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用户名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帖子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2747|回复: 3

谈谈笔法基础训练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3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谈 谈 笔 法 基 础 训 练 的 几 个 问 题
. w# |* Z# O  q
; h) `6 c+ B: m笔法亦称“用笔”。元代赵孟兆页说:“用笔千古不易”现代书家启功先生也说过:“书法用笔为上”,可见用笔之重要。书法是一种线条艺术,正确的笔法才能写出艺术的线条,笔法是初学者的一道难关,也是书法教学中的一个难题。下面着重谈谈我在教学中体会较深的几个问题。
9 e! n5 I2 H4 s. b" H! X/ C一、        用笔的要求
6 E) T$ d0 d6 Y) Y  用笔的要求从低到高可以为四个阶段。1、用笔准确(最基本的技法)2、用笔有力(写出的线条有涩度、有厚度、有弹性)3、用笔流畅(熟练、贯通自然)4、用笔生动(写出的线条有变化、有韵味、有感情)。有的教科书把第一点归为笔法,后三点的要求称为笔力,笔势和笔意。而对初学者来说只能先做到用笔的准确,即把笔拿稳,培养对笔毫的驾驭能力,这时来谈用笔有力,运笔流畅生动为时尚早。用笔准确包括运笔的路线(水平运动)、笔毫的提按(上下运动)、笔管的捻转(绞转运动)点画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要准确。而要想达到这些要求就要进行大量的执笔、运笔、用锋的技巧训练。不可急于求成,需要数月至整年的长期训练。1 \" [3 |( V6 o. Y1 a- y& o: F
二、        执笔与运腕
* `) Y% ^3 n: o7 @) }) Y  执笔是手段,运腕才是目的。执笔无定法,有五指执笔法、撮管法、簇管法、提斗法等。但是不论什么法都应该保证手臂所有关节的自由灵活和便于发挥腕部力量,这一条是不可违背的原则,“指不主运”手指的主要任务是把笔拿住不会掉下就行了,而运腕应以腕为主,良好的运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手臂的功能,使线条产生粗细、轻重、曲直、刚柔、虚实、隐显等丰富多彩的变化,以及千变万化的节奏和韵律。可以这样说:掌握运腕的技巧等于进入书法自由王国的一个特殊通行证。许多教科书都提到执笔的一个原则是“指实掌虚”,但是有人把指实和掌虚对立起来,一提到“指实”就紧握住笔管,使手腕处于僵硬的状态,这样肌肉容易疲劳,写出的字生硬无神;而一强调“掌虚”则执笔过松,身体之力无法通过笔杆、笔毫传至纸面。写出的笔画绵弱无力,以为要指实就不能掌虚,其实指实不等于指紧,指实应该是五个手指的分工,各司其职,拇指“扌厌 ”、食指“押”、中指“钩”、无名指“格”、小指“抵”,指端握笔,指关节外突,握笔要灵活,以笔管能正反方向捻转为度,掌虚也是为了更好地运腕,做到掌心空虚能容下一个小球,手指不可贴掌心,有首毛笔执笔歌很形象地表达执笔的原则:“虎口若月半,掌虚可藏卵,五指相协力,运笔在手腕。”8 P& Q- \% y( ~
至于执笔的松紧,有的人说不要过紧也不要过松。这样讲太含糊了,我认为执笔应该时紧时松,即运笔前松,运笔时紧,运笔后又松,这样做会比较有利发挥腕部力量。从而影响到笔力的获得与提高。如果始终紧执则会“直僵”、“执死”,字必板滞;如果始终松执,字则柔弱,而一张一弛的用笔之道能使笔画有力度、有变化、有生气。: p. s0 M% y2 W: F( a
三、        以篆入楷练习中锋
$ O/ S7 E. Z" ]: H1 V4 m不可否认唐楷为楷书之高峰,楷书的笔法全面,学习书法可以从唐楷入门。但是,如果在学习楷书基本笔画之前先用篆书的笔法来锻炼中锋运笔(这样的练习我称为先学会“开车”),学习效果会比较好。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了一开始就让学生学习楷书的基本笔画容易出现线条的中空。因为楷书的笔画(尤其是唐楷)过于编重几个点上(端部、折处)提按动作过于程序化。这很不利于初学者对中锋运笔的领会,而中锋运笔乃是学习书法初期最为重要的基本笔法,中锋运笔可以使写出的点画线条敦厚圆润,气势饱满,而中锋运笔应该是对所有线条 所有段落,所有过程都有良好的驾驭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以篆书的线条(如石鼓文)来训练中锋运笔就更为合适些。篆法中实,笔法也比较简单易学,但控制的意识均匀贯彻于所有部位(整段线条)在这种笔法的基础上容易加入其它的内容,如转笔、折笔、提按等可以比较顺利地进入楷书的基本笔画的学习阶段。) [/ [" N+ o! w' Y! {6 H
在具体的训练时应注意所写的线条宜长(20厘米以上),运笔的速度宜慢(约每秒1厘米)先练直线,再练弧线,在改变线条方向时要注意手腕对笔的控制,注意调整笔锋,保持中锋运笔。一开始就要求要悬肘悬腕,姿势正确,注意力集中,坐式、站式都要练,要强调动作的协调。起初线条会比较松驰,手会发抖手臂会酸,但坚持下去就会好,先把笔拿稳再逐渐加大运笔的力度.在练习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耐性、沉稳,只有“心静”才能达到“笔稳”。
9 |, c, k( G$ ^5 \- ~* M5 Q* `1 r! U/ x5 n2 b
             皆放
发表于 2006-5-7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心静”才能达到“笔稳”。
1 x% H+ y' [& {( ]4 E/ U支持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6-5-9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6-5-11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实用的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