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6-7-1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4475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引文
: r- d5 T0 y2 l* k, D# Q! p; v
5 S' x8 R' |" \; J: O2 J7 U, I最近,曹宝麟发文批驳已仙逝的刘炳森先生,并邀请了华人德 、石开、 胡圣虎等人来助阵。言辞之偏激很难让人相信是出自几位大学教授之口。曹文(第一篇)的结尾用词:“功败垂成,野心落空,真是老天有眼.”让我感到震惊!这种咬牙切齿的诅咒文辞,真的很难让我相信这是一篇只是作为评论功过是非的小文。此时华人德也发文斥责刘炳森先生为“阴鸷骄横者”。坦白的讲,我看完曹宝麟的第一篇文后,在我的脑海呈现的真如一部武侠小说中常见的场景:一个怀深仇大恨多年后得知仇敌已入黄土后奔突坟前,劈碑掘土的痛恨狂态。' H4 w8 Q$ [2 Q4 [3 M
曹宝麟、华人德 、石开这几位当今书坛的大腕与刘炳森先生年龄相差不大,在中国书协共事多年,他们为何在刘炳森生前假意奉迎,不敢说半个“不”字,如今眼见刘先生仙逝,人走茶凉,才纷纷跳出来咒骂指责,有很多人说这是“掘坟鞭尸”的行径。/ g$ S6 L% @+ L; C
难道刘炳森先生真如他们所指责的那样?因此有了“真实的刘炳森” 系列文章,我希望向广大网友重现一个“真实的刘炳森”,并相信公道自在人心,会有更多人站出来说话,还刘炳森先生一个清白!5 |; D' l3 g5 S1 B/ ^
, ~$ E2 q" v6 P N7 Y9 g
http://www.59art.com/dispbbs.asp?boardID=47&ID=300&page=18 u, ]7 c, l4 X- Y$ Z7 T5 b/ q$ b) Z
1 N9 y( u0 _; H$ p/ @* [. v! K
---------------------------------------------------------------------------
2 w: R6 h+ c5 h
4 {0 D% \/ a; b4 A# B, L( V# E+ s4 I1 I% h( M0 ^. o0 Z8 [
2 n% Q2 q; s( H) S; M
3 Y( m7 Q* Y% }) ?0 b+ t2 N我与刘炳森的三次交往都发生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 j1 k3 W' M- s' q ~
: ?. `0 |' R+ a. i$ q# Z
第一次是在1992年。那时,我是一家机构的主要负责人,经我和几位工作人员策划及组织,就在东山区梅东路的梅花村酒店成功举办了中韩两国青年书法家联谊和书法交流会。当时已是国家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刘炳森先生也应邀来到这个还没有星级的酒店。$ R6 p! M: J/ v( \# q
3 v# |7 d! m6 A) ]9 N+ |& d
会议之初,有的代表就问过我:“你们并不是文艺单位,为什么要组织这样的文化活动?”是啊,完成上级下达的经济指标才是我们的天职,为什么要搞这些‘劳民伤财’的活动!但又一想,既然我们有宾馆、有饭店,还有人力,代表们又愿意自掏腰包购买机票,我们为什么又不能搞呢?所以,除了书法之外,我们还曾组织过美术、体育和服装表演等活动。
9 ?# W& G* R g; k# m* q6 V 5 U3 I0 N: V8 P' o( [$ B- m( \
就是在这次书法联谊会上,我认识了炳森先生。, z% |$ R2 Q8 _3 J7 J3 Y4 c& P/ M0 }
5 s4 N( |; @* h/ Z/ Z! g7 g
三天的活动,炳森先生给我留下了三个方面的印象,这些印象,绝然不是在他过世之后吹他捧他,他的为人和名声,也绝不在于这篇小文的言辞和语气,而是我当是真实的感受。5 h8 I( o- n# d# ` \
/ {8 Y$ U( N+ s" x- o0 i; @( R
第一个印象是他的外部形象,在五六十位两国的书法家中,没有一位能与他相比:大高个,约一米八五的身材,潇洒帅气,一表人才。当然,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体形与外观,如鲁迅、夏衍、臧克家、沙汀、艾芜等大文豪,都是些又瘦又矮的小老头,没有人为此而另眼看待他们。但是,特别是在外事工作中,我泡在外事外交场合30余年,深有这样的感觉,当高大魁梧的中方人员出场之时,那场面和气氛就赋予了另一种意义。& {3 A$ T' M8 E% x/ a* ]" n" o
8 |) f/ J* L6 i
第二个印象是谦逊与朴实。身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又是国内外知名的书法大师,待人接物非常谦逊和气,没有一点大师的架子,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讲文明重礼仪的高尚品质。见到认识的朋友,总是主动伸出那双大手,热情地与对方握握手。遇到不认识的,只要一经人介绍,同样也示以友好与礼貌,让人感到一种亲切。出入电梯,从不让人推推攘攘,一定是按照顺序排队。尤其是在餐厅,老是在旁边坐,怎样请他也不上首席,有几次我只好坐在那个我不该坐的位置,心里不知有多么尴尬。令我记忆最深的是,他竟然当着那么多国内外艺术家和朋友们的面,每次都能够把盘子碗里的饭菜吃干净,把一张张用过的餐巾纸再仔细折叠好带走,他既认真又幽默地说:“这东西可以二次利用,因为它的吸水性好,起码对画家们是这样。”像这样的事,三十多年来,他是我所见到的惟一从餐厅宣布带走餐巾纸的人。我不知别人怎样看待这件事,然而我却认为这是件大义凛然的英雄壮举,我曾下大决心学,至今还是没有学到。这只能说明我的意识与观念还没有修炼到刘先生那样纯洁高尚的境界。* t+ P7 S& q; u! [
6 k/ v/ T) R- e' B5 y
第三点印象就是他的直爽与豪气。他是一个很豪爽的人,性情耿直,接触不久就会发现他肚子里的那根燕赵名士的直肠子,缺少那种弯横倒拐的习惯,他心里怎么想的,嘴里就怎么说,直来直去。与他商量事情,也感到轻松舒畅。我记得他在一次座谈会上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文艺界,我一直认为人品是第一的,艺术是第二的。就书法而言,要想学好书法,那就要先塑品德,要是一个人连品德都不讲,怎么能练好书法呢?”我们经常讲的,‘要作文,先做人。’”我想也是这个道理。" \/ Y6 p# n* f* A* \, r+ j
+ K' x! U W9 c2 S7 [, U
至于他的书法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与境界,那要由别人去评论,因为小学时写过几年大仿,如今连毛笔都不会拿了。但是,他的河北老家与我的山东故乡有着一些类似的乡风民俗,也同是赤着两只脚从农村走进了大学的校门,他是少年丧父,而我是少年丧母……这样说着说着,那夜在房间里我们谈到了很晚。9 s g8 `4 ~& }/ B; I- t6 D
$ S9 u' N$ q& `* g 本来他在饭店一出现就没有大师的架子,长谈之后,我就更撤掉了头脑里原来的那种设防,竟然把一本1990年出的名叫《爱在人间》的散文集赠送给了这位当代著名的书法大师。
" |* _* U) V, d* S9 ^+ g2 Q $ w- n6 o7 R9 {
其实,那时作为一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根本就不曾想到出什么书。是《羊城晚报》文艺部的一位编辑,了解到我那几年连续在《散文》、《延河》、《当代作家》和《人民日报》等发了几十篇文章,鼓励我送出版社出版,于是才有了这本18万字的小书。现在看来,那本书从封面到封内,从装璜到纸张,从篇目到内容,不用说摆在新华书店的书架上卖,眼下即便送人怕也没人要。将它赠送给当代正走红的一位艺术大师,我深感惭愧。
2 V/ D" C; ?% n! p4 V% c+ R ! j3 G# M2 Z2 {; ~
完全出乎我意料的是,他拿到我的小书后,一直看到夜里两点多。我后悔的是耽误了这位艺术家宝贵的休息时间。不过我纳闷的是,他会不会是对我少时在农村的艰难困苦产生同感还是我在外事外交工作中的一些奇遇发生兴趣?5 A" V/ }' U& \
0 h, r: l5 e+ `; M 次日早晨,炳森先生的一段谦逊之词让我既惭愧又不好意思。他的原话大意是这样:我作为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还能挤出时间来写文章,出本书。而他,本来就是从事文艺工作的,也发表了一些文章,怎么就没想到结成集子出本书呢?回京之后一定要安排出本书。
- L2 k7 l5 S6 }" J5 }1 b
2 w" O4 A! ~5 M. Y& `# \3 ?7 m 过了一年多的时间,炳森先生就出了自己的散文集。这本书,得到了社会上一致的好评。我读了炳森先生的文章之后,觉得文如其人,真挚朴实,如同一位智者与你面谈,处处充满了哲理的闪光,又有着文学的魅力,要不是他书法及国画的成就和名声,那他一定会是一位出色而著名的散文作家,可惜国人只欣赏他的画作,而少有人评论先生的著作了。
O& q' U3 ~# r, H; a 0 S- ~# A; l% W! N- } N+ i
四年之后,我们又第二次见面,各自匆匆忙忙,只在一起吃了一顿午餐,他说自己已上60岁了,更加思念自己故乡的那方热土,节假日常常回去看他年迈的老母亲。4 f- T3 N' m/ ~% X7 b
2 n8 h. F# h) Y4 V' s: `8 P0 @
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99年,这位大师竟然热情地参加了广东一家杂志的征文比赛,这让整个编辑部的人都喜出望外,而且全凭文章的质量获了奖。更令人高兴的是,先生又能不辞辛苦地前来广州参加一个小规模的颁奖座谈会,这才是大师的气度与风范!因为本人在那次活动中也得了一个奖,所以说‘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我们又见面了。吃饭的时候,主人有意把我们这两位老相识安排在一起坐。
4 B4 G4 E6 ^' L0 x& I1 C
9 C( P! |( N9 B% D: R 以往两次相处,因我自觉不擅书法,也不懂书法,压根就没有想到要他为我写过字。我想,给我写还不如给懂书法善书法的人写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虽然至今我没有保存先生的一字墨宝,但我记住了这个人也就够了。
8 V: t2 C9 {; @- |8 u 2 L8 M# \& D5 S5 R8 N4 U. C: ]
就在餐桌边,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尽管我一直没有追求名人字画的习惯与爱好,但请心中敬佩的炳森先生留下几句勉励的话该是十分有意义的。于是,我随手从包里取出了一个笔记本,请他随意写几句话。他稍稍思索了一下,就在一张空白页上用黑色签字笔写下了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四句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1 z3 R- y+ i! }5 b4 `- e
0 Q2 J$ j) {& B' R0 { 如今,我不能再见到先生了,先生笔录的这几句话成了永久的纪念。
4 Y q& V: |4 @* M . j! a2 Y% U( v) Z, Y
回顾十几年来,我与先生一共相处了三次,互相谈了一些知心话,每次进京,到处都能看到先生的字,比如王府井百货大楼、北京友谊商店、文轩宾馆等,就连东单菜市场都是先生的字。他曾苦笑着对朋友说:“有人说我除厕所没有写过外,什么都写遍了。实际上,北京环保局还真请我写过‘男厕’和‘女厕’”。见到他的字,就等于见到了他的人。$ {% M; q1 c- \* a- A3 o: R! i0 e
% b, Z: S$ Q1 l: j. c& |" Z
在我们这个各行各业都存在着激烈竞争的社会上,只要某种职业一旦被认为是美好的、高贵的、甚至是受人尊敬的,人们就会不遗余力从各个方面挤入,因此也就被认为是获得了一种事业。并一心向往“一举成名天下知”。但随波而去的大多数人并未找到自己的事业,反而被这个职业“赚得英雄尽白头”。事业并不等于职业,事业的实质是一种境界!炳森先生1962年初入故宫写字时,那仅是一种谋求生存的职业,经几十年苦练,终于用自己的一生凝聚成了一项辉煌的事业,并启发和照亮了无数寻求文化和进步的年轻人,就像阳光照射森林!
# @$ l! Y$ ` Q# R; i; J- V, m$ o3 v* p7 G5 v: J, A; @
[ 本帖最后由 中国书法收藏 于 2006-8-15 20:13 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