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70
- 注册时间
- 2002-10-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215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3-1-6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启功 别说我是书法家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l4 d1 I3 j9 M6 B( q
1 _$ X- w/ Z+ L& j2 Z6 l$ A
———读启功先生3 j# O. u, R9 U9 N4 F: c8 }7 H
6 c# ~% ?8 y" m' c1 g0 Y 北京师范大学校园东门的影壁上,书写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字。这
, _7 J! n ~9 [0 F是北师大校训,亦是书写者启功先生对“师范”的解释,同时也是启先生一生的追! i4 M$ f" w2 Q- k- y8 S9 _
求。0 g& |7 ], G$ p, ^6 ~' ^
启功先生一生如何为人师范?12月14日上午,我们来到北师大小红楼启功先生) E# h! y O W2 U5 w& v
家里。88岁的启功,现带三名博士、两名硕士,每日伏案撰述,社会活动多多。最
/ P. M7 L$ _! l# f, L近右眼动了白内障手术。门铃响过,启功亲自开门,向我们晚辈作揖问好,待我们
t9 V. C2 [$ y* u坐定之后才落座。
2 `2 q3 H, }- l3 y0 P ■万点松煤写万松9 U% B1 I( W5 N& n: n% ~
一枝一叶报春风
0 k% Y" T6 ~, ?8 K. M# K; V8 \/ f 开门见山,我们问启功如何辨别他书画的真伪?他说:“写得好的是假的,写
- F+ A( G R2 Q2 G. v; K! l; ]得不好的是真的。”" I) _$ M1 Z$ U9 B* P2 o, x, Z
启功书法名气大了之后,造假的就出来了。有人主张对他的假冒字画打假,启* M9 i0 I; v6 r; O, J9 R
功不同意,他说总得让那些人有碗饭吃。他撰文称赞明代文征明、唐寅等人的美德,
9 b2 x3 y! I) [# Y( i3 K说当时有人伪造他们的书画,他们不但不加辩驳,甚至在赝品上题字,使穷朋友多
/ L+ y! z8 D7 U+ E卖几个钱。让那些穷苦小名家得几吊钱维持一段生活,而有钱人买了真题假画,损
( t9 v, z- N& a, j+ P, C9 v# V7 `失也不会多么大。这观念虽不合知识产权保护潮流,却体现出启功一向的人道主义
% }: o8 f! |$ i$ ^2 R情怀。+ }2 R: r( U6 `) ^3 |, h+ i
70年代中期,启先生相濡以沫的老伴去世。他说:“我们是有难同当,但没能
' X* L* ?% K! s3 O' ?有福同享。因此我的条件越好,心里就越不好受。我只有刻苦一点,心里才平衡一" I# W* K- Q7 x
些。”耄耋启功日日伏案传帮带,其刻苦后人景仰。" w* G# d2 _* U
最近,北师大为老校长陈垣举行诞辰百年纪念。启功说:“老校长教导我的样
) L7 w9 G/ n- `4 n7 n& N! W子,我现在蘸着眼泪也能画出来。”果然启功流泪写下了《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一% s' Z4 k8 P$ P* o' A( t U3 j
文,回忆初入辅仁大学教大一国文时陈垣先生对他的“耳提面命”:一个人站在讲
" e( n- Y5 V' i g& \台上要有一个样子,和学生的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可对立;万不可有偏爱、偏恶,
- ]% b! P, ~$ e" D, `8 G万不可讥诮学生,以鼓励夸奖为主。淘气或成绩不好的,都要尽力找他们一小点好
& I0 x8 o1 @. v5 p; t* h处,加以夸奖。不要发脾气。站在讲台上即是师表,要取得学生的佩服,教一课书
, e# _2 n8 @- W# u1 Y6 ]要把这一课的各方面都预备到,设想学生会问什么。研究几个月的结果,有时并不% n9 k; R) M E, M! X1 Y* p
够一堂课讲的。批改作文,不要多改,多改了不如你替他作一篇,要改关键处。要% G. m% l6 k* Q' J. a6 y3 J
有教课日记。自己和学生有哪些优缺点都记下来,包括作文中的问题,记下以备比 z: s- R4 O/ q/ W6 a" I
较。评点作文时,好的在堂上表扬;不好的,堂下个别谈。要懂得疏通课堂空气。 {$ q! |1 {/ f. ~
常到学生座位间走走,远处看看板书如何,近处瞧瞧学生笔记。学生是否掌握了你
4 @- Q/ l0 A$ i' f* ?讲的内容……在以后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启功秉承了老校长的教学方法。
* }" l3 @; y% x' P 启功在《“上大学”》一文中特别强调,“恩师陈垣这个‘恩’字,不是普通
7 J7 F. Y& V6 a: A恩惠之‘恩’,而是再造我的思想、知识的恩谊之恩!”为感谢陈垣先生对自己的
8 e4 \* @2 w5 F9 _% h" h培养并作永久纪念,启功于1988年8月义卖书法绘画作品,以筹集基金为北师大设立 D$ s1 a6 \2 v7 E
“励耘奖学助学基金”。此后两年时间里,启功几乎达到了“手不停挥”的创作境
( j8 I! ]( h7 d! \界,常常是夜半书写,还捐出1万元作为装裱费。1990年12月,《启功书画义展》在
) \9 h: p. y3 e; L# h. y香港隆重举行,从300多幅作品中选出的100幅字、10幅绘画,被香港热心教育的人3 [" G" Y* @' o5 s! [& b& U
士认购一空,加上启功应社会各界需要所写的100件作品的酬金,共筹得人民币9 F6 E: @" T! T( M0 s; w2 Y
163万元。当学校建议奖学金以他的名字命名时,启功坚辞,他说:“以先师励耘书4 J0 m6 v& q: y, l
屋的励耘二字命名,目的在于学习陈垣先生爱国主义思想,继承和发扬陈垣先生辛5 W; ~1 o8 n/ R% P
勤耕耘、严谨治学的精神,奖掖和培养后学,推动教学和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2 ^& R& q, @8 Q, F) F& L
1 M$ Q. @3 Q5 J% m' T& x 1971年恩师陈垣仙逝时,启功撰写了一副挽联:“依函丈卅九年,信有师生同
# s4 ?" J" E& Y1 s; m7 d& m父子;刊习作二三册,痛馀文字答陶甄!”2 B1 o$ o1 N) V. X
■诗思清深诗语隽% w- N8 d! A; N$ v
文衡史鉴尽菁华8 L, U7 w( C! v, A1 [5 s7 N( T) g
启功少年时有“作一个画家”的愿望,先后拜贾羲民、吴镜汀为师。他20岁在
1 _2 g1 M3 e Z( B4 m: F书画上初露头角后,渐有机会接触溥心畲及同道。启功回忆溥心畲“先生写字到兴
- M1 M! ~2 S$ Z7 N( Y! i( K高采烈时,末笔写完,笔已离开纸面,手中执笔,还在空中抖动,旁观者喝彩,先! i. v' N( o3 ]" S) _; C4 N
生常抬头张口,向人‘哈’地一声,也自惊奇地一笑……”“一次张大千与心畲先
! h. y A! T! }" _0 a生一起作画,二人各取一纸,随手挥去,一张纸上或画一树一石,或画一花一鸟,7 w8 f+ Y2 U- A) h
互相把半成品掷向对方,对方立时补上,或者再画一部分又掷回对方……大约不到
/ K, ?7 q% D% Z j半小时就画了几十张。
4 t$ }. l" `5 ? 三四十年代启功就成为故宫文物鉴定小组中最年轻成员。启功具有对文学艺术6 N- b6 C- u7 l( V4 B
爱好的真性情。在辽宁省博物馆鉴赏清代御府旧藏、集王羲之和王献之等人书法的, R( M3 W8 i1 s o: A
《唐摹万岁通天帖》时,竟情不自禁地说:“我们今天直接见到这七人十帖,把玩
) M( ], \) A. ~' g* z+ s+ Q z/ I追摹,想到唐太宗得到《兰亭》时的欣喜,大概也不过如此;而原色精印,更胜过6 ?: R4 g' n* W* ^0 o# }
蜡纸钩摹,则鉴赏之福,又足以傲视武则天了。”几十年勤奋、悟性、情趣,终于( [5 e& V1 @ E
使启功达到超迈前贤的境界。, G0 |% k2 R M0 I
在书画作品鉴赏的背后,启功对历代书画艺术的思想流派有深厚研究。董其昌" u* P: y( l: ]& d
认为,唐宋以来,画家也如禅宗那样分南北二宗。启功考察大量文献材料得出结论:( C' n% N/ q+ ~! Q/ l
“唐代的各项史料中,绝对没有唐代山水分南北两宗的说法,更没有拿禅家的南北
@5 i" T! _" M, C6 O0 k宗比附画派的痕迹。”
% n: _# H5 I/ G1 n 书法理论上,启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针对赵孟兆页“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 i; o$ H' N4 P3 g
字亦须用功”的说法,启功提出“结字重于用笔”。他在古代法帖碑版的研究中发. r& o2 F! s, Y: @4 F) f1 W' C8 Z
现,优美的字的重心不在格的正中,而在偏左边上角。在这一位置画一“十”字,2 f" J1 N% c6 c0 S. g
其交叉点与边框之比,正好符合黄金分割率。他的《论书绝句一百首》中有诗云:
& }% C$ s1 a' p$ M“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一从证得黄金率,顿觉全牛骨隙宽。”在书+ s( a& `! ]6 [ a2 z
法创作实践上,启先生的成就早已蜚声海内外,行家称他的书法是“采百花之精英,* Z5 x' s; P) `( E
酿自我之蜂蜜”。
& q2 X2 p% ]7 I 启功还是诗人。《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书中收六百余
+ u6 a( D9 L6 R% }首诗词。诗言志诗词是体现他生活、性情、人格、学养、智慧的另一侧面。论诗咏
$ I; M/ l3 s# r$ I$ _8 T史题赠忆旧自嘲,启功都是“我手写我口,我口道我心”、“笔随意到平生乐,语+ b' n6 N @ s& o& T
自天成任所遭。”别人向他求字,他也多以自作诗题赠。《综论》一文是他从文学
. \9 u/ `7 |$ w2 J; T1 E发展的角度论述历代诗歌之不同:“唐以前诗次第长,三唐气壮脱口嚷,宋人句句8 r: d" {* U& O# F/ m# s# J
出深思,元明以下全凭仿。”他钟情唐人的“脱口嚷”。# j( v# {( z4 P' G! d5 b7 X
启功诗书画成就斐然,却非主业。其主业文史,一生教授古典文学、汉语,研1 O* l, ]/ }/ I- b/ M! z
究古代文学、史学、经学、语言文字学、禅学,著有《汉语现象论丛》、《诗文声% F) F0 M$ W; O( W, c6 R4 D
律论稿》、《古代字体论稿》等。
' N2 l6 ~8 e/ |. k4 B 启功熟知清史,曾经7年点校《清史稿》。50年代注释《红楼梦》。《红楼梦》
: d" Q3 U y6 U/ @9 ~/ D u- ]研究中,他以自己熟悉旗人上层社会文化生活的优势,从朝代、地名、官职、称呼、; l# ]" C2 ^+ C c
服饰、礼仪等方面,揭示曹雪芹运真实于虚幻的艺术手法。他以清代贵族家庭生活, ~) |& F9 W' R% b( d) g6 {
和风习,说明宝黛爱情悲剧并非如有些人所说的有什么深意。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
- _0 P3 b+ A6 o0 V3 ~而宝钗是王夫人姊姊的女儿,贾母虽爱黛玉,但对“隔辈人”的婚姻要尊孙子父母
0 A' m* r5 M4 k( Z- R尤其是他母亲即王夫人的意见,“因为婆媳关系是最要紧的”。同时,旧时习惯( K8 [, J* h2 q: X* Z2 z1 |5 v
“中表不亲”,如果姑姑的女儿嫁给舅舅的儿子,叫做“骨肉还家”,更犯大忌。* @/ G) u; ?* b3 z( T* @
所以宝黛爱情的结局处理“完全合乎当时的生活背景,而不是专为悲剧性质硬行安
; o% K7 K9 u( G$ s! s- ?- M排的这种情节”。启功论曹雪芹和《红楼梦》———人道主义。
; ` x" d+ I: |/ g 北师大钟敬文先生为启功题诗:“诗思清深诗语隽,文衡史鉴尽菁华。先生自
% Z2 j! v2 r* V! s; O6 E富千秋业,世论徒将墨法夸。”% s- G3 @' s$ S
■一拳之石取其坚7 m2 T# @5 y6 I2 \* U1 ^9 z
一勺之水取其净
, Q, M5 }0 B |" d1 w 启功独特的艺术造诣、学术研究、人生领悟出于自然。这个“自然”,一是真1 ^- j% l( l0 {) H0 G
性情的流露,一是自然的规律和法则。
7 `7 y7 h2 w9 b- d: \; U2 Z 启功诗云:“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少谈汉魏怕徒劳,简牍7 ~* N2 z, a7 m5 X4 C) Y* N
摩挲未几遭。岂独甘卑爱唐宋,半生师笔不师刀。”学书为什么不喜北碑而喜唐摹,9 b8 L9 I. b+ }9 B
因为用刀雕刻的效果与用毛笔所写的效果不同,勉强用毛笔去摹仿刀刃的效果,必
0 ~9 h% p' |1 H: O! C7 x( n9 c致矫揉造作,毫不自然。启功今年发表的《读〈论语〉献疑》,解释“五十以学
: {/ g4 x3 _4 _, m0 J《易》”,是孔子老年追述学《易》的年龄,“我五十岁学《易》”,而不是像古& c# m, N" X: R5 Q
人所说的四十多岁时希望“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因为“未到老年或有重. u4 ]# q6 k5 p1 r" }$ n
病时,不易发出生命长不了的感叹”。解释“绘事后素”就是“绘事后于素”,从
, [" b: a3 _ l1 n" q! ^" a3 c绘画得先有素色的缯帛的道理,说明孔子肯定礼的出现后于人们的天然本质。2 r: U+ G; q2 t2 f$ v6 A
启功说:“今之汉语,犹古之汉语也。”他认为古汉语的一些问题,并非古代, R! e! X! K( m f9 `
文人的生造,而是可以用一般道理说明的。他论诗文声律“平平仄仄”的“平仄竿”,
# F4 ~% `7 k+ U9 m% Q6 |, d5 b就是从火车蒸汽机的喘气和人的喘息得到启发。火车“突突”、“突突”的声音,
! H8 t* s- U% M: b8 u! O; n: S一前一后,一轻一重,诗的平仄问题也是“平平”、“仄仄”,一前一后,一轻一1 T' J: G: e! X( l
重。他请教作曲家乔东君先生,乔先生说火车的响声本无所谓两个一组,也无所谓8 M, f1 }6 a/ D" H5 D. }
轻重,都是心理印象。心理印象有生理基础。人的喘息也不可能一高一低,而是两
$ t* o& L" |2 I$ T5 r% H" C1 z2 y高两低才能缓过气来。启先生于是找到“平仄像一根竹竿”的规律,汉字的音节平% p" E" Y" T: i. F
平仄仄相间重叠,人才能喘过气来。可见格律诗的韵律是根于生理自然的。$ ]6 o' V( G* m: k
启功把自己卧室兼书房取名“坚净居”。“坚净居”来自他的一方古砚铭:% h- J" R D9 S$ y- w
“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石与水为自然造化,坚与净皆出于天, y4 W9 J9 J* F7 g0 K
性。先生诗云:“笔随意到平生乐,语自天成任所遭。”审美归于自然,诗书出于4 Z# G! g! U1 Z* E8 M/ f: [
天成,学问求于平常事理,操行守于坚净。4 r7 f9 L* h9 S, e N# h
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启功之道:微且朴。一切平凡自然。
! l4 c0 s k! B, z& i X: N4 Z% N ■文/叶之青 杨咏梅7 x* E' p" [: W
启功简介
8 i. d1 `# ^6 j4 ?9 P 启功,字元白,满族人,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当代著名古典文学家、画家、6 h/ t% V: S: ]0 \
书法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和教育家。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7 w8 y+ Z0 o* ~1 ]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
& @7 J) v- [3 I( z3 |" q史馆馆长。著有《汉语现象论丛》、《启功韵语》、《启功丛稿》等。: g J1 q: g! Y! `& K; @# v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