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编辑

::::墨铭奇妙::::戴媛书展9月8日在北大开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1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灯笼点亮展览!?
DSC0335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1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曝光一张展品!
DSC0337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1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园吟草::::戴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1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曝光一张展品!
DSC0337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1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曝光一张展品!
DSC0337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1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年后重返大学堂
春风尚未暖桐花,
轫发燕京问字车。
皓月盈虚上庠里,
更知勤学驻芳华。


未名湖畔咏怀
花香满院春将老,
人隔关山情味多。
柳絮飞来惹愁思,
未名烟雨动微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1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园春雨
难得春风送春雨,
雨声淅沥似听韶。
恨无彩凤双飞翼,
相伴吾儿度此宵。



夜 雨

春宵夜雨意联翩,
遥想前尘难入眠。
天上星河重幕掩,
相思诗句又成篇。


长  城
长城高与白云齐,
攀历乃知河汉低。
岁岁风涛来眼底,
文心原在首都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1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听  碑
蜀媛东行访道昭,
听碑如听海宁潮。
想见波翻砚中日,
从教百代领风骚。
论气韵感言
曹丕《曲论·论文》首次
提出文以气为主,此与孟
子所言养吾浩然之气迥然
不同,孟子之气乃社会理
性之气,曹丕之气可谓个
体意识觉醒之气也。



雨中逃禅(一)

冷韵侵窗清梦残,披衣略似玉梅寒。
年来每忆儿时雨,惯看西湖雾里山。


雨中逃禅(二)

喧阗除夜步空庭,举世沉酣谁共醒。
四顾所亲唯笔砚,潇潇残雨入深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1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本质的探索与展示
——题为“墨铭奇妙”的戴媛书法作品展
戈恳轩

                       



   2006年 9月 8日,来到北大作访问学者的四川女书法家戴媛,摭拾起时光中洒下的书艺碎片,拼出一种图案作为对北大的反哺和为了忘却的纪念。在北大举办她的书法个展,这是在北大的访问学者首次举办的书法展。

                                                        一、解题
       
        墨,能够深刻而又直观地展示一种叫做“奇妙“的性质,让它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心中,——这就是这次在北京大学举办的戴媛书法作品展所要表现的主题。
        从静的一面去审视墨,它吸收一切光,不让一丝色彩逸出,它显得单调,冷峻、沉寂;它没有份量,只是虚无。然而这样无限的吸收,又造就了它的深厚、博大。它可以衍生出无量数的色彩,它可以表现世间万有的质感——浓淡、深浅、枯润、燥湿、轻重、厚薄、大小、粗细、强弱、疾涩、刚柔、动静、明暗......等等。
        从动的一面去审视墨,它只是二维的点线、它没有真实的形质,但它却可以直接显现连贯、离合、跳跃、高低、快慢、开阖、平行、相交、呼应、相背、顾盼、超越、阻隔、隐显、渐进,突变......等等,世间万有的一切动态,它都可以囊括无遗。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思绪,涌动人们的心潮,令灵感萌生无限。
        《乐记》云:“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间也。”一动一静,是天地万物的律动,是有生无生的韵律,是世间无穷奇妙的本原,书法具有表现这样的韵律和奇妙的可能,而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实现这一转换的人是书法家。
        这个展览,是戴媛女士为实现这一转换作出的又一努力。

                                                        二、追求

        戴媛,一位来自西蜀的女书法家,她的生命就是为了追求墨的奇妙而存在。当她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囡的时候,对书法奇妙点线的欣感,就已在她心中萌动。她没有和其她女孩那样,喜欢玩乐打扮,她倾心的是音乐、绘画和书法,而最终她是将她的一片深情大半倾注于书法艺术,因为她感到她的生命的律动是与这一奇妙无穷的传统艺术是同步的,她的生命只有与墨的韵律同振才能得到升华。
        她后来从蜀中著名老书法家王砥如先生那里接受了严格的正书训练,以后又博涉各家,遍习各种书体,在四川和国内书坛崭露头角,得到四川书坛前辈李半黎的欣赏和勉励,1989年就进入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并成为了有17年会龄的中国书法家协会老会员。在旁人看来,这是造物对她的眷顾,但她只看作是命运对自己的又一鞭策,她感受到时时存在的激励,激励她不断追求新的境界。
        她苦苦地追求墨在流动变化中的奥蕴,希望通过墨的点线来表现自己生命旋律,在上世纪的最后一年——1999年,她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了题为“戴媛墨韵”的大型书法作品展,展出了篆、隶、真、行、草各种书体一百馀件作品。这些作品中,有丈二的大幅,笔触浓重豪健,有心雄万夫,气吞山河之势。也有小幅作品,清丽温雅,显示了女性娴静纤柔的本色。其阳刚的一面,可以直击人们的心弦,其阴柔的一面,则可浸润至人们心田的深处。“大之则弥于宇宙,小之则摄于毫厘”,墨的韵律在这次展览上初步得到展现,得到书法界和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而这次展览取得的成功,则已定格在《戴媛墨韵》一书中。
        但是她并没有久久地陶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她深知任何已经得到的成功,都只是明日黄花,甚至有可能成为自己前进的桎梏,她不能停下足步,仍须探索,仍须追求,而自己已经打造出来的天地是太小了。她似乎听见一座辉煌学府的召唤,她应该去那学术和思想的渊海中去磨砺自己的精神。于是她毅然决然奔赴前往——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情。

                                                三、思想

        她离开蓉城的亲友,离开自己宽敞、舒适的住宅,作为一位访问学者,来到她心仪已久的北京大学。“大学者,非有高大校舍之谓也,乃有学术大师之谓也”。她在这座学府,住进了位于地下室的宿舍,通讯信号不足,空间狭小,生活不便,但她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因为她能够当面请益的是汇聚在这里的学术大师和杰出的学者,她感到从来未有过的充实。
        她在课堂里聆听教授的讲授,如清泉泻心,令人忘倦。选修了近十门功课,她与学者们进行讨论交流,反覆问难,大大地扩展了视野,受到很大启发。她徜徉于未名湖畔,仰望饱经沧桑的红楼,不禁思绪万千。她常伫立在北大精神的铸造者蔡元培先生塑像前领略,他的思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哺育了中国近现代的人文精神。她想到了近现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的名言:“理宜兼收并蓄,广纳众流,以成其大。”她想到了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的题词:“山海之精,人文之英,蔚为华粹,奇异琅琳。”......她的体会良多,她找到了自己所追求的书法艺术的新起点。
        她感到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她悟到要用心灵和思想来进行书法创造,心灵和思想是没有边际的,她要“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一种难以遏止的创作冲动降临到她的身上。

                                                四、内涵

        于是在访学期间,她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的准备工作中,跑遍图书馆,校史馆,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精心地选择了并撰写了所要书写的内容,竟日涵泳其中,如同拜晤前辈大师座前,聆听教诲,有如坐春风,左右逢源之乐。
        她书写了古代圣贤的名言警句,历代诗词、散文名篇、名联,这些内容涉猎广泛,显示了她的学养。而她书写最多的是北京大学近现代的校长大师们的诗文、对联、题辞这些内容,或文采斐然,或思想深刻,因时代较近,故读来尤觉亲切,尤多感悟。如蔡元培联云:“贫贱何伤,只要把民胞物与安排下去;精神能固,却须从冰天雪地磨练过来。”既显示了蔡元培仁爱的胸怀,又是勉励学子克服困难的教导。又如李大钊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表现了他的浩然正气和对学术的追求。而梁启超联:“读古人书得大概,当天下事宜小心。”短短十余字,把治学和治国的要领都要讲到了。其他还有严复、陈独秀、容庚、沈尹默、鲁迅、熊十力、汤用彤、沈从文、梁漱溟、冯友兰、陈寅恪、徐志摩等人的诗文联语,都字字珠玑,美不胜收,可作座右铭或格言警句观。
        她书写这些大师们的诗文联语,并不是用作一般的创作材料,主要是为了讴歌北大的文化精神。这些大师们,正如鲁迅所说,都是“中国的脊梁”,是他们造就了北大乃至近现代中国的文化精神。她是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情书写这些内容,而这些内容也是她书法创作的原动力和灵感的源泉。
        她在北大校园中,不仅获得书法创作的灵感,也获得了诗词创作的灵感。在北大学习不到一个学期,她已有不少感悟,这些感悟非常自然地化为诗句,粗略计算,大约有近20首了。这些诗也就成了她书写的内容。这些诗作,真切的记录了她这一段时间的心情。如题为《三十年后重返大学堂》的诗:
        “春风尚未暖桐花,
        轫发燕京问字车。
        皓月盈虚上庠里,
        更知勤学驻芳华。”
还是春寒料峭的时节,她就来到北京访学,岁月如流,韶华易逝,她要挽住岁月年华,不是靠美容整形,靠的是加倍的勤学,这是她的见识的过人之处。当然,她也感受到学习的艰苦,如《问学》一首云:
        “燕山匝地起风沙,
        那似蓉城正放花。
        问学浑如行者苦,
        可知辜负几芳华?”
而最令她饱受煎熬的是对远在新加坡留学的儿子的思念之情,如《思子》二首之一云:
        “阳春耀景唱仓庚,
        初月如钩星汉横。
        日月丽天儿在远,
        漫漫长夜若为情。”
但这一切都不能动摇她问学的决心。她在北大的访学,加深了对这所名校厚重的历史人文精神的体认,如《北大红楼》一首云:
        “京城文采上庠优,
        满目红楼沧海愁。
        今日诗情对明月,
        燕园春色动歌讴。”
在北大的访学,使她的理论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从而对书法艺术的真谛有了更多解悟,也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了自信,如《京华暮春》云:
        “花放蔷薇春意深,
        京华尚有晚凉侵。
        风雨一番吹过了,
        却看墨韵化珍琛。”
她看到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同样是属于传统文化的书法艺术,其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影响尤为深广,却未能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在怅然之馀,她在一张世界地图上题诗一首:
        “今日伯牙能擅场,
        谁知翰墨更辉煌。
        一诗写上舆图去,
        展向寰球惊万邦。”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她希望中国的书法艺术能走向世界的强烈愿望,气势不凡,读来使人如重见龚定盦诗风。
        她的心灵涵泳于北大人文精神的渊海之中,具有了更加敏锐的目光,对社会现实也看得更加深透。她撰写了一篇小品文,题为《身份》,对当前社会一些违背人文精神的价值观作出了尖锐的剖析,她写道:
        “高贵被平庸边缘化,
        精神被物质边缘化,
    信仰被迷信边缘化,
        讲台被PK台边缘化,
     汉语被外语质缘化,
     学者被商人边缘化,
     东方文化被西方文化边缘化,
        .............”
一位女书法家的敏锐思想和社会良知,在文中得到充分表现。
        反观当今书坛的一些书法家,除了抄写古人诗词文章之外,有的或能勉强自撰一些蹩足诗文,既无思想,亦乏性灵,近于古之书吏,或清朝之笔帖式,其书法即使精工,即便能惊悚俗眼,但终究难入识者法眼,虽能名噪一时,必然“身谢道衰”,会被历史淘汰。相比之下,我们自能清楚地认识到戴媛书法艺术的价值。

                                        五、造境

        她决定以北大的人文精神为基调,以自己的感悟为出发点,创作一批作品在北大展出。暑假她回到故乡就马上投入到创作之中。她完全忘却了自我,她只觉得自己整个身心已被北大精神所置换,这种精神又成为书法艺术创作的原动力,她似乎有大郁积需要宣泄,有大意愿需要表述,她致力于创造完全自我的新境界。
        她很早就追求一种宏大的境界,或者说一种大气势,这已可以从她的诗文和先前的作品中看出。她这次展出的作品中,八尺、丈二的作品就有好几件。由于篇幅较大,故挥运甚有难度。但我们看她的这几件大幅作品,其布墨赋形,擒纵自如,游刃有馀,墨彩灿然,墨韵悠远,令人感受到磅礴的气势。三苏之一的苏辙曾说:“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学而能,气可养而致。”她的作品的浩大气势,是长期修养的结果。
        她一直追求醇粹、高雅、温淳之美,这些特色更多地表现在她的小幅作品中。她善于运用墨色,并将墨的动与静妥帖地、融合无间的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种无声的韵律,让书法作品成为一篇篇可视的乐章。这些大朴无华,美伦美奂通过她的墨色,温润而不流于柔媚,燥劲而不流于荒怪疏野,动止有度,出规入矩,于传统中又见自己的面目。
        她善于用墨,但她又将墨的概念扩展了。金粉、硃砂也成为她的墨。当然,金粉和硃砂是前人已经使用过的书写颜料,但她更善于将这些色彩与纸、绢的色彩配合起来,形成绚丽多彩,奇幻频出的效果。
        她的作品的形式有传统的对联、条幅、中堂、扇面、册页,拓片等,此外还在灯笼(购于韩国的白色灯笼)甚至地图上书写。这种形式似乎是她回应现代艺术的一种方式,但与其他作品配合起来,并不觉得荒诞,反有出奇制胜,摇曳多姿的效果。这大概也是她努力创造新境的一种尝试吧。
        戴媛所造之境,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谈到的“有我之境”,我希望通过我这篇概略介绍的文章,能让读者领略些许戴媛所造的新境界。一百件作品,形式多样,风格新颖,色彩绚丽,展示于学府殿堂,会给人何等奇妙的感受,大概只有身临其境才会体会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9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能称学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