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050|回复: 1

关于书法批评的学习笔记【之二十九】(纵横捭阖的李敖谈起过书法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9 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一直都很注意李大师的谈话,想看看这位口若悬河纵横捭阖学富五车学贯中西的大人物究竟是如何看待书法的!* Y' f# @, n. O) Q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8 @# [0 \  N3 Q) B2 h$ S8 R6 c
李大师是在给别人讲故事的时候说到书法的!他说,唐伯虎有一个老师叫周臣,很谦虚的一个人,经常对别人说,不管现在的唐伯虎画画水平如何,终究都是要超过他的,原因就一个:唐伯虎读书很多,比老师多得多。老师的画终究不行,就是因为老师没有读过多少书。为什么我说我的毛笔字写的好,因为我是一个最后的中国的文人会写毛笔字的人,我有书卷气,现在人写的毛笔字,不是毛笔字,是用带毛的笔写字,所以乱搞一气,那怎么是毛笔字?
: ~4 o$ Z5 l' [. n# i李大师不经常来大陆,但对大陆的书法怎么如此洞若观火?他怎么知道大陆的“新文人书法”讨论正如火如荼?8 S' `' |, V' H! N9 ^
还有,大师说了半天怎么就不说“书法”二字?难道他眼中的书法之“法”和我们的不是一回事?
9 }1 {4 O1 ~0 l6 R& `大师还顺便谈到文学与鲁迅。他说,现在我80岁,鲁迅写了700万字,我现在2100万字,我现在的著作是鲁迅的三倍,鲁迅没有长篇小说,这是大的缺点,你又不是诗人,你做什么文学家?他基本是短篇,其他都是杂文、写信,不好!# U7 J6 G; J2 F# @0 }/ a
大师谈文字时有三句话我印象很深:一、你晓得中文里最复杂的字是什么吗?要写60多笔,才能写完一个字。龙应台的龙字知道吧?四个龙字(繁体)摆在一起,就是这个字。《康熙字典》里有三个龙字摆在一起的,四个的没有。二、很多貌似是今天发明的字,其实《康熙字典》里都有。三、“王”和“八”合在一起念什么?上面一个王字,下面一个八字,合在一起念“天”。我们都不知道,但《康熙字典》里有。
4 S# Q! X$ L0 Q* Y0 B汉字的学问太深奥,玩书法的需不需要首先要做一个文字学家,这是书法界至今仍然争论不休的问题。
% k; S+ p: m/ Y" s做艺术体操的人或者说跳舞的人不需要首先是一个人体解刨学家或生理学家,这个大家都认同。但一说到书法,争论就出来了。; S$ x! w4 Y- G8 Y0 I& q
书法家邵佩英曾在给学生讲课时说过,书法家是把篆书写好、写美、求美,重在字形,给人带来美感;文字学家是把文字搞懂、求真,重在字义、字音,使人懂得字的来历。各有分工,各有侧重。对书法家而言,不需要太高深、太专业的文字学知识。原则上不写错,特别是不使得他人(读者、观众)误读即可。再有,原本中国的汉字就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产物。篆书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远了,通过几千年的不断衍变、讹化,大部分早已失去了原始的字形。我们今天进行书法创作,既要充分利用好有限的书法资源,又不能被“说文”之类的“学术”所捆住手脚。篆书创作不能畏缩不前,更不能因噎废食。文字学应该成为我们写篆书的“一把钥匙”,而不是“障碍”。就拿“金文”来说,一个青铜器铭文,多的就那么几百字,少的可怜的几十个字。去掉不识的、怪僻的、不用的、不常用的,没多少能用的了。然后再有文字学专家告诉我们,那个是西周什么什么王时期的,这个是东周什么什么王时期的,不能混用。得,没什么可写的了。
' ]( P7 Z- `2 y' R, c9 {3 X我对邵佩英的说法表示严重赞同!3 m; x0 w+ H) a, W  V
( X" c4 L; M7 x/ \/ Z) ~$ `
发表于 2014-8-29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1 O6 S& ~( |. ~3 H9 o=========================100个齐白石抵不上一个鲁迅
6 c( x0 z! {6 x0 A' H===================古诗四帖只有一卷,几无人超越;废纸三千的人多了{:1_2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