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281|回复: 22

高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6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高考
xinsrc_40204032917267057655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5-6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家有考生:五位高考状元父母的六大成功经验

   考前几天,孩子复习功课方面大局已定,这时父母重点是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和身体适应,以下是五位高考状元及其家长归纳总结后的成功经验,供今年高考考生家长借鉴。

    经验一 言辞适度“冷淡”,后勤尽心保障

    考前家长应该尽量避免给孩子施加压力,不要过多地叮嘱孩子,尽量让孩子完成自己的准备工作,唠叨会让人生烦,避免过分地照顾孩子,从言辞上要适度地“冷淡”孩子,从后勤保障上有意识地再帮孩子检查一下,必备物品如准考证、文具、手表等绝对不能遗漏。

    经验二 考前带孩子逛公园看风景

    考前这几天,安排一次活动,最好带着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放松,去公园里走一走,爬爬山,玩玩水,赏赏花,看看草。一为放松心情,二为让孩子对即将来临的考试有正确的态度,让他明白无论成功与否都只不过是人生的一次经历,人的立向高远,绝不在于这一时之举,彻底放松心态。

    经验三 家中复习环境与考场环境一致

    从考试前几天开始,就应让孩子作环境适应。考试期间,天气已较热,尤其是南方各省市,气温已很高,而大多数考场都没有空调,因此孩子在家复习这几天,天气再热他们都不开空调。保持与考场一致的环境。也不要太计较噪声和其他影响;甚至可主动做些耐噪音锻炼。提高耐受噪音干扰的能力。这样孩子在考场考试的环境与平时复习环境一致,才不会因适应不了考场环境而发挥失常。

    经验四 考前不定分数考中不谈成绩

    每年高考的题目难易程度不同,因此每年学生考试的成绩总会出现浮动。不要给孩子定各门功课考分目标,不要求孩子非要考上哪一级学校。考试期间,不要考完一门就急着跟孩子谈结果,只要一谈,就有可能造成孩子坏的联想而情绪波动,因为孩子总有没有答对的题目。告诉孩子只要尽力就可以了,至于结果如何,不要想那么多。

     经验五 家长不必送孩子进考场

    除考前熟悉环境外,考试时不送孩子去考场。孩子都是懂事的孩子,他们都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一位状元这样说:“我不希望他们像别的父母那样,在太阳底下天天站着,那样我会不安心答题。”其家长说:“我们就没有到现场,该怎么上班怎么上班。”事实证明这样的效果非常好,避免了降低孩子的自信和增加无形的压力。

   经验六 告诉孩子高考只是普通测试

    这些成功家长的经验就是告诉孩子,高考对于他,像做了一次普通测验。学习也一样,关键是平时把功夫下到了。 (作者 佳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6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儿子今年高考,网上看到这篇,顺便发上,供网友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6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支招:高考生心理减负有方法

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随着各班高悬的倒计时牌数字一天天的减少,高三考生的压力也在一天天增加。在高中校园采访过程中,不断有学生痛苦地发出哀求:“压力太大了,为我们减减负吧。”在考生进行紧张备考的过程中,能否做到心理的良好调节,已经成为考生能否以最佳状态进入考场的先决条件。

    考生要正视应考压力

    案例1:一个枣庄的考生,成绩一直在年级排前五名,也通过了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只要高考发挥出正常水平就可以。在同学们的一片羡慕声中,他却出现了过度焦虑的症状,神经极其敏感,一听到有关考试的话题就变得异常烦躁。

    省实验中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温老师表示,现在来他这里进行咨询的考生几乎全部学习问题作为引子。紧张备考时期,各层次的学生都暴露出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成绩高的要保持上升势头,成绩中游的要迎头赶上,成绩稍差的又不甘心落后。缺乏自我定位,又担心被别人赶超,没有人能完全有把握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很多家长认为心理问题只存在于少数学生之中,但事实证明压力在学生中的“传染性”不亚于流行性感冒。从未怯过场的学生也在这时抛出了让人为难的问题:“万一紧张了怎么办?我没有应付紧张的经验啊!”

    山师附中心理咨询中心的张京涛老师对考生提出一些告诫:任何成长过程都伴随着阵痛,在欢声笑语中考入大学几近为一种奢望,在压力面前,考生要想法克服它,而不是逃避它。考生不要总带着悲观的情绪,认为高考的压力是不应有的,万一有了就更加紧张,甚至自暴自弃,这样受损失的还是自己。毕竟高考是知识储备与心理素质的一项综合考查,学生的压力承受度考验,更是一场没有试卷的考试。

     父母不要爱得太深

    案例2:某重点高中有一个成绩排在上游的女生,因为第一次摸底考试名次下滑,没达到自己的期望值,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她回家后把全部的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上,对父母的关怀不管不顾,还经常对他们发脾气,有时候爸爸说话用错一句成语,她就开始冷嘲热讽,有一次更是把妈妈递过来的苹果直接给扔了出去。

    针对这一现象,山师大附中的张老师给父母提供了几点建议:

    1、不要把孩子的高考当成全家应对的一场战争,即使家长心里可以这样想,也不要过分流露出来。特别在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父母更要保持往常的独立生活,该聊天就聊天,该看电视就看电视。不要怕干扰孩子学习而制造过分紧张的气氛。如果家长牺牲自己而给孩子创造了相对“真空”的环境,孩子就会觉得一旦考不好就对不起父母,反而多了一层压力。

    2、父母在这段时期会特别在意孩子的考试表现,茶余饭后就想见缝插针打听一下,甚至很多家长认为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关切。但家长应当意识到,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状态比家长清楚得多,特别在这个时候,平时再让父母操心的孩子都会对这场考试加倍重视。过分的“关切”,只能让孩子平添紧张和不安,如果非要关心孩子,完全可以进行一些轻松的家庭对话,帮他们缓解压力。

    3、多给孩子一些情感鼓励和支持,而不要在这时候再给孩子的小毛病小缺点挑刺。有些家长喜欢盯着孩子写作业,看见他歪头、转笔或者笔迹不工整,就在一边唠叨个没完。须知道,这种习性已经不能在短期内改正了,与其让孩子平生烦躁,不如暂时“放任”一下,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备考中去。

    当然还有学生有这种顾虑,就是自己很不适应父母主动为自己创造的高考环境,却不知道该怎么沟通。张老师给考生出了个主意:如果孩子性格外向,跟父母能有效沟通,完全可以召开一次家庭会议,把自己希望和不希望父母做的事情列个清单;如果与父母沟通有障碍,可以尝试着写封信,相信父母看到孩子的请求,会从孩子的角度改变许多。 (朱峰:victory::victo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6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匿名问卷,一个考生写下的心声
xinsrc_17204032114464241423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6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考倒计时牌,让多少考生紧张
xinsrc_18204032114460751029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6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考来临考生感到压力增大

考生心里话一:听到别人议论高考,心里有点急,好像觉得每个人都会考得比我好,即使对最拿手的一科,考试一点自信都没有。我能考到630分吗?如果要考到630分那得怎样分配这些分呢?语文120分,英语120分,数学130分,综合260分。现在考语文120分要怎样考?我以前总是考90分,而现在要冲上120分这未免会太难了吧?若我没能上630分,那就有可能读不到公费了,如果到时候我只差几分我不是要后悔一辈子?

    考生心里话二:这几天,唯一的感觉就是好累,不能好好睡到天明,每日学到凌晨一两点,真的好累,但是看到父母殷切的眼神,话语中的期盼,我心里很不安,好怕自己不能达到他们的期望。他们对我太好,让我每次面对自己的成绩都有深深的罪恶感。每天学习总让我感觉时间不够,不懂的知识还很多,尽自己努力但是害怕没有收获,考试前很想一天由24个小时变为36个小时。有时会很累,但希望保持这种压力感。考试前不希望老师经常说“要考试了”,希望考前学校放几天假,在家放松放松。

    范向阳教授:面对高考,考生的紧张心理是正常的,面对这种决定个人命运的考试不要说心智不太成熟的高中生,即使是****也会不知所措。适当的紧张可以让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提高效率,然而太过于紧张又会使同学们因为紧张而害怕高考,影响学习效率。

    所以考生面对高考一定要坦然,要正确对待紧张,合理分配安排学习时间,不要因为紧张而更加紧张。有研究表明,过度紧张和缺乏休息会导致记忆力衰退、学习效率不高等,所以考生要制定一定的放松计划,比如说将整块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小段,抽一点时间与心理专家聊天,学习间隙听听自己喜爱的音乐,抽半天时间出去散步、春游等。如果不想出去活动,可以坐在原地深呼吸,或者将浑身肌肉紧张突然放松,连续做几次可以达到放松效果。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模拟考试和高考的关系,不要因为模拟考试的成绩不理想而变得患得患失,因为模拟考试毕竟和高考存在差距,明显的表现是在模拟考试中会出现一些怪题、偏题。而高考是对最基本知识的考察,所以考生根本没必要为现在成绩的大起大落或成绩不理想而过度紧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6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长的唠叨让考生心慌意乱

考生心里话一:高考即将来临,父母都希望我考上一本。其实我也很努力地向这个目标奋斗,但有时无论是在餐桌上还是在上学的路上,父母总会提及到高考这个话题。或说某某一摸考了500多分,某某某在班上学习多好这类话,听后总觉得心里很烦。到了周末,做了一下午的题,想在吃饭前看一会电视轻松一下,父母却又开始说,你们老师不是说不让你们看电视吗?还有妈妈老让我吃这吃那,说对身体有好处,可是真的很难吃,为了这个还常常和妈妈闹矛盾。有几次生病很难受,很想在家休息一下,父母又说你旷了一天课,会不会对成绩有影响,你一定要补回来等等。有时候坐在家里学习心里很烦,很想站起身调整一下状态,爸爸又会说:“你学习的时候怎么静不下心来!”———唉!

    考生心里话二:考试后家长只会问我:“考得好不好?”我说:“不好哎!”家长又会问:“上500分没得?你咋那么憨?”我想:父母你们没经历过高考,所以不知道其中的辛酸。其实,没有唠叨的声音我们一样能感受到你们的关爱,不要用以前的目光看我,要看见我的改变,给我一点儿鼓励好吗?这样我才更有动力。

    范向阳教授:面对心理压力已经很大的考生,家长一定要给予适当的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唠叨虽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但是关心也要讲究方法。现在的考生心理就像倾斜在桥边的车子,已经摇摇欲坠,可能你再在上面加一根稻草都会使其坠毁。这个时候不妨给孩子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尽量少提关于高考的话题,同时要多向孩子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不管你考的结果怎么样,你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家庭永远是你避风的港湾。让孩子树立一种即使考不好自己也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会被父母和社会抛弃的信心。这样能有效地缓解考生的压力,从而使他们在复习中效率更高,在考场上正常发挥。

    高考只是一个学习过程,而对于家长来说,孩子健康成长拥有美好的未来是最重要的,而健康的表现最主要的不应该是考没考上大学,而是拥有健康的人格和面对未来的信心,人格不健康考上大学,就算是读到博士也只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对于孩子在学习上的想法,家长要表示理解,可以给予适当的辅助,但是不要随便帮助孩子做选择,这样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厌烦心理,影响学习。对于孩子平常安排的休息或学习,家长应少说为佳,以平常的心态来激励孩子好好学习。对待孩子的生活,可以稍微注意,但也不要过分,因为天天大鱼大肉,虽然表面上对孩子有益,但孩子无形中会认为父母对高考给予了太多关注,给他带来更大的压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6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高考不要轻言放弃

考生心里话一:不想上课,以前认为上课是很享受的事情,但是现在一提到上课心里就很烦。在大人心里只有考起了大学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全国有这么多人要去挤这座独木桥,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大人的引导下去过这座独木桥?为什么非要考大学呢?想到高考心里就很烦。有时虽然坐在桌子面前,但是根本都不想看书,只要一拿着书,心里就特烦,想找人发泄,想骂人,想打人———我想安安心心睡到天昏地暗,我想哭,压力好大啊!

    考生心里话二:我想走自己的路!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自己的特长不是死读书!我想玩游戏,学游戏,做游戏!对动漫、对游戏的喜爱,这是错误吗?大人们把我想得太简单、太幼稚,有前途就要考大学?陈天桥就是靠网络起家,成了杰出的企业家,陈天桥的盛大、李彦红的百度不都是网络界的骄子吗?比尔·盖茨不也是弃学从事电脑吗?现在成了世界首富!我也想走自己的路,不想受考试的束缚!

    范向阳教授:部分面临高考的学生有强烈的厌学情绪,一方面是因为强大的外界及自身压力已经变为了阻力,另外一方面是因为高考的考试形式决定的,高考一般是对高中一些基础知识的考察,一些基本的公式、常用的语法被经常重复练习,使考生产生了厌烦的心理。

    在此,范教授提醒广大考生,高考虽然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但是它仍是当今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社会上总会有很多不如意,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我们不能一味地选择放弃,一旦在这个重要的人生十字路口选择了放弃,就会为你以后的放弃找到借口。所以说,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考生都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它。此外,这些厌学的同学可以适当地改变学习方法,有研究表明,循序渐进的学习只需要重复四五遍,如果做更多的重复也不会加深记忆,但是枯燥的重复会使人厌学,甚至放弃学习。(记者 袁有良 王利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6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家有考生,特发以上内容,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