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F3 H0 B* q0 X. |3 i
4,艺术腐败是这样炼成的:权力腐败下的黑互动 7 x; @2 J, w1 a# l
书画界这种腐败的实质是什么呢?刘佑局分享一个“混混”案例。他把这个潜规则取了一个新名词,叫“黑互动”。
& a6 y- ^: ?$ x一个初中(当然不以学历论事)尚未毕业的乡下小混混,二十多年前,跑到京城某画院打临时工,他目睹这些“体制内”发财的画家,心里怪是痒痒的,他灵机一动,自己就“成立”了一个“中央XX画院”。到桂林等地书画制作坊购回极其廉价(每张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的行画,然后署上自己的大名,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苗准大腕,并高价兜售“大作”。 + z) }! j4 A9 O, ]9 _" [/ H2 b
有一天他终于认识了在位的某位置十分特殊的局长,局长看到他印着“剑桥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中央XX画院院长,博士”头街的名片顿时肃然起敬。这个小骗骗摇身一变成了“大画家”,“大作家”。这个局长介绍了许多领导与这位小骗骗(不,如今是大混混了)认识,并把小骗骗的“大作”充当门面送给更高领导。小骗骗拿着与领导的合照,认识了许多省级官员,大学校长,商家大腕。
- Z8 ?% b0 c* e1 j8 l通过“权力”,他的“作品”被重金购买,挂上了十分重要场所,一些政府的衙门,厅局办公大楼。 5 Y/ X% v: Y# i$ v
有一次,我问某老板,你为何舍得花一百多万元购买这骗子的“作品”,他说,哎,算啦,是某市长介绍的。市长想通过混混为自己的锦绣前程架桥鋪路,老板想通过市长拿到市政工程,你看权利里面到底藏着多少污垢。 ' A% e0 T1 a& t" N" ?" ~) W( L7 ?/ {
某大学校长,邀我去参加他们大学生的书画评选,当我得知混混也当评委时,当即揭穿这个骗子的底牌,这个大学校长居然跳了起来,事后我才知道,这个校长是向上级送了混混的“作品”才提拔上去的,然后又聘混混为客座教授。某民族学院成立“混混”基金会,骗取老板购其“大作”,最后出资老板识破骗子不会画画终未掏腰包,致使“基金会”空有其名。基金会“成立”时,《XX日报》还专版刊登骗子“作品”以资鼓励。 7 m3 s! h2 g: r( v9 m# k
局长“信”得太深,有次在广州跑马场“请”小骗骗过来“即席挥毫”,他一进画室就直呼某高官其名,甚是气势凌人,一看我在场他当即乱了方寸,只好拿起大笔乱涂一气,画的不知什么葫芦,高官要我在上面题词,我坚决不题。
% I( v% w! X& U& |. O3 \) P, |混混还不过瘾,又到京城寻找代笔购买“作品”,出了“砖头”与短篇。“短篇”得过奖。
* ^% Z" { q, q+ {+ J6 o骗子的“文化”行踪,并不是无人能够识破,而是当今社会体制的潜规则助长了骗子的横行,权、名、利的云遮雾障早已挡住了众生们的肉眼,各种形形色色的权力就是“作假工厂”最大的商家。 , y5 `% ~$ p) Z3 Z) @
刘佑局说:“很多名家也被这种腐败所害,自己的画被人拿走,很低价,然后被拿到拍卖市场被假拍卖,成为别人洗钱的工具。吴冠中老师就感叹深受其害,一些拿了他的画的不敢进他家门。人家赚钱了,吴老师还在北京住着三房一厅。这叫二次腐败。” ! \, o6 i2 `)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