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2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2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0774|回复: 22

杜甫书法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12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这个贴子最后由雨悦在 2004/03/15 08:16pm 第 3 次编辑]1 F* b1 T/ x/ F- q! p4 F: ^

  U+ t; Y+ y1 }$ e2 y转帖:  
: ?1 I" S: J3 p* h/ x; g/ }% _% b' h/曹 建 & d9 Y+ q" M; G% F) [
  内容提要:杜甫在唐代艺术史上以诗歌著名,其涉及书法的诗歌有助于我们把握唐代书法史。他从禇遂良、薛稷书法出发提出的"书贵瘦硬方通神"的观点实际就是对唐代开元以前书法史的概括,他在诗歌中吟咏的张旭草书、李潮八分书以及他所反对的崇尚肥厚的风气都反映出开元间书法状况,由此奠定了杜甫在书法理论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书法创作楷、隶、行草兼工,整体以意行之,赞赏古而雄壮的风格,注意书写中的速度、节奏、笔势、墨法等等内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书家,从其诗歌中还可见出他的书法创作观无疑也是成熟的。9 O! Z8 z% v7 ^% `( u
    关键词:杜甫 书法 瘦硬 开元 创作
$ C8 ^2 O9 l  [' R3 |7 M: n! {7 U; }/ ~
杜甫与李白在诗歌创作上可谓唐代文学的两座高峰,但是,就书法而言,两家却各有侧重。李白以《上阳台帖》为代表,书法创作水平极高;杜甫传世书法作品虽有《两川夔峡诸诗石刻》、《古柏行》等,而且明代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有如下记载:"杜甫……方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作诗善陈时事,世号诗史。于楷隶行草无不工者。"但其书法创作多为世人所忽略,书法史上杜甫的地位主要是由于他的论书诗而决定的。他的论书诗,在唐代中期及其以后都极有影响。本文从书论、书法创作两个方面探讨杜甫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t0 j" g& b" i6 ?( Y& G6 U4 x
    一、书贵瘦硬--唐代开元以前书法主流杜甫在他的论书诗中常提到禇遂良、薛稷,如《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quot;学并卢王敏,书偕禇薛能。"《发潭州》:"贾傅才未有,禇公书绝伦。"对禇、薛二公的书法非常佩服。禇遂良、薛稷同为初唐"楷书四家",二者风格相似,书法史上有"买禇得薛,不失其节"的说法。禇遂良传世作品中,以《雁塔圣教序》为其风格成熟期代表作。其书法风格,以瘦劲为特点,是杜甫所谓"书贵瘦硬"的典型代表。宋代学者董逌《广川书跋》以"疏瘦劲炼""瘦硬通神"称之,清代王澍《竹云题跋·禇河南雁塔圣教序》:"评者谓此书如'瑶台青琐,窅映春林,婵娟美女,不胜罗绮',此仅得禇书之貌耳。河南连诤立武昭仪,引义极谏,叩头流血,置笏于地,曰'还陛下笏',此其骨干与铁石何异?宜其笔法瘦劲如铁线绾成,所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评者但以轻弱相拟,非知禇公者也。"而薛稷书法,王虚舟《虚舟题跋》称其"用笔纤瘦,结字流通,又别为一家。"对于他的大字,杜甫《观薛稷少宝书画壁》称赞:"少宝有古风,得之陕郊篇。惜哉功名忤,但见书画传。我游梓州东,遗迹涪江边。画藏青莲界,书入金榜悬。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骞。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米芾《海岳名言》不以为然:"老杜作《薛稷慧普寺诗》云:'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今有石本得视之,乃是勾勒倒收笔锋,笔笔如蒸饼,'普'字如人握两拳,伸臂而立,丑怪难状。由是论之,古无真大字明矣。""薛稷书慧普寺,老杜以为'蛟龙岌相缠'。今见其本,乃如柰重儿握蒸饼势,信老杜不能书也。"这"郁郁三大字",至今已不见,而杜、米二家面对同一件书作,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孰是孰非?沙孟海《〈海岳名言〉注释》评论说:"薛稷书学禇遂良,比禇更瘦硬。倒收笔锋是唐人运笔之一法,后世或叫'藏锋''回锋',米老不喜此法。"究其因,米芾的批评,主要基于他自己的书法观。米芾对于二王笔法的理解与活用,在书法史上都是少见的,他的出发点与角度自然与作为诗人兼书家的杜甫不同。但是,对于杜甫所?quot;瘦硬通神",米芾却十分赞成:"唐官诰在世为禇、陆、徐峤之体,殊有不俗者。开元已来,缘明皇字体肥俗,始有徐浩,以合时君所好,经生字亦自此肥。开元已前古气,无复有矣。"唐代开元年间,健在的著名书法家有颜真卿、张旭、徐浩、唐玄宗等人。由于玄宗的书法追求及政治地位,许多人包括徐浩均以君主之喜好为晋升干禄之手段,全国上下形成以崇尚丰腴为特点的审美大潮。不仅书法如此,其他艺术如雕塑、人物画等等都有此特点。而杜甫身在其中,还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人们审美指向的变化已成大势,他只是意识到,崇尚肥厚的书法风气与贞观年间已大大不同了。基于此,他极力赞赏开元以前以禇、薛为代表的瘦硬派书风。 ( f* E3 h1 a) d' ]' D' G# o1 x
    同理,他以"瘦硬"为其书法评论的基石,合乎"瘦硬"标准的便为上品,否则,等而下之。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他明确提出自己的偏爱"瘦硬"的观点:"仓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邻,开元以来数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况   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龙盘拏肉屈强。吴郡张颠夸草书,草书非古空雄壮。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我今衰老才力薄,潮乎潮乎奈如何?quot;这一段,向来被认为是杜甫书法观的具体陈述,杜甫至少表达了这样几种意思:1、书法讲究骨力,以瘦硬为上,"瘦硬"方"通神",李斯、蔡邕、李潮为代表;2、书法以古为上,"张旭非古空雄壮"。3、八分从大小二篆而来;4、李潮篆书,当时第一,书法水平在张旭之上;隶书在韩择木、蔡有邻之上。
5 a1 J( P2 ^% {    "瘦硬"即"笔姿细劲有力",世传李斯小篆如此,而杜甫所见李潮、蔡邕作品也如此。与瘦硬相反,传为李斯所书,传至杜甫时代的《峄山碑》枣木刻本却肥而失真了。《峄山碑》,又称《峄山刻石》,秦始皇二十八年始皇东巡峄山,李斯等颂秦德而立。唐《封演问见记》载,石为后魏太武帝推倒,邑人火焚。杜甫所见,为枣木翻刻。由石刻而木刻,是自来作伪或迫不得已的翻刻古代书作的办法,其效果与石刻相比,多肥厚无神。从杜甫《登兖州城楼》我们可以想见诗圣心目中的秦碑?quot;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瘦劲与否,有无古意,是杜甫评论书法的出发点。而他眼中的枣木刻本《峄山》与心中之碑居然差距如此之大,自然,对己所不喜的翻刻本,就会加以批评。与他相似,清代赵之谦也讨厌翻刻本。在谈到《峄山碑》翻刻本的时候,他说?quot;今所传郑文宝刻本,拙恶甚。"郑文宝为宋人,其刻本底本为南唐徐铉摹本,辗转翻刻,赵之所见比杜甫所见又有不同。然纵是今天还能见到的郑文宝刻本,比起开元时候唐玄宗隶书、徐浩楷书来,肥厚也有所不及。由此推想,杜甫所说李潮篆书,或许就是铁线篆,与秦篆一样有古意。关于李潮其人,书法史上有二种观点:一种认为,李潮就是李阳冰;一种认为,李潮与李阳冰为二人。以元代吾丘衍、清代顾炎武为代表,当代书法理论家朱关田先生也多所考证。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赞成吾丘衍观点?quot;杜工部不称阳冰之篆,而称李潮。吾丘衍谓潮即阳冰,人或疑之。《唐书·宰相世袭表》雍门子,长湜;次澥,字坚冰;次阳冰。潮之为名与湜、澥相类,阳冰与坚冰为字相类。甫诗云:'况潮小篆逼秦相',而欧阳《集古》、郑渔仲《金石略》俱无潮篆,其为一人,无可疑也。"李潮与李阳冰究竟是否一人,我想,并不妨害我们讨论杜诗。我们完全可以从李阳冰篆书推测李潮篆书风格,由此,可以这样说:瘦硬也是李潮小篆特点,其书写水平与阳冰相差无几。可以说,李潮是当时流寓三峡一带的与崇尚肥厚时风相左的书家,他的带有瘦硬特点?quot;古风"让其舅舅杜甫感叹不已,大叹:"我今衰老才力薄,潮乎潮乎奈如何!"
& V7 }, A8 K9 v! ]% H    基于此,"王弇州云:'韩择木书,于汉法虽大变,然犹屈强有骨,明皇酷嬖太真,无所不似,分隶都作丰容艳肌之状。老杜诗云'书贵瘦硬方通神',概有感也。"针砭时弊,倡导古风,这时的杜甫不仅是"不薄今人爱古人"的诗人,更是一位"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卓有见解的书法理论家。
9 E8 K1 H2 d  [    "书贵瘦硬"说是杜甫书法理论的主要内容,他以"瘦硬"为基础的书法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后的书法发展。这一方面是因为杜甫作为诗圣的独特地位,另一方面,杜甫确实言之有据,而且非常准确地抓住了唐代开元以前书法主流风格,十分准确地概括了唐代中期以前书坛状况,是研究唐代书法史不可不重视的一个重要观点。关于八分书,书法史上多有争讼,杜甫认为大小二篆为八分之祖。这里的八分一词如何解?《宣和书谱·八分书叙论》:"至唐则八分书始盛,其典型盖类隶而变方,广作波势,不古不严,岂在唐始有之耶?杜甫作《八分歌》,盛称李潮、韩择木、蔡有邻,是皆唐之诸子。""至唐,则犹有隶书中别为八分以名之。然则唐之所谓八分者,非古之所谓八分也。"唐代八分书概念与前代有所不同,但是,八分为隶书体之一种,则是无疑义的。这里杜甫称赞的隶书家都是属于《宣和书谱》所谓字形偏于方正,波挑明显者。由于韩、蔡隶书"不古",杜甫认为饶有古意的李潮能够"奄有二子",或许李潮八分书在字形上更趋于扁方,笔法上波挑不太过分。可惜的是至今无缘见其隶书作品。而刘熙载《艺概》却认为:"唐八分,杜诗称韩择木、蔡有邻、李潮三家,欧阳六一合之史维则称四家。四家书之传世者,史多于韩,韩多于蔡,李惟《慧义寺弥勒像碑》、《彭元曜墓志》载于赵氏《金石录》,何寥寥也!吾丘衍疑潮与阳冰为一人,则篆既盛传,分虽少,可无憾矣。" ) G( o4 I" B, ]9 T* |6 [- t2 L
    除开理论史意义,杜甫在诗歌中所涉及书法家多人,无疑具有书家研究价值。上文所涉及的禇遂良、薛稷、韩择木、蔡有邻、李潮诸家自不必再重复,他如《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由此可知,曹霸不仅是一位有名的画家,也是一生学习书法,颇有成就的画家书家。另有数首诗不断提及张旭,无疑也会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张旭及其草书。 ! v$ ?3 W0 [+ u1 c9 W+ `" B- x0 r
    二、技进乎道--杜甫的书法创作及其创作观杜甫书法,我们现在已难见其真迹了,其水平如何,也难以知晓。本文开头把他和李白相比,认为稍逊一筹,但是,从现有资料看来,杜甫书法也不会太差。首先,我们可以参考如此一个旁证:《书史会要》白居易条:"其笔势翩翩,不失书家法度,行书妙处与时名流相后先。大抵唐人作字,无有不工者,居易以文章名世,宜其胸中渊著流出,笔下便过人数等也。"
/ M. K* N# x4 z0 ]; _    杜甫与白居易一样,都是属于唐人中以文章名世者,自然笔下会过人数等。《书史会要》称杜甫书法工于楷隶行草诸体,想来在陶宗仪眼里,杜甫书法不会比白居易差。其次,我们来看看书史上的其他记载:元代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太白得无法之法,子美以意行之。……(子美)善楷、隶、行草。"苏东坡也曾说"无法之法乃法自然",这是一种得大道之后的恣行无忌、随笔而安的"无我之境",而"以意为之"则属于强调主观意识的"有我之境"。这段文字将杜、李二人加以比较,或许作者的本意是褒李抑杜。但如果再看看书法史所谓"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说法,杜甫的创作未始没有开创之功。因此,书史上还有如下记载涉及杜甫书法学习、创作方法: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杜工部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则古人童年,先作大字可见矣。" + S+ v4 O! W- b; E/ ~/ o; U. B8 G
    杜甫小时候学习过多年书法,先学写大字,九岁时就有一口袋字了,可见杜甫也是有过严格的书法教育过程。唐代书法教育层次多样,内容丰富,一般官宦人家子弟学习书法以家庭教育、师徒授受为主要方式。古人学习书法,以笔法秘诀传授来定其正宗与否,杜甫被明代丰坊列为唐代诸大家笔法授受的一个环节。丰坊《书诀》:"昔人传笔诀云:'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论书势云:'如屋漏痕,如壁坼,如印印泥,如折钗股。'自钟王以来,知此秘者,……唐则欧阳信本、虞伯施、禇登善……杜子美、颜清臣、柳诚悬……数公而已。"丰坊,字道生,为明代理论、创作兼善的重要书家,他所说笔法源流,或许并非空穴来风。至少,可以断定,杜甫对书法笔法也是有过研究的。此外,对于墨法,杜甫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周星莲《临池管见》:"用墨之法,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活与华,非墨宽不可。…杜诗云:'元气淋漓障尤湿'…"杜甫"元气淋漓"句见《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主要夸赞刘少府所画山水之水和墨用得好。"元气淋漓"为墨法运用成功的书画作品的特点,清代画家石涛对此也有精辟见解。实际上,墨法作为书法之"法"的层次,不光是水、墨的浓、淡、干、枯、湿等可见之形的把握,更为重要的是书画家运用自己的手腕灵活发挥,写出生气。杜甫深知个中况味。而书法史上对于墨法的注意,苏东坡可能为较早的代表,杜甫能在观画时候注意到墨气,想必进行书法创作时的老杜一定不会无视墨的层次。
" q) M% G9 X  `9 }: p" Z    如果说对书法创作的亲身实践还属于技法层次,杜甫对张旭等书法家创作成功的原因则属于"道"的探析了。张旭草书向来以狂放著称。就笔者所见,当时或稍后诗人有李颀、李白、高适、释皎然、王邕、窦冀、鲁收、杜甫、任华、释贯休等有称颂,或作专章,或与怀素并论。杜甫论及张旭有三处,除上文所引,还有《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及兹烦见示,满目一凄恻。悲风生微绡,万里起古色。锵锵鸣玉动,落落群松直。连山蟠其间,溟涨与笔力。有练实先书,临池真尽墨。俊拔为之主,暮年思转极。未知张王后,谁并百代则。呜呼东吴精,逸气感亲适。杨公拂箧笥,舒卷忘寝食。念惜挥毫端,不独观酒德。"这首诗中,作者着重阐述张旭草书的以下几点:0 p, d3 Z% |/ m$ V8 n- K
    1、用笔速度快,点画飞动而有节奏,如"锵锵鸣玉动"、"连山蟠其间、溟涨与笔力"等句;
' [7 G" w# h! q; g! Y; u0 c" q& I    2、强调笔势,用笔果断,笔挟风云,点画劲挺,如"落落群松直"、"俊拔为之主"等句;4 V; O) d' |; ?# D0 A( x
    3、学习的勤奋,如"有练实先书,临池真尽墨";- n% D2 R$ e" P+ x3 t" u3 e
    4、绝后的影响力,如"未知张王后,谁并百代则"。" a4 P: Q* G+ n
    如果说后两点评价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但对于其用笔的判定,没有书法专业知识则是很困难的。这里,杜甫揭示出草书书写的几个关键要素:用笔的速度、节奏、笔势与行气。此外,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中写到?quot;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     自此草书长进,浩荡感激。"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草书之事,当时天下尽知,一般诗人都有歌咏。杜甫与众不同,拈出"浩荡感激"四字,概括其特点。清代刘熙载《艺概》称:"过庭《书谱》称右军书'不激不厉',杜少陵称张长史草书'浩荡感激',实则如止水、流水,非有二水也。"换言之,杜甫非常准确地道出了张长史书法的艺术成就:在王羲之基础之上,增加动势,别有新貌。没有对于书法的长期体验,焉能道此?如果说"浩荡感激"是对张旭书法成就的总结的话,那么《饮中八仙歌》则是张旭创作实录:
6 e1 Z2 v6 O& ]3 g. O5 f8 e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 r6 A. Y. [$ r0 B9 U! w    通过诗圣寥寥几笔,张旭草书创作的情景如在目前。这里,诗人实际上给我们展示了三个画面:镜头一:(全景)人物:王公大臣若干、张旭。     动作:豪饮。 若干王公大臣醉。 (切换)张旭大醉。镜头二:(特写)人物:张旭。 动作:脱帽(很不礼貌、醉醺醺地) 部分王公大臣不解地望着张旭,部分醉醺醺地嚷:"好…好……好你个张……张旭…旭……。"     镜头三:(大特写)人物:张旭。 动作:挥毫落纸(迅速地)。 8 }4 p6 U& f, X- k# Z, m6 m: U
    一幅草书作品顷刻立就。这种实录性质的诗句,无疑为我们保留了一分珍贵的书法原始史料。由此,我们可以断定,那种以为张旭以头濡墨、用头发写字的说法,不攻自破了。 8 i8 G' k% V# o8 J& h) m
    综合上述,我认为,杜甫在书法的创作观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从记载来看,他的书体以楷隶行草兼工,整体以意行之,赞赏古而雄壮,注意书写中的速度、节奏、笔势、墨法等等内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书家了。同时,他对于唐代隶书家的赞扬、对于曹霸、张旭的评价都足以使他在书法史上留下声名,而他的"书贵瘦硬"说更是奠定了杜甫在书法理论史上的重要地位。 ( P& r  T4 y2 [

) v9 s& ~1 ?: ?8 |
发表于 2004-3-12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书法论

[equote]视角独特![/equot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15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书法论

试用他的理论评一下颜真卿和舒同好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15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书法论

书贵瘦硬,这一点我不同意。( I1 }8 A8 q$ w: E9 l
这么评论东坡哥就麻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15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书法论

   苏字也有“硬”的啊,是“棉里藏针”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15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书法论

下面引用由羽一先生2004/03/15 08:23pm 发表的内容:5 j  Z+ o% g; K( n% {  L
苏字也有“硬”的啊,是“棉里藏针”啊!
硬是不错的,可诗圣说的是“廋硬”,连在一起和单独说是不一样的。
% n  U! D  ^$ H7 N9 W  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18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书法论

下面引用由wzx2004/03/15 08:38pm 发表的内容:( [2 E6 l7 ~) F4 W% ?! v
硬是不错的,可诗圣说的是“廋硬”,连在一起和单独说是不一样的。
   那就是审美观的不同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18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书法论

瘦金体,可說瘦硬, 褚,歐字可說瘦硬.
) |# M7 x, `' L強把蘇字說成瘦硬,?不是審美不同的問題, 而是眼睛的問題.
% g/ \: k4 D2 `1 I  W: d"硬" 跟 "瘦硬" 是有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18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书法论

书法之美,用一个瘦硬如何能概括?有肉无筋或者有筋无肉都不是好书法!除了线条以外还有章法,墨色等等诸多因素,都不是瘦硬可以说明的,诗人评字,不必太过在意,那怕他是诗圣.(如果是书圣说的又另当别论,我会为此而好好考虑三天.然后再扬弃他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19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书法论

下面引用由kkk9k2004/03/18 04:38pm 发表的内容:
, m. W( i) g% y' O0 y9 I- Z书法之美,用一个瘦硬如何能概括?有肉无筋或者有筋无肉都不是好书法!除了线条以外还有章法,墨色等等诸多因素,都不是瘦硬可以说明的,诗人评字,不必太过在意,那怕他是诗圣.(如果是书圣说的又另当别论,我会为此而好 ...
這拉大了題目了.
3 }4 j7 |# D$ J5 k; |+ q0 @! r, s/ _"瘦硬"是最直接的感觀用詞.
8 Z9 d- O/ R' _! F; j如"環肥燕瘦" "顏筋柳骨"
! l1 F/ s/ j, m1 F9 F5 {不能說成 "環瘦燕肥" "顏骨柳筋"% c# u' [, u9 j5 O: ]; e
否則只會墮入禪机式的質辯. 什麼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