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联系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申请网络展览
开艺术家专栏
申请认证会员
手机客户端
开启辅助访问
在线图片编辑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广场
BBS
导读
Guide
书艺学院
书画观
书法班
微信直播间
最新发表
最新回复
最新精华
最新热门
我的帖子
书坛动态
国展动态
个人广告
书坛评批
书印研究
文房研讨
专题展厅
名家展厅
精英展厅
八零点将
获奖书家
墨·档案
新作上线
碑帖新临
篆刻创临
名家制印
古文研究
初学园地
历代书家
艺术档案
机构社团
地域联盟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书艺公社
»
广场
›
研究与评论区
›
【当代书坛、印坛评批】
›
书法中的美观与自然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
0
隐身),
1
游客
只有游客在线
返回列表
查看:
1719
|
回复:
2
[原创]
书法中的美观与自然
[复制链接]
台山画廊
台山画廊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回帖
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60
注册时间
2018-4-29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6346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发表于 2019-9-12 14: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台山画廊 于 2019-9-12 14:49 编辑
! X0 L2 Z* l$ q* v
: t) `7 A1 t# p
于右任称:“写字,我绝不迁就美观而违反自然。”这个美观与自然所指的是什么呢?
' m, K) x" V5 r4 z
理论作为指南针,尤其是古人的理论,多言简于赅,其中一些概念,要经思考和实践才能领会。如“平常心”“舍得”“知足常乐”之类常被人挂于嘴边,可有谁真正做到呢?而在言论上迁就这些的,被人们称之为“鸡汤文”。
3 q1 U; F! n1 Q) K1 g
“鸡汤文”的特征是以普世价值观去衡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被人们称之为“说教”,甚至演变成道德绑架。故要理解“平常心”“舍得”“知足常乐”一类的定义,先需扭转日常观念去分析问题并加以体验,才能将它们消化掉。
" U. w: s! b, x! M6 k& N
将“美观”分解后,就变成“美”和“观”,“美”在主观上是一种个人的认可,后面的“观”是接触。于是,“美观”便可如此理解:凡接触到自己认可的东西,都可将这东西烙上“美观”印记。
, L, O! E2 {1 ~9 E& o/ |4 n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可烙上“美观”的印记,只是若不进行深入剖析,“美观”的东西中,那些生动活泼的因子便消耗殆尽,变得平凡普通了。从这一角度出发,可知于右任所说的“美观”是指个人对事物的感性的认可,若停留在这一层面上,日久会产生审美疲劳,俗称为“不耐看”了。
$ k& T; q2 h7 g, U* ^
反过来,如果只追求“美观”,意味着在审美方面的认识,仍停留在模仿上,由此而生出刻意和斤斤计较。说白了,就是追求机械加工上的精密,将人当成机械来看待,否认人的随机应变能力。
! `, |) ^$ e6 }. `: }
何谓写字中的“自然”呢?可用一个字来表达,就是“顺”;如用稍专业一点的词来形容,则是“心手双畅”。
1 P1 h) W% r9 Z# T0 w$ e) q: U
在书法史上,有许多自己不认可的真迹,认为作者是乱写一通。可为何别人乱写一通能获得世人推崇,自己乱写一通不单他人称为“太过潦草”或“鬼画符”的评价,甚至连自己对此也产生呕吐感呢?
4 @4 [3 C/ l+ k- R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用笔生疏,没有秋名山车神的水平去充当老司机,哪有不出事故呢?二是念头不通达,无论是新手还是老司机,在这种情况下开车,都易撞板。
& V, d( K' m! f2 [
技术通过量化练习会有所提升,念头通达则属心性上的问题。
, S7 T/ n$ w: r7 O. A+ L
念头通达的障碍来自种种私心杂念,现今社会的氛围,人人搏出位,一旦抱有这样的心态去书写,等如小贩向路人兜售商品,动机非常明确。恰恰是这种明确的动机,阻碍了书写的自由发挥。
1 J2 h4 ~; i6 n1 _
古代书论中对此有明确的说法,如东汉蔡邕称:“书者,散也。欲书,先散诸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类似的说法,古今皆有,总结一句就是“无意乃佳”。
( D1 Y' n: o4 G+ r
从此现象中可看出,人是主体,个人心性修养提高了,才能将车技尽情发挥。要不然,两人同样的技术,心性欠佳者,在实际操作中,十成的技术只能发挥六七,无形中令技术下降了一个层次。
7 R; E7 U/ p# G" m1 }. j, X2 e
关于心性方面的问题,各种典籍中皆有提及,问题是个人是否认真去阅读并在生活中践行而已。
0 r7 e; A5 R5 b4 `% L
2019.9.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台山画廊
台山画廊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回帖
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60
注册时间
2018-4-29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6346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楼主
|
发表于 2019-9-12 14: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台山画廊 于 2019-9-13 08:09 编辑
/ S+ L a$ V3 _! ^
) V* I$ ]: P f* P- R# z0 J
老一辈名家多强调写字要多读书,但在多读书与写字的关系上的表达较含糊,林散之的书论在这方面很是明显,老是说读书去俗,两者的辩证关系一笔带过。在强调德高望重的过去可能不是问题,但在今天则显得强人所难了。
( M& o5 p+ ?7 b2 Q* E
故在这方面,应参考一些中外名人关于读书方面的观点进行分析总结,将这一短板补充,要不然就显得太过简陋了。
7 I! F' q& ]: [& @! D
现在书法偏于专业化,反而引导一些人的思维局限在写字方面。自清以来,小学(考据学)兴起,宋明理学的风气大弱,今天亦如此。书法考据多属于文字学或史学范畴,偏向资料堆砌;理学本来有直指人心之效,现渐变成说教,有时读起来让人头皮发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书法创作人
书法创作人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回帖
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60
注册时间
2018-2-20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9591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发表于 2019-9-18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汉蔡邕称:“书者,散也。欲书,先散诸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专题展厅】
【艺术档案】
【文房四宝】+【刀石印泥】
【精英展厅】
【初学者园地】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
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