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6044|回复: 10

书法艺术的想像力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0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书法艺术的想像力问题
( R1 F& j% F6 U- \5 h4 l4 A! X! m9 d! q7 ?- y" y4 Y7 A  w
      人类演化过程中,有进化的一面,也有退化的一面。诸如,无用的尾巴,现在已经退化成一截外观上几乎看不见的阑尾,只有在发炎的时候,它的存在问题才突显出来。但并不是所有的退化都是这样,如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类精子的活力在近几十年里有了明显的退化,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它关系到人类未来繁衍的质量问题。必须引起严重关注。
' r) V; j' \8 ?3 X9 i2 L      在科学、艺术方面的演化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大家都知道非凡的创造,需要非凡的想像力。而我们这个时代想像力最丰富的人却是那位瘫痪在轮椅上,只能活动三根手指头,名叫霍金的人。这不无反讽意味,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都干什么去了?
- G. q. W3 K' @      扯得太远一些了。还是讨论一下与书法创作直接相关的问题吧。
, b8 t+ m4 Z8 l0 h& |7 d      首先是汉字,传说仓颉造字之时,就曾惊天地、泣鬼神。对于古人,特别是早期的先民来说,自然是有神性的,文字也是有神性的。不妨作一些简单的古今对比。1 t2 n3 C: y1 E3 O/ A+ d, u5 {/ Y3 L
      如面对“月亮”这个物象,古代只用一个单字“月”,现代则用“月亮”双音词,“筑辞跨度”增大了许多,这其中会产生许多微妙的变化;古人的夜晚,室内即使有亮光,也只是一星如豆的烛光,而室外则被茫茫的黑暗所笼罩,一轮明月的升起给古人多少便利与遐想。同样面对一个月亮,古人可以联想起更多的是“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曼妙的神话传说,勾起的是离愁别恨等思乡之情,总之都是些充满温情的事物。而今人的联想就贫乏得多,“月亮”很可能只是一个地球卫星的概念,背后隐藏着的是一个荒凉死寂的星球。据说,美国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上踩下第一个脚印时说了一句话: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但他从来也没有想过,他这一脚也踏破了千万年来人类所共同营造的那一枚充满温情和想像的月亮。" C, s+ r' C1 h4 j: b- K3 S, q0 x
      是谁杀死了月亮?, ~1 A/ z' u8 g
( i2 F7 u: g, h6 r5 D2 d
      由于条件所限,古人要获得一本较佳的碑帖作为学习的范本,是十分困难的事。而没有现成的参考,想要进步,就需要用古人在艺术创作寻找灵感都普遍使用的方法,即“师法自然”,向自然学习是古人进行书法悟道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我们能够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如韩愈笔下的张旭,“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如怀素说:“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之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这样的联想,不是机械地拘泥于笔画的具体形状,而是有着很活泼的直观参照物,有很高的自由度。(如果今人对自然也有着如此丰富的联想能力,那么在增进人与自然的亲和力,缓解由所谓的机械工业文明所造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方面不就能够有所作为了)! Z2 X2 @4 w0 E1 {% B

5 x& f$ R% C1 U! x      我们这个民族在想像力方面的衰退已经很久了。大约在宋朝以后,我们民族的整体想像力就有了大幅度的滑坡。与此相对应的是知识学问的堆积越来越厚,和工艺技术的发达,看看明朝时的永乐大典,以及所谓的“康乾盛世”时生产的那些瓷器、玉器,就可以想见一斑。
8 C$ j1 [: G  L7 F      到了近现代,打开的国门,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是洋枪洋炮,还有大量的超出国人想像力的事物。面对咄咄逼人的外来文化,国人特别是知识阶层的想像力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保守者萎缩在传统文化形式内,动弹不得;而时尚者,对引进的外来文化膜拜不已。* }) v$ o, m; F6 J: H
      本来,引进外来文化的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像是车之两轮,也像是人之双腿,都是新的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推动新的中国文化的向前发展。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中华文化现代化方面的想像力严重不足,所以使新的中国文化的发展像一个跛脚的巨人,蹒跚而行。5 z+ Z& o$ s- V$ Z
      如果把文化的形成比作海洋的形成的话,那么,从鸦片战争时期就开始的中国新文化所聚集的水量还不多,水不深,营养也不丰富,顶多只能算一个大湖,自然也就很难容纳鲸鱼之类的庞然大物。就书法这一汪中华文化遗存生长来说,也很需要有非凡的想像力。但是没有,所以像一个与大湖虽有沟通,但交流严重不足的小湖泊。
, c  k, m4 j- g- H$ ]7 |7 |* _  N& k6 E  c2 n6 x$ f$ g, i
      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文化的普及,各种印刷精美的书法资料大量出现,各种书法展览活动的频繁开展,以及书法网络的及时互动,人们进行书法学习与交流的方法与也越来越便利。每一位书者所可以看到的书法影像资料,可能都超过了乾隆。但物资条件的便利,而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想像力的参与,未必是好事。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过度的感官刺激使人麻木;过量的信息堆积使通道拥堵。$ r5 v* @7 C1 W
      无数的碑帖,众多的风格让人产生错觉,认为只要在无数的碑帖中找到适合自己类型,然后进行加加减减,就可以产生出自己独特的面貌与风格。这种类似于几何拼图的游戏,却成了一些人进行所谓的“书法创新”的捷径。
+ q8 l0 S  R* |3 w$ u7 }" J* U" q, \/ C
      我想,要提高今人的书法创作能力,不要太功利,不妨可以从提高书者对书法的想像力方面着手,也许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
6 q7 Y  H6 L9 u  Q9 }4 ?      如果能够在脑海中自然地把书法与现时、当下所发生的事物进行联系,发挥我们的想像力,不就是以一种特殊的方法对书法艺术注入了时代的气息。从某个角度上说也是加强了书法与时代的沟通。
! C! X0 r* v5 m' e. `. `' Y      最近我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心得。3 M1 I5 X! l" ?
      上个月初,闽北发生洪灾,领导们忙着上电视,记者们忙着拍新闻,而将洪水与书法联系起来,进行想像的人,可能只有我了(近日,闽北普降暴雨,双溪楼外的闽江水位,原本离负三楼(街面下十来米)的地面尚差几米。而如今,洪水就在脚下,凭栏,几乎是平视。浩浩荡荡的洪水,让我感到震撼的同时,也有些心神不定。夜晚,洪水的场面断地在我脑海中显现;洪流那不可遏制的气势,巨大的旋涡所甩出线条的力度------)。
2 f* u+ m  L. u前些天观看世界杯足球赛时,我也产生了如下的联想:那长方形的足球场,不就是一张硕大无朋的绿色宣纸吗?虽然赛场上有20几个人不停地跑来跑去,但足球只有一个,那充满力度的运行轨迹和毛笔在宣纸上的运行轨迹不是有相似的地方吗?如果把足球当作一团墨迹,将它在90分钟内的运行轨迹都连接起来,不就是一幅精彩绝伦的现代派书法作品吗?% i* T1 M* N- o# ]  f2 c- g
      不管这些感受能否直接外化到书法创作上,都要好好珍惜!
发表于 2006-7-10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你的文章要提高一下。艺术***不错不错,但没有上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0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要提高今人的书法创作能力,不要太功利,不妨可以从提高书者对书法的想像力方面着手,也许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
2 s" h! a$ x9 c+ Q* z  |沉下心来写,理性地思索才是硬道理!——愚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2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人和月亮的事,让再说一下我昨夜的感受吧!
! |6 _1 D$ X; b1 ^0 U5 P      夜半闷热失眠,辗转反侧,再也睡不着了。隔着薄薄的窗帘,我发觉室外很明亮,哦,今天是农历十六。( H9 p! S4 D( ~
      起身到阳台,想看看月亮。
1 ^2 b! h1 ?' D5 {      找不到月亮。因为天空不完整,已被森林般的钢筋水泥楼房很生硬地切割。只能透过阳台的铁栅栏,看到对面楼房背后有一片亮光……
* p) M: j$ |) [: t. B* X      走出室外也没有用!苏轼夜游承天寺的意境根本不会出现。
8 V2 n) M' H- n9 |5 G8 ~+ W7 c* d! [      因为我们画地为牢,自囚身心已经太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2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相象力很好,这正是作艺术的人所必须的,但你同时又拘执于理性,这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2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光想不行,还是行动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光想不行,拘执于理性也不好,还是行动吧!
: {1 t" k% G+ \' l# t7 u
6 _% k% w- D/ n% }6 q: O" Z      类似的感受拙作《又见风起时》中也有,粘贴出来,请批评指正!
5 ]7 r3 _" r/ V4 `2 ^- q1 m" J# ^! d8 `3 v8 \. L- j1 D3 L

, w4 T4 |) `0 j: Q        又见风起时
$ D1 }3 W8 S. U0 X" m( h  N
1 q4 H) W: H/ o总是被纸上的风暴所感动. r2 H: }; V1 o, {2 `
横渡易水的秋风带走的" t0 d" M8 G: N1 R/ t
就不止荆轲一个人的悲凉
" j: o. T/ {" h& h
" ~) {% [$ ?3 n2 o2 a$ U- T; A很久了
+ O1 }) i- {; G; X; C1 L. l3 z+ q+ G! t& [行走的眼惯于在事物间穿来穿去
6 h. ^3 R$ D3 _( z寻找一些破绽
6 f$ Z6 }5 n9 Y& p  L5 g, V% P被一再否定的冲动渐渐地失落了飞翔的羽毛  A; f7 L5 d/ E' F- y# z3 ?

0 s; |+ ?1 y+ G漫天风沙起
, Z5 v* m6 m# ?/ s9 P尘埃纸屑  这些风中肆虐的事物
- P, f/ n! G3 p: @: K! a* a首先被风卷起8 c" r8 y1 i+ d6 }; d
置身其中5 n; H5 F0 l6 M+ c
眯着眼  背过身/ {  O  ?1 d, C1 W7 ?4 `! l4 a
给风一条道路8 D2 C1 X* K1 `6 T! `
那铁片抽风的凄厉划破经年麻木的耳鼓! r/ w& L9 h  ^9 L9 s; ]

1 `3 C+ t7 K) G( ?3 b- |6 K; H8 ^继续挺进
3 a, R7 m6 ~; E) `8 }. }直到滴血黄昏
2 o/ }6 E& d+ ?5 q
1 w9 M( m* L  Z: K" y% t1 z日暮关山远4 ]4 T- z( |3 R1 Y2 G
有一种招唤曾经在心头* n5 i- Q4 C9 Z0 E. s" Q
而道路的选择通常在室内4 p( h- d7 B% [; z$ D
四轮的奔驰代替了双足的行走
9 n8 X: b+ v" ^4 F9 h2 X% m(我们的灵魂也能安上轮胎直达天堂?)
+ E" K4 R8 P$ U! r( A# @* _
) N% w5 \  Q9 `6 {9 D: q( F一路走到黑+ k2 F9 c5 A' ^( x$ v
- |$ m7 S2 ~, o0 G  {. K* [
必须培养:
; t3 K8 q; g; Q% u在黑暗里拒绝光明的嗜好
" G" S7 X6 V/ p/ C在茫然中仓皇四顾的快感
* h& H2 E" R4 g6 Q3 V: ]! n% ?
不再有旭日东升
& l. o( ]! e/ U+ e9 ]不再是金光大道: O. z, a6 i# c( F- K. R; U
两山间冉冉升起的月亮送来清寂而遥远的关照5 L$ x6 t6 k* c1 U( ]& h& H8 A1 c
- j+ k8 Z1 h' ?' S. Z$ B
一直都是想' {: m) ~9 @. o8 T" P' F; j
要出发了/ u6 V8 i$ E. q% g: U
眼睛终于开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7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版主1 _; Z& e% \. |5 O: Y; E
/ E- t( e' w; q2 |8 `6 [$ Y! h, O
【当代书坛、印坛】版主# S" g$ u% L3 C

4 f$ }% z4 p. E% I0 r: i* S3 C
* @% a( j! k/ u( a/ [6 |6 k! O+ }7 g, E" J9 A4 G
UID 22335
) q& t0 {7 Z" t( S; r精华 0
! r$ f# Z6 J/ X1 X  J4 ^1 |3 j积分 1055" D7 a( l7 O! T7 t( s+ K2 Y3 o( l
帖子 864# x% u% O' I) u. B* h$ u7 T
阅读权限 100
1 b5 I+ L$ D* C8 [% |注册 2005-9-30
. C1 Q$ h1 A4 `) x来自 江苏南京5 Z* C4 b  L, D0 _0 J; }6 W
状态 离线  呵呵!你的文章要提高一下。艺术***不错不错,但没有上道
2 Y& w) ]; Z' d% D, z9 t$ p 是何言也?无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8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Sample Text在黑暗里拒绝光明的嗜好

$ k  p: C5 B/ d$ C; A1 f, z# q; `
3 C8 a2 i9 w  v5 J' Y9 u0 ~" _" H# J' m# |

- g7 e0 u) E/ E3 E. V0 M骆一禾先生有句诗:黑暗是永恒的/而光明必须运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4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想找一个恰当的喻体,能够形象地将书法艺术的存在问题凸显出来,我找到的喻体是藤蔓植物:它的根扎在中华文化土地上,枝干部分生长在现代社会的环境里,攀缘的是文学之树,触须是想像力部分……* S2 h6 ]$ |0 \+ Q% L8 E. R" o
      还有没有更形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