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4949|回复: 10

攻坚班——捅破书法艺术这层窗户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5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题记
书法离我们实际应用越来越远,代之而来的各种电脑打印、电子文本,掌上电脑正在以前所未有速度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各个角落。电脑办公成为现代人工作的必须,作家不拿笔写作已经成为现实。然而书法作为一门书写的艺术却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相反也正与其无可争议的审美价值而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书法网用现代人工作方式连接并传承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时间定格在公元2006年8月12日至2006元8月17日,有幸成为这其中的一员,见证之余也试图记录这其中的点滴感受:
捅破书法认知与欣赏的窗户纸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存在我们心中应该有几千年,从甲骨文到唐楷,从唐宋的法度到明清的恣意无不透露出各个时代对书法这门艺术所持有的审美情趣和时代气息。历史是一种见证,更是一种感召。我们常说笔墨当随时代,那么我们这个创新科技时代肯定与唐宋科举时代完全不同。朱培尔老师作为功坚班第一位老师在其第一堂课就为我们讲述了观念的转变,其中第一点就讲到我们要从实用转变到艺术。书法作为实用已经淡出历史舞台,作艺术已经登堂入室了。艺术就有艺术的规律,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应该体现它的线条、体现它的空间、体现它的节奏韵律,体现它的浓淡虚实,书法有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当然我们欣赏和认知也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捅破书法书写的窗户纸
参加本次攻坚班的学员来祖国各地,大的有年过六旬,最小的也已而立之年,其间浸淫书法都超过二十余年,一个个可以说是功力深厚的书法“武功高手”。为了书法这门艺术他们起到一起来,来寻求书法作为书写艺术如何把握时代的方向,如何为世人所认可,如何走出自我的困惑。话不挑不明,窗户纸需要有人来捅破。旭光老师一句话让大家茅塞顿开:从到味过渡到味道。到味是什么?是对传统文化的承载。传统是什么?传统是法源,是根基,用李松老师的话就是从哪里来。没有传统就没有根基,书法是谈不上艺术的。可是到味了还不行,还必须有味道,味道是什么?味道是既古既新,是时代审美把握。书写的窗户纸实际上就是培尔老师讲的第二名话:从展示纯功力技法转变到书写性灵。
捅破书法展评的窗户纸
书法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要被大众所认可,更要被权威机构所认可,而不是留在家里孤芳自赏。有句话这样说艺术:为大众所认可的是大众水平;为专家所认可的是专业水平,既为专家认可又为大众所认可的那就是精品。我想说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这次攻坚班当然谈得最多的就是国展三大展的评选机制。仅管三大展的评选机制作了很多的广告,但还是有很多人把握不准,以至于不被专家所认可。张旭光老师在总结当代书风时一再强调要倡导人文精神,指出传统文化积累不够,功利主义严重。同时也道出展评的总体思想:既每次展评评出来的是人,而不是某件作品,要有现场创作,也要有知识考试。国辉老师、东明教师作为过来人在讲述自己的经历并点评了学员的作品,国辉老师作为展览部的工作人员具体讲述了评展的四个步骤:初评、复评、终评、评奖。这些过程让学员感觉到学员创作的不容易,专家的评审也是很艰辛的。所有的这些也应到培尔老师讲的第三句话:我们的书法艺术已经过渡到从古人的案头把玩转变到展厅效应。
发表于 2006-8-25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1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啊!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1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到味过渡到味道。"说的好.但认为"到味"应该是"到位",不知先生然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1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是要转为艺术性的,这是历史的必然,因而强度创新化,传统的东西是要认真学,然创作便要放开来他创作,强调的是灵感及***!书法的艺术性不能定型才好,就如一幅画一般,每时都有新的美感出现,我想这应是现代所要发展的书法艺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4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培尔老师讲的第三句话:我们的书法艺术已经过渡到从古人的案头把玩转变到展厅效应。
这句不耐推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4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4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诸道友

“到味”应还是“到味”,这没错,当时旭光老师还作了板书。
我个人理解:“到位”不一定“到味”,但要“到味”非“到位”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5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孤独大圣 于 2006-9-4 19:49 发表
培尔老师讲的第三句话:我们的书法艺术已经过渡到从古人的案头把玩转变到展厅效应。
这句不耐推敲!

我一直觉得这句话不对味儿!

任何艺术都是要展示在公共空间的,要面向公众的.

音乐就要去音乐厅,舞蹈就要去歌舞厅.音乐舞蹈不可能只在排练场上,或者什么大赛的赛场上.

展厅是什么地方???

以展厅效果为书法艺术的归属?像古董一样还没有入土就进"展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