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003|回复: 0

画像砖文化守望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7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作者:《理财》记者 魏 冬  图:李文波  来源:《理财》杂志2015年第9期

QQ截图20150917174757.jpg


张彦伟

         1967年生,号守愚堂,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汉画学会会员,河南省教育学会美术书法专业委员会会员,河南省文物保护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临颍县政协委员。近二十年来致力于画像砖的抢救、保护和研究工作,抢救、搜集各类古砖数百品。撰写的论文《汉魏名碑——受禅碑》发表于2007年9月7日的《中国艺术报》;《河南郏县升仙画像砖》2011年11月发表收录于《中国汉画学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许昌高浮雕画像砖》2013年11月发表收录于《中国汉画学会第14届年会论文集》。专著《守愚堂汉画像砖藏珍》即将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河南,一说到画像砖的收藏,必少不了张彦伟。尽管作为美术教师的他不太愿意别人给他打上收藏家的标记,但他抢救、搜集的画像砖的数量和质量在中原地区却也是数得着的,而且在中原汉画像砖研究方面,他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最近,河南大学出版社正张罗为其出版专著《守愚堂汉画像砖藏珍》,该专著里收录了他珍藏的汉画像100副,而这只是他搜集整理的一部分作品。

         偶遇定终身

         张彦伟与画像砖结缘源于1996年,那年他有一次去临颍县皇帝庙乡影台寺村走亲戚。无意之间,他发现亲戚家院子的墙砖上有着若隐若现的花纹,清理表面的泥垢之后呈现出了龙、凤等栩栩如生的图案。亲戚告诉他,这墙砖是过去从附近的一个窑场取土时挖出来的。当时,还不会传拓技艺的他,借助自己美术的功底,蒙上纸,用铅笔将图案描了下来,描下来的图案之精美让他震惊。这也促使他有意识地去探寻图案的内涵和砖块的由来。回去后,他通过查阅资料惊喜地发现,这就是难得一见的、有着2000年历史的汉画像砖。
         画像砖在古代是用来作房屋建筑和墓室建筑的。作为一种图像砖,它以模印的方式表现艺术形象以及花纹图案,其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具有雕刻与绘画的特征。画像砖流行时间从秦汉一直到魏晋南北朝,尤其以两汉画像砖为典型代表,艺术成就最为突出。画像砖有的是反映生活、生产方式的,有的是反映思想文化的,这更能反映历史,比文字记载更准确、更实际,内容更丰富,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对研究当时的生产、生活、服饰文化、习俗、礼仪等有重大意义。作为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是一部形象化的社会史。它不仅是研究汉代社会史的重要实物例证,也成就了中国乃至世界美术史上的灿烂篇章。可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正因为它所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被学术界誉为“敦煌前的敦煌”,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对象。
          当张彦伟了解得越多,对画像砖的喜爱就越发强烈。但当时在农村,大部分人都不认识画像砖,要么被损毁,要么被用来铺路、盖院墙、修厕所,就是现在,在有些农村还是这样使用。看到这些,他觉得很可惜、很痛心。他觉得有必要、有责任将其保护下来。“这些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见证,它们是祖宗流传下来的宝贝。”张彦伟对记者说。
所以,自此之后,他就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来收集画像砖。到今天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花费的财力没有具体算过,但基本上所有的工资收入都用来收集了。在别人把资金投入买车买房的大潮中去的时候,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来补贴自己的这点“油然而生的保护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了。

          过程曲折收获丰

         抢救、搜集画像砖的过程充满了诸多曲折。张彦伟都是凭借闲暇时间到各个村、砖窑场去搜寻、收集。刚开始只是在临颍附近搜寻,慢慢就由近及远,到全省各个地搜寻(许昌、驻马店、舞阳、鄢陵、长葛、禹州等)。个人的力量比较单薄,就动员亲朋好友一起帮忙探寻。有时候听说某地有画像砖,大冬天骑着摩托车就奔过去了,到了目的地,手、脚已经冻木了,现在落下了膝盖疼的毛病。印象最深的是2000年,那次在鄢陵县望田乡的一处农村的院墙上发现有几块砖上似乎有文字,清理掉上面的浮土,看见上面有“延寿富贵益子孙”几字,他欣喜若狂,就盯着那墙壁看了半天。这被当地村民发现了,就把他当作了偷牛贼围了起来。好说歹说半天,村民们才算明白过来,并被他的精神感动了,不仅协助他寻找,到了中午还留他吃饭。还有一次让他感动不已的是2008年,在许昌一收藏家那里,张彦伟发现了5块东汉末年的画像砖,这几块砖画像清晰、细致地描绘了水陆战、胡汉战争、仪仗、三足乌驾云车等画像,这几块砖图案精美、题材少见,是难得的珍品。对方本来不打算让给他的,但见他一个老师,老远跑过去,态度诚恳,最终被他诚意打动,最后都给了他。
在抢救、搜集画像砖的过程中,张彦伟也学到了许多东西。起初也不是所有都懂,他就买各种书籍学习,还去各地求教,像河南博物院的研究员吕品、郑州轻院的陈江风副院长、南阳师院汉画研究中心的郑先兴教授等,他都经常登门求教,渐渐地他们都成了好朋友。通过这么多年的知识积累,他现在是中国汉画学会会员,所写的研究汉画像砖的文章被多家媒体刊载,并且还被邀请参与中国汉画学会的年会,有两篇文章还被收录在该会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中。
          张彦伟说,画像砖都是“前世丢掉的东西”,当你触摸和面对那些有着2000年历史的砖瓦时,仿佛瞬间穿越历史的时空,能带给心灵无比的深邃、超然……他在给记者的一段文中写到自己对此的独特感悟:“我不想站着面对它们,因为那样距离太遥远;我也不想坐着面对它们,因为那样显得太不尊重;我是要以一种灵魂跪着的姿态去面对这些砖砖瓦瓦!因为这些东西,是带着文化的凝重感和历史的厚重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值得我们顶礼膜拜!”显然,张彦伟在画像砖里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和精神寄托。

          抢救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到今天,张彦伟收集的画像砖大概有400多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文字砖,一种是画像砖。文字砖大概有百十块,文字砖内容分三类:一是吉语,二是年号,三是主人(烧制主人、墓室主人),年代跨度比较大;画像砖大部分为汉代。当地政府专门为他提供场地,成了汉画陈列室,这些画像砖整齐的摆放在展室里,好似一个汉画像砖的博物馆。
          这也吸引了一些业内大家来做交流。汉画学会名誉会长高文为出版《中国汉阙》收集资料专程从四川过来拍照、采集资料。独立艺术家一了看了张彦伟的画像砖后,连说“高级!高级!”河南省书协理事夏京州看后他的藏品,挥笔题写:“汉画像砖艺术乃华夏民族之瑰宝”。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乐泉、中国国家画院曾翔、伍灯法师等书法家为他的汉画拓片题跋。2013年6月3日,张彦伟传拓的“东汉凤鸟画像砖”拓片,由省乔办宋丽萍主任作为礼品赠送给世界杰出华裔青年代表团。许多画家、书法家、篆刻家看了这些画像砖之后都深为赞叹,一方面是被古代的造型艺术所震撼,另一方面也是对张彦伟抢救搜集的画像砖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随着时间的推移,盛世的金石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汉画像砖。有一些外地的企业家为了丰富当地的文化资源,专门跑过来想要高价从他手里收走一些,也有一些朋友劝他适当卖掉一些换取些收入改善一下清贫的生活,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一方面,千辛万苦,抢救搜集之不容易;另一方面,他认为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代表中原文化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为钱而卖非他20年来抢救搜集之初衷,他是不会背叛自己的初衷的。
         尽管张彦伟非常“吝啬地”守护着自己的画像砖,从来都是只搜集而不出售,但他却很乐意与人分享自己了解的汉画故事。除了在学校开设“青少年传拓兴趣小组”,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让汉画走进课堂,让学生了解汉画,提高审美素养,还广开大门欢迎各大院校的广大研究汉画的大学生和教师前来参观。他还精研传拓技术,把手里的画像砖,分门别类地传拓下来,装订成册供人欣赏。并有意识地选择不同主题进行整理出版。他的梦想是筹建一座汉画艺术馆,让更多的人们了解汉画、认识汉画、热爱汉画,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

QQ截图20150917174636.jpg

QQ截图2015091717465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