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朝花夕拾

笔墨经验·当代人物画山水画邀请展--炎黄艺术馆(2006年4月29日至5月7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6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孝萱

  李孝萱勾画肌体或衣纹,都强调中锋用笔:多短锋,多用笔肚甚至笔根,无论焦墨、浓墨、淡墨还是重轻、枯润、虚实,都笔笔清晰,圆劲有力。这些笔线在造型的同时也表现自身的意态,与服从于素描关系(比例、解剖、透视、体积等)的写实人物画笔线相比,要自由独立得多。这自由性是与强化平面构成、追求变形相辅相成的。传统山水画、写意花鸟和写意人物画的笔墨也比较自由,因为它们不受写实法则的束缚。但对现代人物画而言,除了笔墨自由,还需强化对形象、心理以及人物关系的有力塑造,否则不足以表现人与社会的丰富性,更不能达到形象的深度刻画与表现。李孝萱对现代都市社会荒诞性的表现,植根于他对现代都市和现代人的独特体验,这种体验与他的笔墨素养与创造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他失去了对现代社会独特的个性化体验与发现,其笔墨的精神性价值就另当别论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6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京新

  周京新初以装饰性的《水浒人物》进入画坛,几经变异,转向对当代人物、戏曲人物甚至山水风景的表现。他说:“要想抓住那些眼前形形色色的人物,并使他们服服贴贴地听你的摆弄,非得练出几手像样的办法来才行。”这“像样的办法”即指他近10年探索的新形态写意笔墨。这种新笔墨的主要特点,一是笔笔写出,但这个“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法用笔,“写”出的也不是传统意义和形态的笔线,更不是皴擦或渲染。它介于线面之间,不似勾勒又似勾勒,不似没骨又似没骨,表现轮廓也表现块面形质,宽博润泽,形态清晰。我这里不妨称之谓“没骨用笔”。二是这种“没骨用笔”排列有序——依照形的需要和它自身的需要,或横或竖、或斜或正,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浓或淡,还有大小、疏密、松紧、深浅的不同,具有鲜明的程式性。它是造型结构也是笔墨结构,画家的创造性探索,正是以造型求笔墨、以笔墨求造型的过程。他面对的困难是,如何使这种结构摆脱风格化的危险,更深刻地表现人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6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江舟

  张江舟笔下的人物,不光强调他(她)们的职业身份与具体行为,而着重表现他(她)们由恣情体现的当下状态;画群像但避免情节性叙述,造型符合写实尺度但不求三维纵深感,这就为笔墨提供了相对自由的天地。其特点是:一、以方而直硬的笔法皴擦,略似油画笔触,呈现的是“面”而非“线”,迅捷,直接,不同于一波三折的传统笔法,也不同于快速勾勒的黄胄笔法,不妨称之为“笔触式笔法”(江舟画过油画)。二、笔线多短,似断似连(形断势连),有力而富于动感。三、笔线与笔触式皴擦的组合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节奏有如跳荡的锣鼓点,是一种外倾性的表现,不同于传统笔墨结构的含蓄内敛。四、脸部勾画小心谨慎,求其精致,衣服与环境大刀阔斧,形成文野兼顾的特点。画家面临的首要课题是,笔墨与形象如何在更高的层面上相辅相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6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 艺

  武艺是一个推崇直觉、现代形式并逐渐解构笔墨方法的画家。他读本科时就有出色的造型与笔墨能力,画肖像可以捕捉转瞬即逝的神态,巧妙借用山水画的皴法画五官。读研究生后迅速变化。《辽东组画》(1993年),描绘农村送葬人群,没有草图,用水墨一次性完成,其画法几乎完全摒弃了传统写意与写实人物画技巧规范,追求一种像没学过画那样的朴素状态。像以后的《夏日组画》、《黄村组画》、《大山子组画》、《马坡组画》等,把这一追求和趋势发展到极致,空间更加平面化,造型和色彩逼近儿童画,还略可看到夏加尔或马蒂斯等的影响,传统意义上的造型与笔墨被解构。从绘画是一种精神与形式的自由表现这一角度说,武艺的解构与个性化创造是合理而有趣味的,从一个画种必须保持其独特性的意义说,这种解构则意味着对中国画语言独特性(主要是笔墨)的基本放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6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崔振宽

  崔振宽的山水,始终在追求个人化的西北风格。其基本特点是:充满式的构图,近距离的描绘,繁密的勾皴点画,层层的积墨积色。近10年来,他以焦墨和焦墨着色为主,作品日趋苍浑、强悍和老辣。在笔墨上,他对黄宾虹多有取鉴,但他清楚干裂秋风的西北景观与浑厚华滋的黄氏山水是不同的,于是他取黄氏之苍而去其润,变其小笔勾画为大笔点簇并增加干擦,将黄氏墨、赭、石绿的色彩搭配转为墨与赭红色调的搭配。为了逼真描绘黄土高原的粗糙质感,他有时还在积墨中加入积色,甚至适当掺用做肌理的方法,一步步走向“法无定法”,笔墨也愈加凝重而随意。总的说,在笔墨形态与风格的极致化方面,崔振宽已大有成效,他也许应该更多关注笔墨点画的质量,如适当强化提按、弹性和节奏,适当松动墨色等等,以求大壮风格与笔墨意韵更高层次的共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6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宝林

  姜宝林
  姜宝林是一位出入传统、追求现代风格的画家。他的“积墨山水”,结构单纯,点画率直,墨色滋润,境界深秀,是一种减少具体描绘、省略叙述性细节、突出整体意象,但仍保留着浑厚华滋的笔墨。他的“白描山水”(或纯粹白描,或白描着色),以构成观念和手段营造画面,以富于粗细、浓淡和枯润变化的笔线组合图像,象征性地点染色彩,逼近了抽象,但仍有弱山水形象和弱笔墨表现。它以平面分割取代纵深表现,以几何形取代自然形,以白描和色彩取代水墨综合画法,但传统山水画最重要的形式语言——皴法缺席了。概言之,积墨山水坚持了笔墨方法,其白描山水的创造是以减弱甚至牺牲笔墨表现为代价的。姜宝林的选择是二元性的,他提供了与一般写意山水和“实验水墨”都不相同的经验。这二元性选择需要两种能力的支持,也需要对守与变、求同与求异、极致与折衷的辩证理解与把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6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卓鹤君

  卓鹤君长期探索将现代构成与抽象引入山水画,其探索在两级形态上进行,一级形态为“构成山水”——画面作构成性处理,山水形象适当装饰化,笔墨、色彩与山水造型相统一;二级形态为抽象性构成山水——空间趋于平面,山水形象趋于解体,仍有微弱的纵深感,但仍存有山水意象并采取意义确定的标题。作为轮廓的笔线大多消失,与山水形质相关联的皴法也大致隐去,笔墨失去了形的依托,成为更加独立的形式单元和墨迹形态,但还不是完全抽象的符号与墨晕。其特点是:有浓淡干湿和形态变化的墨晕统领画面,内含略似山、水、云雾、树木的笔线勾皴、宿墨渍块和肌理,它们精致而丰富,或由墨晕连缀成气脉贯通的整体意象,或被大块的黑白几何形分割成碎片——前者是感性的,后者已露出观念追求的端倪。但他下一步走向哪里呢?

  卓鹤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6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 瑞

  龙 瑞
  龙瑞是李可染的研究生,但他画山水主攻黄宾虹——从宿墨法、积墨法、渍墨法、用色法、用水法、留白法乃至整个作品的风貌,都可以看到黄宾虹居京时期(1937-1947)作品的影子。他把自己以“黄宾虹作为‘母本’”看作是“正本清源”、接续“传统文脉”的选择,并把这种选择的核心问题概括为“笔墨”,即“用丰富深刻的笔墨语言表现山川的灵动和主体生命的格调。”当然,龙瑞的作品仍可看出李可染的影响:有较多的设计性,较多写生状物的因素,笔墨比黄宾虹更平直紧劲,笔墨结构也更近于李可染式静穆的团块化。龙瑞的笔墨也透显出他的气质个性:厚重、苍拙,有一股大壮之气,这与黄宾虹“浑厚华滋”、李可染的浑朴深秀不同。龙瑞通过黄宾虹探索山水画的笔墨之路是极有意义的,他今后的课题,是笔墨个性与笔墨质量如何进一步强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6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洪惠镇

  洪惠镇
  洪惠镇是美术史论家,画家,擅诗文,通音律,而人生多坎坷。他画山水出于一种内在要求,一种超越尘俗、寻求净土的精神渴望。其结构画面,总是拈出一个“淡”字:淡的云山,淡的原野,淡的月色,淡的荷塘柳色,淡的心境画境。这淡的境界又总是简约的,朦胧空旷而孤寂,有时采取近乎对称的构图(如《旧荣》等),坐忘般的静谧画面,流溢出一种思绪如缕、天地悠悠、忽然解悟的诗意。在形式上,他弱化线描与皴法,突出造型与积染,而宿墨的迟留沉淀效果,也与作品的婉约风格和幽玄境界相一致。画家对南方文人画传统有诸多取鉴,但作品的风貌不乏现代感。洪惠镇的探索表明,传统与现代是紧密相连的,但沟通它们需要能力。笔墨不是孤立的存在,用它来创造现代风格、表现现代人的精神世界,需要相应的技巧,更需要相应的精神与文化素养的支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6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 镛

  王 镛
  王镛是开一代新风的书法、篆刻家,也是一位有相当造诣的山水画家。其画山水如作书,从不设计打稿,只循“笔笔生发”之理,一气呵成。他善以小笔写大字,把笔的锋、肚、根都派上用场。他喜用小笔(包括画大画),让“八面出锋”的裸露笔画而不是混沌的墨晕唱主角。他的书法多取民间传统,融跌宕俊逸与生辣拙野为一体;他的山水喜用半生粗纤维纸,渴笔短线,横竖点子,适当皴擦,偶加积墨(笔积而非积染),亦如其书般的生辣跌宕,气象苍茫。王镛的经验再一次表明,以书入画是需要书法功底的,否则很难有高质量的笔线点画。当然,能书未必能画,画家还需要“画”的功夫。王镛以高质量的笔法和笔法运动求得了作品的整体和谐,但画面有时失之于“平”,缺乏笔墨结构的对立与反差。“笔笔生发”使他进入了挥洒自如之境,但过分执著于随机性会弱化理性的必要支持,容易滑向过熟的习惯化。也许他需要适当强化“画”的意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