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548|回复: 10

陈忠康:二王笔法如何突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0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 x$ _! C' d: Z6 b9 R
1680e20c14b14d984c9822ba4b8b23b0.jpg
, K8 i7 C$ S0 r# J
: K6 [' s- _" p* _! J7 P$ y
1、如何打通五体?
第一。这个问题太高大上了,我没法回答,因为我没打通。初学者先掌握一两种书体的熟练运用,然后再铺开学学五种书体,五体之间相辅相成,对专业人士很重要。要打通估计需存一以贯之的道理。但真正打通的其实少之又少,历史上五体俱优的书家并不多,能擅两三种就不错了。这是高阶段要想的问题,初级阶段想这个不务实。但五体对学习技巧和审美的完善很重要,即使不精,也要广泛涉及很有必要。开始学不同书体还是各学各的,到一定阶段自然会融通的。
) j5 |( U6 ], [5 b, }
( d5 [- P3 I( g' b
c3b900a590c74a3a1a80ab1b67e23d80.jpg
; l6 U& e5 @, v/ a
' \) `, Q# ]& r3 {7 z+ S* U- `
2.写二王用什么纸笔最佳?求推荐
具问题现在人特别注重。工具固然重要,不如功夫重要,想当初我们学书法就没什么好纸笔,拿破报纸就写。纸,现在普通的练习纸如毛边纸就可以,写二王忌用生纸。笔,狼毫、兼毫、羊毫都可以,但要有一定弹性,锋不能太长。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试用各种纸笔,体会材料的性能,这也是学习,就是得费钱。不同材料都可以表现不同的味道,要体会到。我近年来用的笔有宣和、千枝秀、晋风堂、艺云笔庄、刘广生、安邦、吴云辉等的狼毫,近来用一些羊毫,如日本回流的八十年代上海工艺的宿羊毫。

) {* B( I  _5 s& f& R; W. C
3.在临习王右军手札时,经常遇到炫技之笔,例如截锋(笔画突然变细)的笔画,我们在临帖的时候,需要不需要照搬。谢谢陈老师。
二王及书谱有很多你说的这种截笔,是折纸造成的跳跃,可以学,有奇特味道。对经典,任何细节不能放过,都是有意味的,而且应该先迷信它,他们随便一个涂抹一根贼毫都是好的。二王孙过庭他们应该觉得这个挺好看,所以保留了,否则把纸抹平就没了。
3 O: u( ^, h- C

. Z1 K/ ~: b) I f845081628201779271b237bd1542223.jpg - r; N3 U0 U" Z% T

& R' ^$ i/ b2 F" C" `, B
4.我想問一下陳忠康老師:在書法藝術的道路上我們總想追求個人風格,天天臨不同的帖本去尋找出路,除了與自己的文化修養藝術審美有關外還要怎樣做才更為有效?
还是先别追求个人风格吧。这个问题对初学者很有害。当今很多的所谓个人风格基本是没意义的。我自己的体会是学古时要无我,主观上消灭自己,古人才能进得去。一开始那个“我”是有毛病的,无需保留,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经过传统的洗礼,你再找到的那个我才是有价值的。当然,学字是一个系统工程,技术的提高也是头脑、观念、学养、境界的共同提高过程,要建立一个大“我”的观念,才有希望找到有价值的个人风格。

) _- E# V0 [9 m
5.我请教下陈老师 关于魏晋绞转笔法 是否可以演示下 一直很困惑
绞转问题建议仔细看看邱振中老师的文章。他有个比喻,绞转像天空飘扬的彩带。我的理解是线条中段的换锋换面问题,笔毫不是平铺直叙的。唐以后,由于楷书影响,后人习惯于注意笔画两端的动作,而忽略笔画中间的变化。到清代为甚,一些人注意到这个问题,如包世臣反对中怯,而绞转可以避免中怯。关于绞转,在二王书法中其实也是部分用笔特征,要研习二王只关注这个还是不够的。

# q% X( R( X$ q; ^

2 K; i) k8 w8 L- Y1 }* R+ D 301672152f25877af7006e08bdac1f63.jpg , s4 b6 K8 d5 C5 Y1 K: F9 \
1 b: h" a7 B- s; E7 j8 u" y
6.我想问书法艺术这条路到底该怎么走?
循序渐进,不能越级,一个阶段干一个阶段的事,路就会走得远。
. v/ O" T5 [$ ]3 }
7.您好老师,关于写二王行书。初学者最需要在哪方面进行学习?
先要有楷书基础,最好是唐楷功夫。对笔头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能快写慢写结合,然后,对二王行书有一定的理解就可以写了。
6 [9 g  w8 h2 t7 ^: q7 Q1 j8 d/ L2 [
4 A+ r3 [" x- |! C7 e, m8 D
3af6a6d50a9cbb98f8cb00d084294c56.jpg
" [8 N7 C0 q3 n4 j! Z. O
& L* x& C, X' c! S- `* K" n1 Y6 i9 T4 O' f  q
8.之前看陈忠康老师书《寒食帖》的视频,非常过瘾,我提个比较初级的问题:如何解决字型结构不准的问题,帖学笔法和碑学笔法有何异同?是否就是大字学碑,用篆隶笔法;小字学帖,用二王笔法?
字形不准要提高观察能力,人的眼睛经常会欺骗的,心细、反复观察对比字帖应该可以解决。但很多人眼睛有惰性的,不善于反思自己的能力。一般经过美术训练的眼睛会比较准。还有,观察要经常变换视点,不要老是用一种办法看字帖。
帖学和碑学我以为先学帖比较好,知道什么是自然书写,对“写”有深刻体会后可以学碑,避免写碑的描画涂抹。实际上现在很多人体会不到他们的区别。
关于你说的大字学碑用篆隶法,小字写帖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对。帖也可以写大字的。

1 n: |% x; Z2 p2 I- |( u
) B4 Z4 @/ A- X1 b6 w, ^- M. j5 x. N 5be2cf55ee1790868c6df55661821f26.jpg 3 R2 e2 @) ^5 G# ^3 V& R5 X

$ C3 \) A, K6 t
+ x  v' X  w( m! C; e8 L
9.魏晋与明清如何嫁接?如何找到平衡点?
魏晋和明清甚至民国是书法史的不同板块,各有胜处,作为当代人,都要研究,不能偏废。不知道嫁接是何意思?所有的好书法,不管是碑是帖大字小字各种书体,它们都有共通的道理的。魏晋和明清好书法的道理是一脉相承的,找到共通性就可以了。
+ v) w8 y1 h6 I3 C, W: q- t1 z7 a
10. 请教陈教授:我看了您原本与创作的对比图片,非常惊叹!想请教一下,一个帖在您手上写上多少遍即可以用它的笔法创作,比如大王《频有哀祸》?
写多少遍可以用,不好说。有的看几眼就可以,有的写很多也没办法。还是基础问题吧,积学乃成。就像读书,很多学问大的人,读过很多书以后,遇到新书,就可以一目十行,因为他大脑已储存太多的知识点了,他处理信息的能力就强。
$ d  J) W: v8 s5 |- P
* J# D: p) U- U3 p
70f06c1ad9acdfae62d83a7c1a6a6d4c.jpg ( i; s' f) q6 t3 I6 T: P7 z

7 v; f7 x( k3 e# ^: b
: c" m. B# h4 Q) G! v
11.请问陈老师:书法学到一定程度后,要从哪些方面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风格?往往临得越多越无可是从。谢谢!
临得越多,如果没有消化能力确实会写乱,所以一般先练一帖,能灵活运用,建立初步根据地。在此基础上,开拓路径,广泛参学。到一定程度,建立自己的风格。如何建立风格,因人而异。有传统共性,又有真正的新意,才算吧。当然,有时老师为了打开大家的书写能力,有意识的临很多字帖,那又临当别论了。
2 v, u# v- J2 \
12、前段时间在国博看陈老师的展览,非常喜欢陈老师的小楷,希望陈老师能指点一下小楷的学习路径,并推荐一下法帖。
无需刻意练小楷,会太狭隘了,多练大字,偶尔写点小楷就行。小楷晋唐之间的写经,明清名家的都可以
发表于 2017-11-20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突了围咧 历害 能杀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0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王笔法对于今人来说多为似得非得!其实,似得不如不得。似得,误己。似得,自以为得,实未真得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0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0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仰起你无知的首来呀 唉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3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笔法老石,写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3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仰陈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3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能超王  无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3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钢笔字不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3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要是改成“西施的心法该如何突破”,或者二王的走法该如何突破,该命题的笑话本质我就能够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