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6-4-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788389
- 点评币
-
- 学币
-
|
我谈一下感觉:4 V w8 d' j. j, L ] \/ ]& m7 m
: H) j" }) ?7 `! u2 v/ i( O
志林是老朋友了,虽然未曾谋面,但网络上交往不断。
% x0 o8 @7 Z1 A+ j, |# @) ?1 Z0 ]- G% P- {& A
作为朋友,我真诚地谈一下:2 {" ^; ^% z6 d" g F6 c
J* U$ n3 t, j! E
首先要明白展览创作和自己的平时追求,是两方面的问题,是两个概念。
+ i% E7 a' ^* D0 p/ s. O: f1 a& T, x) w5 Y' U& D' y$ j; I
目前,书法只有展览这个途径,在那么多的来稿里,让人眼前一亮,很不容易。生死只有3秒,现实很残酷。4 f- Y& f& ^' G/ Q
, ^6 z6 z& M+ i3 r# b就上面的两幅作品来说,视觉的冲击力还不够。行书条幅的构成是明代成熟的,里面包括了浓淡、大小、穿插、避让、长短..........在矛盾中显示个性。就按这个要求来说,显然做的不够。
6 F6 h$ T1 |$ M4 }6 e. k7 A4 c. W0 C& v: S% C' l
记得志林以前有粘的两色的条幅,好象比这个效果要好吧?里面有工艺的成分,形式可能就抓人了。( U4 i/ Q: y9 c$ j8 O* Q
5 O6 |, x. n# M
4 G+ I" H3 S, x% D3 t8 Y q, r应对展览,要开动思想、发动机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