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镜初

论普洱茶文化的底蕴 魏德明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阳国志·巴志》讲的这些 “贡茶”,可能其来源,一是与“普洱”人有族源联系的“巴濮”;二是与唐代《蛮书》等所记的“扑子蛮”这部分扑(濮)人及“普洱”(布朗)人、布饶人和部分德昂族有族源联系。至于王褒《僮约》里记载的“脍鱼奅炰鳖,烹茶尽具”和“牵犬贩鹅,武都买茶”两句,这说明公元初年前后都一带,确已有茶饮茶市。但,就象有“蜀布”买卖一样,成都当时作为南方“丝绸之路”各种货物的集散之地,它确有茶有布的买卖,但不等于它生产茶和布。所谓“蜀布”来之于“身毒”(印毒);(见《史记·西南夷列传》)而茶则可能来之于澜沧江流域的“永昌”与“银生”地区。这是史料和传说中濮人培育茶的地方。因此到了唐代,陆羽写《茶经》时便未写巴蜀产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之所以有吐蕃与南诏的“茶马互市”,也不是这时候云南才产茶,而是当时西藏与云南才打通了关系。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茶原产地在云南,而不在印度。否则,印度与吐蕃的交往比南诏早,为什么他们就没有“茶马互市”呢?所以我们说,茶叶和茶文化的摇篮在“普洱”人地区,即古代云南的西南部地区,大概无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是普洱茶文化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唐人陆羽写了一本《茶经》,使他成为“茶圣”(见《辞海》“陆羽”条),古书能称为“经”的书寥若晨星。例如历来只有“四书五经”之说,不是圣人之言不得为“经”。但鸿渐(陆羽字)先生把他写的书提为 “经”,不仅当时无人非难,还为后人所传颂,这大概不为他故,而是当时茶和茶文化在人们心目中已有崇高的地位。陆羽独具慧眼说出了人们想说的心里话。“茶经三篇”(《新唐书·陆羽传》),共十章,其为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之图等十个方面的内容。《茶经》一问世,便为世人所传倾。正如千宗室博士(日本)所说:“在中国,饮茶的普遍兴起,是在陆羽《茶经》问世以后。”陆羽《茶经》确实使茶叶和茶文化达到了从未有过的普遍性和广泛性。这是无可厚非的功绩。但是历史的看,《茶经》也有它的缺陷。其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提到滇茶,特别“银生”地区诸山之茶,二未提到茶的应用保健价值,这是茶作为“永活财富”的一个重要内容。陆羽在第八章里即谈到茶的出产地时,他只提到了山南、淮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南、衅等当时茶的产地,至于只有峡州、光州、彭州、湖州、越州等5州为最优质的上等茶,这里我们暂且不论。单从茶的产地来看,他既未提到巴蜀之茶,更未提到云南的银生诸山之茶,这不能不说是《茶经》的一大遗漏。因为当时云南地区的普洱茶(前称银生茶)在《蛮书》里,不仅记载得很清楚,而且已经是南方“茶马互市”茶的主要来源。虽然《蛮书》成书的时间比《茶经》稍晚一些,但它们的史料来源都是同一个时代的。都是公元八世纪左右的事情。当时,茶饮和茶文化已遍及全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茶经》遗漏了茶的故乡云南普洱茶,这是一个缺憾。普洱茶文化的历史功绩是辉煌灿烂的。自唐“南诏”地方政权以后直到解放前的二、三十年代,它成了供应西藏地区的主要基地;所以为西藏各族人民爱不释手,到了非普洱茶不买的地步。致使国内外别有用心的人和奸商,不得不冒充普洱茶,甚至“盗窃普洱茶种”。正如茶史研究专家王懿之先生所说:“约公元1774年,英国驻印度总督海士迷格(W.Hasting)派间谍进入西藏活动,就曾运锡兰茶到西藏,试图取代普洱茶,但藏族人民不买他们的茶。公元1904年英帝国主义派兵侵入拉萨,同时运人印度茶强迫藏民饮用,也遭拒绝。英帝国主义者认为印度茶不适合藏民口味,于是盔窃普洱茶种,在大吉岭种植。”清人张泓《滇南新语》也记:“滇茶有数种,盛行者曰‘本邦’,曰‘普洱茶’。木邦叶粗涩,亦作团,冒普茶,以愚外贩,……普茗珍品,则毛尖、芽茶、女儿之号。”木邦茶叶是德昂族人民种植的,它们产于缅甸雷龙山一带,它之所以“粗涩”,主要那里的气候属于热带气候,而普洱属于温热地区,这正是产优质茶的气候条件。其茶质量当然比木邦好。难怪人们用木邦茶冒充普茶“以愚外贩”。可见“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  (檀萃《滇海虞衡志》)普洱各族人民“衣食仰给茶山”,(《雍正云南通志·卷八》)大概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清)阮福在《普洱茶记》里写道:“普洱茶名遍天下”,“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除史料记载外,当地各族人民也有大量传说,例如苏国文兄弟在他的《芒景布朗族传说》一书中写道:“随着人们对茶认识利用的加深,各部落之间来往交流增多,到公元895年,‘腊’的种植出现了较快地发展,从房前屋后种植开始不断向四周扩大,最后出现连片开垦,大面种植的新阶段。这样,芒景便成了普洱茶原料之一,销到全国各地销到国外,成了今天的‘原始古老茶’。据芒景缅寺木石碑傣文记载:芒景出现茶叶种植傣历五十七年(公元696年),距今已有1290多年的历史了。”据这了解,除了芒景古茶园,普洱地区(广义含西双版纳)镇沅、孟连等澜沧与萨尔温江夹界500多公里长的地带普遍有古老的茶园。清代古籍记载的“普洱茶”产于“六大茶山”,即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碑、慢撒等,这是概而言之。唐代樊绰《蛮书》记载的“茶出银生城界诸山”一语,“银生城”在今景东县城,“诸山”,其范围当比清代所讲的“六大茶山”广泛得多。为什么明代丽江茶市“每年贸易额达500万斤之多”的茶叶主要来自普洱地区?为什么清代的贡茶来自于普洱茶?除了普洱茶优质外,那就是普洱地区,从唐以后直到明清,它一直是中国茶叶乃至世界茶叶的主产区。1926年普洱道署在思茅城未得鼠疫之前,它一直被称为“茶都”,仅思茅城区就有制茶商号22家,加工出口的有圆茶、方茶、紧团茶、双喜茶等。分别销外省的西藏、江浙等省市,国外的泰国、缅甸、越南、老挝等国家。总之,普洱茶和茶文化的底蕴是极其丰富的。它在茶文化历史上的地位是辉煌的。五是普洱茶和茶文化有无可替代的功利性。普洱茶的功利性表现在它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两个方面。关于经济价值在文化底蕴里谈了一些,详细情况留待以后再谈。下面着重谈它的药用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1.茶叶是防治各种疾病的良方

到目前为止,茶已被公认为最好的保健饮料,国内外文献也记载得很多。在我国从神农尝百草始,就已有大量的记载。华陀《食论》记:“苦茶久食,则益意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茶)叶,味苦、甘、微寒、无毒。”主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睡,有力悦气,下气消食,作饮,加荣英、葱、姜良。破热气,作瘴气,利大小便,清头目,治中风昏馈,多睡不醒,治伤暑;合醋,泊泄痢甚效;炒煎饮,治热毒赤白痢”等等。陶弘景《新彖》里有“吃茶,轻身,换骨”之记载,得道高僧 (日)荣西大师说:“若不吃茶者,诸药无效,心脏弱故也。”林乾良说:“茶是有很多功效和主治的。”在民间偏方中,茶的药用功能则更多:例如,佤族和布朗族用茶医治眼疾、医治儿童头疮、脚疮、用茶加盐固齿、用茶防暑、消除饱嗝等几十种病。我国各族人民都能用茶作为保健品和医治各种疾病。比如藏族的酥油茶既有暖身抗寒功能,又有帮助消化增强体力功能;纳西族的盐巴茶有消毒解疲效能;白族的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不仅有健心脾作用,而且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等等。陈宗懋主编《茶经》列举用茶治疗法24种疾病,这仅仅其中的一部分,“茶为万病之药”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经过科学化验,茶叶里含的物质有六大类与人体健康有密切联系:一是维生素类,二是多酚类化合物,三是咖啡碱。四是氨基酸,五是矿物质元素,六是其它的微量元素。就拿茶叶里含有维生素B、C、E和K来说,维生素B有助于人体神经心脏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维生素B2增加皮肤弹性的维持和视网膜的正常功能;维生素C预防坏血病,增加机体的抵抗力,促进创伤愈合;维生素E具有抗衰老的效应;维生素K能促进肝脏合成凝血素。此外,茶多配合类化合物和茶中的各种矿物质元素都是人体所需的。茶的保健和疗疾功能,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人们将还会发现得更多。700多年前(宋代)日本高僧荣西大师在《吃茶养生记》里说茶为“养生之仙药”、“茶为万病之药”、“若不吃茶,诸病无效”等等,这大概是他在高度悟性状态下透视到了茶的医疗功能之后,说出来的话。应当是可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2.普洱茶特殊的保健效应。

作为保健饮料的茶,不是所有茶的质量和品位都是等同的。大而论之,陆羽的分法是对的:可分上、中、下三品。上品茶叶必须具备优良品种,优良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而普洱茶则绝无仅有的具备了这三个要素。大家知道,茶的水浸物、多酚类和儿茶素含量越高,其品质就越好。在这几个方面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比小叶种茶要高;比如,水浸物高3--5%,茶多酚高5--7%,儿茶素高30一60mg/g。就同一大叶种茶而言,生长在低纬度地区品质又高于高纬度地区。据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测定,“云南大叶种茶在云南北纬25度以上地区水浸物为41--46%,茶多酚为30—33%,儿茶素135--150mg/g,而在普洱茶主产地思茅、西双版纳茶区(北纬21—24度),一般‘水浸物’为47--48,茶多酚为33--36%,儿茶素为170--190mg/g。”这就是说,由于普洱茶不仅是优质的大叶茶,而且它生长于低纬度地区,使得它的质量比其它小叶茶更加优越。另外,上品茶叶的优良生态还需具备光、热、水、土、风等综合条件。极寒极暑对茶叶的质量都不利。茶性喜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海拔在1500--2500米地带。这些综合优良条件,只有普洱茶得天独厚的具备,其它茶叶和其它地区则没有。再从人文生态来看,如果我们的结论没有错,云南是茶叶的故乡,古“银生”地的普洱地区是茶文化的摇篮;那么象征和平、和谐、慈爱、奉献、永活的茶文化积淀,在普洱地区是极其深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这一点,在各族人民中都有充分反应。比如掸傣语民族把茶叶作为与南亚语民族友好的象征,布朗族和布饶人把茶叶作为永活财富来承传;德昂族则认为茶是祖先生命的根,为了让民族生命之河源远流长,他们把茶和茶文化融和于民族生活的点点滴滴,真可谓“无茶不成理”,“无茶不成族”,这些良性的茶文化信息,是宇宙良性信息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它们对于遍体鳞伤的地球母亲和普遍堕落的人伦现象,具有一种特殊的修补效应。对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同样有保健和医疗的功能。比如癌症,大概为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因素所致。要治疗同样要从两个方面考虑。茶叶研究专家梁明达等人经过多年研究,得出结论说:“普洱茶为21世纪的抗癌保健饮料”,因为普洱地区得天独厚的具备了优良大叶茶品种、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古老的敬茶拜茶礼俗,这是人与自然和谐最美好的交融。中国抗癌报1989年1月5日第三版报道:日本为全世界胃癌高发区,但其静岗县因为产茶,居民饮茶,该县人群的胃癌发病率显著低于其它县。从日本厚生省发表的资料来看,产茶地区人群的恶性肿瘤总发病率、胃癌及肝癌发病率均比非产茶地区明显地较低。我国恶性肿瘤总死亡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云南省是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较低的省份。思茅、临沧及西双版纳等又是我省恶性肿瘤死亡率较低的地州。这些基本资料已载入70年代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恶性肿瘤地图集》及《云南省恶性肿瘤分布图》,为何思茅普洱等地恶性肿瘤较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涉及因素很多,但不能不考虑与这些地区的土壤气候特点,由此而出产的特殊茶叶品种,以及广大人群长期饮用这种特殊的茶叶等因素有关。普洱茶的特殊保健功能,乃至抗癌功能,大概与有其特殊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有关。当然,普洱茶的其它优良品种,有待于科学的研究与发现。普洱茶文化是思茅地区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云南乃至全中国的宝贵财富。在21世纪生态经济时代的到来,它将有新的贡献,创造新的辉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