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9895|回复: 11

书法艺术的生长空间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0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书法艺术的生长空间问题
. N6 q' Y  O' P- X0 n9 x6 c9 s) G+ ?
      在探讨有关书法艺术存在的相关问题时,我不想用“创新”之类的字眼。记得我在《汉字的综合之美》一文中说过这样的话:对于书法等中华文化遗存来说,它们负有传承中华文化之使命,是现代人进入中华文化世界的一条通道。所以,所谓创新、表现时代精神之类是次要的,成功、名利更是等而下之。
) g; {& `6 H  c4 v: K8 a      但生长空间是必须的,而且越大越好!- o8 S  Z- K4 c0 N; }) C
      如果把现代书法的存在比作一株藤蔓植物,它扎根的土地是中华文化,而它生长的空间却在现代中国社会,如何解决这之间的矛盾?向上、向下的空间该如何拓展?
) I+ S: U& s3 G  h1 [$ u( j; V/ H* D      中华文化对于现代中国人而言,是一块板结而陌生的土地,如何使之变得松软、滋润是问题的关键。只有在松软而滋润的土地上,书法的根须才能扎得更深,汲取到更多的养分。这就需要从事书法等文言实践者像蚯蚓一样,在中华文化土地上,去探索,去钻研,去连通,用生命之水去浇灌。1 e, n- U. s. g3 O+ i: ~4 K
      如在学习张旭的草书时,可以和李白的诗歌、盛唐之气象、道家的理想等联系在一起,进而可能较好地理解中华文化中的浪漫之美;学习颜真卿的书法时,可以和杜甫的诗歌、中唐之乱象、儒家的理想等联系在一起,进而可能较好地理解中华文化中的充实之美……这样经过多方面、多渠道的实践,沟通,联系,而这些活动都是投入了我们大量的时间、精力,也就是在用生命之水去浇灌,渐渐地可以使我们身处的中华文化土地变得松软、滋润起来。
) G% w- @) T+ O: O      这样的投入是不会没有收获的。它不仅可以解决从事书法艺术创作活动中所需要汲取中华文化营养的来源问题,也可以消除长期堆积的对中华文化的许多错误认识,甚至可以培养出具有中华文化独特的审美意识,乃至于确立对中华文化的信仰等问题……
5 r2 A( A" b+ y' o7 n4 N" M3 s
' x/ g* W. v8 v/ |, R$ z3 M* B      我们都生活在现代中国社会环境里,按常理,我们的书法实践天然就有了现代性,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并不完全是这样。从小字到大字,笔划运行的长度与结字的空间变大了;从坐书到立书,眼睛与纸面的距离拉大了,毛笔运行的空间、自由度也变大了;从私室中的把玩到展厅里的悬挂欣赏,欣赏的空间距离也变大了。总之,如今书法主流的存在方式比起古代已经有了较大的拓展,但书法艺术的内涵、表现力与自由度等方面并没有随之同步增长,反而极大地萎缩,为什么会这样?
/ _5 y* c2 p* ^( B4 i' C      这可能与我们对中华文化的陌生,更和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有关。
3 s# E0 e& \  w7 X. ]      就书法这株藤蔓植物而言,因为书写的是汉字,而且通常是一段诗化的文字,它往往先于书写存在,所以书法是必须有所附丽的,附丽于文学之树。如今通行的做法是截取一段古人华美的文学木桩,然后攀缘而上。藤蔓的触须部分就如同书法的想像力部分,触须能够延伸到哪里,书法的藤蔓就可能覆盖到哪里。
6 ~' j' k; O$ R, R/ n$ U      其实古人书法还存在另一种状态,那就是攀缘的那棵文学之树,在书写时仍是活的,与书法一同成长。如果书法所附丽的文学之树是新诗等成长于现代文化土地上的植物,那么书法这棵藤蔓的攀缘状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我在《汉字的综合之美》一文中所叙述的古人书法作品中存在的几个较高的书法艺术层次,在现代书法作品中也可能会呈现出来。这样不是很好吗?! X7 W! t1 k4 T& T1 ^: @) n
. q% f. A+ J7 _6 x0 `; p- W9 p
      还有,我认为,当今许多书家所憧憬的“书法创新”之类的图景都是十分功利和狭隘的,实践、追求的最好结果,可能也就是在书法的表象与个人的名利等方面有所斩获,对整个中华文化的传承并无大益。我想,如果通过学习书法等文言实践,能够对中华文化于心认同,恢复信念,进而可能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华文化世界。
. N* R" q5 @" Q) k, i      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创新呢?1 ]) H% p$ c1 D4 A1 Z0 l
      就算是在做梦吧,有梦总比无梦强!
发表于 2006-7-10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虫甬 于 2006-7-10 09:16 发表
8 }4 b. ~: J) o8 j) J书法艺术的生长空间问题
7 q( [. C: ?; h! k& I: h! w' m, H6 F% Z/ r- U' ~3 n' |6 r
      在探讨有关书法艺术存在的相关问题时,我不想用“创新”之类的字眼。记得我在《汉字的综合之美》一文中说过这样的话:对于书法等中华文化遗存来说,它们负有传承中华文化之使命, ...

2 B% h$ H- ^4 p, I( N& I. ?
  J5 \2 s. A6 i4 N: w5 M- U+ [- }; G) a$ p
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0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虫甬 于 2006-7-10 09:16 发表) C; u2 e4 F, f0 l
书法艺术的生长空间问题
+ ~0 P4 O2 f. M# T& X0 V1 N+ A
: v0 E5 e% a: `; A1 H# \- Z! a      在探讨有关书法艺术存在的相关问题时,我不想用“创新”之类的字眼。记得我在《汉字的综合之美》一文中说过这样的话:对于书法等中华文化遗存来说,它们负有传承中华文化之使命, ...
3 s% X- X# F: [6 J; K- A* Q) ?' G1 ~
有见解。值得探讨和学习。不象有些人整天象个三八婆,拿些茶余饭后的闲话当学术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0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说书法现在的展示空间主要在展览馆,这是对公众的误导!
3 G4 @: v  r( j* i3 g0 q
" U0 ~9 C1 }7 z$ e. }也许他别有深意,我不得而知.8 j& C) [  J( n7 g, J
4 Q: q3 j5 h9 m  u# r* [
用直白的语言说:书法的生存空间应该是一切公众和私人空间.0 F" I4 c" R, V' y; J# s) a
1 J( U6 f( t9 `  ?  w
它应该挂在书房,挂在客厅,挂在卧室,挂在宾馆大堂和客户……
7 i$ v0 s1 V$ b' W2 P$ Y- ]0 {: [6 \5 m( h' u: m2 \* @
书法的表现力是多样的。没有那么狭窄吧?8 Z: ~( E/ W& P8 _9 v' H# Q: k
# y7 ?) S! u5 H/ r  N5 w# H. k) V
[ 本帖最后由 林荫下 于 2006-7-10 13:4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0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确实好帖!站在比较干净的角度。$ Y; ~+ q& I+ T/ S

. Z+ J) I' M' x, @功利这个东西,我本人是不追逐的。
" X' o% r, l8 C# W2 r$ Z0 I7 H8 P4 ?5 r8 P5 l' I
我觉得应该呼唤像林散之那样的生活方式的艺术家。! j. X6 D- m& K. x6 j/ U

5 k5 X8 I; q/ F9 u  T5 W- F- X' A1 O两耳不闻窗外,唯与古人争高低,唯与时代气息相沟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0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虫甬 于 2006-7-10 09:16 发表
, l) Y( A8 q# u8 T" ^4 ?2 ^/ _书法艺术的生长空间问题
% Y5 y/ b1 V% B7 B, ]) n2 @4 Z2 ]1 \* o3 o
      在探讨有关书法艺术存在的相关问题时,我不想用“创新”之类的字眼。记得我在《汉字的综合之美》一文中说过这样的话:对于书法等中华文化遗存来说,它们负有传承中华文化之使命, ...
& ~! N% S9 M/ ~
精辟!: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愚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7月10日,熬夜看完世界杯足球赛的最后一场决赛。6 s7 U8 Y8 A9 d8 d* D# d0 X' r0 n
      早晨8点,走得满头大汗的我,准时赶到离家3公里的办公室上班。打开电脑,匆忙地将在世界杯期间完成的几篇短文粘贴到网上。
1 {8 z- h( J+ F; l8 C& z      其实,像《书法艺术的生长空间问题》、《书法艺术的想像力问题》、《书法艺术内涵的赋予和解读》等,每一篇几乎都可以做成大文章。但由于时间仓促等原因,这几篇文章并没有写好,有许多飞白、留白,甚至是破绽。
: l( K4 @' j7 H& p5 e* q1 g8 T      请批评指正!
) ]* @( ~4 i& t% M" P7 Z( Q# X  J1 A; b8 r* @, u
      在网络上,长篇大论未必会聚受关注。我把几篇短文作为一组引玉之砖抛出,希望能够引起同道对书法、旧体诗等中华文化具体形式的存在问题的关注和探讨。3 i! K+ z1 z" P% l
      我想,连续拍出8、9块砖,也许会有一些动静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2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林荫下先生对多篇拙作的批评!
; n+ \1 T$ {4 _9 ~( S      此篇我喜欢“站在比较干净的角度”这一句。- X& L, P- N- x: e2 Z: u
      最近一段时间里,各大书法网站对一些人和事所进行的炒作,可能过了。
: N% s6 J5 O/ s! A% `+ L3 K      让我们把目光的焦点重新回落到书法艺术本身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2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凤凰卫视杨锦麟引述某学者的话说:中国目前处在单一发展的局面,即经济的层面,文化尚未成为主流,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之下,书法为经济(功力)左右的成分 太多了,这就是当下的状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有同感!
% c+ f2 J( G  v
5 {7 }! A! }2 d& q      不能坐等文化成为主流。7 ~% K" m, Z/ w/ X: m
      如今所谓的主流文化都是些什么玩艺?7 J! i& q/ d9 h% A& Q' B4 }
      必须有一股绵长、深邃且顽强的文化力量从中华文化土地上崛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