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5-8-3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11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当代书法艺术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邵秉仁 4 W! ~( u5 K7 S5 e: I- K* {+ _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粹,历史悠久,内蕴深厚,代不乏人。进入当代,文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既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又面临新问题、新情况。当前书法艺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由于书法实用功能的弱化,书法基础逐渐萎缩;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艺术精神日益淡漠,继承不足;因功利思想的驱动,脱离汉字和书写的基本法度,浮躁的创作风气盛行。现在,如何坚持优秀传统,创造富有时代精神的书法艺术成为书法发展的主题。从繁荣传统艺术、弘扬时代精神和保护民族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竞争力、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需要认真思考总结当代书法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健康稳定地推进中国书法的可持续发展。5 i5 F" ]0 C: p. g3 Y/ P' l) |
1 c! K, x5 b1 c, M8 R
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 J2 n6 o4 @8 j( S2 A: b% B$ }* g1 _1 a7 x9 D/ {
一、 时代主流书风与艺术多样性中国书法艺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流派纷呈,繁花似锦。但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存在鲜明的时代主流书风。认真总结研究中国书法史不同时期的书风,以及它之所以形成的社会历史根源,可以作为当前中国书法发展的参照。历史证明,不同时期的主流作品,共同特征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具备精深的艺术功力,富有鲜明时代精神;在艺术风格上,它们普遍具有正大气象,自然、朴素、刚健、清新;在表现形式上,雅俗共赏,通俗易懂,为大众所能接受认可。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优秀的作品,才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7 Z5 `! r* p' o# n2 u6 n6 J7 O- V/ _
" I1 `! o8 `* o$ D/ U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既要求书法艺术作品能够与时俱进,符合人民大众的审美观,通过富有质量的艺术创作,感性地展示和弘扬时代的主流审美理想和价值观念,还要求书法艺术呈现多样化,使书法事业能够协调发展。 ' G3 }8 e; [9 o' s
8 E3 J7 F5 K: N% t( P. Y, ~
时代主流书风与多样化相辅相成,成为一个统一的和谐的整体。二王的清新刚健,颜真卿的堂皇正大是传统的代表,“扬州八怪”、徐渭、张瑞图则是在传统基础上的探索。但他们在艺术史上的影响、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后者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但不如前者的影响更具有普遍的意义。每个时代也有非主流的作品,如战国的鸟虫书篆、唐代富贵华丽的隶书、宋徽宗的“瘦金书”、明清时期的“台阁体”与“馆阁体”。这些作品是特定的时代、文化环境中的产物,有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空气土壤,但它不是时代书风的主流,只能是一种有益补充,有的因为缺乏艺术感染力,有的不符合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有的流于美术化,有的守成僵化,虽然盛极一时,最终被历史淘汰。学习、继承书法,溯本循流,可以抓住规律,端正书风;承袭偏枝,失其正脉,无所依傍,难成大器。* B; Q# f# ^. x! { T
; Q8 x3 R T1 ^/ M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体现了时代主流书风与艺术多样性的统一:在坚持主流的同时,鼓励不同艺术和风格的自由发展,不同观点的自由讨论,互相尊重、取长补短、团结和谐、共同进步。当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书法迅速繁荣,随着文化需求的多元,艺术呈现风格的多样化。一部分是在老老实实的走继承传统的路子,一部分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今艺术发展的最新理念,试图借古开新;一部分则是想走出传统发展模式,另辟蹊径。这些艺术探索,各有得失。
+ ]3 T) T4 y7 J% x0 C" X. n2 E( u$ |6 ]1 m
主张继承传统的,固然没错,但如果一味沿袭,从实质到形式都没有新的创获,其继承也就大打折扣。在博大精深的传统书法面前,能够真正的深入,很难;能够在传统基础上,略有创意,更难。那些在继承的道路上下苦功夫、笨功夫的人,投入很多,见效甚微,但他们能够耐得住寂寞,令人肃然起敬。
1 Q2 C9 ^( v9 q) f7 B6 R2 f
7 k- c9 F9 P5 w/ d" d4 Q主张继承创新并重的,在碑、帖两大流派基础上进行探索。特别是借鉴考古发现所提供的历代书法新资料,如秦砖汉瓦、简牍帛书、魏晋残纸、墓志造像与敦煌遗书,融入当代创新的手法与观念,是这一庞大群体力主创新的主要依据。实际上,这是清代碑学书法的一种沿续,只是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广泛而已。这一群体涌现了不少才思敏锐的书家,出现的问题是,由于部分书家传统笔法继承不够,又缺乏必备的文化素养的支撑,雅的少,俗的多;内蕴少,形式多。继承在今天的文化环境中绝非易事,创新也要看本质上有没有突破,只在形式面貌上与古人拉开距离还远远不够。
, E1 _# H1 o5 p0 e N+ m# f; Q7 c" c. ?
欲打破传统书法的旧有模式,借鉴西方艺术手法,虽然其探索精神不能轻易否定,但如果在作品中背离汉字基础,打破中国书法空间布局,抛弃传统固有的法度,则是背离了书法的本质,误导了大众的观赏,它对于传统书法的影响不可低估。. b; O$ f4 t) G
5 w" J7 k8 o9 q% f- ]7 z/ l& |当代书法的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文艺批评。原则上说,从书法发展的大方向来看,只要是立足于汉字,立足于书法本体,无论探索的方向、主张是什么,都是应当鼓励、肯定的,不存在孰是孰非的问题。客观地对待、认识不同探索方向的得失,十分重要。不如此,会造成盲目的跟风,牺牲了大批本来有艺术才华的青年。缺少包容的学风,会造成书法界内部相互攻击、屡发诘难。4 l, o- g) x/ q$ G, _- u- L
5 y- p c, l z' g2 @3 O" u
当前的艺术批评,一种是奉承阿谀,不负责任地大肆渲染;一种是缺乏宽容,鞭挞讨伐,攻击辱骂。真正的充满善意的平等的学术探讨,不是太多。与文学界早已开展起来的文艺批评相比,书法家的“百家争鸣”还没有充分开展。艺术批评的滞后,直接影响了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不负责任的吹捧破坏了艺术界的风气,污染了艺术爱好者的眼睛;以自我为中心的攻击讨伐,更是对和谐书法的严重破坏。至于有的书家不从业务上下功夫,专靠炒作赚取名声,与影视界末流的制造绯闻增加知名度、提高上镜率没有根本区别。
2 r6 h+ \, l9 [5 {1 z6 X# u! _& X回顾现实,总结得失,切实做到发展时代主流书风与坚持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还有很大距离,任重道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