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戴思凡

墨潮迎春2015新年书画挂历出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9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吉祥》
西部墨潮迎春2015新年书画挂历出版

陕西长海画院童阳春、王强、宋江安、梁勇、童辉、曹伟革、成朝、贺伟、拓双进及全国著名书画家60人参加庆阳书画院成立大展!2015年元月甘肃省兰州美术馆举行全国著名书画家羊年雅集大展!
155002h11xxr1phw1pqqzp.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2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家创作风格的形成,除了由个人天赋与后天努力所决定外,和艺术家的个性也有极大关系。人,莫不是有个性的,艺术家更是如此。艺术家为人处事的方式和态度,会自然地流露在自己的作品中,成为形成艺术个性的重要因素。古今中外的艺术家,由于遗传基因和他们所处时代以及生活环境等条件的不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艺术家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时,首先必须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遵从内心的指引,摸索个人绘画语言,从而达到“画由心生”的境界。
    中国画讲求综合修养,诗书画印、琴棋博弈、品酒啜茗、谈佛论禅…在这些平日的活动中,完成自我修炼,是中国画家体悟自然、人生和艺术真谛的方式。由此,艺术家会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以浮躁走向从容淡定,从犹豫不决到坚定不移,艺术个性也会越来越鲜明。
    说到个性,要破除一些偏见和误解,即认为一些人的个性是适宜做艺术家的,另一些则不是。事实上,每个人不同的个性都有各自发挥的不同空间,关键在于如何在清醒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加以利用和发挥,抑短扬长,这正如古人所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对一个艺术家而言,只要你将其个性积极的一面有效地发挥,都能在艺术中开出绚丽灿烂的花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2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画多矣。有创新一路,其中有的有新意,偶尔看看,也还不错;但大部分所谓创新的画,看后令人生厌。当然,那些胡涂乱抹的画,更不在议论当中。有传统一路,其中有的学不好传统的,不必议论,即使有的学传统很地道,似乎也不足观。还有“调合中西”、“折衷中西”等画,也如此。但也有好的,特别是学传统而深入的一路,或学传统而有新意的画,都令人百看不厌的。
为什么同是学传统,有的百看不厌,有的却令人掉头不顾。为什么同是创新,同是“调合中西”,也有的好,有的不好。
原来画中有一股看不见,却能感受到的“气”。这和写文章一样,好的文章中必有一股生气,你一看就想看下去,看得也愉快;差的文章,没有气,谓之死文,你看不下去,硬看也无所谓。人有气,方为活人;人无气,乃为死人。你面对有气的活人,方能对话,面对无气的死人,如何能对话呢?你面对死文,也是无法对话的,所以,你看不下去。
画亦然,创新的画也好,传统的画也好,中西结合的画也好,必须画中有一股气,方为好画,就能看下去。无气的画谓之死画,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二中说:“死画满壁,曷如污墁;真画一划,见其生气。”你画中无气,画得再多(满壁),也象涂墙一样,而且“功愈到而格愈卑”(明·王绂语)。所以,不论你画传统、创新、中西结合,画中这气是重要的。有气的画即真画,一划,也见其生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2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艺术家来说,个性会体现在作品的各个方面,从立意、构思到选择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段。艺术家在发挥自己个性的同时,还要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梳理自己的思路,使得自己的个性在一个理性的轨道上发展,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完善。


mszb2014111500048v01b02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5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祥音福来2015长海墨潮迎新序曲
中国当代名家羊年书画大展

当代著名书画家成朝贺岁作品
QQ图片2015011103172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