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40
- 注册时间
- 2005-3-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835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站着说话不腰疼---说说行草展>>-----------------( o: a7 X2 T. F, V* r0 r3 S
一 鸟
|8 V/ F/ O- Q( B 轰轰烈烈的行草展的评审已经结束,网络似乎也在归于正常和平静,闲着也是闲着,何况站着说话不腰疼,所以一鸟也就对行草展的所见所闻谈点自己的看法:
/ h8 B L' r- R8 v$ q( y2 j) ^ f {2 L& O
(一).媒体介入,网络介入
9 y' y1 F1 i! M 这届行草展的评审与往届有很多的不同,中书协邀请了书画媒体特别是书法网络媒体的参与监审,体现了书协要改善评审弊端的良好愿望,而网络的介入为此次评审增加了紧张和亮点,快捷的网络以近乎现场直播的形式对整个评审过程进行了及时的报道,评审结果也通过网络及时的发布,即客观上监督了评审的过程,又满足了广大投稿人对了解评审的渴望,而书法网络同时也达成了自己的目的,仅就<<中国书法家论坛>>一个网站关于评审的帖子点击量就达到了20多万!如加上其他如<<书法网>>,<<中国书法网>><<书法江湖>>等数量更是可观!
( a9 s/ c4 `8 ^ (二).制度和监督
. M0 B0 n4 D; }7 o- z9 i: d# T- v; }- K. W5 w, n4 N& E
这次行草展的评审是新一届书协第一次自己独立举办的展览,书协为了改善自己的形象同时也体现张海主席的:"创建和谐书坛"的精神,对评审做了相应的改变,聘请了很多老的有一定威望的评委来参与评审,其中部分中青展的评委也回到了现场,同时对评审建立了相应的规则和制度,更值得称道的是书协的领导没有担任评委,包括书记,主席,秘书长等,他们只是担任了监审的角色,这个情况在从前的评审中是不存在的,也是应该得到书法人的肯定的!
5 ^! Q R# Y v# S. U0 k! u$ h/ R. i
9 D7 ~/ [4 A* g8 _ H (三)."国美现象") M% J. Y( R/ s/ t$ c: |
从评审结果来看毕业于国美的王义军既获得了草书展的一等奖又获得了行书展的二等奖,同时出现的同样毕业于国美的梁焱南和于钟华的大幅作品也给评委和网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尽管由于错字等原因造成了遗憾,但作品本身的质量仍然无法否认,% |! E" C7 c1 z9 F
从这一点来看,国美书法教育的成功是不可否认的!这是否是当年的"广西现象"的重演呢!而国美的书法教育能在很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可以造就一个可以在全国展获奖的书家,是否应该引起书法人的反思呢!而书法少年功夫老时成的理念是否应该颠覆呢! J7 T+ v9 c- e# Q, d* A1 m8 I3 n
9 E) q) D- [ a7 ~, C (四).册页和托裱
0 y. ^5 Z- n! {# D% t4 W/ @; Q9 A 这次评审网上看到的作品中册页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很多册页制作之精美让人叹为观止,不能不承认展赛带给书法形式的影响和发展!但同时也引发了争议,那就是装裱好了的册页是否合乎征稿启事的要求,因为征稿启事一方面不准装裱,一方面又容许册页的出现,这也是很多落选者不服的地方,从客观上来说,没有托表的作品和已经装裱的册页在评审时明显没有优势,这一点是肯定的,不过相对的说,册页的评审是和册页在一起的并不对其他作品构成太大的影响.然而这也提示一个问题,是否可以在评审时规定入选册页的数量,从而避免不公平竞争的言论的出现!
2 n u4 O: W* c- N( W9 p: K( R6 d" \7 u) V$ u
(五).评审的速度
% c( `( R3 K$ L. g9 o1 | 评审的速度一直是投稿者关注的事情,以前流传的"三秒钟"现象在这次评审中同样的得到了验证,两天的时间三万件作品全部搞定,这一点还是引起了非议,实际上就笔者接触的评委告知,实际上可能有部分作品三秒钟都可能不到,就决定了去留,一是时间不容许,二是从书法的审美来说,初评判断作品优劣时的感觉要不了三秒钟,就像看一个人写字一样下笔便可知道有无!所以三秒钟的初评时间够了!当然这是来自个体评委的意见,没有参加过评审的普通投稿者是很难理解的.这一点是否需要专家和普通的投稿者进行商榷呢!
5 }3 }$ `1 O3 B6 ]7 y6 C2 S4 L" C, g
(六).争议
2 ^+ H. n; ^ t4 B- E" @ 笔者从评委方面得到的消息,此次评审时评委的审美倾向存在某些差异,南北评委的对作品优劣的取舍存在不同的意见,南方评委注重作品的秀美和技术层面,而北方评委则较注重作品的雄强和大气!所以评审时也出现冲突.不过这本身对书法的发展并无不利,相反可能更加促进各类风格的发展和提高,但具体到展赛的评审时如何调整和兼顾却是个问题!
) S! ~3 E$ q/ }7 T: L ~4 z/ i4 I" J6 n) x* ~
有评委告知一鸟网上帖出的作品和现场的作品在视觉上存在差异,很多在网上看起来非常漂亮的作品在现场无法感觉到,这是现代科技给我们的感观带来的错觉,因为网上的作品往往是摒除了其他作品而独立呈现,加上光线角度的不同以及显示器的作用,可能给观众一些视觉差,所以有些作品相当的漂亮.但实际现场作品却并不太理想!这也导致了部分人对评审的怀疑.
. [3 k/ w- v" e* p9 d
: m+ g, }$ z/ i! s: C Z 从获奖作品来看当代的书法创作我们能够发现一个问题,实际上现代人的书写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达到了明清人的水平,对大件作品的把握并没有多少困难,把小字放大了写也是可以做的到的,这也是对前人的一种突破,不过有缺憾的是现代人的书写仍然脱不了古人的窠臼,仍然是一种重复古人的路子,且当代的书法创作面临了向美术化方向的发展趋势,这里的美术化的意义是"做"而非是书法传统意义上的"书写"!把书法作品当做工笔画和油画来做,是否有违书法的抒发性灵的初衷!书法是注重过程还是注重结果也是一个问题,某种意义上的是对传统的颠覆!! s; ~) s7 L) M' d3 B& j
2 B+ m2 f7 D6 i) `) c
从意外落选的梁焱南和于钟华的作品来看,也存在争议,他们的作品是因为有错字和内容方面的错误而落选,从大的方面来讲书法是文化的本体还是文化的载体,抑或书法只是一个工具,从小的方面讲,书法作品能否与表现的内容分开,是否容许有错字的出现!如果说书法就是文化的本体的话那么很多作品在文化上并无缺陷,但却达不到入展对书写的水平要求.而这两件作品达到了一定的书写深度和高度却因为错字的原因落选,这里是否有矛盾!需要如何调整?这些以及还有更多的问题,也许应该引起书法人的更多的关注!* _+ N* u5 \0 B; W* K3 ~$ E3 G
5 h* n+ H( g. R | ^
' I! ^' M0 p1 x' K5 g0 S- } 一鸟 注(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纸媒转载请联系作者). j& ]9 d% J! q" T( f$ i. H
9 B8 f# E3 v* h) X5 d
[ 本帖最后由 一鸟 于 08:18 PM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