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122|回复: 5

洞箫《清明上河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0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EMBED height=40 src=http://dow.muat.net/qinxian/1/qmsht.mp3 type=audio/x-pn-realaudio-plugin width=400 autostart="true" controls="IMAGEWINDOW,ControlPanel,StatusBar" console="Clip1"></EMBED>
 楼主| 发表于 2006-6-10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0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点击图片,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0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它是一幅用高度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络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升平时期的繁荣景象。清明上河只是载体,清明时节,春回大地,上河要道、市井繁华。所以歌颂太平盛世是其主旨。难怪也是书画大家的宋微宗对其酷爱有加。
   而南宋杰出的音乐家和词人姜白石所处的时代却远不是北宋升平时期,而且他屡试不第,一生未仕,过着幕僚清客的生活,难免感时伤事,心情低沉。因此,忧郁凄凉便成了他的音乐的特色。
  现代音乐家刘为光用南宋时期姜白石的忧郁凄凉的音律来表现北宋升平时期的繁华景象恐怕勉为其难,想必音乐家只是取其“宋音”来表现“宋景”而已,给人一种返古的韵味。须不知,时移境迁,不可同日而语,亦不可同调而歌。
  但音乐家用箜篌和箫来表现《清明上河图》应该是极有见地的,箜篌和箫是中国民乐中最为雅致的乐器,特别箜筱是民乐中最富表现力的一种乐器,它音域宽广、和声色彩丰富、音色纤细华丽、清澈柔美,所以箜篌也是极具高度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所以用它来表现《清明上河图》的主题是最为恰当不过的,任何其他民乐乐器也许就逊色许多。而箫又恰好是极具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在其中宜作为背景音乐,点缀出清明时节。作为箜篌、箫重奏曲《清明上河图》,我以为宜以箜篌作为主奏,箫作为辅奏,以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为主,以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为辅,才可较好地表现出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的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0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0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