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4515|回复: 75

【印道中人】杜延平(第一期·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印道中人】
杜延平
(第一期)
【编者按】“印道中人”之名源自已逝篆刻大家马士达先生的一方印章,此名寓意印人低调的身份。自2015年1月起,书艺公社网将开启篆刻中青年推荐榜系列,介绍当代优秀的篆刻家。“印道中人”栏目开启前曾与著名书法家、篆刻家李刚田先生商榷,李刚田先生对本栏目给予较高的期待与大力支持,并欣然为本栏目题字且担任本栏目的艺术顾问。“印道中人”将以邀请的方式推荐立体呈现优秀的篆刻。栏目以“传承篆刻传统、引领印坛新风”为宗旨,在2015年伊始为大家呈现一缕新风!
ydzr-2015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坛·名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7-2-17 13:56 编辑

书艺公社网
【印道中人】当代优秀篆刻家推荐榜
声 明
(2015.1)

“印道中人栏目”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书艺公社网
艺术顾问:李刚田
学术指导(以年龄为序)曾翔、朱培尔、高庆春、张公者等
总负责人:李阳
栏目执行:贺进
栏目咨询:张智芊
联合宣传:《涉事》杂志、《书艺公社书画街》


【印道中人】栏目推荐条件:
1、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
2、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中篆刻获奖作者或西泠印社主办的展览中获奖作者;
3、具有相当高创作实力、具有一定艺术知名度的中青年篆刻家;
4、具有独特的篆刻风格、开创性艺术思想的前沿性篆刻家。


【印道中人】推广形式:
1、书艺公社论坛专门开设【印道中人】专栏,以专题的形式以月为单位展示作者的书法作品及生活状态;
2、书艺公社书画街将免费宣传篆刻家作品,全面打造书家交易的平台;
3、《涉事》杂志拟开设专栏,每期刊载当月参展作者的篆刻作品,暂定每期一个版面,如艺术成就突出者还将增加版面;

【印道中人】报名操作细节:
1、①报名参与推广的作者,需要提供作者本人身份证明材料,获奖证书证明材料,个人艺术介绍(300字以内)。
     ②报名作者提交代表最高创作水平的篆刻作品图片10幅。
     ③作者提供相关评论文章一篇及一篇以上。
     ④所有资料发送至贺进邮箱:
690399460@qq.com
     ⑤栏目联系电话:13931605209(贺进)
2、作者享受权利:
1)凡是参与的作者均享受成为网站长期合作篆刻家。
2)《涉事》杂志将不定期邀请作者刊登篆刻作品及系列专题介绍。
3)书艺公社书画街特别为作者搭建作品交易平台,同时网站将联系收藏家及画廊,代理或专营作者作品。

4)书艺公社微信平台将定期发布推荐专题。


其他
1、本实施计划解释权归书艺公社论坛。
2、本实施计划从即日起实施。



书艺公社
www.shufa.org
201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5-1-2 09:31 编辑

DSC_1221.JPG
{杜延平}
别署小磨堂主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印社社员
获奖、入展经历:
第二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    一等奖
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佳作奖
百年西泠 西湖风国际篆刻在大会   二等奖
西泠印社六届篆刻艺术评展    优秀奖
西泠印社七届篆刻艺术评展    优秀奖
百年西泠中国印海选总决赛    优秀作者
黑龙江省第6、11、12、13届篆刻展  获奖
西泠印社五届篆刻艺术评展          入展
百年西泠、金石缘诗书画印大展      入展
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书法、国画大展入选
中国书法家协会优秀会员作品展      入展
全国五届刻字及八届国际刻字展      入展
第四届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          入展
首届“三苏奖”全国书法展          入展
全国“铁人杯”书法作品展          入展
首届“云峰奖”全国书法大展        入展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安美杯          入展
当代篆刻艺术大展                  入展
九届国展等……
出版:
《中国篆刻百家  杜延平卷》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篆刻边款艺术》  (合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杜延平篆刻作品集》  文化艺术出版社
《印章收藏与投资》  (合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治印杂记
杜延平

◎无边印难在聚气。
◎过度夸张、变形篆刻中的结字会减弱古文字本身之美。
◎篆刻中章法的最高境界是苦心经营而不见经营痕迹。
◎一印之中虽刀笔互见,亦有取舍。刀多则笔少,反之亦然。
◎笔墨当随时代,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审美取向。如果拿三十年前的篆刻审美观去看现代篆刻艺术发展的话,那么当下就不会有如此风格多样、百家争鸣的印坛了。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体现在当下印坛用刀的生猛、霸悍及章法的强烈视觉冲击力,个性极为张扬,为艺可,为人则不可。
◎写意印的难处是对传统印精髓的把握,是对神韵内涵的理解程度,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用心良苦。难矣!
◎工稳一路印,对刀法的要求相对于写意一路要简单得多,用刀肯定娴熟而已。写意印除此之外,用刀的快、轻重,以及角度、方向等都会出现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些情况在同一方印中,可能会同时出现。
◎吾于印艺一道虽无大成,然情之所寄,匆匆已近不惑之年,余暇尽付于此。今客居京华,以印易米,感慨颇多。
◎虽然我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写意印的研习和创作上,但对工稳印亦情有独钟,总会被其朱圆玉润的精致之美所感动。
当代印坛偶尔有对工稳印不屑一顾者。在他们看来此类风格的作品,不见性情,只要布白均停,“唯手熟耳”。殊不知只要是存在,一定就有其存在的道理和审美价值。
我在圆朱文印式的学习和创作中,把篆法和章法放在首要位置,刀法次之不追求精工极致的光洁用刀。在我看来线条的质量、篆法和章法中的细小差别极为重要,而这种“失之毫厘”的差别,也正是“差之千里”的俗与雅之差别。
圆朱文印如少女般婷婷玉立、秀美可人,是一种自然流露之美而非东施效颦的造作之美。篆法与章法中的苦心经营要不露痕迹,这不是用刀精准娴熟所能解决的。而没有精熟的用刀技巧,则不能表现圆朱文印的圆润秀美。这就是篆法与刀法的辨证关系。
◎我理解的写意印是狂放不羁中流露出的书卷气,而非长枪大戟般的浮躁之气。这也是对篆刻艺术中“度”的理解与把握。近来刻写意印,对光洁的线条情有独钟,可是一方印中又不能刀刀如此。我觉得光洁的线质有凿刻般质朴、简约之美。
◎印之上品者贵有古意,而古意是对传统精髓的汲取。亦要有时代气息,而时代气息又有别于传统程式,是新的审美取向与技法的实践。

DSCF26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悟篆刻艺术
杜延平

在2011年就读国家画院的日子里,虽然学习的是山水画,可导师程大利先生对中国画的一些独到认识让我受益颇多,其对山水画程式性的独特见地启发了我对篆刻中的困惑并有所感悟。程先生认为,“中国画中笔墨性的特点之一是程式性。程式性就象京剧角色分生旦净末丑;表演手段有唱念做打;伴奏有三大件:京胡、月琴、鼓板。虽然也出现过用钢琴伴奏的现代京剧,但难以久远地流传。这是因为违背了京剧的程式性规律。成熟的艺术样式往往都具有程式性,程式性不是僵死的,也是代代积累,成为宝贵经验”。
众所周知,篆书一直是篆刻创作的主流书体。而篆书早已经失去了实用功能,退出了历史舞台。纵观整个篆刻史,虽然也有其它书体入印的例子,但都无篆书的生命强,没有形成主流书体。有观点认为,篆书可塑性强适合入印。我认为这只是篆书作为主流书体入印的条件之一,不是主要因素。现代电脑字库中的美术字,一个字有上百种变化,难道可塑性就不大吗!我认为,篆书入印是篆刻艺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有的审美定式,是篆刻艺术程式性的元素之一。首先,篆书是出现最早的书体,它作为信息传达的符号自然会成为当时入印字体,当这种作法或习惯成为一种惯性渐渐地长久被积淀下来的时候,也就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定式。我们不能忽视任何艺术活动与审美观念的形成都是以人为主体,篆书的使用历史较长,体系庞杂且风格多样,在长期与印章磨合中也会形成固有的审美观念。当审美观念形成后又会制约着篆刻艺术按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其次,篆书线条特征没有明显的提按、起伏变化,看似单一的每个线条又暗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思想。六书之一的“象形”这种造字方法,在篆书中有较强的表现力,又是篆书的一大特点,也是传统哲学思想“道法自然”的一种体现。当一个成熟的艺术形态出现后,势必与其传统的哲学思想和当时社会、文化大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再有,就是篆书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在方寸印面内可以有较大伸缩、挪移的丰富变化,构成了整个印面中虚实、大小、方圆、直曲……等对立统一的篆刻审美与创作原则。     
纯正是艺术度量的一个标准,但不是唯一的标准。元朱文以纯宗小篆为其旨趣,通过精致与娴熟的刀法表现温润雅致、秀美端庄的元朱文特有印风,汉印以小篆隶化后的摹印篆成为其一种平实朴茂、严谨浑穆的印式,古玺印则以自由状态下大篆为基调形成一种灵活多变,奇肆古拙的风貌,而所有这些印式出现、发展及相互渗透,构成了篆刻艺术程式性的又一元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篆刻艺术中对度的把握至关重要,这里的度有法度与尺度之分,度是篆刻艺术的底线,而这种底线又没有一个严格的执行标准。审美取向的不同,会对度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正是这种不同,也就构成了各种多样性的印风。篆刻艺术中的“刀法”、“篆法”、“章法”是篆刻中的法度,是属于宏观的范畴,法度又是成熟印风的标志。而在创作状态下,这些法度中的具体落实则是篆刻中的尺度,是微观的范畴,对尺度不同的理解与把握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如汉印中的铸与凿二种制作方式的不同,最终导致了汉印中的风格差异;同是元朱文印,王福庵与陈巨来对用刀、结字等不同的理解与实践,最终形成了二种不同面貌的同一印式。我认为,对法度与尺度没有节制的过分强调和夸张会背离篆刻艺术的本质;对法度与尺度不做一些具体的研究与实践其作品会不合法度或流于俗,较难入流;对法度与尺度不越雷池一步又不会有所创新。“度”虽然没有一定的标准,但“度”可以去根据各自的审美在创作实践中合理的把握。
篆刻是一项技术与艺术高度结合,紧密联系的艺术。 “由技进于道”长期技术上的实践与积累必然会对艺术上的创作与理解产生影响。技术与艺术是二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可二者又不可分割,在技术层面上养成的一些习惯,如用刀,结字,章法也会导致篆刻风格的形成,在技术层面上的一些技法与技巧是进入篆刻艺术殿堂的台阶,至于神圣的殿堂内会有多大,我们又能见到什么,这就要看我们的造化与悟性了,这是艺术的玄妙,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得到的。
DSCF263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说篆刻中的刀法
杜延平

篆刻艺术中的刀法是传达和表现印面最终艺术效果的重要技法。用刀功力的深浅会直接反映到印文线条质量的高低。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和锤炼的过程。刀法在篆刻中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古代的印章以实用为目地,因制作工艺(如,铜印的浇铸;玉印的砣磨。)和印材决定了那一时期的印章无刀法而言。刀法的出现是文人印兴起,为适应石质印材而形成的用刀镌刻的习惯。逐渐完善的用刀方法和审美定式,最终形成运刀的动作形式即冲刀和切刀二种用刀方法。这是前人长期实践的结果。明清印论中对刀法的论述名目繁多,如:单刀、复刀、反刀、飞刀、涩刀、舞刀、切刀、留刀、埋刀、补刀等等。虽然如此繁杂,但均从冲刀、和切刀这两种用刀方法中演生而来。每位印人对用刀的习惯和理解的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审美取向和艺术风格上的差异。如,同为冲刀法中,吴昌硕钝刀力就,印风流畅中见厚朴,秀丽中见苍劲。齐白石则雄强恣肆,纵横奔放。陈巨来印风温润洁净,妍美精巧至极。而在切刀法中,陈鸿寿运刀遒练,豪迈自如。徐三庚则表现为流美飘逸。王福庵的碎切刀印风圆劲高古,端庄朴厚。当然,风格的差异也离不开篆法和章法上的差异。
在用刀的表现上,冲刀法易表现爽利,明晰,畅快感的线条。切刀则易表现迟涩,浑茫,朴拙的线条。但就当代印坛而言,单纯的切刀法极少有人使用,而更多的是以冲刀为主,或夹杂切刀,间有披削法。
刀法是笔意的传达。明朱简《印经》中有“刀法也者,所以传笔法也。”黄高年在《治印管见录》中说“刻印用刀,犹作书用笔,不可生,更不可熟。生则不能达意,熟则尤恐伤意。”也说明了刀法与笔意的辩证关系。
刀法具有审美意义。明杨士修《印母》中有“刀笔苍老者,如千年古木形状萧疏。娇嫩者,落笔纤媚,运刀清浅,素则如西子淡妆,艳则如杨妃醉舞。” 已说明篆刻艺术中刀法具有审美价值,或委婉含蓄,或纵横率意……,内涵丰富隽永。
刀法具有抒情性和节奏感。刻写意印时,在运刀的过程中,刀与石的相互交融碰撞,有两军阵前大将军挥刀厮杀的豪情。而工稳印则如老僧入定时,物我两忘的心境。用刀的轻重、缓急则有草书书写时或舒缓或急促的节奏状态。
活跃的当下印坛,对刀法的实践更加深入和丰富。那么,刀法与篆法和章法之间又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呢?前人对此是各抒己见。
朱简《印章要论》:“印先字,字先章。章则具意,字则具笔。刀法者,所以传笔法者也。”
徐坚《印戋说》:“作印之秘,先章法,次刀法,刀法所以传章法也。而刀法更难于章法。章法形也,刀法神也,形可模,神不可模。”
秦爨公《印指》:“章法、字法虽具,而丰神流动,庄重古雅,俱在刀法。”
我认为从篆刻风格来说,当下的写意印风应把刀法放在首要位置,并且在一印之中有多种多刀法并存的现象。写意印的抒情性也决定了作者在情绪激昂的运刀状态下,篆法和章法有适时调整的可能性。工稳印则不然,当印稿设计完之后,在使用一种刀法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创作。而临时调整篆法和章法的可能性极小。所以在工稳印中篆法和章法是应放在首要位置的。
刀法虽具有相对独立存在的意义,但在整个篆刻创作中又不是孤立的,是与篆法和章法有着紧密联系的,它们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
IMG_619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杜延平印谱序
韩天衡

篆刻艺术走到当下,可谓是盛世。各种印风的尝试与开拓;对古文字的广泛借鉴与应用;在形式、用刀和制作技法上的大胆尝试和奇诡表达,均有多元的表现,涌现出了一批勇猛精进的中青年印人。
学弟杜君延平,鬻印京华。印风多有涉猎,其古玺写意印,在继承古玺印基础的同时,参以爽利多变的刀法,且重笔意,具现代气息。而脱胎于魏晋一路的作品则得其率意之趣。工稳印作品用刀娴熟,亦雅妍静谧。工稳印与写意印的结字、用刀,章法、意趣本属较难共融的二端,而延平君则食鱼尝肉,把二端的创作心境和状态的转换把握的较好,体现了他良好的变通能力。延平亦精于铜印创作,不畏艰辛,敢于碰硬。篆刻艺术所具备的用刀语言能在石质印材上有充分表现,而在铜质印材上则有所局限。虽然铜印用刀远不及石质印材丰富,但是只要潜心钻研,必能够发现适合铜印的用刀技法。“世之所贵者必贵其难”,在这方面延平无论是铜质抑或是石材,破其难,求其新,呕心沥血。百折不挠者是可宝贵的,延平是具有这素质的,所作不俗,令人欣喜。
我素来认为,高精新的印格,离不开对古来金石,和对古来印风的研求、融通、把握,而且是深邃的,而非表层的;是广袤的,而非局限的;是持久的,而非短暂的;是一心一意的,而非三心两意的。在这百折不挠的行进中,放开眼界,融入心境,激活禀赋,积一生之力于一役,则不愁学古而失我,则必能有古益有我。古来称大家者的金光大道,遥而不远,堪称楷模,这是我寄厚望于延平君的。


2011年10月12日晨于豆庐。

IMG_629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友评论
杨崇旭

延平兄的篆刻具有扎实的传统功底,且贵有自家风貌,表现出他对篆刻形式的全面理解和熟练掌握。收放自如、虚实相生,苍劲与秀逸并存,流畅中见朴厚,清幽古雅之气扑面而来。有醉里挑灯看剑的韵致,有月下孤寂独行的情调,更有仙风道骨的气象,守本而不守旧,存真而不存弊。自出机杼,从而透出一股才气。对传统的深刻理解和对印章风格化的自觉性无不反映出他的见识和学养。归于超逸、归于本朴、归于自然。经得起咀嚼与推敲。他的不矫饰不张扬诠释了昔日的君子之风,是中庸的修身、笃行和知物,道法中的朴质与纯真。
杨崇旭于京城吕祖宫
DSCF215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友评论
思余

天下古今艺林,高下技法、参差境界者多,唯人之论者鲜矣。才德一体者,仰观俯察六合之际,见方圆之常、经纬之度焉。今明德且艺有风神之人,世之难得,唯见杜君延平尔。先生素其位而行,敦厚崇礼。其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行之于印,朱文清润兼以浑厚,写意奇变不失朴拙,其淳古,其遒健,其蕴藉,其绵密。其以金石方寸盛万千气象,法度精严谙古今圣贤。世为艺者众,孰可得?
癸巳初冬思余顿首
IMG_017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