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552|回复: 2

鲁迅茅盾联名致红军胜利“贺信”之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0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长期以来,关于鲁迅、茅盾联名致红军胜利的贺电(或称贺信)之谜一直未能被彻底揭开。

  2005年出版的《鲁迅全集》收入了一封“贺信”——“鲁迅、茅盾联名致红军贺信”,内容如下:

  读了中国苏维埃政府和中国***中央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国***《告全国民众各党派及一切军队宣言》、中国红军为抗日救国的快邮代电,我们郑重宣言:我们热烈地拥护中共、中苏的号召。
我们认为只有实现中共、中苏的抗日救国大计,中华民族方能解放自由。

  最近红军在山西的胜利,已经证明了卖国军下的士兵是拥护中共、中苏此项政策的。最近,北平、上海、汉口、广州的民众,在军阀铁蹄下再接再厉发动反日反法西斯的伟大运动,证明全国的民众又是如何热烈地拥护中共、中苏的救国大计!


长期以来,关于鲁迅、茅盾联名致红军胜利的贺电(或称贺信)之谜一直未能被彻底揭开。

  2005年出版的《鲁迅全集》收入了一封“贺信”——“鲁迅、茅盾联名致红军贺信”,内容如下:

  读了中国苏维埃政府和中国***中央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国***《告全国民众各党派及一切军队宣言》、中国红军为抗日救国的快邮代电,我们郑重宣言:我们热烈地拥护中共、中苏的号召。
我们认为只有实现中共、中苏的抗日救国大计,中华民族方能解放自由。
  最近红军在山西的胜利,已经证明了卖国军下的士兵是拥护中共、中苏此项政策的。最近,北平、上海、汉口、广州的民众,在军阀铁蹄下再接再厉发动反日反法西斯的伟大运动,证明全国的民众又是如何热烈地拥护中共、中苏的救国大计!
英雄的红军将领们和士兵们!你们的勇敢的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全国民众期待你们的更大胜利。全国民众正在努力奋斗,为你们的后盾,为你们的声援!你们的每一步前进将遇到热烈的拥护和欢迎。

  全国同胞和全国军队抗日救国大团结万岁!中华苏维埃政府万岁!中国红军万岁!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XX    XX  

  一九三六、三、廿九

  信后还有这样一个注释:“此信原载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刊物《斗争》第95期(1936年4月17日)。系为祝贺红军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而写,起草人未详。”那么,这封信真是要寻找的鲁迅、茅盾联名致红军的“贺信”吗?
 楼主| 发表于 2006-5-10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流传的“贺电”之说扑朔迷离

  新中国成立后,最早记述鲁迅发电报庆贺红军胜利的是冯雪峰。他在1951年发表的《党给鲁迅以力量》中说:“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时候,他和茅盾先生共同转转折折地送去过一个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庆祝胜利的电报。”他后来还对人说:“这是史沫特莱搞的。”据1956年《文艺报》第19期上一篇短文介绍,在1947年7月太行版《新华日报》上刊载的《大事记》中说:“一九三六、二、二十:红军东渡黄河抗日讨逆。这一行动得到全国广大群众的拥护,鲁迅先生曾写信庆贺红军,说‘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虽然冯雪峰的说法和《大事记》所载并不一致,但在扑朔迷离中,“祝贺长征胜利”和“在你们身上”那一句话,却像经典似地流传开来了。

  不过,细读《贺信》,可以发现冯雪峰的回忆和《大事记》所说的情况与事实出入很大:(1)它是信不是冯雪峰所说的电报;(2)此信不是“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3)不是“庆贺长征胜利”而是祝贺“红军在山西的胜利”;(4)这是一封不长不短的信,不是《大事记》中所记的一句话,而且这句话恰恰是《贺信》中所没有的。冯雪峰在“文革”中就承认:“我没有看到原件。”因此,“贺电”一说实际上是误传。

  揭开鲁迅、茅盾联名“贺信”之谜

  仔细分析这封“贺信”的内容,我觉得它不可能出于鲁迅手笔,理由是:(1)此信文风和鲁迅一贯的文字风格大相径庭;(2)将中国苏维埃政府简称为“中苏”,会多次出现在鲁迅笔下,简直不可思议;(3)在鲁迅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已一年多、中共江苏省委被破坏尚未重建组织的情况下,鲁迅怎么可能看到信中涉及的那么多党中央的文件?(4)鲁迅虽然天天看报,但也不可能如此了解各地民众运动的情况和红军动向。

  关于庆贺红军胜利的事,20世纪80年代,茅盾在《我走过的道路(中)》有过回忆。但仔细分析,其回忆内容显然是根据冯雪峰和《大事记》的说法编写的。而每当茅盾谈起此事时,他都坚持两条底线:一、电报是鲁迅起草的;二、他没有过目,“我实在未见电文原稿”,也从未有人告诉过他电报的内容。

  既然“贺信”不是鲁、茅所写,那当然有“代写”者。从《来信》整体格局看,不难发现这位“代写”者的一些特点:(1)他在日常生活中已习惯把“中国苏维埃政府”简称为“中苏”;(2)他熟悉党的各种文件,由于接触文件多了,就对种种文件有种种不规范的叫法,如“快邮代电”之类;(3)熟悉各地民众运动和红军动向;(4)习惯于在文件末尾写上几句“中国红军万岁”等一类口号;(5)所用词汇,细细品味,也和当年上海革命者的用语不同,具有苏区、红军中用语的特点。

  根据这些特点可以推断,《贺信》代写者不在上海,而很可能就在瓦窑堡。很显然,信也是在鲁迅、茅盾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发表的。

  必须说明的是,《贺信》在总体上说,是合乎鲁迅、茅盾的精神的,是合乎他俩的思想感情的。更须说明的是,在战争动乱的年代,为鲁、茅“代笔”的行动是革命的。此信是在革命中起了积极意义的历史文献,但不应该收入新版《鲁迅全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0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听说,见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