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3519|回复: 15

展览是创作的**** (文/齐玉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4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文/齐玉新6 Q. {  T+ A' V9 Y- q
; E, g' e0 q4 Y" \1 }
+ i0 J' J$ U( Q" \1 Y
3 m2 i0 t/ ~9 _: W0 c- J
' I2 _" I( j# }8 x4 V
& s- K% G0 Q4 A$ P+ P8 Z
; p  h3 I& r7 |+ y4 c* b4 m/ |, b
      ****能让你达到亢奋的状态,能够让你达到一个最佳状态。但是长久借助于****,无疑是伤身的!
1 r! i6 b' o% s  }/ E8 v( K
/ u* H: k) d6 ?- G9 ^) _      最具推动当代中国书法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展览,无疑给当代书坛注入了一剂****,20多年来,一直让书法活动处于亢奋状态,书法家也在自食展览这剂****,让自己始终处于亢奋状态。福耶祸耶?( a/ f" ~/ ?: R( j
* v' p) A- }; ]+ K8 r& w3 A( [
      几年前在第八届全国书法展的时候,作为观察员的我在西安的评选现场,看到了轰轰烈烈的书法评审,36630件作品用卡车运送,这些稿件堆积成山。我想,如果作者们亲眼站在这些作品面前的话,每个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绝对是展厅效果所无法比拟的,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你也不会想象得到那么多的作品在一起是什么效果!) n9 G7 U0 Z! e0 ^5 y2 q* ]
. g4 \: n0 q( u. u9 d. a
      前些天在义乌,全国首届行书、草书的评审现场,我又在一次领略到了30000件作品在一起的感受!而且,在每个评审阶段结束走出现场打开手机的时候,数十条信息会接踵而来,可见大家对评审情况的关注,这种关注是对自己作品命运的关注。每当凌晨的时候,网络上还有上千双眼睛再等候着评审的信息。我觉得,评审开始到名单公布的这段时间,对于书法圈的人来说,无异于世界杯!于是我慨叹---展览就是创作的****!
8 V2 h  u1 l6 [7 |9 g
. |! c8 U4 {5 M      君不见,书协每年十来个展览出来以后,各地书协忙得一团火,展览似乎成了各级书协的主要工作-----组织创作班、冲刺班、看稿会、重点作者讲评等等一系列活动都在围绕着展览。
( ]; q( ?) w# F4 s7 @$ q4 @( q+ i" X  ]
; ~% e5 u8 {5 d& ]; M      君不见,每个作者都在密切关注着每一个展览征稿启事的出台,每个作者都在利用每年的每天的业余时间积极作者备战国展的事情---临帖、研究章法、思考格式、如何出新、请教、参加各种培训班。。。如此等等,都是在围绕着展览而紧张的忙碌着。于是,书法家们全民皆兵,时刻等待着展览的到来,于是书法家们备战备荒为展览。
) |5 @7 {3 l% j8 G4 E3 z  g" z/ G# \" O7 S- o* m9 n, @
      君不见,各个媒体也在调整焦距,密切注视着展览。似乎所有的版面所有的网络栏目都章弓以待,以期通过展览来拉动眼球,让自己的媒体出现亮点。每当展览,所有媒体记者都纷纷出动,一时间咔嚓咔嚓的快门声音响彻展厅和评审现场。
9 F* F* x5 c; |
7 j; U) R5 e" n1 m( q: ^8 ~3 x。。。
+ L. X. _( x; M; o
  x4 l( E- ~% y# O      面对展览,以及展览所产生的影响、后果,其实很多书法家已经在反思了。前不久张旭光先生曾经就作者创作中的心态问题在兰亭江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一些中肯的看法。也是在前不久,在义乌评审期间召开的兰亭将座谈会上,一些评委也提出了现在的作者就是在用一刀甚至几刀宣纸创作一件作品。也有的评委提出今后的获奖现场书写最好是不同形式的作品创作。8 }* V1 w& }4 t) h: A% }

) J+ f! y/ G$ @) V      诚然,现在我们的书法家(我指的是中国书协会员)都是通过展览这种机制产生的。然而展览造就的书法家,我觉得应该叫做展览型书法家更确切。当代的书法家似乎都是展览型的书法家!为什么呢?我接触过很多书法家,他们只会写大条幅作品。如果你让他写小品或者用毛笔写信,他们会觉得勉为其难。因为展览这种机制使得这些书法家们在创作上形成了唯一的创作方式----展览创作。有的书法家平时就是在用几刀宣纸甚至几年的时间在创作一件作品,这是他们重点攻击的办法。但是他们除了这首诗歌之外,别的内容、形式的作品似乎就写不了。这也造成了书法家,不,是展览型的书法家创作投机取巧的问题。因为有的作者屡次如站甚至获奖的作品都是同一个内容和形式,因此他们的创作几乎是印刷。还有一些作者,他们采取更直接的做法,那就是不再古典中深入,而是直接瞄准屡次展览中获奖或者主流的“流行”书风,直接取法他们,这样也似乎容易已写入展。可是这样也就导致了当代书法展览的千人一面问题。所以,在评审现场我经常听到一些评委在说:这是江苏写法,这是河南写法,这是中国美院写法,这是北京写法,这是辽宁写法!* Y- p, X' T* `  x% J. |
) P5 r5 c0 ?0 F. @# V  O( X! i
      在当代,书法是什么呢?书法已经完全走出了书斋。书法已经完全没有了实用意义上的书写。所以,书法必须依靠展览来得到展示和体现其价值。书法家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一定范围内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只有如此,书法家才会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毋庸置疑。书法的自娱自乐功能已经完全被喧闹的展览所冲击的片甲不留!至于创作的形式,受展览各个方面的影响,诸如展厅的空间、展厅的规模、主办方的经济投入等等原因,创作已经完全屈服于展览的需要而不是作者审美和作者抒情情趣的需要,所以小品没有大作品有冲击力,横幅不适合展厅悬挂,册页比较于不装裱的作品效果好,等等因素造成了当代展览和书法创作的一种规范、机械的模式。书法家也完全被展览所左右,书法家们的创作也自然服从于展览,书法家们的命运也自然维系到了展览这种唯一的形式当中。
+ s4 |) U4 N+ r8 [1 y- i4 t! S0 W, X0 W- k/ p  Z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没有了官方的展览,那么书法圈子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呢?有人说,如果没有了展览,那么就像电视中忽然没有了广告一样,你连买一瓶洗发液都不知道应该买什么品牌的。是的,展览是当代书法的一个主要推动力,也是鉴别一个书法家创作水平的标志。当我们翻看十几年甚至二十年前的展览作品集的时候,我们也会发笑:那时候这样的作品也能获奖?现在恐怕连展览都上不了!是的,展览,毋庸置疑的对推动中国当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置疑的作用。的确,当代书法创作较之二十年前有了巨大的发展!无数个书法家尤其是年轻的书法家也借助于展览这个开放的平台涌现出来,这在原来也是不可想象的。
- f, t+ d2 r" {, E+ F1 X2 s  ~+ z
, N% {# h; m  @/ ~      可是,如果我们关注一下每年的展览参加作者或者入展作者的话,会发现一些高手、一些获奖专业户从这些展览中消失了。这是为什么?难道他们的水平落伍了?难道他们瞧不起这些展览了?难道他们害怕竞技了?诚然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开始觉悟了,所以才有人“书法生活化”了,才有人开始逃离展览寻找自我了,才有人去写自我了,才有人想活得更加自我。毕竟展览太累了,毕竟谁都不愿被展览牵着鼻子走。9 f  `# K( T; N8 V

7 k8 J5 m3 }1 t8 F      我接触过很多作者,他们都慨叹:每年我们都太累了,展览一个接着一个,我们整天的事情就是思考如何创作展览作品,每天就是在拼命的创作。是啊,每一场运动会对于一个竞技者来说是多么诱人刺激,展览对于一个书法家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呢!0 u5 V! Q/ l5 u4 Q2 Z% K

$ ?( Y5 D4 c. l* w      我们看到,也正是通过展览,一批一批的书法家涌现出来,六十年的书法家代成了书坛的中坚,七十年代锐不可当,八十年代的初露峥嵘,这一代一代的书法家都是靠展览推出来的。没有展览,我们可以想象,中国会有这么多的书法人口吗?
! T, B% d% m' w* S7 u+ S. B2 K$ k
      展览,一个行草展览的评审让中国书法家论坛成就了20几万的点击量,一个展览牵动着近万人的心。一个展览征稿开始以后,书法家们真的是让我欢喜让我忧;一个展览的结果出来以后,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1 z0 `4 N0 F5 `- q) @- @% g! p

; F/ \3 y7 x; A# p. l1 p! U4 \      展览,这剂创作的****,你吃了以后效果如何呢?
发表于 2006-10-5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5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剂****又有很高的点击数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5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入浅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5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5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展览如此之多,这是歪风邪气!!!!歪风邪气里,大家习惯了,久而不知其歪其邪了!!!
# \) y" S; P5 F% k5 r6 c! O4 T
7 Q- o6 k8 Y: X艺术而要比赛(现在不能叫展览了了,叫展赛了),这本身就要商榷.现在这样不仅大搞,而且"多搞""滥搞",这就愈显其邪了.' N2 J4 U( F/ k
, Z1 [6 w- Q0 S" S9 {: C. j
国外的声乐或者乐器比赛,都是几年一次比赛(肖邦钢琴比赛四年一次,中国国际声乐比赛,这个是参照国外高标准办的,三年一次!).这些比赛常有第一名的空缺.我们这里哪一次"评委"们舍得空缺?
( P/ C$ @1 V% t9 t1 g: l& X  Q, [; X* b$ P# R
[ 本帖最后由 林荫下 于 2006-10-6 00:0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6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来没有听说过油画比赛。用百度一搜索,冒出了台湾和中国的油画比赛,西方国家的一概没有。什么时候艺术比赛成了中国人的“爱好了???7 H% ]" U: @+ Y! ~3 g$ v
" r; A6 w* P0 G
为什么声乐可以比赛,钢琴可以比赛,大约比较容易限制其表演形式吧?油画风格太多,比赛是荒唐的。书法呢?比赛荒唐不荒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6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林荫下 于 2006-10-6 00:13 发表
+ _/ r5 _' o7 I% s  P从来没有听说过油画比赛。用百度一搜索,冒出了台湾和中国的油画比赛,西方国家的一概没有。什么时候艺术比赛成了中国人的“爱好了???% [0 z* `7 `, w' C# L6 p

, w1 o; \: F' [) C- V为什么声乐可以比赛,钢琴可以比赛,大约比较容易限制其表演形式吧?油 ...

7 F* o2 p4 g8 X8 }写的好!!!!!繁杂的展览已经把书法搞乱了!!不同书体,不同风格一起展如大象与兔子比美难以评价!!!!: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6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好
, M6 C! y- K  P( H吃了就发情+ |* z0 @( u0 `8 o! N* a" f, n
但只是一阵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6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话题!; _5 e" B1 f* ~$ B7 E0 O- j3 ], k
展览( Q- _% Z# Z# ]
我觉得应该是书法家、书法爱好者自己把握,看自己的情况是该追逐展览,还是追求自我。2 Z$ Y2 f3 W5 l3 d
展览可以成就自己的名、利,但把握自己真正的方向才是自己的最终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