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
- 注册时间
- 2006-9-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32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席时珞楷书之我见
! e( s9 f) ?# T+ J$ b
! Z" S2 J' u/ _7 x5 k, T# n' W李天桦/ {$ R; q& J& U* u- m, n
6 _& y# Y" B2 }6 }$ z* ]/ u
; _& N/ k; V$ I! E, u 席先生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闻名区内外,可谓功成名就,但先生仍一如既往、脚踏实地耕耘着。谦虚谨慎,坦荡正直,吃苦耐劳是先生的本质,他的书法正如他的人品:钢柔相济、清澈无瑕。
' {# n9 Z9 C8 W: b0 [7 }9 A) Q8 E- Y! \( l: N& _4 L/ u
早在八十年代初,席先生的书法已初具规模,特别是他的楷书在继承古代传统的基础上另有突破,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思维空间和运动轨迹,那就是浑厚、庄重、个性鲜明的席时珞体。每每见到先生的作品,我总在静下心来细细咀嚼、越嚼越香,越嚼越有味道,总有一股吸引力,一股艺术的魅力,一股灵性渗透的活力。' L0 v( O/ m7 j" \. j5 X: o# D
! B9 z& D3 V1 ?, Y o/ X 先生的楷书若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去欣赏,我倾注于宏观;如果从感性与理性出发挖掘内在的规律,我择重于感性。我认为他的楷书运行机制是灵魂深处情感的自然流露,是真善美的化身,同时灌注了足能展露个性的现代意识,洋溢着主体精神与情境构筑的新风采,传达着这个时期他对楷书向多元化方向追求的轨迹,拓展了一条高度凝炼、井然有条的新秩序。1 l7 W8 k+ j2 g
' }, m0 s6 Y" w/ F' [6 q+ Q
先生的楷书走的是碑贴结合的道路。初习柳体,从《多宝塔》入手,意在求取结构的平稳和线条的滑力。在这之后,他对宽博、雄浑的颜体产生浓厚兴趣,从《勤礼碑》到《乐方朔画赞》皆得气势和神采,从而在“颜筋柳骨”上左右逢源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 J: S* z8 t( k2 A0 b, X% g; Q/ w: u2 j( M* ?
先生在魏碑的学习上可分以下四个阶段:基一,掌握笔法阶段。从《郑文公》着手,获得方以带圆,圆中求方,形成外方内圆的字型特征,从中获得奇侧与险峻。其二,广泛吸取营养阶段。在《张猛龙》、《龙门二十品》、隶、行书、书法理论上已开始广泛涉猎,企在吸收更丰富的养料充实笔端。其三、求“活”阶段(也就是追求运笔自如阶段)。如何把楷书写活,这是实质性的问题,他选择了赵孟、褚遂良楷书,通过艰苦的临习和研究,找到了适合于楷书的运笔规律,那就是沉着痛快。古人云:“写楷如草”,就是这个道理。这时先生的楷书已有行草的笔意,表现在点画的运用上,已有灵动的气韵。其四、风格形成阶段(也就是消化创新阶段)。能不能把别人的东西化为已有,那是才识和性情修养的综合体现,到目前他的楷书虽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但在多元化的形式上依然从事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如魏碑楷、隶变楷、正楷等,其中隶变楷(运用隶书的笔法写楷书)作品,在全国性的书法大赛中获三等奖。他的这一尝试得到了书法界专家、评委们的认可和肯定。, u" r( V& N5 S: a, `; i
5 w1 J* k; }! V8 a 从宏观洞开,先生的书法更善于统揽整体把握局部。从整幅作品的章法结构上看井然有序而又浑然一体,行与行,字与字之间顾盼呼应,错落有致,一气贯通;其韵高古、其势如波涛澎湃汹涌,一招一式搭配自然得体,节奏弦律起伏迭宕,极其酣畅淋漓。从感性方面体验,他善于抒发心中的***,从高度凝练的线条中更多地倾注了悟性与感觉,从深层机理中阐释一种心理,一种潜意识的自然流露。其书既有淡泊如水的清净,又有热血崩发的***。这种流露我想是他多方面造化蕴集于心的传达,也是一种法外之法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是自然的,而不是模拟所能达到的。先生是否更注重把握传统书法的深层机理,通过提按、轻重、疾涩、节奏、弦律,随意挥毫不失法度,从容不迫而游刃有余,找不出极似他人之造像,这正是自我运筹、自我个性、自我情感的尽心发挥。看先生挥毫作书是一种享受,给人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我想那正是先生的书法精神和人格气质吧。
* A0 r0 {0 p, b* n* @2 z2 V: z3 F A5 Z! o: t$ R
“千锤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如今先生的书法作品屡屡在国内、国际书法大赛中获奖,或收藏、或立碑刻石、或“远游”异国他乡,但先生依然保持平静的生活、平静的心态,因为他坚信:艺无止境,学无止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