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汪胜寒

片言碎语说砚雕(草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3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志 于 2006-10-13 12:58 发表

老兄这一番话最好放在那个帖子的后面去说,一个人在这里说没意义吧?

:)

   我的这番话就放在这里算了,一个人在这里说不是不可以,那些出书的不都是一个人在书里说吗?

   当然这里更欢迎阿志兄和广大网友积极发言!!!

   说的有没有意义那要看你所说的内容.你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3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志 于 2006-10-13 13:07 发表
艺术的观点是多元的,艺术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可是在中国,艺术是建立在哲学基础上的.

它表现出来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变的,但是在多变中必有更适合表现道的东西的只有一个或几个,并不是说所有的都是适合的,都是可行的.   

:'(

     这是两句话吗?   语意需要梳理一下吧,一个"可是"还有另一个"但是"让人转了头晕.   :'(

     欢迎使用"编缉"标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3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睡觉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3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志 于 2006-10-13 18:16 发表
呵呵,睡觉去...

:):)

   呵呵,啥时醒来?   :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砚因实用而生,砚会不会以不用而亡呢?窃以为答案是否定的.前几天转帖了一篇文字,是有关黄石砚的.文中提到砚文化是玉文化的组成部分的观点,我想主要是指砚的玩赏性和收藏性吧.
因此砚雕的指导方向应不仅仅是实用吧,只是要处理好主次的问题了.砚,即使已不再使用,我想砚池和砚堂还应该是砚雕的主体.否则的话就成了砚雕又不是,石雕又不成的尴尬局面.


请参阅: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46522-1-1.html

[ 本帖最后由 汪胜寒 于 2006-10-14 13: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0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砚有薄如纸者盖以薄为利用”  ——苏易简《文房四谱》
箕形插手砚01.jpg
箕形插手砚02.jpg
箕形插手砚1.jpg
箕形插手砚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0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砚砚面斜倾,形如箕底。砚背制抄手底,砚壁、砚面、抄手等处均薄。造型稳重大方,线条简洁明快,流畅而挺拔,为了使用时便于携拿,这类箕形抄手在制作上都很薄,古时就被喻为“薄如纸”为了使用时便于携拿,这类箕形抄手在制作上都很薄,古时就被喻为“薄如纸''.
------------------------------------------------------------------------------------------------------------------------

   如果这是对“砚有薄如纸者盖以薄为利用” 的解释,窃以为存疑.

   我想再厚一点点也重不到那里去,甚至更牢固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0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摘要

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大力发扬创新精神,积极开拓文艺的新天地。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古今中外,闻名于世的文艺大师,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无一不是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的结果。不朽的文艺经典,往往既渗透着历史积淀的体验和哲理、又蕴含着时代孕育的理想和精神,既延续着传统艺术的特点和优势、又创造着新颖鲜活的内容和形式。不善于继承,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缺乏继承的活力。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往往是最好的继承。我们生活的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新追求,对文艺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文艺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积极创新,大力推进文艺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才能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不断增强文艺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焕发创造***,激发原创能力,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博采众长,厚积薄发,推陈出新,在人类文艺发展史上谱写更加绚丽多彩的篇章。各有关部门都要为文艺创新创造条件,使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一切才华都有展示舞台、一切创造都有实现空间、一切贡献都得到社会尊重,推动文艺工作者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文  ***]

[ 本帖最后由 汪胜寒 于 2006-11-11 22:1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0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有位砚友竟说:这类箕形抄手砚其实古人不用,只作陪葬品用的.呵呵!!!

[ 本帖最后由 汪胜寒 于 2006-10-20 19: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0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砚有薄如纸者盖以薄为利用”  ——苏易简《文房四谱》  
----------------------------------------------------------------

    我想 " 以.......用"   是一种句式吧,解释为"可以作 ... ...讲"

    也就是说是"薄为利"的意思.我想这正是儒商经营的主旨吧.

    至于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一文里究竟是不是我所说的意思我不清楚,但我有这种想法的灵感却来自这里.

------------------------------------------------------------------------------------------

     宋苏易简《文房四谱》有言:“四宝砚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取索,可终身与俱者,唯砚而已。”

[ 本帖最后由 汪胜寒 于 2006-10-23 16: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