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70
- 注册时间
- 2005-9-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764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人呐,好事不能占全——张海书法批评8 Z; _+ i4 Z' D2 N
1 }4 |7 J7 { B. y4 A ?
判断书法家的成就大小,既要放在整个历史的长河中纵向比较,又要放在特定历史时期横向比较。
3 [, ~ ~! ?' J- {, }& L8 @7 p4 u% U
纵向来看,目前就张海的真实书法水平来讲,还难以进入历史,当然就地位和影响力而言,张海会进入历史,但那是另外一回事。横向来看,张海先生在八十年代,能领一时风骚,张海体能风靡海内,也是很不容易的,非凡人所能及。; }, Y `/ x6 F' ^
4 E" C/ x+ H' F- V9 I) ?我这么评价是因为,张海的隶书具有独创性,在大家一窝风写汉简的时代,张海能脱颖而出,当然是水平的。能领一时风骚的,哪个都不是一般战士。就是到现在,写汉简有点成就的除了孙其峰和鲍贤伦,还有别人吗?1 ]: p- V; I5 @3 j) w
, ^1 Y* G& J+ j" a
什么是独创性,就是创新。书坛嚷嚷了二十多年创新,有几个创出了新?那些以临摹为能事写两笔老米、王铎的却享大名的人,其书法价值恐怕比张海还差些,别管砖头瓦块,人家张海盖出了自己的房子,你看不上他的房子,自己却在古人的屋里躺着。
8 s/ [2 y) {: z+ {; f) o. b# a* J Y$ g+ |
张海有独创性,但是他走偏了路。隶书以高古为上品,可张海的隶书想古而不能古,他想在草和隶之间进行嫁接和融合,恰恰是他的草意害了隶的古意。隶草结合,以草为主吸收隶意容易成功,章草就是类似的产品。以隶为主兼含草意,则难以成功,很容易把隶书写滑,写俗,变成四不象。
- s: @( q* L1 a! M( R" z' z& m. G) O- A5 q$ i7 K
一般而言,正书与草书融合很难,原因是二者是不同的书体,有不同的审美价值,世界上不同的美有时是难以调和的,让张飞说吴侬软语,谁听了都别扭。让西施到长板坡前吼一声,那是超级搞笑。孙伯翔先生想在魏碑中融入行草,也不成功,只要他楷书里有行草笔画,就不好看。所以张海想搞隶草融合,出发点不可谓不好,勇气不可谓不大,但是他迷失了方向,南辕北辙,永远不会成功。
: T* A8 L" o- G) i: Y( e2 [
. k0 M$ i( W6 Q4 `/ M" L% r4 Y
0 ]$ b8 \# U8 D7 ?7 X' M& |, M3 T有人说张海为名所累,20年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这也不对,他后来写出了被人称道的小草书,说明他还是进步的。那为什么给人以停滞的印象呢,是因为由于上述原因他的隶书如果不改弦易辙的话,他再努力一百年也没用,努力没效果,给人的印象就是停滞。. N. y/ _6 |: K4 g K
5 D& L' \+ C" ]0 O2 D/ v
有人说张海的字俗,确实有点俗。但这个俗不是因为张海其人俗,而是因为他追求隶草结合,导致隶不能古,给人的印象就是俗。为什么说他草书俗的人就少?因为方向对头,符合审美习惯,所以显得不俗。同样一个人,写隶书就俗,写草书就不俗,你说学习方向有多么重要!
0 v, p" @* Q) z# n$ ~( J5 f. N2 o" ?0 k4 i
他的草书也写出了自己的面貌,很受时人好评,甚至有人认为他的草书比隶书好。给人这种印象的原因和前边一样,以草体吸收隶意容易成功,但是由于他草书虽有个人面貌,但是独创性不强,技法也没有达到特别高度,所以他的草书影响力有限。
' j9 t6 A! o: C) d- N1 F# F0 T$ W
当代能够在两个书体上都写出个人面貌的已经不多了,张海先生无疑是有相当写字天分的。但是张海没有学富五车的学问,又没有王邃常那样嘎嘎独造的天才,再加上其俗务所困,所以就整体而言,尽管在书法界他取得了万众瞩目的成功,但在艺术上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声叹息。5 C( V% R$ P5 T3 Q, u
4 K/ b, I" _! j6 ]人呐,好事不能占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