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6-4-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788389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老S在我们当地算是有名的书法家了。2 M. n) X/ t) M- r: n* m
, @0 g- V" j' }
3 B, A* F7 \) W$ @+ d6 T' y
Y* g' { k. e, x) j/ B) h
在我10多岁的时候,我们当地唯一卖工艺品的商店就出售他的书法作品,大概要一二百元,当时可了不得,能换一辆永久自行车呢。那时,我和几个爱好书法的同伴有事没事总爱在老S的作品前逗留,啧啧称赞,想着什么时候能写出那样的一手好字呢?8 N* s( ^4 o; F3 @9 [- q, V3 y
5 Q5 y$ v7 Y4 {" u2 z, I: r
0 Q/ {# M+ ?6 }) c
4 N T5 {( E4 H2 g6 j; ?0 z1 u! [因为自己喜欢书法,后来和老S就认识了,这一晃就是10多年。10多年了,随着我的视野的开阔,老S的书法越来越在我的印象中淡漠起来。几十年了,他的字还是横平竖直的,停留在间架结构,甚至有点新魏体感觉的那个阶段。虽然我们见面,我还是尊尊敬敬地叫一声“S老师”,实际心中的感觉早不是10多岁时那种兴奋了。我和同伴私下里说:“我尊重他是老年人,但我更尊重真正的艺术。”同伴深以为然。
/ h' H( ?- l0 n& A2 r
/ \ K& ?- q& B9 I ) p: D# u( p, E* G' U; J6 G* b
+ _) i5 Y2 X0 I! O$ ^. ^* y
1998年的时候,我的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协的第四届新人展,第二年又入选了三届楹联书法展览,这在我们当地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情,大家都很高兴,议论纷纷,老S却显得很冷淡。我和他交谈的时候,他说自己根本没有投,这种展览没多大意思,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看展览的时候,我去了河北,并认识了一个河北书协的朋友,朋友让我看了来稿登记录,我找到了老S的名字,他投稿了,还投了四件,光参赛费就交了120元,还要人家组委会赠送的《龙藏寺碑》拓片。我没有说什么,心里却打了个问号。0 ]+ M2 f( r& ?& d' f$ @
+ E0 U9 ]0 p3 k) S9 Z' G
- F0 a$ r8 M+ V/ u* ]0 ~* J- `* k0 q/ W4 z( P
后来,我们书协成员在一起雅集。我把作品集拿去大家一同欣赏,老S显得更冷淡,随手翻了几页,说没什么意思。轮到老S发言的时候,他说他条件不好,早年打了个右派,后来摘帽了,还是低人一等。孩子多,6个孩子张嘴吃饭,老伴是农村的,全靠他一人养活。看的字帖也少,那时候没有字帖,想学也学不了;孩子大了,还有就业、结婚等杂事,都要他操心,他练习书法的条件实在太差了!这时,他掉泪了,他磨了抹泪然后朝我说,假如薛明辉如果有那么多孩子,他进全国展览,休想!& Y0 t6 u% W7 }4 d9 B4 b$ l; W# {( O
* }6 y* P$ V/ c: p0 C% P3 X唉,我当时才26岁,我哪来那么多孩子?再说,我的条件也不好,我父亲下世早,我是老大,也是苦孩子啊,我不就进了两次展览吗,你老人家至于吗?
6 n9 O6 j4 @& v8 n9 w. M+ T
9 L) s' Q8 ]. ~" J/ Q' Y
1 s3 V( O: v" F; I/ ?% N$ E: k6 a5 R2 `' s& F2 L$ W6 I/ _
我知道,是自己进步的太快了,把他一生都没完成的事情,我却轻松搞定,我泛出的光芒影响了他老人家的光环,唉,怎么这样复杂呢?我可是一直把他当长辈来看的啊......% \& n1 L5 D( u4 o: x+ S5 k
' C# g6 p4 d. D% [7 }& w) T( h0 L* P0 L( J3 R
说了半天老S,大家还不知道他的尊容,我简单介绍一下。从我见到他开始,他就是一头白发,属于少白头系列。如今的他,那满头的白发显得更加纯粹,总是理个小平头,齐刷刷的,看上去很精神。老S说话总是慷慨激昂的,说话时,眉毛忽上忽下,带着皱纹乱动,但仔细一听内容,却是一些不咸不淡的话题,难怪年轻时候会打上右派,话这么多,还都是废话,弄得大家很紧张,不让他当才怪呢!
7 R0 g# p' |# ?- F6 I 3 n- c1 C. n6 p4 F' J
自从老S对我入选国展有意见,表示很不屑后,我们的走动很少了,见了面也只是打个招呼,但好象我比以往更尊重他了。中间有一件事情,我们的关系似乎有些改变。那年我结婚了,老S也参加了我的婚宴,带着他的夫人向我祝贺,我自然很感动。过了一段时间,我们集体去郑州参加一个书画展的开幕式,中午喝了些酒,回来的路途上,老S的话更多了。他问我婚后的性生活怎么样,是那种长辈问小孩的逗乐式问法。我当然不会回答他,只是嗔怪他为老不尊,怎么会问这个话题。他哈哈笑了,说在我这么大年纪的时候,他怎么怎么厉害,一晚上能来多少次云云......,大家都笑了,他也笑的很爽朗。1 w4 f) i- p6 C8 N7 b3 h q
+ c9 x( v$ G# E; C U, j, o这是我记忆里,我们交往最快乐的一刻,却不是因为书法。
. k* R, z* ]7 L$ b5 h& _
Q; O/ t; u2 |- s, n7 H6 r老S在我们当地的传说很多,都是文化圈里的朋友传出来的。这些传说大都真实可信,老S那么爱说话,不定让谁有心记住了传播,也就成了我们小县城的文化圈里的笑料。
) V7 a5 H. W4 B) R! j O9 y
4 t$ ~$ ^( s! f; G# t/ |0 h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刚开始的时候,他老伴很反对他写字,原因无非是家里孩子多,条件不好,写字当不了吃穿,净耽误功夫。老S默默地忍受着老伴的训斥,一面却在地里找来红土,磨成细粉,用水调和了写字......直到有一天,老S急匆匆地赶回家,找到老伴,从口袋里掏出一叠崭新的“大团结”摔在老伴面前说:“看,这是啥?我写个字,你整天逼喳喳、逼喳喳的,这不都是写字换来的吗?”原来老S出去写墓碑,人家给了润笔。从此,老伴再也不阻挡他练字了。
. U$ G9 G1 y; v* Z + d0 I' e: M. j& t1 G S
2 R5 ]" _) N, C* h- z1 M我们当地是旅游名胜区,退休前,老S是在我们市人大供职。老S也能导游,用我们豫西土话讲少林、讲嵩山,再加上他那一头白发,居然很多人为他的导游叫好。他退休后,单位里有客人,还找他来导游。没有报酬,只有中午陪客人吃一顿饭,老S却乐此不疲。每当客人走后,老S总是执一根颇为粗壮的牙签漫步回家。遇到熟人打招呼,总是得意的说:某某人大来客了,我去陪同,中午在大酒店吃饭,乖乖,一桌300多!然后用牙签用力地挑一下牙秽,意尤未尽地说:日他娘,咱没少吃好的!
2 C9 A/ A. s. s4 \* h/ @ 8 q/ ]$ ~2 A6 d0 h! A" \
还有一个笑话是从老S的老伴那里流传出来的,是我们当地文化馆的馆长讲的,讲的绘声绘色,让人不得不信。老S的老伴对馆长说老S:“你哥呀,是个不主贵货,只要吃点好的,就回来淘气,老是把人家挤到墙角。”虽然馆长大人不厌其烦地把这个故事讲了N次,大家还是笑的乐不可支。. |" Q# m5 r, I$ o5 a2 g; \
' R% r( }9 \' a. M& E/ Q
兴自己盖房子的时候,老S也买了片地方,距离市区很远,就在山脚下,因为地皮价格便宜。不管怎么样,老S总算把房子盖了起来,一个在城市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总算在一个城市里有了自己的窝。老S在房子后面开了荒地,几年下来,也有了将近两亩,他每天在地里劳作,完全人工,很辛苦的。他总是种一些玉米、红薯、绿豆之类的庄稼,收成好的年景,老S总是很兴奋,见人就说今年会收多少绿豆,收多少红薯,冬天要请大家喝绿豆面条,吃红薯丸子.......那一刻,他仿佛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忘不了泼一瓢冷水:你一亩地的收入,满打满算一年不过700元钱,却出那么大的力气,还不如我卖两张字呢?老S急了,可说不出什么,只是一个劲地说:你懂个屁!8 c4 j; e4 D2 q, h3 @+ N
$ F# O/ T6 S* O8 d9 {! ~
$ D: e( Q) x; _7 W7 B) x% g
好长时间没见老S了,他们的雅集,因为我的工作忙等等原因,也有很多年没参加过了。去年,听说,老S的二儿子因为白血病走了,心里感觉很不好受,老年丧子的痛,竟然落在了他的身上......
# s2 v- Y. |5 \7 r
0 u+ i' f( }% t0 k+ J) c7 _前两天,一个画廊开业,我去祝贺。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和老S坐在一桌。老人有点发福的样子,饭量还可以。但情绪有点低落,旁边一个书友悄悄告诉我,老头种的红薯眼看就要收获了,却不知道被谁一夜之间偷挖了许多,老头正生气呢!原来为了这个,我问老S:红薯丢了多少?老头淡淡地说:谁吃都是吃,随便吧。我劝老头别放在心上,顺便问老头今年高寿?老头说:30多,公岁。虽然不幽默,但我还是笑了。' L. \4 Q1 `# y c
(纯属虚构 请勿对号入坐)
2 [: |: u& p: N! l; r
9 l2 ?0 T+ j: a+ D, R[ 本帖最后由 太室尊者 于 06:03 PM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