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80
- 注册时间
- 2003-1-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1769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6-7-22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揭女性用印者的身份,不仅可以根据墓葬型制、器铭诸方面显示的等级特征进行考察,还可以通过伴出的封泥印文或属官印章得到相应的证明,即服务于诸侯王级墓主的私家属官的级别比列侯墓所见要高。例如满城中山靖王后“窦绾”墓和长沙王后“曹”墓中分别出现了“中山祠祀”、“长沙□(尉)丞”等封泥,南越王墓中有众多的“泰官”、“厨丞之印”封泥和“景巷令印”印章,济南腊山“傅” 墓中也发现了“夫人私府”封泥;而贵县罗泊湾二号“夫人”墓和马王堆一号侯夫人“妾辛追”墓中的封泥只有“家啬夫印”和“侯家丞”。很显然,“家丞”、“家啬夫”仅为管理列侯家事的属官,而“中山祠祀”、“长沙□(尉)丞”却为王国官吏,“泰官”、“厨丞”、“私府”则应是掌管皇家和诸侯内务的高级属官。
1 l. F$ L9 ~ i3 u- k7 a9 _: n/ V" m! j8 `6 U) X* X, G! J- Y, s
至此,先秦两汉时期女性用印者的身份大致比较清楚了,她们绝大部分是皇帝后妃、诸侯王后妃、列侯夫人等高级贵族,不像男性用印者的身份等级那样复杂多样,性质比较单纯。有的学者提出,女性用印者中还有皇帝、诸侯王、列侯的亲族、宗族和朝廷女官,从文献上看这几种提法是有一定根据的,但鉴于目前实物材料的匮乏,兹待日后再作补充。例如关于用印的皇帝亲族,《后汉书·舆服志》就提到了太皇太后和皇太子妃,曰:“太皇太后、皇太子及妃,玺皆以金为之,藏而不用。”又如,有的学者认为楚系古玺“女倌”就是宫廷中担当仆役或官吏的女官之印。但若将婕、充依、昭仪等也归入汉代女官,就会与她们皇帝妃嫔的身份相重叠,相比之下归入后者为宜。! t$ {5 a$ S8 J6 E' L0 T' A
5 q3 o4 o+ V# s; U1 b9 D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2 h# E; i6 H3 c" L' p" D' s. h7 p0 F1 Y. G) a
注释0 k. r% \; Q# n/ v1 H
& [4 ]+ q+ {+ p5 |1 Y
①董洵通过印谱中著录的印章考察,明确指出“夫人”和“妾”印为女性用印。
. Y# Q" u, c6 T1 O" U6 G Y! F: k. c8 v6 [0 z: f$ D) ^0 I
②沙孟海《印学史》,西泠印社1999年版第24页。
3 v* _1 [% y+ d: o& W' j$ g8 C( F5 H4 a' `
③吴颐人《篆刻法》,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年版第118页。
1 g( O2 F4 P( R- X/ @9 j- u& f5 `( Q& d$ ?5 |% Q
④叶其峰《古玺印与古玺印鉴定》,文物出版社1997年第58页。
+ D7 g6 K" T' Y: a1 @3 r$ \7 n7 A8 \8 `7 ^7 i8 c8 P
⑤李如森《汉墓玺印及其制度试探》,《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5期。
, b( Y- Z' } b7 h1 Z) ]4 K4 ^7 P2 C5 M6 L1 _. z9 k$ `
⑥罗福颐《史印新证举隅》,《古文字研究》第11辑,1985年10月。
0 s6 q+ n, ^, I5 R' A1 ^5 O- m& m- B
⑦黄展岳《南越国六夫人印》,《文物天地》1993年第2期。8 G9 }9 l: R+ h
; |5 O3 p# b8 ~6 Y# D) T
⑧《洛阳市西工区CIM3943战国墓》,《文物》1999年第8期。( ^! B" m/ f2 }5 ?. I
; t1 e: ~: z" P, p! l5 } ⑨《临潼上焦村秦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2期。* e7 A& B, o- O5 l ]- n# }+ q
+ S: Y8 K/ e6 r- U2 R4 l ⑩赵化成《周代棺椁多重制度研究》,《国学研究》第五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又见黄展岳《汉代诸侯王墓论述》,《考古学报》1998年第1期。作者指出,汉代诸侯王级墓葬的形态主要有崖洞墓、 石室墓和“黄肠题凑”木构墓。其他特征还有:墓葬多营造在山岗或高亢的山坡顶上,带有1-2条墓道等,殉车马,随葬车马器等。
' y9 v" h* \) i2 I5 T
7 {4 j* r& Q: s& z8 r/ S' K《长沙咸家湖西汉曹墓》,《文物》1979年第3期。
1 Y7 W9 l- l7 A6 [- ^《满城汉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 \' W9 s3 T9 C0 u( u, E《西汉南越王墓》,文物出版社 1991年版。/ y0 k/ E- g8 Y1 [, G8 F
《济南市腊山汉墓发掘简报》,《考古》2004年第8期。
' b% D3 k; z2 e& x/ b3 n萧亢达《从汉代文物考古资料所见“宫官”集释谈〈汉书·百官公卿表〉中的一处句读问题》,《考古与文物》1996年第4期。作者引钱大昭《汉书辨疑》十八卷:“然则私府,皇后之官也。诸侯王后亦有之耳。”, P9 g9 O7 \! e8 a) s
《徐州韩山西汉墓》,《文物》1997年第2期;又见《扬州西汉“妾莫书”木椁墓》,《文物》1980年第12期。3 @) @" p6 w! N# y1 D
《仪征张集团山汉墓》,《考古学报》1992年第4期。6 ~& m; H; `' |* D6 S0 e
《山东临淄商王村一号战国墓发掘简报》,《文物》1997年第6期。
& E+ D3 k: W7 P9 L《广西贵县罗泊湾二号汉墓》,《考古》1982年第4期;又见《广西贺县金钟一号汉墓》,《考古》1986年第3期。0 C! v1 q7 {2 M6 ]7 K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文物出版社1973年版。% M8 q1 X4 k/ _
傅举有《汉代的“家”和家吏》,《考古与文物》1984年第3期。
( x) ?5 p4 L* g6 d/ {& |! S0 o肖毅《古玺所见楚系官府官名考略》,《江汉考古》2001年第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