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606|回复: 3

赵孟頫三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8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赵孟頫三题


一、“改嫁”

    赵孟頫为宋室子孙,出仕元朝,是认贼作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是不容否定的事实。虽然人品不一定就等同书品,但其“改嫁”却对其性格和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影响了他的书法。出仕之前的赵孟頫是怎样的性格,我们很难知道,但从其诗文看,他是一个渴望自由、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的人。可是现实生活却与他开了一个致命的玩笑:他“改嫁”了!从此以后,他一方面在险峻的环境中小心翼翼,如履簿冰,另一方面“他责”和“自责”又使他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赵孟頫虽然“荣际五朝,名满四海”,但他知道自己是宋室后代,当朝者不过是想用他来装点门面,做一个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工具而已。代表官方意志的《谥文》里说得直白:“非公有博雅渊源之学,则不能藻饰太平之美。”因此,还须处处小心谨慎。他在诗中两次提到自己“性真率”,可见他时时意识到自己不能直率,事实上也确实有人不断的在皇帝面前说他是宋室子孙,不宜重用。杨载《赵公行状》有载:“世祖皇帝一见,称之以为神仙中人,使坐于右丞叶公李之上,耶律中丞曰:‘赵某乃故宋室子,不宜荐之使近左右’。”又:“有不悦公者,问言公乃赵太祖子孙,上(仁宗)初若不闻,某人游辞不已,上作色以视之,曰:‘汝言赵子昂乃赵太祖子孙,岂家世不汝若耶’!”其人惶惧趋出。又有上书称国史所载多兵谋成策,不宜使之闻。上大怒曰:‘赵子昂世祖皇帝所简拔,以为惟幄之臣,朕悯其年老,特优以礼貌,置之馆阁之间,使之讨论古文曲司述作,传之后世,亦是以增重国家,此属頫頫者何也?非加罪一二,无以戒来者。’于是谤者始息。"赵孟頫为人“性持重,未尝妄言笑。”(《赵公行状》)此非阮籍之口不臧否人物,发言玄远以自保乎!赵孟頫活得太累了,我们且听听他的叹息。   
“思古人之不可见兮,心郁结而不舒。登高丘而远望兮,独叹慨乎增歙。波洋洋其汜滥号,欲济而无航膏。……采众芳自娱号,聊假日以愉快。……变心以从俗兮,而吾又不忍。”(《求友赋答袁养直》)这是一个孤高郁闷者的写照。屈身“改嫁”,而心慕高洁。朋友亲戚,唾而去之。真是苦海无边,不知何以解脱。“绝代有佳人,被服绮与纨。蛾眉秀联娟,吐词馥若兰。清歌启皓齿,瑶琴发哀弹。一弹再三叹,听者涕汍澜。借问谁家子,为言本邯郸。”(《古风十首》之五)邯郸,旧之赵国也。佳人者,子昂自况也,而今流落至此,一弹而三叹,此非亡国之音哀以思乎!“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古语已云然,见事苦不早。平生独往愿,丘壑寄怀抱。图书时自娱,野性期自保。谁令堕尘网,宛转受缠绕。昔为海上鸥,今如笼中鸟。哀鸣谁复顾?毛羽日摧槁……。”(《罪出》)出而言罪,此自知自责也。寄情丘壑乃其本志,图、书自娱聊保天性。而自喻笼中鸟、小草,则困苦不堪之状可知矣。
    这样的文字在《松雪斋集》中尚有不少。既然,则以书画、诗文、琴酒、山水自遣。以艺隐于朝庙。赵孟頫夹起尾巴做人,夹起尾巴写字。其性格之怯懦自不待言。赵孟坚就不出仕,戴元表虽出仕,不久即称病归,赵孟頫既然这么痛苦这么不心甘情愿,为什么不可以效法他们?是贪恋富贵吗?不是。赵孟頫诗文中多次表白自己视功名富贵如土芥。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性格怯懦。他渴望刚强,赞美狂狷。在《赤兔鹘赋》中,言鸷禽“刚气胜长,肆飞蹇。德愈进兮,义愈敦。炯双眸兮,睨乾坤。”《咏逸民十一首》之二:“中道世所难,狂狷诚足取。”向往而已,自己做不到,只能是一个乡愿。赵孟頫书法之妍媚乏骨盖缘于此。

二、美学理想

    赵孟頫也是儒家美学观的忠实实践者,《原乐》中他说:“用之而天地  应,鬼神格,人民和。故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既然如此,“诗无邪”的观  点落实在书法中,则化为平正婉和,温文尔雅,应规入矩。赵孟頫有《夷斋说》一文,可窥其中消息,不妨抄录:
    夷斋者,田君之所居之名也。天下之名居室者众矣。而君独名之曰夷者,所以见君之心态也。夫夷之为言,平旦坦之谓也。老夷斋者,田君之所居之名也。天下之名居室看众矣。而君独名之曰夷者,所以见君之心态也。夫夷之为言,平易坦夷之谓也。老子曰“大道甚夷”是也。田君自少年仕御史府,无倾险刻簿之私,其斋曰夷,不亦宜乎!夷与险对者也,尝试言夫险者,则夷之义自见。……若夫人心之险,又非水能喻也。谈笑而戈矛生,谋虑而机窄作,不饮而醉,不酰而毒。同则刎颈胶漆异则对面楚越。及其至也,以頫铢之利,毫厘之忿,使人上下乖骨肉离。险之祸,可胜言哉!……因田君之意推而为之说,以颂田君之德。而警夫世之险者焉。”
做人当平正坦诚,不要狡诈阴险。文艺有教化之功,则不当以平正端安,应规入矩来陶冶性灵吗?赵孟頫,礼法之士也。虽为草书,亦只至于行草,虽为行草,亦绝无放纵颠逸超出矩度之外者。其他如楷书,行书之平正  典雅、不激不厉自不待言矣。
平淡作为一种至高的审美境界,从晋人以来,经过唐、宋的发展和完善,已深入人心。赵孟頫亦主此论,不过他有自己的理解。他把平淡理解为平易,这实在是一种误解,也是他学王羲之不能得精髓的根本原因。他在《题如上人诗集》中说:“诗不可以易言也。易于言诗者,必其天资超卓,学问过人。故其为言似平而实险,似浅而实深,故观者以为易也。”平易是一种超乎奇险之上的美,它寓险于平,貌浅而实深,非一般人可学。赵孟頫的诗文当是最好注脚。他的书法也致力于平易之美。在技巧上简化二王书法的中侧锋互用为纯用中锋,用笔的千变万化和随机触发变得单一和程式化;在结构上把二王的腾挪跳荡转化为匀称平稳;在神采上晋人平淡萧散的逸韵已荡然无存。这样于人看来极为和蔼可亲,易于接受,易于学习。此非通俗之美乎!这也是赵孟頫一出即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在这一点上,我们似乎可以把赵孟頫称为书坛上的白居易。

三、复古

赵孟頫并非不知宋人书法之妙,在《评宋十一家书》中,历数宋代诸大家之佳胜处,可谓确有心会。但赵不取宋人,原因是什么呢?元初,诗文书画诸多艺术门类都以复古为指归。如元初诗坛领袖元好问就说:“故文字以来,诗为难;魏晋以来,复古为难;唐以来,合规矩准绳尤难。”(《陶然集诗序》)戴元表说:“迩来百年间,圣俞、鲁直之学皆厌,永嘉叶正则倡四灵之目,一变而为清圆。清圆之至者亦可唐。而凡枵中捷口之徒,皆能托于四灵,而益不暇为唐。唐且不暇为,尚安得古!"(《剡源集》九)赵孟顺为元初重要诗人,其文学创作取法楚骚、陶渊明、王维诸人,格在晋唐以上;作为画家,他也以有古意为重要目标;在书法上更是全面复古。杨载说他:“性善书,专以古人为法。篆则法《石鼓》、《诅楚》,隶则法梁鹄、钟繇、行草则法逸少、献之,不杂以近体。”(《赵公行状》)
    元初的这种复古风气,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源于宋亡后,蒙古族统治中国,汉族的社会地位低,文人们既受压抑,则寄情于怀缅古圣先贤和悠久深邃的汉文化,欲在以对汉文化的崇尚来进行消极反抗,来寻求慰籍和解脱。赵孟頫是宋室子孙,国破家亡之痛当比一般人更强烈,因而其复古之努力更为笃实。自唐以来,晋人尤其是二王的书法成为书家们取法的典范,人们梦寐以求的是尽可能达到或再现晋人萧散、自然、平易、简淡的审美境界。赵孟頫论二王:“王羲之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传子献之,超轶特甚,故历代称善书者,必以王氏父子为称首。”(《阁帖跋》)这是他的行草取法二王的直接原因。唐宋诸家也学二王,但不过多取其神,形成的风格也非二王之本来面目。赵孟頫的取法二王是要以直接二王“正脉”为已任,对唐宋诸家那种遗貌取神的方法持否定态度。他说:“千古无人继羲献。”(《赠张进中笔生》),“谁能精专换骨髓,扫除俗尘不瑕秽。”(《题鲜于枢藏〈黄庭〉后》)唐宋学王中没有一个学得好的,这样的局面到赵孟頫该结束了。因此赵孟頫潜心于点画技巧,欲学得与二王一模一样。结果是得了形而失了神,远不如虞世南、米芾善学。
赵孟頫对宋代文艺的得失是作过认真的检讨的,他的复古有着较为清醒的理性认识,并非盲目从众。比如他总结南宋末年的文学状况:“宋之末年,文体大坏。治赋者不以破碎纤靡为异,而以缀缉新巧为得。有司以是取士,以是应程。文之变,至此尽矣。”(《第一山人文集叙》)南宋书法取法北宋。诸大家,其杰出者出陆游、范成大诸家尚得精致巧丽,其末流则支离、纤靡、浮躁、浅露。赵孟頫《论书》诗云:“右军潇洒更清真,落笔奔腾思入神。《裹蚱》若能长住世,《子鸾》未必可惊人。苍藤古木千年意,野草闲花几日春。书法不传今已久,楮君毛颖向谁陈。”元代书法如果仍然取法近代,则只会更趋没落。这实在是宋人留下的教训。事实也证明,如果没有赵孟倾复归古法的大旗的导引,没有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巨大成功的感召,则不知元代书法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尽管元代没有取得象唐、宋那么辉煌的成就,但尚能保持比较纯正的书风。如果在赵孟頫之后有一位能开一代新风的大师出现,则元代的书法又会是另一种局面:赵孟頫的复古是深入传统,是积累经验,是锤炼技巧,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每个时代的书法的中兴,都是以复古为开端的。唐代如果没有初期对王羲之的继承,就不会有颜真卿,宋初如果没有对晋唐的学习,就不会出现苏、黄、米。但问题是元代有了赵孟頫,以后却没有开创一代新风的大师出现,致使良好的起点成了最高点。
                                                                                                        发表于《书法赏评》

补注:
董其昌评赵语:①古人书皆以奇宕为主,绝无平正等匀态。自元人遂失此法,余欲集《阁帖》中最可见者,作一《书谱》,所谓“字如算子,便不是书”,操笔便当念此,自然超乘而上。(《容台集 • 论书》)②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盖以奇为正,此赵吴兴所以不入晋唐门室也。(《画禅室随笔》)

[ 本帖最后由 南山道人 于 2006-6-30 10:46 编辑 ]
发表于 2006-6-29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到理论里面去多好,不过俺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赛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