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0111|回复: 27

赵雪松书法近作精选展(2014.1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8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赵雪松书法近作精选展
(2014.10)

赵雪松,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山东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滨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任职于滨州传媒集团电视运营中心。书作被赵朴初纪念馆、魏征纪念馆、广东雷歌博物馆等多家文化单位和社会各界广泛收藏。《青少年书法报》《书画家报》等报刊曾做专题介绍,著名书法家、书法批评家于明泉、白爽、郭连贻等曾撰文评价其书法创作。
书法作品入展国家级展览(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
《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
《第三届全国楹联书法展》、
《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书法篆刻作品展》
《第二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
《第三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
《全国第二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征稿展》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
《第五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
《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书法篆刻展》
《首届全国中青年名家百人艺术书法展》
《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名家百人艺术书法展》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书法篆刻展》
   《中国书法千人千作展》
《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
《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书法篆刻展》
《中国书协成立30周年——中国书协优秀会员作品展》
书法作品应邀参展:
《2006北京四川双年展》
《全国地域书风展》
《2006年中国书坛南北精英联展》
《2007年中国书坛南北精英联展》
《2008年中国书坛南北精英联展》
《2009年中国书坛南北精英联展》
《2010年中国书坛南北精英联展》
《书圣故里国际书画名家邀请展》
《首届中国比干文化艺术节中外名人名家书画展》
《广东佛山全国中青年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
《华东四省一市中青年书法精英作品展》
《中国书法网当代名家网络邀请展》
《山东湖南中青年书法展》
《济南市第四届青年书法双年展暨青莲奖山东大学生书法篆刻展》
《中国古村落德安里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
《第二十六届中国兰亭书法节兰亭诗韵——中国当代名家书法邀请展》
《2010年北京四川双年展》
《渊源与流变——晋唐楷书研究展》
《山海情怀——当代书法名家百人精品邀请展》
《2010涌泉国际书法大展》
《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
《2011年中日韩国际书法年展》等
书法作品获奖:
《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一等奖
《第五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最佳自撰联奖
山东省第二届泰山文艺奖书法奖
山东省书法创作贡献奖
     首届孙子文化艺术奖一等奖
首届山东省青年书法篆刻小品展提名奖
  
    书法作品及条目入选重要典籍:
《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经典》
《共和国书法大系》(国家十五重点图书)
《中国当代书法市场投资指南》
《中国当代书法家大辞典》
书法作品及书论文章发表重要报刊:
《东方艺术》
《中国书法》
《书法》
《美术报》
《书法报》
出版主要著作:
《黄河三角洲书法群落——赵雪松卷》(书法集)
《赵雪松书古代僧人诗卷》(书法集)
《伤》(诗集)
《雪松诗选》
《前方,就是前面的的一个地方》(诗集)
《穿堂风》(散文随笔集)
《我的徒骇河》(摄影文学集)
《合道》(书法集)
《诗墨灵犀》(书法集)
重要文学奖项:
山东省第二届齐鲁文学奖
《诗歌月刊》全国探索诗奖
首届中国旅游文学散文大奖赛金奖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书并峙自成家
——读赵雪松先生书法札记
许烟华



窃以为,艺术乃天才方能成就之事。君不见,从古至今,习武者泱,成大器者仅是骨质清奇之身,学佛者众,得大道者必是天具慧根之人。雪兄独具禀赋,饱读诗书,诗辟蹊径,书不流俗,可谓诗书并峙,自成一家。吾与雪兄相交数年,深感造化之缘,人之幸也,书之幸也。
余观雪兄之《录古代僧人诗卷》,长卷初绽,顿觉古意盈面,神韵益足。僧人虽居山林,却静观天下万象,参悟人生玄机。雪兄之书,亦浸古道,得逸趣,外露书卷气,内蕴禅悟心。初看字字随机生发,圆通古拙,细品则骨韵兼擅,转运精巧,读之神游物外,与诗文浑然一也。
窃以为,临人之文不如书已之心。书为外相,实为心声。古之大家,多诗文俱佳,胸中常有丘壑在,笔下自然青山出。然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今人书之,其力多追其形而不能至其韵。雪兄才高灿发,辄发幽思,常人眼中寻常之物,雪兄兴至意会,皆涉笔成趣也。
余每观雪兄之《等菜图》,常忖度此等“雅谑”之妙意。菜久唤不出,客人独坐枯等,桌上不见一碟一盅,腹中复闻咕咕之声。想雪兄未及下笔,意已先行,气自心起,韵自神生,局势笔法,了然于胸。时有文字或凹或斜,或轻或重,亦似人之饥肠辘辘,无力可撑。文字堪比明小品,笔墨不让魏晋风。如此佳制,举之不胜。
窃以为,书贵通变,创新乃书法绵延之动力。然今人多囿于古法,以为只籍蛮力,形近乱真,道可达也。依余之见,此举若草木吸大树之膏,细流引江海之水,萧索殆尽,日久可枯矣。唯如雪兄者,采他人之长,扬自己天性,神与古会,心与今合,溶冶诸家,自成面目,植新绿于书园,注活水于墨海,方为书家之担当。
余观雪兄之《离亭燕》,可谓满纸写秋意,字字透寒凉。以笔态之沉郁顿挫,显萧疏滞重之情感起伏,以墨色之浓淡枯润,引虚实轻重之节奏变化。各种笔势相互为用,体姿飘逸而不失端严,骨格开张而骨力内含,排布参差而气势均衡。出奇而无工匠之斧痕,落笔即现才子之秀颖,诚为妙品。   



pic615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挥毫生妙意,落笔自风流
——赵雪松书法创作简评
李长英

和雪松相识相交三十余年,早就想就他的书法创作写一点评论文字,不仅仅是为朋友情份,主要是为他那令人目眩神摇的笔墨感觉,为他所取得的书法创作成就——数十次入展全国性书法展览并多次获奖。文章之所以迟迟未能动笔,乃是因为自己对书法了解不多,担心难以全面把握雪松的艺术创作风格而不能准确地予以评价。前不久,雪松送我两册与陈杰、韩启超合出的书法作品集《合道》,闲暇之余翻阅欣赏,反复品味之后,有许多感受,有许多赞叹,也有了完成这篇文章的勇气。
雪松的书法很有味道。这是了解雪松书法的人共同的评价。雪松的书法特点是属于他自己的,没有明显的模仿借用,无论是现当代大师或前贤古人,而且作品中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妙趣和味道。因此说,雪松的书法不是对传统书法的复制式学习,刻板地套用传统书法理论评价雪松的作品,便也有些不合适宜。他的作品中,没有其曲如弓、其直如弦、飞流放体、雨疾风驰的强劲;奔雷坠石之奇、颓岸绝崖之势与他无缘;没有守正循检、矩折规旋、修短合度、轻重协衡的端庄,鸾飞凤舞之姿、虎威龙振之态也与他无缘。但观他的作品,却处处饱含温润娴雅之灼灼灵修之气。他书法作品中的味道是慢慢品出来的,越是细细品嚼深思融汇,越是能深入地领略其中奇异的意态和酣足的情趣。如此进入雪松的书法作品,就仿佛步入蓝天下的原野,遍地风光、满目色彩、不经意间就有树的疏朗、水的空灵、花的神秘……他在章法、墨法、笔法的处理上往往能匠心独运,作品效果出乎情理之外又在法度之中。一横一竖充溢文雅之趣,一点一划尽具瑰丽之姿,柔而不恶,端而不滞,巧而不浮,重而不浊。整体风格高古放达,恣肆倘佯,而逸韵层出叠加。如春花染树,远瞻近望无处不发;似江河涌浪,颠连起伏绵延不绝。《行书贾岛诗》笔势何等奇逸!灵姿秀出,健武神纵,播布研精,体式温润,狂狷中满含秀拔之意,平和中又显露险绝之气,通篇卓颕排宕,若飞流交注,轰轰然奔竞不息。《行书寒山诗》放怀灵秀,或斜倚、或顿挫、似乎不得体式一般,却情趣盎然,长短不一均含法度,或简或繁,气象横生,气韵通透,神独笔畅,造型奇诡,巧拙争呈。《行书云霞冰雪联》则苍劲雄强,如雪岭孤松、冰河危石,放达不失规拒,蛮野不落粗疏,违而不反,和而不同,内蕴丰厚而姿态开张,妙趣频出彰显愉悦之情。雪松获《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金奖的作品,则呈现出另一种风格——率真与朴拙。这缘于他对书法的深入理解,返璞归真,以拙胜巧。返朴返到初始,归真归至童贞,他将书法用笔的基本要求全部消解,似无章无法,无规无矩,像孩子一样朴拙稚真——这种颠覆是一种深入返回后的重建。终极不变的意义是不存在的,书法的审美终极就是回到书法家的艺术个性。雪松的这件作品,章法意态奇异,笔法骨力洞达,迹远趣高,拔俗抱素,字里墨后潜隐的是扎实的笔墨功底与对新的书法艺术图式的构建。观此作,我感觉其能获中国书协组织的全国性书法大展的金奖,名至实归,绝非浪得虚名。
“学书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不出乎已而出乎人”——明代书画家徐渭这样说。从这个角度看雪松,就必须肯定他的书法学习与创作做得很到位——他选择了书法,在书法中找到了自己,并坚持加以丰富和完善。作为诗人的雪松在对书法的理解上有过人之处,这是他的书法创作能走得远的根本原因——他知道该怎么做和不该怎么做,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知道怎样做才能实现创新和成就自我。独出机杼,倜傥不群,笔出妙意,字显风流,雪松当之。
相信雪松在书法创作的道路上会走得更远。

2014年1月



pic616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渐行、渐远、还生
——中国书法“中青展”价值寻绎
赵雪松

一首通常意义上的好诗,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好人,一件通常意义上的好的书法作品,未见得能够成为历史选择的对象。历史的选择总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方式。毫无疑问,无论是作为一个事件,还是作为一种思潮,历时二十年光阴、前后举办八届的《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以其对于书法创作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表现方式,新的形式追求的大力引领;以其对于书法传统资源的再审视、再开拓和对传统书法清规戒律的颠覆性破坏;以其对于书法创作多元个性与风格的尊重与包容姿态;以其对于书法创作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去伪存真式的梳理;以其对于中国书法未来发展的探索和担当精神;以其制造审美误读的能力,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当代书法的发展走向,成为当代书坛最富标志性的群体事件,并依此正在并且将越来越深地介入中国当代书法发展的历史。
毋庸讳言,在诸多文艺样式中,书法因其背负着巨大的传承性以及它与汉字的特殊关系,其发展的步履是缓慢的,其创作诸因素的排他性也是最强烈的。然而,回顾《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发生与落幕的时间,我们惊讶地发现,它与中国当代文学中现代派、后现代派诗歌的探索性发展在时间段面上及其吻合。如果从1986年由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二届“中青展”算起,也正是在这一年,由诗人徐敬亚、王小妮发起的在中国当代诗坛最富标志性的中国现代派诗歌大展在深圳举办。由此,中国诗歌由朦胧诗,第三代诗歌以及众多后现代诗歌组织和流派为标志的现代、后现代创作思潮和诗歌运动,在全国蓬勃发展,波澜壮阔,从而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式上全面引领了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艺的现代转型。以马原、格非、孙甘露为代表的先锋小说,陈东东、王寅、欧阳江河等人的先锋诗歌群体,翟小松、陈其钢、谭盾等人的先锋音乐、陈凯歌、滕文骥、何平等人的探索电影,以及85美术新潮,共同营造出了以人性解放、自我复归的文化变革氛围。“中青展”的发生、发展,正是这种现代文艺思潮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可以说,“中青展”的发生、发展,是促成这一结果的直接力量之一。经历近二十年,到最后一届“中青展”举办的2000年,大面积的集中爆发式的现代性诗歌运动趋于沉寂。有所不同的是,中国现代、后现代诗歌思潮和运动,在民间酝酿,以民间的方式发展起来,而以”中青展“为最重要标志的中国现代书法思潮的萌芽,发轫以及运作,都是在官方体制之内。这一特点,不能不使人对事物发展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以及其复杂程度,产生更多的联想。
相较于文学、戏剧、音乐、绘画等艺术样式,中国书法身上所能承载的意识形态性质相对较轻。前人赵壹在《非草书》中曾言:书法“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善既不达于政,而拙无损于治,推斯言之,岂不细哉?”书法的这种自娱自乐的品性,使它有可能在意识形态高度敏感发达的官方体制内,获得相对宽适的存在空间。这种空间的存在不是自由的指代,而是被忽视的余值。然而,即便是这种宽适,也是极为有限的,它也是仅就书法作品存在的历史结果本身而言的。但如果想从文艺思想和创作意识上去挑战现存的书法秩序,去企图改变创作主体的精神倾向,则面临的情形就会大为不同。这种变革的企图,便不可能不遭受来自意识形态与传统认知的双重合谋的挤压。因此,从官方书法体制的内部寻求突破,虽有有限的“宽适”可资利用,但仍然困难重重,风敲雨打。在此种处境之下,“中青展”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一方面是改革开放的时代和文化变革的要求使然,另一方面,历史的偶然性也显示出它的力量——反观“中青展”的滥觞与发展,我们不能不提到刘正成先生的名字。当中国的文艺在全面形成变革宏潮,展开多元探索,寻求新的价值实现的时候,正是刘正成先生主持在中国书坛具有广泛影响的权威刊物《中国书法》杂志,这位具有宽广的人文情怀和精神高度的作家、学者、书法家、编辑家,凭借自身对中国书法未来发展的眼界和担当勇气,抓住时机,成功利用了《中国书法》杂志这个有效平台,积极倡导、引领全国中青年书法创作反思传统,更新观念,并展开全面的探索实践,打造出了“中青展”这一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品牌,使中国书法走出了一条颇不寻常的变化发展之路。无独有偶,发生在1985年到1989年之间的“85美术新潮”,在中国文化界经历了思想解放、伤痕文艺和对人性、人道主义的反思之后,试图将艺术思想和创作方式提升到现代派的世界水平。而其理论铺垫和实践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当时美研所主办的《中国美术报》。由此可见,人的眼界、担当和舆论阵地,在那场现代艺术运动中所起的突出作用。
“中青展”虽已成为“历史往事”,但其倡导的学术性和探索性就像两根脊骨,对中国当代书法身体的发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青展”之前,国人从未将书法创作和展览真正纳入到学术的视野之下,以学术的思维、眼光和胸襟来构架、研究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的书法和展览策划。也正是由于“中青展”在学术上积极推进现代文艺思潮在书法创作、展览领域的影响力、渗透力,使书坛所呈现的精神氛围,同全国文学艺术界一样,站在了时代的前列,深刻地引领了广大书法作者,尤其是中青年书法作者热爱书法、思考书法、探索书法的潮流,从而提升了书法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在全国形成了书法热。更为重要的是,“中青展”的学术性追求,不仅直接影响了展览的面貌和人们对于书法的态度,更是直接启迪、影响了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高校中的大面积建立。将书法作为审美研究的对象,美学的、伦理的、心理的、历史的、技法的……现代乃至后现代西方艺术哲学等等研究方式和方法,相继进入书法领域,一批批学术成果五彩斑斓,绵延几千年来书法的系统性封闭和自在性被打破,使书法呈现出可以不断生长的远景。应该说,这一切的发生,均与“中青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中青展”的镜像,就像书法长途中一段绚丽的风景,留在了广大书法创作者的心中。翻看“中青展”作品集,回忆当时参观展览时的热情以及自己创作展览作品时那热情畅达、联想蹁跹的心情,许多细节,仍历历在目。其中,一个突出的感受至今仍然强烈,那就是看“中青展”没有厌倦疲惫之感,因为“中青展”的作品,从面目、风格、到创作方式,乃至作品的形式都不尽相同,有的差异还非常大,没有那种千人一面、沉沉相印的感觉。其中有许许多多作品,充盈着作者新鲜的想法和灵感的宣泄,一路看下来,观者情绪反映非常大:其赞叹之声、反对之声、质疑之声、激赏之声,惊讶之声……交织喧映,展厅里的观众,就像一件件山重水复的作品一样,活泼、多姿、充满生机。传统的、现代的、豪放的、蕴藉的、天真的、老成的、“丑的”、“俊的”,总之,只要作品中有作者独到的想法,真实的创作冲动,便都有发言的权力。“中青展”作品之所以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状态,使观众产生心灵悸动,甚至审美历险,与展览鼓励创新,倡导探索,兼容并蓄的主旨密不可分。
上文已提,“中青展”举办之时,正是以先锋诗歌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派文学集中爆发、成长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现代语言学、先锋美术以及文本实验大量涌入中国,各种先锋性质的精神探索和形式探索纷纷出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中青展”对书法文本的形式价值、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书法与时代的关系等等,进行了旗帜鲜明的思考和导引。“中青展”所倡导、鼓励的各种探索,归纳起来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向:其一是鼓励创作方式的探索。“中青展”的许多作品,不固守传统法度的规绳,强调视觉冲击力,用笔、用墨上以传达心灵意象和情感为追求,在线条形态,组字形态,章法布局上,大胆借鉴现代绘画、音乐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由中国传统的文本书法向现代图像书法的历史性转型,为展览环境下书法的生存,书法的发展,探索出了多种可能性。正是凭借“中青展”这一前瞻性的平台,以邵岩、沃兴华、李强、古泥、陈国斌、蔡梦霞、张小弟、李文岗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富有创新性倾向的书法家,走向了他们的现代书法之路。其中,最富有先锋性、代表性的书家邵岩,在八届“中青展”中四届获奖,足可见出“中青展”在鼓励创作方式的探索方面所拥有的意志力和雄心。正是由于“中青展”对先锋性实验作品的大力推举,引发了中国书坛对现代书法创作的持续性讨论和热议,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现代书法发展向何处去的深入思考。其二,“中青展”所倡导的探索是多元的,其中包含着对传统与创新关系的深入梳理和矫正。在这种梳理中,如何发现传统、激活传统、开掘传统,如何使传统资源服务于创新实践,成为“中青展”探索的主线。在“中青展”的作品中,作者依照自己的性情、喜好,打破碑帖的系统性封闭,去掉经典与非经典的界限束缚,向民间学习,向融汇贯通要创新效益,一大批既有丰富的传统根脉,又能自树门庭的作品,将观者对于传统的感受和认知空间大大拓展。这些作品很难用清晰的门派延续进行匡定,它们生气勃勃,兼收并蓄,在使人耳目一新的同时,更使人深感传统富矿的浩渺与幽深,从而使传统在更高更新的层次上展现出它的无穷魅力。于明诠、曾翔、徐海、燕守谷、刘彦湖、白砥、徐正廉、王友谊、刘灿铭、许志雄、刘新德、李木教、薛养贤、赵长刚、王金泉、张景岳、洪厚甜、何开鑫、张继、文永生等一大批实力派书法家脱颖而出,并持久地鼎立书坛,使传统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一些年龄稍长且早已闻名书坛的书家,如华仁德、李刚田、吴振立、潘良桢、林剑丹、伦杰贤、张荣庆、张旭光、刘文华等人的创作,也在“中青展”的洗礼中萌发出崭新的枝叶。其三,“中青展”作品的样式探索前所未有,五彩纷呈。作为书法美的延展和风格化追求的实现手段,“中青展”作者在作品的样式探索上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从作品的组成方式,书写方式,乃至书写的材料运用,皆标新立异,匠心独运,甚至出现了以拼贴与复制闻名的“广西现象”。这一切都说明,追求书法的个性之美、形式之美,展现想象力和创造才智,已被纳入到书家创作的综合考量之中。
对于“中青展”来说,鼓励青年的创造,尊重个性的宏扬,不是形式,不是口号,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种历史的担当,是对中国书法立足时代长远发展的使命与责任。因此,扎扎实实地推举新人,便成为“中青展”最为鲜明的特征之一:第四届“中青展”入选作者80%是新人,于明诠连续三届夺得一等奖,更有许多年轻书家,不但凭借“中青展”一举成名,而且还依此建立起了自己的书法观和审美趋向。在“中青展”的思维亮点中,充分尊重作者对书法的理解,而不是以“千古不变”之法规绳之;敢于发现和推举地域民间书风,而不是以官方的角度倡导一种格体,使艺术民主得到充分体现。行草小品书风,“广西现象”,现代书法等等,才有可能获得发言的权力,书家个人的风格追求和形成才有了生长的空间。
“中青展”对于当代中国书法历史的进入,还有赖于它具有制造误读的能力。在这个能指和所指产生巨大分离的时代里,误读其实是力量产生的源泉之一,“丑书”“流行书风”就是“中青展”制造出的误读成果。书法本来是无所谓“俊”与“丑”的,误读的背后,其实是在将书法从审美范畴引向伦理范畴,包含了笔画背后的人格指涉。在以儒家文化为道统的环境中绵延的中国书法,很难完全被当做纯粹的审美对象和生命活动,除却意识形态的要求之外,更多的杂糅来自于审美、伦理、道德等等。人们已习惯于在类似“正大气象”“阳刚之美”“纯朴厚道”“字如其人”等带有人格取值的语境中认知书法之美,仿佛写书法就是“做人”,只有“正大气象”才是可以效仿的价值准则,而所谓“丑书”似乎就成了与“正大气象”相反的价值追求与审美追求——这就是误读的力量。正因如此,更彰显出“中青展”在探索多元审美,建立新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方式时对时代痛彻的介入力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中青展”开启了让书法获得纯粹的审美独立性的“解放”历程。“中青展”已落幕十多年,当年产生误读的文化语境已经改变,于明泉先生是“中青展”所谓“丑书”的代表性书法家,误读使他成为书坛的焦点人物之一。如今,作为诗人、画家、艺术学者、书法家的于明泉,以自己坚实的书法实践,在误读过后,为中国书法留下了一路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黄庭坚有诗说: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中青展”已过去十年,它在广大书法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辙痕,它更是如今中国书坛众多书家艺术起航的港湾。“中青展”之于中国当代书法发展的历史,既是实践性的,也是启示性的,可以这样说:“中青展”就是中国现代书法的一次启蒙运动,人们对于书法的认知,自此走向更深层次的多元。从“中青展”开始,中国书法的生存与走向,更深地融入了时代文化的价值体系之中,书法与人、书法与生活、书法与自然、书法与时代、书法与学术、书法与传统以及书法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获得了更丰富,更多元的思考、探索和实践。作为一种展览模式,“中青展”留下的实践经验也许是有限的,但“中青展”倡导创新,鼓励个性,尊重创造的主旨和秉持反思与批判的人文精神,将继续为未来中国书法的发展点亮灯盏。
——“中青展”,渐行渐远还生。

2014年1月8日二稿于濯耳堂







pic615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赵雪松书法近作精选
pic615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赵雪松书法近作精选
pic615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赵雪松书法近作精选
pic615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赵雪松书法近作精选
pic616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赵雪松书法近作精选
pic616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赵雪松书法近作精选
pic616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