说据美国弗利尔博物馆所拍照片,在此像右侧加兽身,《中国大百科全书》照图版因之,也作此形状。今细察二蛇右侧似有一兽身印影,但未见线描,显然是多添的。因为十二神像皆头朝缯书的“圆心”,如照梅原末治所摹,则违反这一规则。故仍照最早摹本及照片,除去兽身。此二蛇相纠形如葫芦,可能即为伏羲女娲合体绘画的雏型,据闻一多《伏羲考》(《闻一多全集》第一册)谈伏羲女娲本为兄妹,后为夫妇,以繁衍人类,系据古籍所载伏羲兄妹曾入葫芦避大水得以生存的传说。此类人首蛇身相缠并生一小儿的画像在山东武梁祠等处所见极多,但皆作人首,与此神像不同。或如《淮南子·说林篇》所说:“此女娲之所以七十化也”有关,因为女娲善变,或者由人首变为鸟首了。此神名榜题“余”,与《尔雅·释天》四月之神“余”正合(图7)。

  (5)五月神像 作人形,三首,头顶各生四细角。手如钩,两臂如今之机器人,两脚踩蛇。榜题神名“故”。《尔雅·释天》作“皋(高)”。《山海经·中山经》:“苦山、少室皆冢也,……其神状皆人面而三首。”又《山海经·中山经》说:“神于儿居之,人身而手操两蛇。”《大荒南经》:“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两青蛇,践两赤蛇。”此神像的形貌与《山海经》所载颇为相合。(图8)

  (6)六月(夏之主神)神像 人身,头戴两头蛇,发上竖,两手似各操一蛇,有尾,张口露齿,似手舞脚蹈。榜题“司夏”。《尔雅·释天》六月神作“且”,“”与“且”相通假,即今“祖”字。释文有“不可以出(师)”,“出师不遂”句。(图9)

  四

  (丙)双钩树一株 象征夏交秋林木之盛(图10),这种双钩描绘,是传统双钩画法。

  (7)秋七月神像 此像照片与摹本差别也很大。作兽首(似有三面),长双长角,似羊,吐舌。鸟身,有尾。一侧有翼,长一爪,另一侧却又伸出一只人手。安志敏、陈公柔文引《山海经·海外西经》,与“一臂国”、“奇肱之国”联系,亦可作一说。榜题神名“仓”。《尔雅》作“相”,“仓”与“相”通假。此像与河南信阳楚墓出土镇墓兽最为相似。“羊”历来寓有吉祥的含意。释文“曰仓,不可以川。”谓此月不宜川祭,以夏季雨水过多则伤庄稼。(图11)

  (8)八月神像 此像照片与摹本差别极大。旧摹本如伏卧之牛,安志敏、陈公柔据《山海经·大荒东经》:“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其名曰夔。”也不确切。实际为兽首(似牛非牛)。回纹角,吐长舌。鸟身,全身披回纹的羽毛,一腿作曲尺形,一腿如鸟爪(图12)。榜题“臧”。即《尔雅》八月之神“壮”。“臧”与“壮”皆“爿”声。

  (9)九月神(秋之主神)像 原来形象与摹本差别也极大。安志敏、陈公柔文说:“上身不似漫漶,而当是有足无头之神”。梅原末治的摹本画出长颈鸟头,造型如今日玩具鸭。其实基本形为鸟,鸟喙(形如人之鹰勾鼻)人眼、耳,有胡须,当是人首。长颈,四腿,腿上长毛,脚端长爪,全身羽毛向后纷披,作空中飞翔之状。《山海经·海外南经》:“羽民(人)国……其人长头,身生羽(郭璞注:能飞不能远,卵生,画似仙人也),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郭璞注:启筮曰羽民之状,鸟喙,赤目而白首)”。又,此人鸟变化、羽化升仙的观念,可能与南方民族的鸟崇拜有关。《史记·越世家》有“越王(越族以鸟为图腾)长颈鸟喙”的记载,也与此神像颇合。12神中与鸟联系的有4个,占全部的1/3。楚人对鸟崇拜、羽化升仙思想也很突出,多见于屈原等人所作《楚辞》中。此类形象战国铜器纹饰出现不少,如河南辉县琉璃阁战国魏墓出土狩猎纹铜壶上有一神怪,人首鸟身,两前肢如鸟爪,各操一蛇。这些都是画的羽人。即当时以为人羽化(生羽毛变成鸟),就可以长生不老,成仙。这种思想和绘画南方楚国而外,也见之南方的吴越和北方国家。此神榜题“幺(玄),司秋”。与《尔雅》九月之神,“玄”符合(图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3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丁)禾类稻穗 象征秋收(图14)。

  (10)冬十月神像 作兽形,似鹿,长羊角,吐舌,歧(分叉)尾,全身遍布鱼鳞纹(商承祚认为豹纹),这种鱼鳞纹饰与商周铜器的鱼鳞纹有继承关系。其造型与纹饰也和信阳出土的楚镇兽极为相似。其状像飞廉。《汉书·武帝纪》:“元封二年……上作长安飞廉馆。”晋灼(注)曰:“身似鹿,头如爵(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文。”飞廉原为风神。当时人认为骑着╡或由╡引导,便可升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T形帛画,把守天门及仙人骑之奔驰天界身有豹纹的也是飞廉。此神榜题残失,据《尔雅》神名为“阳”。(图16)

  (11)十一月神像 人身,额生对角,三角眼,排齿外露,戴蛇(额上戴二蛇),其一沿右角而下伸向鼻子,其一沿耳部(或穿耳)下垂,谓之“珥蛇”(郭璞注:“以蛇贯其耳也。”画面看不清楚)。其状令人生畏。右臂伸张,左臂及身体下部残失。《山海经·中山经》:“洞庭之山……是多怪神,状如人面而载(戴)蛇。”《山海经·西山经》:“懈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绯毛,名曰穷奇。”又《海外北经》:“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淮南子·坠形训》“穷奇”条高诱注云:“穷奇,天神也。在北方,道足桀两龙(也是蛇),其形如虎。”此神像与上述文献类似。在绘画形象方面与辽宁营城子东汉初期墓墓门壁画特别是镇江东晋隆安二年(398年)墓《戴蛇画像砖》更为相似。据该墓发掘报告,考证墓主为南迁的山东大族,鲁南大族受楚文化“好巫尚鬼”影响很深,可以说该墓画像砖内容是缯画神像的重要继承者。“戴蛇”画像砖嵌在主室后壁正中位置,起着镇墓兽的作用。《山海经·西山经》“穷奇”条郝懿行注云:“穷奇恶兽而云驰逐妖邪者。”此神像显然有逐妖邪縨蛇患的寓意。(图17)。此神榜题“姑,分伥”。《尔雅》十一月神作“辜”。“姑”与“辜”皆“古”声。释文:“曰姑,利侵伐,可以攻城,可以聚众,会者(诸)侯,型(刑)首事,戮不义。”

  (12)十二月神(冬之主神)像 作女子形象,头上长双细角,漫漶不可辨。兽耳。口吞蛇(一蛇从口中穿颊而过),双手平伸,似各执一蛇,脚部残缺。商承祚释“长枝穿口”之“穿胸国”人,不当。《山海经·海外东经》:“雨师妾在其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又《山海经·海内经》:“西南有巴国,又有黑人,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之。”两则记载都提到“人黑”、“操蛇”、“拌之”,两师妾女性,或即此神。其艺术造像与长沙马王堆1号墓棺盖画“仙人噬蛇”(《考古》杂志1973年第4期孙作云文图)及镇江东晋隆安二年墓《兽首噬蛇画像砖》最为相似。(图17)
总计12神像中与蛇有关联的就有6个之多,说明楚人思想信仰与习俗和蛇的关系密切。蛇以两种姿态出现:一是同生息、四季昼夜等有关,是正面颂扬对象,这同楚民族的图腾、始祖神崇拜有关(如其始祖炎帝、祝融等都与蛇图腾有关);一是危害人类(包括侵袭墓主尸体)的邪恶对象。看似矛盾,却又有对立关联的辩证关系。因为在人类社会早期,蛇同人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既可食又有毒,会咬人,对之生怖又有依赖敬仰之情。因此很多氏族都以蛇(后来变为龙)为图腾。此神榜题“”,《尔雅》作“荼”,李学勤考“荼”是“”的误文。

  六

  中间两大段文字为缯书主体。虽然内容诡谲古奥,且多残缺漫漶,有些字的识别各释不同。但经诸多学者长期研讨,大体已经探明。其缯书内容包涵:天人感应、占卜、趋吉避凶的思想;四时(季)、昼夜形成的神话;五色、五方、五神以至尚未成熟的五行观念;四、五、十二等数的观念;敬神(“天”、“帝”、“辟神”),敬祖宗(楚人祖先炎帝、祝融等);护?墓主灵魂,驱鬼辟邪,防蛇,升仙与大傩之礼、方相氏、十二神兽也有一定的联系。还有羽化升仙的观念。

  中间缯书,其畅达易晓者,经学者们考释整理,如:“(炎)帝曰:‘繇,□之哉!毋弗或敬。惟天作福,神则格之,惟天作灾,神则惠之。各敬惟永,天像是恻,诚为天□,下民之戚,敬之毋忒(谓毋疑)。’”其辞近《诗》、《书》、《左传》、《楚辞》的体裁、风格,琅琅可诵,可以成为战国文献独立的一篇。

  至于缯书的书法,从字体和书写款式来看,它与长沙五里牌、仰天湖、信阳长台关1号墓所出竹简及鄂君启节等楚器上文字的风格相似,布白排列整齐,书写规范,用笔线条细而匀称,有南方楚国的娟秀典丽和自由舒展,它和缯画有着同样的地域特色。

  所以要以缯书、画作为主要殉葬品,其中含义为:有的推测为“时占”之类的文书(类似后来的“历书”,直至今天的“月历”挂历),以画像的榜题及释文看很为相近,但其内涵决不止于此。有的认为是告神之缯。有的学者还探讨它与巫觋的关系,即以缯书、画作为手段,上通于天,而称之为“巫术辟邪图谱”,为墓主生前所使用,甚至认为墓主本人,带有巫师(当时是神权的代表)的身份。联系当时楚地的宗教、葬祭习俗以至神权、政权的统治,即产生缯画的历史文化大背景,是很有见地的。王逸《楚辞章句》说:“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这也足以解释缯书、画殉葬的用意。

  七

  下面以缯画为主,再联系《人物驭龙图》(图18)和《龙凤人物图》(图19)谈其绘画艺术。缯画的主题而外,其艺术的形式与风格可作以下分析:

  构思与构图 缯画是在当时浓重的宗教思想意识控制下制作的,构图规整、对称、谨严,四角所画的草木,体现了四时(季)、四方(东西南北)、四神(司四方之神)、五色配五方,十二月运行的观念。所以四角画草木,十二神每边三个,皆头向内,足朝外,由中心向外放射,周而复始。《人物驭龙图》和《龙凤人物图》以人物—墓主为主体,其他事物围绕墓主升天的主题安排,而缯画则与缯书配合,又具有插图性质。

  造型 极富想象力,是浪漫主义的杰作。《韩非子·外储篇》:“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磬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神无形者,不磬于前,故易之也。’”此可以帮助说明这些神像造型的“琦玮肆”的时代特点和风格。即神鬼画不局限于眼前的具体物事,有很大的“自由天地”,可以充分想象、发挥,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它和同时代的产物《山海经》关系最为密切,这里有一身三个人头,有人首鸟身,有人首兽身……真是无奇不有,不可名状。大致以人、兽、鸟、蛇等进行组合,它既摆脱现实人物、动物的真形限制,但又是现实人物、动物的升华,仍然受有时空的局限。这里的“神”,有的像儿童画,表现了童稚的天真;有的又像今日外国的卡通画,具有超时空的意识。这些神画,其造型(如七月、八月神像)和纹饰(有的用回纹,有的用鱼鳞纹)和商、西周青铜器有直接的继承关系。又可以看出商、西周富有装饰味的铜器纹饰向战国缯帛画形式蜕变的迹象。

  用线 通过这次对原作照片的临摹才明确这些神像草木画,其线条用笔是十分紧细(有的细如发丝)而有规则。它比略早的《龙凤人物图》更为规则,也即定型化了,成为以后“工笔重彩”画线描的基础。经与同墓出土的《人物驭龙图》比较,其紧细规整有共同特点而更流畅自如,技术十分娴熟,可以判明与《人物驭龙图》的作者并非一人。这里的用笔用线,除双钩而外,还有没骨、渲染的不同手法,比之《龙凤人物图》又有很大的进展。

  设色 缯画神像皆彩绘,有朱、绛、青三色。加上双钩象征白色,共四色。《尔雅·释天》记四时:“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与缯画甲、春树的青色,乙、夏树的朱色,丙、秋树的白色(双钩),丁、冬的稻穗黑色是符合的,体现了四色代表四方之神的观念。缯书主文提到:“青木、赤木、黄木、白木、黑墨之精”。与《仪礼·觐礼》所说:“设六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黄”。《周礼·考工记》:“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共同具有五色配五方的观念。缯画四角草木只具青、赤、白、黑四色,缺黄色。或者是“天玄(黑)地黄”很难在画面上表现的缘故。

  缯画比之《龙凤人物图》在线描基础上,仅于嘴唇、衣服上点红点的设色,已有很大进展。缯画的双钩、白描、没骨,加上《人物驭龙图》设色的白描、平涂、渲染兼用,龙、鹤、舆盖等,部分还施以金、白粉彩,也为传统绘画的设色奠定了基础。

  缯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这样的地位:

  一、最早发现(1942年)的缯帛画。这是已知最早用毛笔、彩绘的缯帛画。缯画既具有绢帛的质地,毛笔彩绘的形式,(规则化的线描、没骨法、着金、白粉彩都属最早)可以抒卷,也可以张挂,仅缺后来的装裱,故也完全可以视为传统卷轴画的鼻祖。这种帛画的质地和艺术形式,在世界范围内为中国所独有。

  二、最早的鬼神缯帛画。

  三、最早的草木、(连同《人物驭龙图》的)鹤(鸟)、鱼、龙的缯帛画。它是传统的花鸟鱼虫画的前驱。草木画表现形式多样而写实,有很强的表现力。虽然该墓的缯帛画未见山、水的形象,却衬托有明月,也可以说是传统山水树石画的开端。

  四、最早的有“榜题”(发展为汉代墓室壁画与画像石等的榜题及以后卷轴画的榜题、标题)和注跋(释文)的缯帛画,后来发展为壁画(包括庭室壁画)、屏风画、卷轴画题跋题诗的形式。

  五、最早的一篇有插图的缯帛书。商承祚文还认为缯书是字数最多的一篇帛书。

  (作者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注释

① 王家敏《国宝缯书何以流失》,见《扬子晚报》1996年7月4日《收藏沙龙》。
② 蔡季襄后,参与学者有:蒋玄、郑振铎、董作宾、郭沫若、安志敏、商承祚、李学勤、刘晓路,香港饶宗颐、郑德坤、陈侔,日本梅原末治,澳大利亚巴纳德,美国张光直等数十人。论著在200篇(部)以上,不一一罗列。
③ 本文所用摹本图版采自安志敏、陈公柔《长沙战国缯书及其有关问题》(《文物》杂志1963年第9期),并针对该文一些论点与之商榷。又,此图摹本图版见林树中主编《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第1卷,图版三缯画、缯书。
④ 日本梅原末治据美国弗利尔博物馆所拍照片,但未发表,只刊摹本。饶宗颐、巴纳德书也未刊照片。本文所据照片见商承祚《战国楚帛书述略》(《文物》杂志1964年第9期)所附图版。并参阅部分释文。
⑤ 神像为《尔雅·释天》十二月神名,参见李学勤《补论战国题铭的一些问题》(《文物》杂志1960年第7期)。其每季主神(如“呈,司春”)安排在最后一个月。刘晓路《中国帛画史略》(《陈少丰教授从教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将主神排在每季的首月,顺序排错。以下皆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