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80
- 注册时间
- 2003-1-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1769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人才济济的南社书坛
$ N9 l' T* P: E$ j9 e8 y ; V2 I$ e" r- M
李海珉 7 {; y) }6 G( W2 m/ A; I0 g! a' j
d* l& ]1 h" m( W; G, z
5 J0 |" x6 ?3 o) `3 p
$ @: E6 |3 C Z! D1 m(白蕉 行书七月四日致姚筘雏札 19×41cm 柳亚子纪念馆藏)
4 w! t: \! B6 u
* O$ k4 K4 f0 D: C* u N 1 J& P! z% P8 c: O; I
(姚筘雏 楷书寿于右任诗四首 28×34cm 柳亚子纪念馆藏). Z: W' U1 i* L' J& p1 P
9 ]3 |3 e4 _, s! f1 J
南社的书法,是清末和民国书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惜南社的书法至今没有人从社团的角度加以关注,本文权当引玉之砖,略加申说。- P A; ~- v: U- H' Y- g! E6 s8 C
x/ y3 S( U' I% d3 g% s; ^ 一
: P3 Z! b0 `, b+ Q5 j0 l- u3 K+ K2 C6 g" s/ l
论述南社书法之前,有必要说一下南社。
* }, @$ p o* `2 m4 X) x# M
: Y8 c, j( L; P9 e' }/ W 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关于南社的取名,它的主要发起人柳亚子解释说,那是“反对北庭的标帜”,也就是说南社以反对满清王朝为宗旨。柳亚子和南社另两位主要发起人都是中国同盟会会员,首次参加南社雅集的有17人,其中同盟会会员就占了14名。同盟会是政治团体,真刀真枪地造满清政府的反。南社是“文”的团体,它办报办刊办学,制造舆论,从意识形态方面进行革命。南社和同盟会,一文一武共襄国民革命成功。
0 S4 J) ~" A/ J, E' f' |! `3 `" ~/ Q' g; D. }, l# H4 ~; i: s
南社成立于1909年,为了推翻满清王朝,全体南社成员同仇敌忾;袁世凯称帝,南社中除极少数成员上表劝进之外,绝大多数成员投入了反袁运动;接下来反张勋复辟、反北洋军阀,直到“五四”运动前夕,是南社辉煌的10年。南社正式成立之前,在1907年有“神交社”,柳亚子称为“南社的楔子”,1923年,柳亚子等人发起成立了新南社,后来,南社断断续续有所活动,到1935年的南社纪念会,南社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28年。南社在民国纪元时发展到381人,最终壮大到1182人,如果再加上新南社、各省分社和南社纪念会的人,那么可以说它囊括了南半个中国知识分子中的精英。 Z8 |( b2 V; r' F( r$ G& \/ t4 `
/ j6 c9 U% l( Q" D! i P: e) J 南社留下的资料不多,南社成员生平事迹的资料更少。现在根据郑逸梅《南社丛谈》、国际南社学会主编的《南社人物传》、邵迎武《南社人物吟评》和吴江文史资料第九辑《纪念南社成立八十周年专辑》,再参考其他有关资料,约略可以得到210名南社社员的基本生平事略。210人仅占南社总数的五分之一弱。不过,这些人物具有代表性。地域上,遍布江苏、上海、浙江、两广、两湖、云南、福建、四川、安徽、江西、山东、山西、贵州、陕西、天津等17个省市,以江苏、上海、浙江为多;职业上,以教学办报为主,兼有小说家、演员、编剧、医生和从政从军者;年龄上,最长者出生于1845年,最小的生于1902年,半数出生在1880年前后的10年中;性别上,女社员有8名。210人大体可以反映南社的全貌了。, A- H' b6 b! @
8 w$ ?. I# S- B6 X0 |# m 其次,需要说一下南社和南社成员书法活动的时间,因为二者并不完全一致。8 \ ^$ O* e& B' o3 R( F. w4 F. x! U% t
. I( d5 I; F4 X4 [7 C) b: b 南社兴盛时期只10年,从神交社到南社纪念会也只有28年。然而南社成员的书法活动大多是终生的。比如于右任之类的大家,南社时期他们的书法已经很有知名度,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终臻人书俱老的境地。再如沈钧儒,他生于1875年,在清末考中进士,参加南社之前书法已经名震遐迩,此老高寿,到1963年才辞世,沈氏的书法实践远远长于南社存在的时段。沈尹默(1883~1971年)学书的经历很有代表性。他15岁那年为人书扇,书法已经为人称道,但他1908年25岁时,书法竟被陈独秀评为“其俗在骨”,接着沈参加南社,决心重新学起,他奋力钻研包世臣的《艺舟双楫》,用大羊毫临汉碑,一纸一字,直到1930年,才觉得腕下有力,而这时的南社活动已经时断时续陷于停滞阶段了。尽管这样,沈尹默书法的功底应当是在南社时期打下的,沈尹默作为南社书法大家没有什么争议。考虑到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大多青少年时期只是打基础,到中年渐趋成熟,很多书家要到老年才达到黄金时期。民间有“绘画三年,书法十年”的说法,是说学画下3年功夫可以入门,书法则非10年不可。要在书法上有一定的造诣,除了灵气和方法,还必须终生努力。因此本文谈南社的书法,突破了南社存在的时段。也就是说,凡南社成员,他们的书法实践都是本文论述的内容。& `7 {( n, [$ f1 [" I. v* K" n
4 w8 C$ f0 ?, d# W5 ~( p
20世纪初,南社成员半数是20至30岁的青年。在统计的210人中,62人留学日本,6人留美和留德,这些人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又开阔了视野,他们敏感,善于吸收新思想,乐于接受新事物。在世纪风云变幻的转折时期,他们抛开科举,拥有了新的生活手段。他们积极探索,挣脱了封建羁绊,争得了个性的解放。表现在书法上,十年的窗课,使他们掌握了书法的基本功,思想的解放又使他们较同时代人活跃,海阔天空,各显神通。他们的书法,颇有个性,对书艺大多有独到的见解或功夫,其中着实出了几个书法大家。南社的书法尽管不能涵盖清末和民国的全部,但是,至少可以代表它的大部。南社书法的酝酿、发展和兴盛很有研究的必要。
# [7 Z2 J* j-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