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1278|回复: 6

名家品评:书法经历篇:把各位名家的书法经历整理于此,供大家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3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请大家把自己喜欢的现当代书家的学书经历整理贴上来,一起讨论。
 楼主| 发表于 2006-4-23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来林散之的书法经历

  林散之,原名以霖,号三痴,后改名散之,笔名散耳,江上老人、半残老人等,祖籍安徽和县,1898年生于江苏江浦。! x8 z* P9 G' v" {( q2 e
  先生自幼聪慧,六岁入村塾,习诗文、联语,同时临习颜柳楷书,又喜涂抹绘画。
, M; g6 h' v. `) M( a7 n- N, T. z7 J  十三岁到南京从张青浦学人物画。& M" d" ]! L4 W2 m4 X' u
  十六岁师从范培开学书法。范培开是林散之的启蒙老师,是他将林散之领进书法之门。范精于书学,熟悉唐碑,爱作狂草,教他较有次序地临习唐、晋、魏、汉碑帖,并研读书论如《艺舟双楫》等。范氏的教学使林散之学书处变。 8 q# f4 |/ \# r( f0 @3 h1 w. p( Q% k3 O
  十八岁向清代进士张粟庵学古文诗词。张栗庵是林散之的又一位导师。张栗庵给他以新的变化:一是更坚实的给他打基础。二是在学养上加以诱导。教授林散之诗词文章,以学识滋养其心灵气质,渐变其笔性墨情。三是拓宽了视野。如前所述,张家藏书和碑帖甚多,使林散之广开眼界。四是能及时指明林散之的学书方向。特别是张栗庵将他推荐给黄宾虹,使他又得到了一位优秀的导师,从而完成了艺术、人生境界的又一次转变。
# @# @- P3 x4 y; `! A- x  三十二岁拜国画大师黄宾虹为师并立志远游。黄宾虹是位对林散之影响最大的业师。黄宾虹能诗文、书法,兼治金石文字、篆刻之学,精鉴赏,对画论、画史颇有研究。黄宾虹以自己艺术、学识的宏博积储以及名画佳帖的藏品,再一次开阔了林散之的眼界。 黄宾虹特别看重笔墨技法,常常当面给林散之示范解释。林散之一直铭记业师的教导:“古人重实处,尤重虚处;重黑处,尤重白处;所谓知白守黑,计白当黑,此理最微,君宜领会。君之书法实处多,虚处少,黑处见力量,白处欠功夫。”“凡用笔有五种:曰锥画沙,曰印印泥,曰折钗股,曰屋漏痕,曰壁坼纹。用墨有七种:曰积墨、曰宿墨、曰焦墨、曰泼墨、曰淡漠、曰渴墨、曰浓墨。”林氏终生记取并实践,在书画上印证并创造。 . N! B& ], m: ]# [/ l, s' i3 e
  一九三三年,遵黄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导,开始影响一生的万里之行
" w, ^4 p- n3 H3 l* f) B- g  此后,先生归居乡里,潜心艺事。公务之暇,发愤自砺。林散之曾概括其学书经历:“余学书,初从范先生一变;继从张先生,一变;后从黄先生及远游,一变;古稀之后,又一变矣。”此谓林氏学书“四变”。 他的书法就是这样在兼收并蓄中递变的。 林散之的第四次转变在晚年。他六十岁以后学草书,此后三十多年中,林散之白首犹勤,寒灯夜雨,在草书艺术上渐成自家面目,且越到晚年越入化境,终至声名卓著。其草书入于古人,又出于古人。于笔法墨法,多有新创。既有清新飘逸之致,又有雄强恣肆之气,为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继二王、怀素之后的又一高峰,故有“当代草圣”之誉。
3 d5 W) H: h; P1 x3 b; e/ V4 \   散之晚年历数自己学书历程道:“余十六岁始学唐碑,三十以后学行书,学米;六十岁以后学草书。草书以大王为宗,释怀素为体,王觉斯为友,董思白、祝希哲为宾。始启之者,范先生;终成之者,张师与宾虹师也。此余八十年学书之大略也。” ' @6 e3 b5 {1 {' d
  1989年12月5日,林散之病逝于南京。- ?& R* n: `! D5 r! n' F' G

% _+ r* H% y9 y  V& {[ 本帖最后由 梦草堂 于 2006-4-23 22: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法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宫喜欢的书家不多,但大部分都是比较有个性,只是对这些人物的底细不是很了解,只能先占个位,回头奉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回是名家的徒弟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但看了艺术史上的许多事例后,觉得这句话未必对:名师往往不出高徒。林散之的老师黄宾虹是名师,但其是画的名师,林的画却一般,在画上也不能算高徒。在当代的书家中,没有谁比王冬龄的老师更牛了:林散之、陆维钊、沙孟海。三位名师,却教不出一个高徒。为啥?这个问题值得讨论。如果此是规律,今后学书者当避名师而学。
) b9 q! e' A7 ?1 Q- x6 [
6 G" X7 ~9 \% G3 J1 {  王冬龄,别署冬令、悟斋、大散草堂。1945年12月24日生,江苏如东人。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留校执教。师承林散之、陆维钊、沙孟海诸家。$ t# {/ H" u5 t' e
    一九八九年赴美讲学四年。一九九三年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工作一年半。7 d( ^9 |3 C' A4 Z
  一九八七年与一九九四年两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国内外举办个展二十余次。曾在美国、德国、日本以及香港讲学。著有《书法艺术》、《中国书艺史》、《书法篆刻教程》(文化部九五教材)、《林散之》、《陆维钊》、《书法范本精华》、《中国书法名作大典》、《王冬龄画集》、《王冬龄草书唐诗三十六首》、《清代隶书要论》、《中国美术通史·书法篆刻》、《中国书法名作大典》等。
6 `* W7 B2 {9 u$ _: V8 I4 C" {  主持策划了“九四现代书法探索展”、“九五国际现代书法双年展”以及“二○○五中国杭州国际书法艺术节”。
, H4 b& z' {, p9 S# c( }. h8 V# f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3 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梦草堂 于 2006-5-2 17:49 发表
, b* a+ l5 I) |* P, j8 m, _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但看了艺术史上的许多事例后,觉得这句话未必对:名师往往不出高徒。林散之的老师黄宾虹是名师,但其是画的名师,林的画却一般,在画上也不能算高徒。在当代的书家中,没有谁比王冬龄的老师更牛了:林散之、陆维钊、沙孟海。三位名师,却教不出一个高徒。为啥?这个问题值得讨论。如果此是规律,今后学书者当避名师而学。5 I8 H/ a/ z" B

/ j$ v% f- C: G7 [1 ]5 U" s; m  王冬龄,别署冬令、悟斋、大散草堂。1945年12月24日生,江苏如东人。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留校执教。师承林散之、陆维钊、沙孟海诸家。
2 a- v4 u; b3 H) {; B2 K3 Z+ m* x    一九八九年赴美讲学四年。一九九三年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工作一年半。
; X% S. g& x( z. D0 c! d* _' t% M  一九八七年与一九九四年两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国内外举办个展二十余次。曾在美国、德国、日本以及香港讲学。著有《书法艺术》、《中国书艺史》、《书法篆刻教程》(文化部九五教材)、《林散之》、《陆维钊》、《书法范本精华》、《中国书法名作大典》、《王冬龄画集》、《王冬龄草书唐诗三十六首》、《清代隶书要论》、《中国美术通史·书法篆刻》、《中国书法名作大典》等。; {8 o. j! N8 M3 j$ O9 w* V
  主持策划了“九四现代书法探索展”、“九五国际现代书法双年展”以及“二○○五中国杭州国际书法艺术节”。4 `1 T1 ^9 g% S- a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 q$ Y- x/ Q4 Y) F% j8 l8 @
老师太多,风格矛盾,取法矛盾,水积太深,结果淹死了。另外估计是美术院校教书
- o! t' k  c! D* a8 k5 d" l法的弊病,以美术的眼光看书法,徒重技法,忽视内涵,玩玩现代书法给玩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3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冬龄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书家,虽然底蕴厚重要想成就乃师的功绩还尚待时日,至于说是否玩书法,就得见仁见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