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50
- 注册时间
- 2009-3-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560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大清早起来看到白谦慎先生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谈到书法批评,觉得有趣,节录于此】- J& p4 F O% D5 K, V( `
1 P) @+ N9 ]/ I& `" m! y艺术评论:现在的书法批评其实也比较混乱,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 H* A% v3 H9 _1 \9 u a白谦慎:书法批评在技法方面还容易些,最难的是境界方面——真正评论起来,很容易伤人,书法品评常和人联系一起的。过去有句话叫“书如其人”。打个比方,如果说“他的字很俗”,那完了,这等于是直接对人的一个评价。但是看不出俗的人不认同。6 d. h; a; [& `/ t
艺术评论:这个文艺批评,其实大家心里还是有杆称是吧?* N8 _, i0 R5 A2 Q/ f" p3 ?) m7 H, w' _
白谦慎:是有杆秤,但是现在直接批评是很难的。
6 Q7 Q$ U ?2 x9 x" U) ^! \艺术评论:你认为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情况?
# W+ C) f1 v. Q6 N9 c% }白谦慎:如果直接批评,无形当中,你要得罪很多人。
3 `! ?7 |1 j' r" L- [9 [6 `3 V艺术评论:但真正的批评还是有的,也有一些媒体是想尽量讲些真话的,另外还有一种就是网络的发展,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
$ u% W+ N2 D* A: ^" e- a! A# M白谦慎:对,有些人办展览,网上被骂死了。书法家特别怕批评。远远比作家怕批评。你批评王安忆、批评莫言、批评铁凝,都没有关系的。人家的作品靠的是读者的自觉选择,不喜欢就不买你的书。批评张艺谋、冯小刚的还少吗?可是一到书法界就成了问题。为什么呢?很多书法家和一些所谓的“书法家”是靠名气来卖字的,由于现在写毛笔字的人少了,在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很多买字的人自己是没有能力判断好坏的,这就给那些书法家和混混炒作自己和忽悠买家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很多人一听批评就很着急,因为怕影响财路。不但那被批评的书法家自己着急,他的弟子也着急。很多人是供着老师,一起谋小集团的利益。
1 `, m% l# t. _: D b( X! p6 Q艺术评论:直白地说,你觉得当下的中国书法最主要的问题在哪些方面?; }; }- r# V8 K! J# O
白谦慎:问题很大。很多人越来越讲技法。对有才华的人来讲,越来越讲技法,会忽略本身的精神内涵。那么到最后,再过几代以后,什么是精神,都不知道了——也不知道有精神这回事了。3 P& r" W- e5 E' Y, k- H$ R
艺术评论:那你觉得精神内涵具体是哪方面呢?7 U4 M$ \3 p. S9 P0 O
白谦慎:气息。0 Z" n2 x- r3 Y' n' H
艺术评论:但是面对一个对传统文化知之有限的人,你讲“气息”,他是很难理解的。+ u& s" t& i6 Y% Q9 x% u9 m/ g
白谦慎:这两字看起来很抽象,但其实又挺具体。就好像人所穿的服装,大家都很熟悉,稍有些品位的人,一看就知道谁会穿,谁不会穿,谁高雅,谁低俗,大家心里都明白。* l6 z0 `6 u- M4 P: M& k
艺术评论:这个比喻形象,是这样的。
& j1 s' b# B, }' x2 |4 K白谦慎:还有就是说,不能说人们完全不懂这个东西,因为他们在其他的领域里面,还是知道这个东西的。技法与方法发展到最后,一定要上升到一个精神的层面。
2 x3 |3 N6 P9 x艺术评论:这也是中国文艺的一个特点,技与道的关系,超乎技而入于道。
: j3 L1 D' |' u9 | w. v3 Q白谦慎:对,我觉得西方文化里也会有的。比如西方也会讲什么“趣味”。$ m& _4 L8 Q7 m/ K, H4 J
艺术评论:对,“趣味”——民国时期的小品文经常用这两个字,但“气息”二字更好,现在的书法有好气息的真的不多了。还一个之前所说的“自娱”传统,你觉得怎么才能把“自娱”传统继承好,发挥好呢?" n5 x! ?4 @+ I4 G; z/ r v" C! e+ Z. g2 c
白谦慎:主要是得少一些功利性的思想。6 c0 j/ u/ }" J6 b4 `, V/ p
艺术评论:但当下这个社会显然是个浮躁的社会,文化消费主义盛行,大的背景还是一个功利的时代,要在整个社会提倡一个“自娱”的传统估计是很难的,也与中国本体文化是否真正回归有很大关系。
& q+ C# r& g5 P p% w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