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网站编辑

【沛泽剑气开紫云】——纪伟书法篆刻新作展(本帖选10条优秀评论赠斋号!!!2014.1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3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茗烟堂 于 2014-10-23 10:21 编辑

                                                                                妙笔彩笺红霞绕
                                        沛泽剑气紫云开

热烈祝贺纪伟先生展览成功!
纪伟先生青年才俊,作为职业书法家、书画媒体人、艺术策展人、出版人。互联网的专业书法网《书艺公社》总版主,对网络书法事业的发展,甚至于对当代书法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有大贡献、大作为!

    纪伟出身学院科班,师承名家陈振濂先生。  多年来苦守冷砚青灯,笔耕不辍,潜心艺事,四体兼攻,齐头并进。心追晋唐,游弋明清。不趋时趣,不染尘嚣。不为功利所扰,不为流风所动。以花样年华耐受寂寞,坚守自然,坚守宁静,坚守真诚。以手中如刀健笔,在宣纸柔韧之地,反复琢磨,精心构思。创造艺术,创造生活,追寻古趣,创造新意。其精神可嘉,其意志可感!
   有志者,事竟成。纪伟先生穷经苦学,面壁十年,铸剑九载。终成正果。结出奇葩。于书法艺术上下贯通,碑帖通学。入展获奖,屡获殊荣。成绩卓越,得名家首肯。令书坛震动,使艺苑增色。艺名日高,好评如潮。展示近期佳作与世人,诚为今日书坛盛事耳!
   纪伟先生视把握传统、尊重古人为学书之本、立书之基,紧紧抓住这一关键环节,创作水平不断得以提高。他深刻感悟到,传统根基越厚,创作潜能越大。所谓厚积而薄发,不仅是单纯的语言词汇,它有着深刻的内涵,概括了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他对传统的挖掘执著而深邃。
    纪伟先生书法诸体兼擅,并修齐进。楷书作品碑帖融合,点画妍美。气息温润,意蕴含蓄。结体端庄雅致,章法疏朗空灵。收放合度,平正中和。雄秀兼备,刚柔相济。朴茂清新,自然流畅。既不失法度,又有独特意趣。
   行草书取法晋唐,参以宋人笔意。清逸秀发,舒展大方。轻灵温润,优雅得体。章法疏朗有致,墨法丰富生动。用笔多变,劲健有力。俯仰有致,飘逸潇洒。意蕴清新,节奏明快。如微云舒卷,如清风拂面。如初荷出水,如蝶舞翩翩。刚健雄强,奇伟豪放。潇洒自如,率性快意。气派宏大,雄浑开阔。笔力雄强,点画有力。结构森然,奇正相生。章法奇肆,疏密合度。墨法精巧,古朴凝练。端严中寓以飘逸,雄浑中参以儒雅。粗犷中寄以灵秀,奔放中带有含蓄。既雄健阳刚又细腻温婉,既率性快意又巧合法度。以深厚的艺术功底,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创作经验,高超的笔墨技巧,饱含创作激情,气势上跌宕起伏,纵横挥洒,绵绵不绝,遒劲俊秀。用笔上方中带圆,厚实有力,得折钗股之真味,刚柔相济,提按自如,偶有散逸,时有意趣横生。用墨上润中带枯,变化丰富,深得墨法秘诀。块面丰富,启承转合到位。墨色对比强烈,浓墨枯笔,效果好看。独研笔墨技巧,使线条中承载的审美品质得到进一步发扬。
隶书作品:隶书取法《西狭颂》、《石门颂》、《礼器碑》等汉隶碑版,其中受《石门颂》影响最大。以汉隶为基,以碑入隶,使隶书线条更为涩辣生动;作品雄浑古朴,天真自然。雄浑大气,静穆厚重。严整方正,天骨开张。精神内敛,气清骨实。庄严而不板滞,灵活而不浮滑。笔力遒劲生猛,刚健纯正。气势雄强,苍茫厚重,高古天真。既有金石味有带书卷气,既雄强又儒雅,既有高古气息又有时代情趣。
  纪伟先生书法追求古朴,不随时风。追求大气,力避局促精小,追求超迈,力避软弱浮滑;追求自然,力避做作牵强;追求拙朴,力避俗甜姿媚;追求气韵内涵,以显其神韵自得。他的创作展现了一种建立在高境界、高规格基础上的个性表现。
    书法作品无论楷、行、篆、隶俱空灵透彻,干净利落。精巧雅致,风格独具。既见传统功力,又有自家面目。古趣中带新意,平凡中见神奇。别有一番风味在里面。他的笔墨流露出不俗的格调,流露出非凡的才情,笔墨流露出独特的韵味,流露出扎实的功底,笔墨流露出全新的书法观念和审美取向。
  纪伟先生其印风俊逸优雅,洒脱清健,萧然旷达。刀法大刀阔斧,生辣刚猛。下刀痛快,气势夺人。其作品给人以雄浑、苍茫、朦胧、古朴的感觉。布局合理而又变化莫测,不拘成章而又生动自然,刚劲威猛而又儒雅平和,植根古人而又自出新意。既重技法而又尚情趣。印以汉印为宗,兼学古玺,用刀精准,构思巧妙。布局合理,印面规整。线条宽博浑厚,结体紧凑饱满。有汉唐风韵,得古趣盎然。线条劲健柔韧用,意境空旷高古,大气磅礴。线条质感强烈,极富张力。总体风格呈现精雅、简约的风格,淡定自如,生动豪迈,沉着痛快,既有书卷气又带金石味。
纪伟先生年富力强,风华正茂。已有今日修为实属难得!可见其悟性之高,用功之勤,志向之远大非常人可比。他的艺术之路才刚起步,假以时日,必有大成就!让我们期待他更加精彩的明天吧!
倘有缘,请题斋号芝兰盈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3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4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4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家纪伟先生书艺欣赏


经典与非经典并是凝定不变的。当审美主体在诠释这两者时,会从自身的立场赋予它们各自的意义,于此揭示价值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流动的根据。差异是一种平衡,更是一种空间。经典的空间往往需要非经典的填充,经典由此出现新的生机,反之亦然,非经典的空间由于经典的填充而位移。而这种联系与位移正表现出审美主体的自由意识以及时对自我创造精神的内在渴望。经典与非经典的彼此否定,并非是一种消解,而是在寻求联系中,生长到对方去,由此出现了一种新的成立,新的价值,审美的维度由此得以延展。对于经典空间的发展是困难的,因为经典是一个被严密填满了的对象,而且被过多地赋予了完美的价值。我们往往在仿效经典的已存价值,而缺乏发现其空间的智慧和魅力。不是无视和遗忘已存价值去言说一个空间,而是在感悟已存价值中去一片新的天地。这样或许是一种平缓的进展,这种平缓的变化亦非亲历其情的人所能轻易感受得到的。纪伟先生老师由仿效经典的苦苦求索中逐渐进入了一种感悟的境地。他是一个勤勉坚韧的寻道者,他的感悟不是虚诞狂的空谈,而是缘于点画笔耕中的收获,对精心的运笔轨迹不断的修改与醇化,使他不仅保持了一种经典的纯粹意韵,而且微观的精进使其在技法层面上始终有清醒的自信————从容的起笔,平实而讯疾的挥运,无修饰的休止,舒展活泼的承接,由此延续出运动的节奏,而一切都在曼妙的规模中变化,却很少有生硬造作之感,对势的静蓄与动升的准确把握和率意发挥正看出了他的技法演进的深度。他对‘刻意’与‘非刻意’也有清醒的认识。在其创作中,他既为‘刻意’之态度留有认真的取向,也为‘非刻意’之佳状的来临心怀庆幸。量的积累表现在笔法的层层递进,而质的突变更是层层递进后的笔法被心所感动。前者是参,后者是悟,参的物质性时间最终需要以悟的精神性空间来容纳。当我们的心能感觉到笔的提按顿础、翻转移化,笔与心在纸上便相应相惜、相生相灭,一切细腻的感觉都直抵震颤的灵符,我心化为了我书。技法是显性的,一切技法的观念只能掏空精神性的落实。当没有基础性的技法外法的高贵,纪伟先生老师正是因为对技法的高超理解,才感悟到技法深处的精神性存在。这个过程是无法求法、有法去法、法外生法,三重境界,步步相连,步步进逼,步步环生。纪伟老师正是在过程中。如果要我指出纪伟先生老师书迹的具体体现,我想,他只不过是在曲转的帖学技法中加强了直笔的运用,或许他自己并没有'刻意’地去设计,只是在‘非经典’的因素中得到了随意至的物化,而这对‘经典’来说却是一种空间的新填充,这种填充对‘经典’来说只不过是一小步,而对纪伟先生老师来说却是一大步。纪伟先生老师,这个江浙地区的书家,使我想到了古人所谓的担夫争道的现代版。我期待纪伟先生老师日后能够取得更骄人的艺术成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建议纪伟先生老师的作品可以多尝试涨墨元素创作,这样会更加耐人寻味!!



求纪伟先生题:(诗书雅韵)联系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塘龙东路塘盛大厦301室:杨孝  (收)邮编523710联系电话139761067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4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天到黑就是这一些游戏,没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5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老乡纪老师致敬,向你学习!我是高邮人,叫杨殿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5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7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9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30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