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684|回复: 1

心素如简 毫端情怀――左笔老书画家吕荫基略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8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5.jpg
素有“书画艺术之乡”美誉的江苏东台市,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书画艺术亦是久远,名人辈出。历史上涌现出徐鹏举、周竹墟、朱沆、周丕烈、周应芹、周应谷、鲍声甫、鲍赓培、朱雨秋、陈白石、吉诚、吕华、吕芸、吕棠、高二适、吴佛缘、戈湘岚等一批批中国有名书画家。正是东台这片肥沃的文化土壤,给予了吕荫基老人追求艺术的丰富养分。
吕荫基,号:立本。斋室:树仁堂。1916年出生于颇有名望的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其祖父吕华(字:永年,号:灼卿)先生,江淮名士,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曲艺,又善于诗书画,书画承二王、玄宰余韵。其父吕芸(字:伯涵,号:种香。1890-1970)先生,精于治学,长于诗书画。师承金陵书画大家张之溶,由此上溯元、明,汲取扬州画派、新罗诸家,自成家数,名噪一时。叔父吕棠(字:伯鸿,号:绍周)先生,通音律,精法学、善书画,卓有成就。童时受家庭熏陶并耳濡目染的影响,奠基了吕老一生喜爱书画。其自懂事起就读于私塾,私塾中不仅读书也教写字画画,练就了很好的基础;加之时常伴随父亲左右看落笔点染作画,其父施以摹画临帖之法,鉴字赏画之要领;每当父辈同道雅聚集会又侍奉在侧细心观摹作画,认真聆听点评历代书画;再之叔父吕绍周的关爱有加,授之以词章、辅之以金石文字。同时还废寝忘食地浸淫在家藏的名家书画里,并立志攻诗、书、画。为得“稳”功,笔头放铜钱,手心握鸽蛋,手肘悬秤砣,练字作画,铜钱不动,蛋不落,砣不荡,终有小成。其近水得月,餐霞吸露,打下了坚实的书画基础。
谈起他的从艺经历,他不无感慨地说:道路是曲折的,真可谓一言难尽。青年时期正是一个人渴望大展理想宏图的努力之时,年轻的吕老凭借其一手绢秀书法和娴熟的文笔功底谋取了一份文秘工作,以为至此以后找到一个施展才能又是一养家糊口的职业。然而在那内忧外患,动荡不安,落难落魄的岁月里,用他自己的话说:毕竟温饱难敷,生计日渐困难,无时无刻不为度日糊口操劳,根本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和时间去专心研习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深受华夏传统文化的熏陶,刻意追求中国书画艺术的吕老,特别是由旧社会,而进入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创解放建国初期,他满腔热情,朝气蓬勃,积极向上,迎来了美好时光。在这一段时间里,他认真揣摩父辈书画家的笔法、墨法,同时潜心研习明、清书画大家陈老莲、华新罗、王小某、高其佩、周应芹等人之法,以期待在书画境界有了一个新的提升。但遗憾的是,好景不长,风云变幻难以预料。从50年代末始时逢左的思潮泛滥,左的路线当道,国内进入了一个讲究阶级斗争的年代其前途是可想而知,中国传统的艺术不受重视,大批有才能的书画家不得不放下手中之笔另起炉灶散落于社会各阶层以谋生路。在这段时期里吕老也是奔波在艰苦恶劣自然环境中做过多种繁重的体力劳动,之后被安排到建筑公司食堂做了一名炊事员。在食堂工作上,以前不会做饭烧菜的吕老,从点滴学起,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后调动为食堂会计,善始善终,事无差错地做好自身的工作,得到了同事的一致好评和尊敬。在这段时期内闲暇时间虽不能写字作画,但总能够细心观摹赏读留存书画名迹。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和全国人民一样,吕老度过这段黑白混淆的非常时期。家中祖传收藏的书画名迹被当作“四旧”涤荡一空,维持生计的工作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家庭生活愈加困难。在这困苦的环境中其对书画的挚爱之心犹存,每当工作之余回到家后等到夜深人静之际;间或无事可做之时便悄悄地关起门来“躲进小楼成一统”找些废纸任凭记忆背临字帖摹画,笔山墨海自寻其乐。接着赶上城镇居民上山下乡,吕老全家被下放至四灶“八一”大队。“文革”期间大兴画宣传版报,写语录牌。有好心人就说,有些题材不能随便画的,画得不好是要遭遇不测,但是为了生存,为了锻炼自己的书画能力,硬着头皮、顶着压力为所在村、队画了巨幅墙报屏风,普遍得到好评和赞许,因此更加增强了他的信心。经常被村、队里调去帮助写语录牌、小评论、出板报,村队领导认为此人还有利用价值,故“废物利用”破例没有让其做多少粗壮农活......
否极而泰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举国上下群情振奋。吕老也喜获新生,落实政策被重新安排到原单位建筑公司并办理了退休手续。退休没多久后,单位有关领导知道到吕老的一技之长,在落实了相关房产的同时又在建筑公司还给他分配了两室一厅的住宅,有了安身的地方。为了有个较好的学习,他特辟出一间10多平方米的房间作为画室……从此,吕老“春蚕到老丝方吐,蜡炬将残焰更红。”他感慨万端:“余生欣劫后,老树感春先”,因而学习创作的兴趣更浓厚了。
中国画讲究借物寄情、借物传情、借物抒情,花鸟画的立意更是关乎人的感情。它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八十代初,经市有关领导的推荐,退休后的吕老被安排到东台工艺美术厂提款室工作,躬逢盛世,这期间他有条件和机会与东台艺坛巨擘鲍伯详、虞劲草、吉伊畴、吕荫椿、陈作钧、卞小芝等交游,并饱览相当的书画名迹宝藏和不同的书画风格及流派,阅历根底更加坚实丰厚。同时,他加入了湖海艺文社,结识了黄飞霞等一大批书画名流且过往密切,切磋书画,参与集体创作,举办书画展,其书画有了新的拓展。吕老书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寻求更开阔的视野。吕老利用各种机会研读名家书画,观摩同仁佳作,重新审视过去作品的优劣,理解中国书画所要表达的感受和自身艺术语言的独特性。潜心钻研苦练不辍,每每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为一个造型、一个神态数十遍、甚至几十遍地挥毫不止,直到形神兼备方才罢手,因此往往废纸满地。为增加手上工夫和笔力,他强化书法,以求技艺的提高。在实践中,其作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追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他强调外师造化,重神似、重气韵、重笔墨、重表现。他善画花鸟,偶作山水,尤以画松、梅、竹、兰、画猴、八哥具有特色。
吕老的花鸟,格调高雅、布局新奇、情趣妙然、栩栩如生。
吕老的山水画,沉雄大气,构图奇特,用笔轻松,转承自如,有强烈的个性。
吕老画梅,构图繁杂而不乱,出枝坚劲而精巧,红梅朵朵,设色研丽而典雅,雅洁之气跃然纸上。
吕老画竹,高风亮节、竹叶叠嶂、呼之有声、思之同咏且凝重华滋、神韵高美,可谓诸竹皆备。那挺秀的竹干与充满韵味的竹叶所构成的勃勃生机,扑面而来。出其手的有风竹、雨竹、晴竹、雷竹、老竹等。这些竹图,无论是细竹、壮竹,还是墨竹、色竹,都能传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吕老擅画兰花,墙上挂有兰花图,阳台上种的是兰花。正因为与兰花亲近,使他养成了爱兰画兰学兰的淡泊人生的风雅,借兰花特征,透溢出做人胜不骄、败不馁,持平常心态的胸臆,如做人要像兰花一样幽静、持久、清香,不浮不躁,不争艳。吕老所作兰花风度儒雅,神情淡泊,心境平和。 咫尺画幅,拓展无限之大,意境深邃。
吕老酷爱画松,能溶篆书笔法于松针,又能以流畅线条入画,加之章法布局上的惨淡经营,使作品生意盎然,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吕老喜欢画猴,他笔下的猴子,情态各异丰富多彩,妙趣横生,他的猿猴多以焦墨枯笔皴擦,蓬松而富有质感。这得益于他积数十载之功,不断地研究和学习的结果。其间认真汲取吸收了华新罗、岭南画家高奇峰、海上朱文侯等画猴的表现方法。“师法造化,中心得源”,用“写”的技巧,即如书法的方法,笔笔写出形态来。例如猴头,刻画猴子形态最重要的是猴的头面部。要将头势及脸部表情完美的结合,才能巧妙地表现出猴的聪颖、机智或顽皮的一面,首以大笔触浓淡墨写出顶部和颊部,继以小笔触淡墨写出耳边与颌下的浮毛,再用浓墨线写出眉弓、眼、鼻、嘴、耳与面部表情纹。其间还宜留意猴的雌、雄、长、幼特征。雌猴头略小而圆,比较秀气。雄猴方略大而方,两颊与下颌的毛丰满,显得很雄壮。还有,猴子的臂、手和似臂似手的下肢和与脚,非常灵活多变,特别能表现猴子的神态。先用大笔触浓淡墨写出臂、腕,再以中锋用笔写出五指。进而有,猴子尾巴也是猴子机灵的表现,宜以浓淡墨中锋粗笔触写出动态的质感。吕老用笔老辣而灵动,用墨鲜活而潇洒,以富有变化、自由、率性的笔触画出猴子的动态,寥寥数笔勾勒出面部表情神态,再用浓墨画出猴子的手足等重点部位,墨线之间的浓淡疏密变化错落有致。在他的笔下,一只只猴子或跳,或立,或跃,或啸,或嬉,或闹,跃然纸上,活脱脱地表现出猴子的灵活、可爱、调皮。画面配上古柏苍松、飞泉山瀑、各种花草相得益彰,浑然天成。从那些畅快淋漓的笔墨中,能清晰地感受到绘画语言的魅力和描绘对象的生命力完美地交融在一起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吕老刚到工艺厂提款室工作没多久,正逢政府在少年宫举办赏菊书画展,盛况空前。同时,邀请了云集在工艺厂的鲍审、虞劲草、吕荫椿、吉伊畴、陈作钧等诸位,吕老也名列其中和东台书画各界人士举行现场笔会活动。到场的书画家倾其所长,精心创作。鲍审先生念及吕老在历次运动和文革浩劫中累次遭受不幸和挫折而数度搁置画笔,看此场面,就私下和吕老建议以小幅宣纸作一画作以应。因小幅画作,画起来轻松且易于谋篇布局;大幅画作,画起来吃力且不易把握用笔和意境。那知吕老反请求鲍审先生能给其一张大幅宣纸让他试试。拿到宣纸铺开后,吕老沉思片刻,提起毛笔,泼墨纵横,皱擦点染,先勾出一树干后即一气呵成在其中虚虚实实圈有大有小的鳞斑,继而左右舒展地画出高低、长短曲直的树枝,接着用遒劲挺拔的笔法勾勒松针,然后在松树旁画一苍劲奇石,点厾两枝舒展茂盛向上的金色秋菊,稍加润色后,落款题字“傲霜有秋菊,岁寒知青松” 一幅枝劲叶茂苍老雄劲的《松菊图》呈现出来。在场的诸老无不好评称赞。鲍审先生、卞小芝先生感慨地说道:想不到老吕数度搁置手中之笔,完全靠他早年打下的扎实功底,不断探索书画之路。才能画出承家法出新意笔力雄健,画风古朴的画作,真不愧为吕种香之后。
又一年为迎接国庆节的到来,工艺厂题款室诸老在鲍审先生倡议下决定合作一幅《盛世春秋图》以庆其盛,在丈二尺宣纸上鲍审先生首开其端以凝炼遒劲巨笔绘古松;虞劲草先生以圆厚苍劲的线条点梅花;吉伊畴先生以老辣深沉的笔墨补奇石;陈作钧先生以细腻温润之笔画迎春;吕荫椿先生以灵动舒展的意趣写劲竹,最后由吕老画飞禽,吕老酝酿片刻后,埋头动笔挥洒点染在宣纸上绘写两只飞翔中缠绵缱绻的八哥,其形态似说悄悄话,又似在互相追逐中亲吻,活灵活现显现在画面之中,得到了在场诸老的一致赞许。此幅合作的《盛世春秋图》恢宏巨制,构图远近摆布得当,动静相间,井然有序,构图繁而不杂,以清灵雄劲舒畅的笔墨,,生动流畅黑白分明的线条,淡雅匀润的色泽,恰如其分地显现、细腻地刻画四时之物,诗情画意,墨香扑鼻,别有天趣。生动地展示了蓬勃向上,生气盎然场景,并大大地增加了感染力,真乃是少见的艺术佳构。观者无不好评如云,赞赏有加,成一时佳话。
艺术之精妙处,在于个性,在于风格。吕老先生的书法也别具一格,自成家法,一眼就能看出他独有的艺术品味。八十余年来执著追求,孜孜矻矻,以颜、米为启蒙,刘墉、何绍其为楷模,坚定地走出临、创、立的书法之道。
吕老的字,笔墨秀润,劲健舒畅,气格清雅。吕老秉信“书不千轴,实不可以语化”的道理,勤练不止,苦心钻研,退休以来至今临写不辍写了许多的宣纸和废报纸,令人赞叹。 其秉以“借古开今,我有我法”之理念值得称道。书法重在线条美、结构美和章法美。吕老的行书作品中侧锋兼具,灵动而沉着,韧性而劲健。每一笔划、每一结字,无论怎样正侧、开合、匀豁、侵让、断连、参差具能处处相挽,显现精神。书法的线条一波三折,柔而含刚,正如行路一般,绝不一滑而过;又如太极一般,舒展而内收,功力自在笔墨之间。这种运笔的手法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有人说:这种写法太过矜持,其实不然,从吕老的结构和章法可以得见。吕老的书法作品鳞羽参差、错落有间,变幻娴熟,凝重之外见灵动,咫尺之间望天涯。
值此一提的是,吕老八十高龄之时,因右手颤抖握笔不稳不能作画,这对他的打击可想而知,意味着书画艺术生命的终结,其创作又一度被迫中断。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后,他问自己,右手不行了,为什么不用左手写字作画呢?历史上不也出现了以元朝郑遂昌、清代高凤翰、近代费新我等著名的左笔书画家。吕老不甘心听凭于命运的安排,挚爱书画之情不能为手疾所阻,必须以乐观的态度接受残酷的现实。至此,吕老开始像小孩一样学写字画画。左手运笔困难非常大,造型能力差,间架结构摆不准,用毛笔写一横,右手写是从左到右顺势,且要回锋,而左手则是逆势,回锋很难,必须训练到一定程度才能掌握,为此他以超常的毅力和艰辛的努力付出,经过多少困惑、疑虑、沉闷、失望的考验,耗尽了多少纸墨和心血,几经锻炼,终又以左手执笔,再入丹青生涯。
吕老在创作上严谨认真,生活中不紧不慢、从容不迫且决不刻板。他兴趣广泛,偶作诗,爱京剧,喜武术。吕老平常往往不时地哼上一段京剧;每当来了老朋友兴起时还会打一段“小燕青(拳)”。吕老认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彼此相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京剧、武术表演讲究虚实,这与中国的书趣画理就颇有相似之处。因此,吕老往往将平时看戏唱戏、打打拳看作是琢磨书画艺术的另一种方式。吕老说,要做一个有追求有出息的书画家,一定要对本民族的各种传统艺术都有所涉猎,这样才能在创作时游刃有余,从容不迫,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吕老近八十高龄从工艺厂回来后仍不辞辛苦,不畏寒暑,给慕名而来和邻里间所嘱托学习书画的孩子们因材施教,诲人不倦。为他们讲授结构八十四法及永字八法等基础知识要领;传授、讲解传统书画艺术的意趣和精神,并将心得写成《书画讲义》专稿。他分文不取,从不计报酬,即使患了右手颤抖后,不如从前方便的情况下,仍在家带徒施教,毫不保留地付出自己的心血。使受教学生在学习书画的同时也得到了新的启迪,学业大有长进。正是这样一位陶然的老人,值得尊敬,令人钦佩。一间陋室,一位老人,一支笔管,三者的风格是如此贴近,如此融合,如此娴雅。小小陋室里记载着吕老的翰墨人生、桑梓情怀。
今年已经九十八岁的吕老,至今耳不聋、眼不花、腰不弯、步不重,语不混,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精神矍烁,健康阳光,身体之健令人惊叹不已。
虽然吕老青壮年经历过各种不公正的待遇和困惑,然而宅心仁厚却为他打开了长寿之门。吕老从不关心养生之道,但上寿之年却能腰板挺直,步履稳健。他本性温厚,善行无迹,心素如简。说话做事都是不温不火,不急不燥。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现在吕老基本上也是以静功为主。早上到附近的小公园里打上两趟拳,活动一下身板,伸展一下腿脚,然后散步两圈。回来休息一会就开始或读书或作书画。中饭后慢步跑会就睡一会儿,晚上十点左右睡觉可一觉睡到早上六点。吕老从不忌口,兴起时喝几盅小酒。他常说:只要对得起良心就行,其余还要多运动、多动脑,书画本身就是一项很好的养生之道,古往今来书画家长寿的人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心静淡如水是最好的诠释。
鸢飞鱼跃,纯然是率性而发,正像观马鸣即可体悟马之生机,观雏鸡鱼虫,也可体悟其各自的盎然生机,吕老之心亦是如此,率性而发,即为天理。所谓生命不息,求索不止,即是他的明性识理,观察到万物于一理的内在契机,确实让笔者领略到他进学而致知的勃然生趣,这便是人生之难能可贵啊。
而今,身居陋室的吕老仍然游走在书岸,勤研笔墨,俨然一个刚刚学字画的稚童,从未停下求索的脚步,依然锐意进取,书画日臻完善。吕老书画兼具端庄、清丽、含蓄和雄健、潇洒、绚烂。除了取法历代前贤,取法自然。动笔前酝酿推敲,一枝一叶一花一木笔笔勾勒,一丘一壑层层皴染......严谨认真,绝不敷衍马虎。他说,生活可以马虎一些,艺术绝不可半点敷衍。孟子曰: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地。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笔者以为这便是中国传统知识份子的君子浩然之气长存之故也。吕老对艺术的热爱与虔诚,对淡泊的坚守,对名利的不屑,无与争锋。他待人接物谦逊和谐,人品画品俱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当今浮躁起伏的嚣动下,他为人们树立了一个风范,他只是一位被人遗忘的民间艺术家。他淡泊有风度,实践竞风流。在一个相对封闭、宁静、孤独的世界里,物我两忘、超凡脱俗、与世无争、宠辱不惊。将余下的生命都投进了对书画的执着之上,以“未减豪情让后生”的饱满热情,发挥余热,迎接美好的明天。
吕荫基简介:东台市书画社、盐城湖海艺文社会员,黄河文化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书画大赛中获奖。2007年,作《八百春秋》在全国中老年诗书画家精品大赛中,被评为国画类银奖;2008年,他的国画在首届全国老年书法家、老年美术家书画作品大展赛中获得金奖,并被大赛组委会、画圣吴道子艺术研究馆、北京华夏国艺书画院授予百名德艺双馨书法家/美术家荣誉称号
 楼主| 发表于 2015-6-28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213207h5gupugeezkq1q55.jpg

213409cwaba2pe22bh4z46.jpg

213435ymruuvmqimvvtdpr.jpg

213446m1hz9c6llb5r95ic.jpg

213458v8obh7l0rl8a2w6m.jpg

213513mppwdzk29qpnqad0.jpg

213522efsf4sb2zcn0nwsn.jpg

213532cu5rexkjpkkpj3xu.jpg

214622uvqrvqwqq22qm2vw.jpg

214639adrtb9lbdlck9llg.jpg

214647drkwjw3lofslfwlq.jpg

215142c696je5dp4i95ukl.jpg

214821yn5qyne00eua3ye0.jpg

214830f8c5sc8kicsyc98k.jpg

214846n4srh9msfq2sffj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