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魏春雷

魏春雷文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说“东道主现象”(2011-05-16 23:06:12)转载标签: 文化 分类: 谈艺  
    书法大展中的“东道主现象”由来已久,近年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今年中国书协展赛频频,“东道主现象”更为明显(其具体表现各媒体均有报道),自然引来嘘声一片。如何面对这种不正常现象?我想一味地深恶痛绝是不够的,在不平之余,不妨冷静下来,“往开处想想”。

    就说首届青年展吧,河南作品大约占了作品总数的四分之一,确实让人咋舌。但我们也要看到这样的事实,自首届墨海弄潮展以来,中原书风在当代书坛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势头,在此前的一系列重大展赛中河南一直名列前茅,涌现出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优秀书家,成绩有目共睹,此其一;河南书协注意培养骨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群众性书法活动的开展,普及工作卓有成效,可谓后劲十足,差不多每次大展都有新人脱颖而出,此其二;河南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底蕴深厚,名家辈出,流风余韵,普被当今,也是河南书法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此其三。有以上优势,兼之主场作战,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其成绩稍逾既往,虽出意料之外,亦在情理之中。

    同样为河南承办的第五届楹联展,河南有一些政府官员作品入选,这似乎又让人难以接受了。但我认为作者是否官员并非问题的关键所在,关键是作品本身的质量如何,群众可以喜欢书法,领导就不可以喜欢吗?另外从名单看,这些领导中有几位就是书家,他们的名字与作品在以往的展览中也屡有所见,人们并不陌生,加之河南书坛的整体实力,想来其他几位也不见得就是泛泛之辈。若仅以其身份而想当然地认为其中必有手段,未免失之武断。

    以上坦言拙见,绝非支持东道主现象,只是觉得面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要全方位多角度去考虑,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实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乱弹(2011-05-16 23:05:05)转载标签: 文化 分类: 谈艺  




    概念要分清,目标要明确。“选上展览”和“学好书法”是两个概念。展览就是考试,考试就要打分,对考试而言,高分是硬道理。参加学历教育的考试而大谈只为了学知识不在乎学历,不是虚伪就是糊涂。为了选上展览,作为学习的一个阶段,不妨追求短期效益,可以允许“高分低能”。书法水平的提高是系统工程,指望三两年提高到什么程度,是不可能的,但同样的时间,完全可以写出比较精彩的作品。参展作品的创作是“为人”的,书法水平的提高是“为己”的。脚踏实地的进取,并不妨碍志向的高远。



    提书法老是说二王二王,二王笔法最丰富,境界最高,等等。窃以为二王固是大家,其作品迄今为止是书法艺术最完美的文本,标识着书法审美的高度。但二王的东西绝对不是书法的全部。不写二王,只写二王以后的书家,一样成气候,而一心学二王,也可以学得平庸,古往今来,大有其人。而只学篆隶,一辈子不写二王,于篆隶书本身其实也谈不到损失。一个写诗的人,一辈子没读过一首李白、杜甫的诗,当然是遗憾,但对其学习而言,并不会动摇根本。



    子曰:“术业有专攻”,真至理名言。如今动辄提书外功,“外科”修养云云,实在是让人无语。“时代不同了”,“一切皆有可能”。如今,画画的、写作的、唱歌的,搞企业的、当官的,等等,纷纷动手,玩起了书法。喜欢书法,是好事,拿出的东西真是业余也可以理解,不能理解的是拿自己的东西过于当回事,老拿什么修养说事儿。名人、作家手札展之类,试图踵武古贤,展示书卷气,其初衷自是无可厚非。但毋庸讳言,展览里面可看的几件,无不是有一定写字基础的。书卷气是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连家伙什儿还摆弄不利索,却追求气息,勇气着实可嘉,仅此而已。书法之美对一般人而言,要有“观千剑而后识器”的感性认识,才能有望对作品有个基本的鉴赏能力感受尚成问题,遑论表达!气息之于作品,如刀的锋利与刀本身,技术不过关,过于强调对气息的追求,必至无从下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美术圈里书法最好,跟画画的比唱歌,跟举重的比跳高,总之一句话,除了写字不行,啥都行,“行”自然可疑,“不行”倒是真的。



    所谓“展厅效应”,归根结底,应该是“评审效应”——既然“评出什么展什么”,那么“怎么评就怎么写”也就顺理成章了,展厅何辜!现代化美术馆、博物馆,展示今人的巨作,而黄宾虹、齐白石的东西多数四尺左右,在展厅里并不觉其小。简单地以幅面大小来做文章,多大是大?其结果,难免走向吉尼斯。——都说大眼睛好看,那也要看多大。



    艺术家也是人,所以,首先得拿自己当“人”,然后才好追求别的什么——而人,起码要穿衣吃饭的。生活,是最高的艺术。如果连生活本身都经营不善,作为艺术家,总是不到火候。



    搞艺术的人,当然要讲究“生活”,但首先是要“生存”。“生存”的问题解决不好,“生活”的质量可想而知。所以,我更服膺张大千、齐白石,而不是徐文长、蒲作英,不是艺术本身的问题。



    对附庸风雅的人,我是举双手欢迎的,起码人家拿艺术当回事,尽管可能是表面的。附庸风雅的人多了,艺术家的日子就好过了。事情是这样的,你习惯装出什么样子,往往你就真的成为什么样子。勇敢地亲近风雅的附庸风雅者,祝福你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普及断想(2011-05-16 23:03:59)转载标签: 文化 分类: 谈艺  


    中国书法进万家,如果只是理解为让更多的家庭能悬挂装置书法作品,我看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说中国书法进万家,没听说中国画进万家,油画、雕塑进万家。艺术品的普及,起码目前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这是趋势,而且很乐观。真正把书法推广开来,扩大影响,单是送送春联、搞搞展览、办办媒体,还是远远不够的。艺术品走进寻常百姓家不是艺术本身的事情,是需要社会经济发展作最起码的保障的,非一日之功。

    现代社会,书法越来越边缘化,但也更加专业化。因此书法在当代的普及,首要任务,不是培养大批的书法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是大批的书法爱好者。这爱好者也分两种,一种是创作,一种是欣赏,而后者无疑更有意义。譬如跳水,若为健身,选择游泳的很多,而对跳水,更多的人是安于欣赏,真正尝试过跳水的有几人呢?

    书法的普及,当致力大众对书法欣赏水平的提高。尽管书法热了几十年,但,真正在更广范围提升大众审美素质的活动微乎其微,书法在现代社会的存在方式,主要还是书法媒体、展览、拍卖会三大块,不管艺术圈、学术圈、商业圈、收藏圈,总是圈内的事,至于坚持多年下乡下基层送春联等活动,固然不易,但对书法普及能产生的作用毕竟很小。当人们对北京奥运会标识牌大加鞭挞的时候,作为书法人,我们应该想到两个词:扶正祛邪,当仁不让。我们的书法家,不少还在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古训,“养在深闺人未识”,明白人不作为,鹊巢鸠占也就只好忍受了。

    我们应该看到,在现代社会,书法是有着广泛的用武之地的,这当然是沾了文字的光。可以说,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有书法的用武之地,而文字几乎是无处不在的,只是目前大部分为电脑字体(美术字)。不可否认,美术字更便于识读,是其优势,而书法更可欣赏,所以标识性文字非常适合书法表现,既不影响阅读,更能让人品味。但我们看到,以诗意令人神往的苏州水乡,其旅游景区酒旗、酒幌、灯笼上的字都是电脑字体;古装影视剧中的店铺招牌,电脑字体也是赫然在目。家乡小城有人建议将古城景区内商铺牌匾统一为书法形式,由书法家题写,但最终未能施行,绝大多招牌数还是电脑字体。这里首先是费用问题,书法名家题写匾额,费用比电脑字体当然要奢侈许多。当然,退而求其次,要达到近似效果,也可以由名家题字改为集字来解决。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又不那么简单:如今店铺的名字,奇奇怪怪,五花八门,若真以书法形式表现,恐怕难免不伦不类。此尚在其次,有些店面招牌简直是写不得的,别难为书法了。京剧是国粹,如果把大街小巷播放的流行音乐都改作京剧,能行吗?

    时代真的不同了。我们不是要用书法置换美术字,只是觉得书法可以让生活更多一份精彩,至于与美术字的关系,不说分庭抗礼,总该并行不悖吧。如果说影视是最具影响力的传播方式,那片头题字是应该大有文章可作的。尽管一部几部影视作品的书法形式的片头影响有限,但也绝不可低估。国庆60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全球首映,因明星云集,引人瞩目。该片海报一出,“建国大业”四字气势雄伟,神采飞扬,颇受好评。开始大家猜测是集毛主席手迹,后来发现都是简化字,不可能是毛主席所书。后经查证,题写此四字的是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王家新先生。书法名家为影视剧题写片名,历来不乏成功之作:如沈鹏题写《青花》,欧阳中石题《趟过男人河的女人》、《乔家大院》,效果绝非普通美术字可比。其他如书刊题名、品名商标,诸如此类,如果能以书法形式出现,无疑既有特色,又有品位。那么多音乐发烧友,能有多少人、多少机会直接通过音乐会亲近音乐呢?如果没有唱片、光盘、磁带乃至广播、电视、网络等相关产业,音乐的推广普及简直无法想象。单靠作品本身,影响毕竟有限,而通过对作品的再加工,让书法以工艺的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可以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亲近书法,这样,对书法艺术的推广必将起到广泛深入的影响。小时候家里的半导体收音机,上面的“海燕”两个字非常好看,尤其那个“海”字,真是漂亮极了,可不管怎么努力模仿,就是写不好。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能隐约回想起来。人们对书法的接触,本不是非在展厅不可的,如果在生活中有更多的机会亲近书法,品读书法,那对书法的推广普及一定会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前两年西泠印社的中国印文化产品(礼品)创意大赛暨展览会在这方面就开了个好头,而第29届奥运会会徽因对篆刻艺术的借鉴,使得中国印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更是有目共睹。可以说,书法产业,对于有见识的艺术家和商家而言,真正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把书法当广告来做,才是理想的状态。把书法做到大家耳熟能详、脍炙人口,当大家提到王羲之就像提到影视明星般熟稔,那才真是书法的春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