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漫斋 于 2014-10-8 23:24 编辑
徜徉于艺术的海洋 ——我看廖鸿业的诗书画印 傅德锋 在我的印象当中,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而在诗书画印等多个领域齐头并进且能取得一定成绩者,实不多见。能使我为之打心底里喜欢和欣赏者更是凤毛麟角。但有这样一位80后却是个例外。 几年前我去北京,宋华兄给我介绍一位年轻艺术家,他就是廖鸿业。鸿业虽是80后,但看了他的作品,我感觉他当时已经具备了比较扎实的传统书画印基础。而且在书画印以外,他还擅长格律诗和文章写作。他在我们面前表现得非常谦虚,也是因为这些,我便对他给予更多的关注。 他离开家乡,客居北京,徜徉于艺术的海洋,不畏困难,艰苦打拼,竭力为自己营造一方属于自己的天空。多年的积累,使得他愈加成熟,愈加自信而从容。他在新浪开有自己的博客,把自己的诗书画印以及文章都发布在里面,我有时得空,便时常进去欣赏一番。 今年来北京参加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精英班集训,再次与宋华兄相见,鸿业也一起来,他拿出了自己即将出版的诗书画印作品集样稿,我细细观赏了一番,发现他较之几年前,又有了很大的进步。 鸿业的诗写得很好,看得出来,他对古人的诗歌有一定的研究,不仅在平仄音律方面颇为讲究,而且富有思想性和趣味性。既有形象生动的景物描写,也有发自内心的人生感悟。或叙事状物,或感怀时事,都具有古人的那种格调和情味。细腻的情感和朴素大方的表达方式互为表里,总能给人以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这对于他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人来说,无疑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这个诗歌没落而书画家们综合艺术素养尤其是文学修养普遍缺乏的特殊年代,鸿业的能钟情于此,孜孜不倦,写出了数量可观的诗歌作品,这无论如何都是值得很多人为之思考和学习的。 鸿业的书法是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的,而且他长于多种书体。对秦篆、汉隶、魏晋小楷、魏碑、二王行草均有涉猎,而且都具有很好的驾驭和表现能力。格调高古,点画精到,既有细微的表达,也有总体精神气象的观照。从中可以看出他在临池方面下了不小的功夫。古人云:“守其常,方能知其变。”那些不愿在传统上狠下功夫者,凭借一点小聪明,涂鸦未几,辄欲变化,奢谈创新,岂非笑谈也!此与临池多年欲变而未知变者还远不在一个层次。鸿业在多位名师指点下,紧守传统,与古人展开对话,多年以来,求之不辍,相濡以沫,便滋养出了一种高古之气,一下笔来,渊源有自,且有不俗之表现,非仅天意所成,实乃自身勤学苦练所致也。 鸿业的书法作品,无论何种书体,都着意追求一种高古、质朴、大气、儒雅、生动、自然的表达。也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注重与当代主流书风的对接。因此,他的作品不断得到业内专家的认可,并且多次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大展,逐渐为圈内人所关注。当然,他的书法目前还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这对于一位80后书家来讲,实属再正常不过。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他的不懈努力,他必将会越来越走向成熟。 鸿业的国画创作和他的诗歌、书法是统一协调、一脉相承的。他悉心临摹古人,学习前辈,走的是一条纯正的发展道路。他的作品除了注重高古的格调之外,尤其注重书写性和诗意的表达。技术的精益求精固然重要,但道的层面的观照尤其重要。精美的技术可以成就一个优秀的画工,但却无法成就优秀的艺术家。而优秀的画家往往都是一个优秀的画工加上半个哲学家方能成就。因此,思想认识的深度和艺术视野的广度决定了一个画家所能达到的高度。鸿业的画作有传统功夫,且不断试图表达着属于自己的各种想法,无论人物还是山水,都古意盎然,墨韵生动,格调清新,耐人品味,不觉使人时常感到“后生可畏”。 鸿业的篆刻取法秦汉,旁及明清流派和当代大家,在字法、章法和刀法上都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古朴典雅,生拙自然,颇有苍浑老辣之气象。诗情画意,书写情味,跃然其上,使人产生品读之欲望。 鸿业的文章也写得很好,不仅文通字顺,而且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浓浓的书生气息。或记叙、或抒情、或说理,均可挥洒自如,且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体现出他驾驭语言文字的过人能力。 总而言之,廖鸿业在目前已经为自己打下了比较坚实的综合基础,且能戒骄戒躁,继续前行,假以时日,他一定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傅德锋,书法家、著名艺术评论家、多家权威书画专业报刊和网络书画专栏作家、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精英班学术班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