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80
- 注册时间
- 2003-1-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1769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6-6-20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宾虹是近代山水画大师,也是重要的篆刻艺术家。他的篆刻艺术体现出深厚的篆刻功力和极高的艺术水准。黄宾虹的篆刻艺术成就如此之高,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了解黄宾虹篆刻艺术的特征,对鉴定其书画起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地理解、欣赏和鉴定黄宾虹的书画作品,对他的篆刻艺术和款识用印加以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 a# N7 F5 R4 \' i- J G$ v/ g" f! g. F8 W
黄宾虹对篆刻艺术的研究 % [. O; {7 R2 W9 V9 [) K
! ]1 v: h2 m! w) ~0 |2 x 黄宾虹的篆刻艺术成就,离不开对古玺印的收藏、整理及研究。他的收藏研究主要为周秦汉魏时期的古玺,对这些古玺的丰富收藏和长期的理论研究,为他篆刻艺术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 `. f* F% u3 I* s7 P+ o. {& j% U
■古玺的收藏
0 X, U8 A; h; U7 \( k# W9 A8 X j3 W; _2 F% q5 D* n
黄宾虹自幼对古文字的学习,培养了他对古文字的热爱,为其在古文字研究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黄宾虹对古玺的兴趣,开始于对同乡汪启淑大量古玺印的仰慕,从而开始自己收集古玺印。自1907年到上海后,黄宾虹更加热衷于收集古玺印。后有失印一事,因此而“兴绪颓废,索焉寡欢”,由此可见黄宾虹对古玺印的钟爱。3 [7 h4 e5 q6 i) G) B! B: o
; H% i1 {- ~4 h, c; h
黄宾虹一生收集古玺,数量可观。仅20世纪20年代初在上海期间,所收集到的古玺印就已达2000余钮。丰富的三代古玺的收藏,有利于黄宾虹对古文字的体会和理论研究,影响其印学审美观的形成。7 f. ?3 m1 f, w9 Q+ D, p6 w$ e
1 c! \9 y, S/ o& q" R0 V
■对古玺印的整理和研究
2 F7 M0 I/ `0 A) Q$ g6 O2 f8 f- N
7 I# J( S; I) L6 v, x2 z: { M6 `9 p2 p 丰富的收藏加深了黄宾虹对古玺印的理解,为了对古玺印更好地研究,促使黄宾虹对古玺印进行系统的整理。8 U! \' g. _- T9 z' _
, y0 g1 W! x* x8 x2 }' b- K 为系统研究所藏古玺印,黄宾虹辑录刊行了大量集古印谱,如《滨虹藏印》、《滨虹草堂藏古玺印》、《滨虹草堂藏古玺印续集》、《滨虹集印》等。黄宾虹在印学方面的撰述也甚为可观,有《宾虹羼抹》、《古印概论》、《周秦印谈》、《陶玺文字合证》、《古印文字证》等。黄宾虹对古玺印的系统整理研究,是他篆刻艺术不可或缺的积淀。' P/ l5 x0 @5 U& q
( k9 x/ o/ J5 p3 Y4 G 对古文字的热爱,丰富的三代古玺的收藏和大量的理论研究,为黄宾虹研究古玺印提供了完整的理论依据;也为黄宾虹的篆刻艺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T; x) N( X6 D' E O7 G9 u
! T- N w; r9 {/ m1 g0 O
黄宾虹在篆刻艺术上的成就
+ ]7 g* L( F) f: \( @
- z+ T0 l* a2 [* q* e' K) I4 r, B 黄宾虹除了是一位古玺印收藏家、印学理论家,还是一位篆刻艺术家,在篆刻上有独到的见解。
9 V1 {8 z5 ~. V9 d& Z/ T8 j% C! [2 X, d8 w! T2 H
■黄宾虹的篆刻实践" G1 ?+ @4 Y' C& }5 N& s
$ ]% n) E, x# f* r
黄宾虹自幼学习古文字,为他对古文字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因对古玺的浓厚兴趣,黄宾虹较早便接触篆刻。光绪十五年(1889),迁回歙县老家定居。在家乡居住期间一直奏刀。此期间黄宾虹篆刻有一方两面印,两面都是白文,一面刻有“朴尘居士”,另一面刻有“黄山白岳”字样。1908年,曾以著名金石学家的身份赴上海。他的篆刻是最早得到世人认可的,王国维也对其推崇有加。; ?: T Z! w' q" C
/ s }# k; o* h/ H/ Q/ M
黄宾虹早年勤于篆刻,源于对古文字的热爱和深刻理解。对篆刻艺术的不辍追求,为其篆刻艺术成就的取得作了很好的铺垫。7 c' O V( x" X
3 u* r; r- @6 L7 ?
■黄宾虹的篆刻艺术成就/ E. t8 g# ]- `. D+ j1 {
* C5 \8 q! T0 r' t% o
黄宾虹刻印大多不署边款,也没有自己订过印谱,对其各个时期的篆刻风格较难界定。从黄宾虹的书法看,其篆书有商周甲骨文、金文的痕迹,此外还有陶文、玺印文字的笔意,开创清俊健劲、古拙舒和的新风格。黄宾虹的篆刻从他对篆书的研究中获益良多。我们可以通过黄宾虹对各个印家的看法,窥其篆刻的审美取向,黄宾虹对于徽派各个印家非常重视,他除了认为程邃、巴慰祖是“浙派”之祖以外,还非常认同他们以古玺风格入印,是早于陈介祺等数百年就已开始。黄宾虹对程邃、巴慰祖看重以外,还对何震的印风有所研习。对比黄宾虹的“黄山白岳”(白文方印)(图一)、“朴尘居士”(白文方印)(图二)与何震的“柴门深处”(白文方印)(图三),可以明显看出何震风格对黄宾虹的影响。 . X; u& Z0 y4 S6 b
) Q, h$ s; i7 U: w
黄宾虹的常用印,现已被确认的数方自作印大致可以分为类:一为古玺类,如“虹庐”(白文长方形起首印)、“黄质宾虹”(白文方印有边框)、“黄山山中人”(朱文方印)。二为仿汉类,如:“黄宾虹印”(白文回文法)、“黄宾虹”(白文方印有边框)。三为仿浙派类,如“冰上鸿飞馆”(朱文长方印)。6 x5 V& y# E! N5 ?& E
; P% B6 c3 m# {) V; H6 J' s 黄宾虹的篆刻艺术成就,源于对古玺印的长期收藏和研究。他对古玺等上古器物的研究,形成其独特的审美观,使画笔上融入了古玺印的苍茫浑朴气息,促使了黄宾虹山水画高古意境的形成,对其山水画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A) l5 r M# ~9 E
+ ~ s8 \4 b% T g Q 对黄宾虹书画款识
" |$ K( G# ?( \5 c) v: n9 C
) e2 S: m0 h e" L5 f 常用印章的鉴别
4 f g& ~' E4 y6 L. w8 T6 H5 D& h8 v9 G% ]
黄宾虹书画中的印章,多古玺类风格,这源于他的审美趋向;其书画中的款识多为参用篆隶笔意,碑帖结合一路的行书。在不同时期,印章、款识体现出画家的不同心理状态。- c, ?) F& m6 y# Z# y2 J6 g- }6 `
1 L+ }8 `6 u2 g: _$ F: Q% c; O
■款识用印对书画鉴定的作用# ~9 @3 t0 X. t; \2 {/ o
9 u, L! D9 q( X( K 款识与印章作为书画鉴定的辅助依据,在鉴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款识有题画家自己名字的单款,另有加题所赠对方名字的双款。识别这些由作者题写的名款可以鉴定出其书法本身所反映出来的风格。款识在书画作品上,有与印章相似的标明功用。4 H$ O' g+ X, r) y' m
# m. s8 v7 p" n% C
书画印章包括本人印章和收藏印章。本人印章从内容看,包括有姓名、字号、籍贯、斋号等。从书画中画家本人印章印文的内容、字体、钤盖方式等可看出时代风格与个性特征。黄宾虹的书画较少他人题跋及鉴藏家的收藏印。为此,鉴定其书画需多分析黄宾虹本人的款识印章。
z# F5 j/ E8 M% {
" m$ |: m; Q3 q- Q4 a+ {' c, N! t ■黄宾虹书画款识鉴别' l3 Q; i4 C, T. @& j. e
" L9 p# v+ i# c5 U2 m9 W 鉴定黄宾虹的书画作品,可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其款识、印章于3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变化。分析黄宾虹款识、印章的内容、风格和年代等,利于深层次理解、鉴定其艺术作品。
) ^: S; R8 o4 I/ ]4 o# q+ W1 d3 V( d1 F/ Q! \
鉴定黄宾虹的款识,须先了解其书法。黄宾虹少年时对《郑文公碑》、《石门颂》等不同风格的魏碑较为崇尚;此外还对魏晋、唐宋及明清诸多名帖的研究。他中年时期专攻行草,40岁后,行草形成其基本格局。黄宾虹早年题画内容早期多以题诗,晚期多见画论,且所题无再三斟酌痕迹,如若天成,反映出专业画家特有淡泊品质(图四)。
6 _& Z: V! X; @/ k9 ^" Z8 G# W9 `# y% M* u- ^0 c' t* v4 `, q1 L
在款识中,名款多具个人风格,不同时期的风格差异也是鉴定书画的重要依据。黄宾虹早年名款多取“朴存”、“黄质”,还有“予向”等。“予向”是黄宾虹清末初来上海的别号,两种含义:一是他以为明季恽向的画华滋浑厚,得董巨正传,心向往之,学得也最多;二是指东汉的向长(子平),在乱世里隐居不仕,后与不仕王莽的禽庆共游五岳名山,不知所终。区别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予向”,早年“予向”多取第一种含义。 3 V6 m( g$ R+ H7 |; D' x. k
7 i) X) v$ E% P+ O; |, |& x# N
中年款识多见“黄质”、“宾虹”、“黄宾虹”。因其家乡歙县潭渡村有滨虹亭,故称所居“滨虹草堂”,初号滨虹,民国丁巳年(1917)改字宾虹。若此前出现“宾虹”、“黄宾虹”款识,则必假无疑(图五)。; r9 k# c0 \( j, a" z- f6 T
; o# F1 a& B/ {1 \$ X, K6 ` 晚年款识多为“宾虹”、“黄宾虹”,少见“虹叟”、“黄山宾虹”等。另85岁后出现“宾虹老人”的款, 86岁后常见如“八十六叟”年龄加“叟”字样的款(图六)。 & Q8 `8 }; v& G7 P
9 E/ x( M) x) C. L1 l* R
■黄宾虹常用印章鉴别2 g2 A+ z1 t- S8 }
) ~% U `* o K$ i4 a 黄宾虹书画所用印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黄宾虹自刻印;另一类是名家所刻。黄宾虹的绘画早期,即30岁至65岁阶段,常见用印有赵穆刻“黄质之印”(白文方印)、汤安作 “黄质私印”(白文方印)等。中期书画常见用印有“黄宾虹”(白文方印)、“黄宾虹”(朱白相间方印)、“黄山山中人”(朱文方印)、“冰上鸿飞馆”(朱文长方印)、“黄宾虹八十后诗书画印”;另有“黄宾虹印”(白文方印),“宾虹草堂”(朱文方印)等。黄宾虹晚期,“黄宾虹”(白文方印)最为多见。约从75岁一直到92岁这段时间内,“黄宾虹”(白文方印)(图七)频繁出现于画面上,此印为朱贯成所刻。另有朱贯成“二十三年春日”所刻常用印“黄宾虹印”(白文方印)(图八),此印为1934年刻,不可能出现于之前的书画。此印同“黄宾虹”(白文方印)均为黄宾虹晚年书画中最常用印。与这两方印文相同的黄宾虹自刻印有1917—1918年所刻“黄宾虹”(图九)(白文方印有边框)和“黄宾虹印”(白文方印)(图十)。
O) k2 M1 g, C* u' L( V
! r1 R+ ?, P& j" V( X( N# r4 ~" E* H; G 黄宾虹晚期常见的两方用印“黄山山中人”(朱文方印)(图十一)和“冰上鸿飞馆”(朱文长方印)(图十二),两方均为黄宾虹自刻。“黄山山中人”(朱文方印)属黄宾虹古玺印风格类代表印章,此类风格的黄宾虹自刻常用印还有“虹庐”(白文长方形起首印)、“黄质宾虹”(白文方印有边框)等。“冰上鸿飞馆”(朱文长方印)属其仿浙派类印,此印是1945年黄宾虹闻日军向我国投降时自刻,有感自身被困沦陷区8年,此刻可以如大雁一般南飞了,所以此印不会出现于1945年前, 此印也为黄宾虹晚年书画常用印之一。
: t# {& K& V- O' ?0 a" E
* [& N1 Y" D: N/ z( c1 X* ^/ t0 t 黄宾虹不以卖画为生,生前其画不易为世人理解,作品只在小范围里流传。所以对其书画的鉴定,较少关注款真画假等。需多加关注的是其早、中、晚不同时期背景下,笔墨风格之外,其款识用印在书画艺术中的诸多体现。5 _3 L% N! _4 w. H) D# |
7 H# [- v: L0 A, X1 U: w 黄宾虹于20世纪20年代后很少刻印,其自刻用印多为早年、中年之作。黄宾虹一直致力于绘画探索,在篆刻上没有自成一家的突破。黄宾虹的篆刻艺术,是他艺术涵养的一方面。作为其绘画艺术的积淀和来源,黄宾虹的绘画艺术中融入了篆刻艺术的特性;黄宾虹早中晚不同时期款识用印的变化,如其50岁前的非专业画家状态和后40年专业画家状态,不同心境下款识用印的异同;以及如抗日胜利之特殊时期的款识用印,均印证了其绘画艺术风格的转化和人生历程的演变。(全文7000余字有删节)
$ o. M7 r5 n# P+ @5 R! E g# o
" S- s% X0 U! S7 R 作者: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品鉴藏与保护专业 李晓俊 指导老师:王一飞 何鸿 叶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