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7-2-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800896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15-7-20 19:04 编辑
( M0 H8 \3 h* G2 M. p' `' L5 g# Y/ V; P/ [' Y7 x/ s0 N8 {
刘正成:是开书法博览会还是办十一届全国展?
5 t5 N: E- F+ r' k" {3 L/ O7 X4 l! q) m4 B
看了中国书协关于十一届全国展的活动预告,颇有感触。如此规模的动作,确实让我深切感受到当下中国书协领导班子为会员大众服务的热情、勤奋和辛苦,令我肃然起敬!不过,恕我直言,洋洋洒洒,办了这么多的古今书法展,开了这么多论坛,但在核心问题上仍然认识模糊没有抓住主题!除了感到这像开一个书法博览会外,组织的许多“论坛”更像开一个书法大讲堂。博览会或者大讲堂当然有益于书法发展和书法的国民普及,但十一届全国展的目标是当代书法创作成果的高峰展示,而不是古今书法汇展。如果围绕全国展要召开学术活动,则应该调动当代书法理论家的积极性,组织召开一个以研究当代书法创作为中心的“当代书法创作研究会”,从而提高书法家对当代书法创作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理性认知。就此,我分展览和学术两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不妥之处也请指正:
2 h' l% v& T( F5 W' ^
: K+ o* s/ a, c# t, [ f5 w# }) h一、关于国展2 [5 u) c# e# O3 P2 [
, |- F2 M$ p; K# Y8 F( n
这次展览虽然项目很多,但实际上重要的是两项展览:一个叫“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另一个叫“国展名家特邀作品展”。那么,“国展名家特邀作品展”是不是“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如果是,那么为什么展名不同?为什么不用“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新人展”和“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名家展”的名称。很显然,“国展名家特邀作品展”是另一回事,它和“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有联系,但不属于一个展览。那么,没有这些历届国展名家的作品加入,“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还是不是当代书法最高水平的展览?如果说“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是当代书法最高水平的展览,那么“国展名家特邀作品展”就是过气名家展?; l+ N: X- z+ {2 @2 {. I) W4 D
: i2 e" L% l9 t/ b显然,具体分析“国展名家特邀作品展”,这中间确实有许多“名家”的水平达不到当代书法创作的最高水平,甚至不如通过选秀上来的“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的作品水平。什么原因?就是这个“名家”的邀请名单有问题!从第一届全国展到第三届全国展,虽然不是全民选秀出来的,也是经过省、市、区与全国的两级选拨出来的,这些名家的主体是优秀的,许多还是“暮年乃妙”的。但是,这些历届国展每次有一些未经选拨而特邀的,这些特邀首当其冲就是各级书法组织中的党务工作者、事务工作者。我们现在特邀“国展名家”把历届特邀的这些书法爱好者排除掉,再考虑与新的比例严格把关把确实落后或偶尔一次入展的筛选一部份,这个就确实是名家展了。那么再把选秀新人展与名家展合为一个展,就可以称全国最高水平的国展了。2 @1 o1 p' ^7 ^& _6 E+ n9 w
3 Y5 y( H5 H4 n) s, _5 W% l+ n二、关于国展的学术活动: s) `$ e' S+ ^) V
2 x, ?+ v2 E6 B/ ^" O2 `
这十多年来,中国书协举办了不少学术研究活动,但似乎主要是关于书法史研究的。按“届”论的理论研究会的主要成果,也主要是有书法专业的大专院校学生、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的艺术史论著。从学术特征来分析,相当部份的艺术史论文是具有文化人类学、文化社会学特征的著述,并不关心当时书法家在创作问题上的审美认知。至于当代书法家的创作活动,更罕有关注者,更缺少这样可以有益于提升当代千千万万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创作水平的理论认知的学术成果。如果我的借国展开幕全国书法家云集北京时,旁听一下当代理论家对创作家的“进言”,何乐而不为之?何况,学以致用,当代书法学者们不甘于做存入硕士、博士文库而无人问津于世无补的虫鱼“学问”,而是结合当代书法创作的实践活动,探讨得失,百家争鸣,为当代书法的继承、探索、创新服务,这正是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中国学人传统。
+ c6 \7 M* t/ Y s8 ~/ y- X
$ @& o, k: h* z假如能召开一个“当代书法创作研讨会”,我可以提供一个论题目录供论家们选择参考:
: i4 G9 _! `' T8 ?$ t
! r+ r0 v1 V1 |" p4 ^ k1、当代书法创作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鸟瞰;- W4 @2 i1 i. s( M4 n0 p; ^
2、当代书法在继承与创新中的焦点命题;- i! `$ m& R/ |7 R. e M
3、继承传统中的古代资源选择;& {0 e! }9 n7 i- Y9 O! d, _
4、书法创新中的前沿与底线;8 v! ]& r7 {8 T) g7 ?8 q
5、西方美术观念对书法创作借鉴的得失;: f6 s* d# Y7 x, n* x& ?
6、当代书法创作与民国书法的比较研究;) N- |. `3 H# Q$ o1 `: }, o; D
7、中国书法与日本书法的当代创作比较研究;
4 j3 A5 f( |* G0 R( o0 \8 b8、中国书法与韩国书法的当代创作比较研究;
' f- r2 N# }5 e2 }& L3 f. R' p3 k9、海峡两岸书法的当代创作比较研究;* J, E8 D* _# B! v
10、中国书法与国际书法的当代创作比较研究;
* K, H2 U* {0 k9 r- P4 @( X' a11、当代书法家个案研究;
" `3 R4 Y- Z+ R2 i6 v, _# n* t7 ~$ ~0 G12、当代书法风格与流派分析;! k1 \; G) f" I* m# d% \8 q
13、信息时代书法的区域性特征;
8 B: i8 n& _. a0 I* e14、以培训和选秀为核心的当代书法创作模式检讨;( ]3 d% X3 c) {2 E8 O6 u$ }
15、风格创造的美学认知;
" e: M7 g$ Z# K" i" W16、某某书法家批判;
x- }1 L/ C1 g8 p3 C+ x17、某某书法展览的观察与批判;
. I2 _) K7 H. @5 ~, f; Y1 N18、文学写作在创作中的选择;6 m) e' Y; u# s N- }% a k4 V
19、书法创作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有效性研究;
9 n' h7 e9 P( Q4 p3 b20、当代书法创作理论的学科构建;
1 E4 {8 X3 D: Z& o21、古代书法创作理论的现实意义。
# m/ {$ G$ j Z/ U! I3 I4 }, [
4 b: S& `7 F' l7 h
; w- M! V9 Y9 j/ L- x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之所以随机提出这些选题,是因为我作为当代书法成员对创作问题的关注兴趣,除了向主事领导进言而外,也借以供当代书法理论家们参考。3 R/ I0 v5 {7 O# x. p
4 O! p/ W. I E; m
转自:中国书法在线论坛
' g3 l3 K; E8 \ d1 n) i
2 S2 F/ a$ U- |% e% \; V
% C5 e; Q4 v8 |& @'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