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544|回复: 20

尚艺书院讲座摘要| 陈量:碑版启示下线的开放及创作中的新方法-----兼谈民间书法新资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7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陈量 1987年生于陕西陈仓,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长安书学院学术委员,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研究员。
书法作品获第三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最高奖等多项全国展,出版作品集《左右同体》、《荒原》、《鞋火》,印有诗集《构成局部骚动的全部事实》、《世界上》。执行主编独立艺术第一民刊《光年》、《蹇骧--田野考察艺术项目学术丛书》,主持并参与“后援”青年艺术家探索展、“蹇骧”与“回乡证”艺术项目等。《中国书法》、《书法报》等专业媒体专题报道。
近年阅读与研究兴趣主要是书法史、地方性知识、传统民俗、方言等,探讨知识综合与学科交叉的艺术边界拓展,以期实现多元的艺术实验性呈现。作品多是以艺术项目或计划的工作方式进行,涉及文字写作、书法、绘画、装置、多媒体、策展、剧场表演等众多领域。有对话访谈、文艺批评等文字见诸专业报刊。



讲座题目:碑版启示下线的开放及创作中的新方法-----兼谈民间书法新资源
讲座时间:6月28日上午
讲座地点: 北京宋庄尚艺书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讲座围绕碑版书法的创作将分为以下几个版块:1,历史中碑版书法的线;2,个案研究;3,创作中的新方法;4,关于民间书法新资源及研究方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碑版书法的定义不应该仅限于材质上的属性,而应该是风格上的。秦诏版作为先秦的书写产物,它的线条具有一种沉涩妖娆之美,这表现在毛笔的书写上就是迟缓沉郁中带有滞涩,松动中的徒手线感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汉代碑版中我们所见的大部分都较为板正,而能给现在的书法创作带来营养的更多的是其中风格比较强烈甚至是不合当时规范的例子。比如骨签刻画、五凤刻石、幽州石阙。尤其是骨签书法,它以恣肆的线条风格独立于书法史上。五凤刻石的岁月斑驳的二次创作,给予士大夫书法中从来没有的有力量的线条感觉,另外碑版里的图底关系的错位,也赋予这种线条以现代书法创作众多启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1983年出土于高密的汉代第一墓志《孙仲隐墓志》给予我们众多的启示,还原了真实的汉代民间私书,这种文献奉献给我们真实的汉隶线条和神韵,在创作中可以借鉴汲取。另外一件东汉的《居摄两坟坛刻石》似乎是一种来源于神秘主义的线条打开了关于书法神秘性的思考,有奇古之气,为我们今天的创作开启一扇门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战国齐鲁的一些陶瓦的刻画毫无秩序,这种无秩序恰恰给予我们思维中的紧张感一种对抗和解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从秦汉碑版书法而下直至明代,中间的漫长历史对碑版书法少有重视,而到明末三棵树的出现,我们能够看到一种复苏的启蒙。三棵树中的倪元璐最能将毛笔的畸侧使转、顿苍乖戾的线条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黄道周笔力惊绝,力量是他的特色;王铎本质上是纯统“二王”序列,然而他并不满足士大夫的手札,加之明代纸张大兴,挂轴的出现让他用最笨拙的方法加大线条的对比和冲击:涨墨和连绵。三棵树虽然没有强调碑的启示性作用,但暗合了碑版的诸多特点,为后来的清中叶碑学运动埋下伏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沈寐叟贵在将碑学中的迟涩厚重用以帖学的写法之上,形成一种既有书写性,又凝重古厚的面貌。他非常大胆地运用“抽锋”、“卧笔”之类的手段,为书法线条世界增生新的生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清末蜀人龚晴皋的书法历来为众人所忽视,他的特点是用臂力拖笔而走,形成一种执拗不屈,苍涩不武的气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康有为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欢他的对联和手札小品,他一生追求不一样,《广艺舟双楫》式的文艺宣言,是其政治野心的余响。在书写上,他极力迟涩,勇武有力,似乎是其政治抱负失效的发泄。但他骨子里有一种大清文人的气息,这种气息阻碍了他也成就了他。这种气息也能在郑孝胥的书法中看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对前人总结的清晰并开创新境的是一生未出绍兴一步的徐生翁。自清以降至今,对碑学融合的较好并独有面貌的,我最喜徐生翁,没有之一。他最大的贡献是将碑学中难以辨别笔迹的笔画以极其细微的中截变化表现出来,这是自包世臣提出“中截之美”的抽象概念以来做的最好的一位,他的线质内厚,这主要得益于他的取法,与前辈不同的是他更多取法汉碑而不是魏碑,所以他的结字开阔,变化幅度大,超越了沈曾植、康有为骨子里的馆阁架构。而其晚岁,上溯三代,虽字型开张,但气息冲和平淡,线条里包含岁月渊学,人生性命感怀,故而为近代难得的开宗立派人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