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50
- 注册时间
- 2009-3-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560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文经过编辑删改后发表在今年第七期《书法》杂志。这里上传的是未经删改的原始版】% T9 I. c8 E q3 n8 y- @
( Z" [+ {7 e6 a( U0 J
8 A# @! j6 t$ D) o4 _9 {( x( j艺术就是玩玩,如此而已!
2 e% d9 T, r$ m$ m% a% Y* W6 }) n* H" X
——胡传海先生《书法清口》阅读札记 : L7 m" Z! G" f( ?% v
& ~9 F$ m* q+ R9 k$ a$ P& D* h. I- g
3 V7 W( C- b# p, o" s9 p; ]7 c) Y% V1 P- B2 o6 n% X2 H& F7 d( F2 M# b
* K/ A) B' G2 T) X6 O- z& _& @; t2 W一
( E4 X" @/ R! E6 T: Z5 n# F0 J' @2 X% [先是在《书法导报》上看到胡传海先生为自己最新出版的《书法清口》写的序言,正在为文章的末尾没有留下购书方法和联系电话而遗憾,《书法》第四期回来了,上面不但有一个《书法清口》的小广告,还有联系方法联系人,还说,如果你想要胡先生的签名本,可联系《书法》杂志社的陈彤先生。8 H: Q( Y0 y8 g, ^# y
急忙打电话过去,说,要两本签名本。还说,方便的话,请胡先生在扉页上多写几句。陈先生满口答应。& ^" i7 Z% @/ o1 G) H' t! j- B5 J
我看书有一个特点,喜欢在上面圈圈点点,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还会加眉批。常常是一本书看完了书里也密密麻麻的布满了我的读书标记。要两本,就是为了保证有一本品相完好的原汁原味的原版图书,因为,除了阅读,我还喜欢收藏签名本,是当收藏品珍藏的,收藏品最讲究的就是品相!) M0 J0 U! \: H
几天后,书回来了。陈彤先生是个讲究之人。《书法清口》每册38元,两本就是76元。我汇过去80元,意思是想请人家发快递过来,快递费我支付。谁知陈先生收到款后马上回复说,邮费免了,余款会夹在书里退给您。书回来后,其中一本里果然夹着五元钱,崭新的一张2005版五元人民币!
5 M: Y. H+ d$ |7 d. l' G5 E# y《书法》人跟书法一样,法度严谨啊!
) k }0 `/ ^* A- d0 W扉页上有胡先生的字,不多。比我想象的少。1 h" q+ \/ q! D2 k# E
我现在看的这本,扉页上写的是:祝阖家安乐!XX先生雅教。传海。2 `4 G- [8 Y; L# _
二
& \8 V% r( r5 _- Y) }“二传”(胡传海、陈传席)的文章我一向喜欢。胡传海先生坚持不玩深沉、不玩客套、不玩虚假,文风亦庄亦谐,火药味再浓的词汇在这里也被稀释的没棱没角。即便如此,胡先生还是因此招来一些不快,因为有人说他在“匿名骂人,还到处去告,最后在协会改选的时候给我下套,冒用我的名义举报他人。”,胡先生说,他“真的感受到了鲁迅说的文人多坏料的说法”。
$ C" ]2 U" r3 Q3 g我读《书法清口》,没有觉得胡先生的话有什么激烈过火之处。
! ]1 O) ^) k4 z! d有时候就想,如果胡传海这样的批评或者说是点评你就受不了,那陈传席先生那种直言不讳刀刀见血的语气,您怎么会受得了?4 E6 S7 ]7 K4 F! }& d6 e* f7 ^
我认可胡传海先生序言里的最后几句——
: h- S, B* P n* h$ W其实我在里面只是谈了一些现象,一些人自己会对号入座,就说明他干了不少坏事。这真是意外收获,原先是捕虾的,没想到抓住了老鳖!
* C2 J- m# e8 u, i三" M2 c, Y8 h" x, W$ D0 N
胡先生这本书里提到过许多学者教授以及著名“业内人士”,但我的感觉,提到最多的有两个人:林岫和徐建融。 v, F5 T/ R% s+ Q7 U/ G
说道其他人时的口气和谈到林徐二位时的口气明显不一样,对林的敬佩敬重和对徐的认可与接受贯穿始终。% [4 X0 z* k. F. C
林岫大家都知道,徐建融就不是太熟悉了。于是就急忙查找资料,一看,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果然性情中人,文风和胡先生如出一辙!
' S+ W' V0 ~0 A+ `6 H3 J% C& {1 M徐先生最新著述应该是《中国画学刊》创刊号上的那篇《当代中国画什么也不缺》!美术专业学刊上我能看到诸如奥巴马、安倍、小布什、安南、潘基文、陈伯达、胡乔木、张召忠之类的名字,你觉得奇怪吗?* x& d+ G! K, d9 h+ q( R$ K, M5 Z! M
原本很神秘莫测的东西,经徐先生这么一批讲,霎时如醍醐灌顶瞬间就茅塞顿开。. r: _/ y1 U+ {( a+ A1 F3 O% V. U
顺带说一点,143页上提到范曾捐款,把曾写成增了。- w: a7 P4 W6 G% W
四; z- o' _/ a* }6 S' d, R
看《书法清口》过程中,我会留意那些给我留下很深刻印象的篇章,准备在全部读完之后自己来一个“十佳”文章评选。& @( p3 c" J1 G0 ]. [- {7 K& T
已经进入初选篇目的有《不漂亮要说气质好》、《君子与小人》、《“毛主席”好》和《高度》。4 K, i" F, l, E6 X+ {
《高度》我看了两遍还觉得不过瘾,又细看一遍。因为在此之前我认真研读过2014年第三期《书法》,并且还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表一首打油诗——
; J x5 s4 k+ W! Z书法杂志第三期,发表明清几幅字。
" J6 l% V, d3 M9 ^7 h3 |- I/ V编辑明确告诉你,作者全都是名妓。
% Y k" k4 `7 K ^( `! I过去妓女今非比,并不仅仅卖肉体。
7 f1 q8 k V2 q2 @' {琴棋书画全在行,吟诗作赋有造诣。- x5 H4 [ g- [* w/ Q _
顾眉范珏人优雅,仪态万方不俗气。3 O$ G7 @$ ?- z6 D/ @+ j" s1 A
真草隶篆均涉猎,兰草梅花透清气。
, U/ X( r9 C' ?! X感慨今人不争气,笔墨不通还自欺。 M, s- Y( Y, L4 U
表面正人君子样,肚皮之下尽垃圾。* k1 B6 l5 m' M6 v
文辞不通还装蒜,牵强附会摆样子。$ |8 K+ b( x& N% A* y
书法杂志有胆略,水平面前无面子。
! N" U8 \: ~5 H! H只要作品有功力,管他是官还是妓。" o- t8 i/ S$ |- l
今人应当再反思,书法杂志给启迪。6 g+ i) m$ q c/ y
任人唯亲不可取,为国选材岂能欺!
( s# P: J S6 q位卑未敢忘忧国,微信一条抒胸臆。4 I$ t7 |1 T' a, O: D
喝杯茶水去晨练,回来继续练写字。 B1 |( I9 w9 S0 Z. h2 t3 G& g. U' |
五、) o, N( q9 v# W$ I' |- n& l& t; ]
我很注意胡先生在《书法清口》中推荐的书。, D' P- s: {* V
比如他说,读读斯舜威的《平闲堂书学咀华》能长点学问,看看武元子的《怀严轩书学散叶》能开拓思路,翻番陈巨来的《安持人物琐忆》能多些趣闻,再翻阅许宏泉的《邂逅袁枚诗笺》方才知道世间万事万物都讲一个情字与缘分!9 q! P: X' c: ^
缘于先生这一段话,我立马上网查找。, B, T" E" [7 ]* [, f0 K, u
没想到的是,网上还能搜索到如此详尽的信息——
2 @9 j+ h& {2 J0 D. e斯舜威著《平闲堂书论》(定价48元)、《平闲堂画论》(定价48元)近日由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R: y! f% b: J$ z! J
这两部书是斯舜威在《美术报》工作10余年间写成的有关书画评论文章的汇集,每本25万字,合计达50余万字。2 n& e( R; ^; ~, N% J
这两本书系自费出版,主要用于赠送亲友。有兴趣的读者欢迎邮购。优惠价两本合计80元。如寄500元,签名盖章,另赠四尺对开书法一幅。款到即以特快专递寄出,务请写明详细地址、电话。
2 u! L8 x" @6 `. p; {% L Y3 M8 y' Z下面还留有电话邮箱什么的。于是,赶紧与斯舜威先生取得联系,很快就谈妥购书事宜。
, @( V% P# X" C由于在偶然间浏览过《书法》2012、2013年的总目录,发现,斯先生几乎每期都如约而至。, E) I0 _' d+ Q! M& o: x
与斯先生同样高频次现身的还有朱以撒张瑞田等。
$ t e: F1 X G3 z我不敢说这样做会让人觉得《书法》的书评撰稿人后备队伍捉襟见肘,更不怀疑斯先生等思想深处不断绽放的书法思维的绚丽花环足以让读者常看常新,只是觉得,《书法》完全可以让自己的胸怀更博大一些,让我们能不断的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我想斯先生等也会同意我的观点。酿一吨好酒至少需要两个月时间,如果您非要在这两个月里让我提供10吨白酒,那我只有一个办法:加水!
b8 B! S( K9 l! a& q忽然想起舒婷诗句——
D7 M! O* l$ t4 y: A无论时代的交响怎样立刻卷去我的呼应
! F7 d2 e" C) p& X5 q& r你仍然能认出我那独一无二的声音2 |% i' C8 J" w+ v8 F
六
: @9 q0 \2 i6 O前面说了,等我把《书法清口》完全消化吸收以后(其实就是读完以后,完全消化吸收是不可能的),我会自己评选出这本集子里的“十佳”文章。现在已经初步确定篇目中就有《“毛主席”好》。! s V! x* J, H j k1 h- v
胡先生在这篇文章中谈到《书法》,可惜没深入谈,就感慨了几句,话题就转了。
; W) X. m0 l; B我倒是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 L) A" m2 k [' p杂志究竟该办多大分量?我不指价钱,指厚度、页码。
( |: G) o+ k1 _. ?我很喜欢图书收藏,收藏图书和收藏酒一样,酒是饮品,最终还是要喝的!书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最终是让人阅读的!
8 \$ `8 ]% ~2 s8 l杂志也一样,你每月一期,究竟需要有多大的分量,是要参考我作为一个读者每个月能最大限度的消化吸收多大分量的“文化食粮”!
% y. R" m6 O- }% C我手头置放的几本书里,只有最近这个《书法清口》是打算一页一页一行一行细细阅读的,其他的,都是因为我只需要其中的某一些章节。就像《辞海》,它是一种工具,我们不会有事没事的像读小说一样去读《辞海》。
% Z) Y, q9 Y6 z \# o《书法》也一样,很多人都只是看其中某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一页不落照单全收的,我估计不多,我就不是。
1 T* Q1 h* H3 \( `照此说来,改版后的《书法》份量恰到好处!# b G. M# I8 H
不能再厚了!! ?: B. J! ]- g
七7 C% l* E N1 O: L* @9 y
《办展和结婚》是另一篇“十佳”候选篇目。
) S. {5 B4 e: m% d8 ]% y: w" ?这一篇入围,是因为他直言不讳谈中国美术馆。
' s1 T' _# l% _中国美术馆是个什么地方?您能想象他的博大与宏伟吗?您去过吗?您想过有一天自己也能在这里开个展吗?可以肯定的说,几乎每一个舞文弄墨或者能拿起毛笔画笔耍两下的,没有一个不想的!别说那些光“艺术简历”就能打满好几页4A纸的大腕,像咱这样连苏黄米蔡颜柳钟王究竟是何方神圣还闹不明白的菜鸟都想象过有一天也能在这里被两个花枝乱颤的窈窕淑女搀扶着原本可以走得好好的自己上台为自己的个展挥舞剪刀,您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为什么相信?你懂的!中国美术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国近现代至当代艺术家作品为重点的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1958年开始兴建,1963年由老人家亲自题写“中国美术馆”馆额并正式开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家文化标志性建筑。主体大楼为仿古阁楼式,黄色琉璃瓦大屋顶,四周廊榭围绕,具有鲜明的民族建筑风格。主楼建筑面积18000多平方米,一至五层有17个展览厅,展览总面积达8300平方米,九五年又新建了一个现代化程度极高的藏品库,面积4100平方米。这样一个地方,光说说就让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真要是自己能在那里讲两句并开个展,那种风光,那种做派,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奇妙感觉,想一想就魂飞魄散荡气回肠三月不知肉味更不知今夕何夕!
: V) H8 k9 r( o9 t, X$ Z正是因为有这种神圣的感觉,我最初对那些在这里开个展的书法家画家佩服得五体投地,觉得一般人穷其一生也难以望其项背!后来发现,隔一段日子就会有一个人来开个展,按中国美术馆的官方说法,开馆以来,各种展览已经举办数千场,数千是多少?三千?五千?咱暂且按较保守的三千说,这每年也有60多场。其中的个展有多少呢?这个人家没透露,三分之一不算多吧,那每年也有20多场,50年算下来,来这里开过个展的书画家也该在1000人左右,按最新统计,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225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206人,两下加起来也才431人,即便每个人都来办一次个展,也才431场,还不到理论场次的一半啊!何况其中还有人搞一次不过瘾,过几年还要再搞一次,因为他的“技法”有了创新和变革,要以新的面目示人!这样算下来,来这里举办过个展的书画家也就在300人上下,按书画各半算,来这里办个展的书法家也应该在150人上下,咱再保守一些,就按100位算,对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来说,比例算大么?的确不大!但,现在能在全国真正叫得响的书法家,或者说真正家喻户晓专家百姓均认可的书法家究有多少?太远不说,从人们基本认可的千余年书法史算下来,我们真正记住的书法家有几个呢?《书法》“卷首语”说过,从王羲之到杨凝式,从杨凝式到苏黄米,从苏黄米到后来的祝允明董其昌王铎等等,一千余年的书法史,有这些处于不同时代风尚的书家贯穿了起来!我们那些在中国美术馆办过个展的书法家,有几个配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法家?公众需要知道的是,我们在这里所看到的东西还能不能真正代表当代最高艺术水准?中国美术馆是不是为每一张“入场券”都设置有条理分明的门槛?什么样的人达到什么水平才可以在这里办展?
+ s+ c1 ]" u; }' p; ~0 [% c, D% q1 O八
+ S: U: z' U2 {# s% {; W! y" V除了徐建融,林岫应当是《书法清口》里提及最多的“业内人士”。' L* ^. v6 N( n9 s
胡先生的《书法清口》在做“卷首语”时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可读性。# m1 Z/ ?# S. y5 A' g
我承认全中国的大学里面比于丹易中天阎崇年有学问有修养的多了去了,可为什么最后脱颖而出的会是于丹易中天阎崇年?
5 F) M6 @4 p: A4 I+ S我承认全中国书法界比胡先生的理论基础深厚的也绝对不在少数,可为什么偏偏让《书法》的“卷首语”占尽风头?
T5 H3 h5 O2 X* [ ~$ R0 f3 l一个原因:表达方式!我看胡先生的艺术简介里没有从事过文学创作的经历,但“卷首语”自始至终都具有很深厚的文字功底,同时显现出胡先生高超的驾驭文字的能力。
% Q& h8 l3 X2 H0 x/ `比如对林岫先生的描述,《书法清口》里就几个片段,就让一个学养深厚德艺双馨仗义执言的“沪上名流”跃然纸上——
, ?0 y* R, S7 i- v9 ~其一,第164页:针对这个现象,林岫先生的一句话说得最形象最到位:“这些人平时大鱼大肉都吃饱了,还要来抢我们的小米粥吃。”; T& u) p# {$ o. W/ u8 X
其二,第58页:她说与其掏钱开研讨会让人对着你讲好话(这让她挺难受的),还不如出本集子让朋友分享一下你的快乐,自己也想退出江湖了,写文章讲话得罪不少人。其实讲真话不容易,这比整天说好的好的对的对的是的是的之人强上一百倍,因为你很真诚的把你要表达的东西说出来了,艺术家就需要这种品质。真诚是一种美德!
& T! U/ F9 Z4 V! d, A" n. o九
+ V% Y' q! Q( E5 S. Q9 D胡先生《书法清口》里有两句话我印象深刻,一句是:我以为在这世界上不太靠谱的事情就是出个人作品集!(第202页)
0 g# `; {3 Y1 U. Y! p" q看到这句话的第一眼,我差点叫起来! u' Q- B- {1 U! M) w% `' t
英雄所见略同啊!几年前学生就这样反复嘀咕过,可惜人微言轻,饭局上偶然感慨两句也早已无人记起。
1 q( ~) ?0 Z' I7 X0 j k: w2 _出书也是一般人春心浮动蠢蠢欲动的事吗?搁以前,咱也这么想,白纸黑字一厚本,是闹着玩的吗?咱小的时候,一想到出书,脑子里就闪出巴金茅盾冰心鲁迅什么的,如果再时尚点,说不定还会想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大仲马小仲马之类,即使把脑子累劈也不会想到隔壁二丫一梦醒来都会冷不丁的出本小册子!更让人傻眼的是,人家不但出了,还真找了个人物出面捧场,大笔一挥,序啊跋啊之类满纸之乎者也。要说也不奇怪,这都嘛年月了,市场经济啊,大家都是平等的,嘛人都有扬名立万的权利,你章子怡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国际明星大腕,不但横扫欧亚如卷席而且在好莱坞横冲直撞不商量;我“芙蓉姐姐”也可以花枝招展招摇过市引无数英男伟女竟折腰,不但一夜成名座拥香车宝马而且也可以面对雪片似的片约优雅的转过身去不理不睬!所以就觉得,出书也不应该神秘,倪萍可以出《日子》,白云大婶当然就可以出《月子》,黑土大叔当然也就可以出《伺候月子》,以此类推,他三叔二大爷五姑六舅子当然就可以出《月子传奇》、《月子奇遇记》、《月子的故事》、《坐月子的日子》、《老子、儿子和月子》等等等等。如此这般,你说咱小老百姓出本书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 D2 U; H# o
如此这般,能写一手好字(权当是好字)的人把自己写的字印成书有何不妥呢?
' k! i& {% l8 c2 {5 N1 J现在说来,也真是没什么!张悟本知道么?就是在电视上纵横捭阖讲养生说起话来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如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那个,怎么样,现在说人家是个大骗子,可当初给人家出版著作的可是人民日报出版社啊!+ v# M& W7 }8 T7 I
可见,找一家正规的不能再正规的出版社并不是什么艰难的事情。
. c6 E: c) P7 s3 R9 N, D我的问题是:所有出版过个人作品集的人,有几个是出版社主动找上门约稿的呢?印数2000册内,有几本是在新华书店的架子上售出的呢?! ~' g& T" E& G7 P+ \: T. W
还有,文联下辖的十几个协会里,最自负清高、打一睁开眼就没打算正眼看一眼那些不会写毛笔字的人、最自恋、最觉得自己超群出众超凡脱俗、最觉得自己行高于众木秀于林的人数,书协为最!
! J/ U' W7 i4 W9 k你如果有机会和他们一起吃个饭就会发现,他就不屑于和那些不懂颜柳钟王苏黄米蔡的人聊天碰杯!他们眼里,世界上真正配称“人才”的也就是“书法家”了!6 i3 e g7 D* _8 d5 @$ [
这等聪慧之人,怎么在自己的作品集设计上看不出一丁点的匠心独具的地方呢?" c( B; q1 K- f J$ s9 q+ z
有钱的,出本砖头厚的,还觉得不够,就弄出个上下集;没钱的,就凑凑合合出个折页,可怜兮兮的!& H0 o" L) L4 f; J6 r) m
但,无论砖头厚的还是三两片纸的,无一例外的一个格式:吹捧与自我吹捧相结合的序言、作品、联系方法。
z! E& m0 N) H( B7 l晚上没事时翻看过去的《中国书法》,发现他们倒有一种创新,过去插页里不是都发表作品吗?现在还发表作品,只是,添加一些元素:创作时间、创作材料、创作感言、章法构思、内容推介加释文。乍看上去,耳目一新。
& Y( M! z3 O3 j% P0 c ~十4 H4 A G1 y1 M% h& p/ x
印象深刻的另一句话就是:对一些他根本没资格评议的人物,在网上或者文章中胡乱批评,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姓是几撇几画。(第62页)
2 a0 Y+ s, ?2 F6 k( [" y5 c1 R胡先生的文风一向幽默诙谐,即便亦庄亦谐,也把分寸把握得滴水不漏恰到好处,这次突然间横眉冷对让人骤感突兀!6 `& i6 O7 X( [
胡先生这段话出自《气象》(《书法清口》第59页),因为这句话处在文章最后,所以在看到这句话以后我又重新把先生的这篇短文仔细看了一遍,掩卷沉思浮想联翩!
3 A' L ]: W7 {/ M评价一个人需要资格么?那么,批评家是什么资格?他怎么有权把早已烟消云散灰飞烟灭的古代诸多圣贤拿出来横挑鼻子竖挑眼?
4 m+ G' `( ~9 G7 r# i! w6 ]' O还有,毛泽东能评价吗?中央有那么多专门研究毛泽东的机构,谁批准的?3 z" ^+ z- z! t- B& \
有点意思的是,恰是在胡先生不喜欢随便评议人的这篇不足2000字的《气象》里,胡先生点名道姓评议的人物最多,比如:张丽川、曾国藩、何绍基、于右任、张海、曹宝麟、刘炳森、张居正、文徵明、黄士陵、周杰伦、费玉清等,笑问胡老师:你评议他们的资格从那里来?
4 K& f9 ^& W+ |2 q文章里重点谈到“曹刘”是非,这让我油然想到另一篇涉及“曹刘”的诗词,我们共同看看这个姓辛的滑头是如何评议人物的吧——
! _3 k% R% J7 l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H ^4 H/ S& Y8 R* z
十一; K0 s" d1 A- S: h4 `: B w# y
实事求是的说一句,胡先生这本《书法清口》,无论是对蜚声遐迩的书坛宿将或者是刚刚开始“描红”的“新生”,都是一壶具有消热、消暑、解毒、去火、降燥、止渴、生津、强心、提神、醒脑的好茶!3 ^- E7 @ p5 y% u, k: ?. d
由此想到现在的书评或书学理论类的文章。* I9 v6 D" N) ~' a1 m [
张瑞田先生在他的《学术研究的现实担当》里引述著名学者陈方既的话说:“最近全国书学讨论会入选论文过于偏重考证了,当然考证工作需要做,研究书法需要对这些历史有所了解,但是,如果大家都做这些,我感觉这虽不是错了,却是偏了。”* U# k" X; v" w* L; y }& \6 i3 n
陈先生所言极是!
$ ?2 T; y& m' s p3 Q我们不是不需要书学理论研究,书学理论研究也不是不需要去悉心“钩沉”一些陈年旧账,但,如果你整天都纠结于最初是谁说过王羲之的字如“鱼跳龙门、虎卧凤阙”、萧子云的字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荆轲负剑、壮士弯弓”,有多大意思呢?5 b6 Q2 |2 Z+ \" u) r7 z" w7 i
全国书学讨论会已经搞过九次了,第十次的征稿启事业已发出,每次讨论会结束都会编辑出版一本厚厚的论文集,笔者手头就放着几本。这些书究竟有多少人秉烛夜读?慢说是那些从来不碰笔墨纸砚的人,即便像笔者这样的书法票友,也不会天天去翻这些生涩拗口的东西呀!真正能够三言两语就把事情和道理说开的,就是胡先生《书法清口》这类图书了!- j1 t4 P5 Z/ n/ F4 @" Z
科学就追求简单!现在书坛不是有很多“大师”吗?古今中外,“大师”的任务和能力就体现在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启功老就不止一次的说过,他的书法就是玩!老人家所研究的任何一门艺术都处于“大师”水准,但他的东西又似乎妇孺皆知,无论字画还是文章,没有一样会让人如坠五里雾中,说通俗易懂老少咸宜童叟无欺可能有些不妥,但他的东西给人带来的享受,老百姓和专家是一样的!在《我心目中的郑板桥》中,他说:“我的腔子里所装的郑板桥先生,却是一大堆敬佩、喜爱、惊叹、凄凉的情感。一个盛满各种调料的大水桶,钻一个小孔,水就不管人的要求,酸甜苦辣一齐往外流了。”你听听,就像小学生课文。
7 S& ~9 E: g s) }. S经济学再高深,说白了就是研究“成本”和“供求”!; }2 t7 V4 h. ?
心理学再拗口,说白了就是探讨“心态”和“平衡”!
( c* X3 M _' J8 b: B! D ~; x% [$ |书学呢?如果不想太累,先看《书法清口》。
0 } V! {4 |2 S十二) P- C2 `/ z5 n8 c
艺术就是玩玩,如此而已!
: ]( F. J6 S) v# _6 S; o6 M. J+ D这就是这篇“札记”的总标题。
2 F* Y9 t! m9 E- S2 {! `. n& v觉得不严肃?呵呵,这话不是我说的,是胡先生自己说的,在《书法清口》第187页,语出2011年第四期《书法》“卷首语”《姿媚跃出》。
; V- N( D! e N1 V/ Y$ G我认可这种说法。真正学养深厚的人从不会动辄“研究研究”什么的!您看启功先生,一生都在“玩”。他玩书画、玩古文献、玩诗、玩文物鉴定,尤精碑帖之学,归根到底,是玩国学、玩文化。知道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吗?1978年,66岁的启功先生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2 }3 A1 `& `! [0 q0 }* \$ H
这种寓庄于谐的“大师”风范是一般人能望其项背的吗?2 ]2 N$ a# Y/ o/ r
所以,胡先生说,艺术就是玩玩,如此而已!7 i$ z- }- Y: m6 x# N! G& `% _8 j
这里的玩,不是心不在焉敷衍塞责,而是举重若轻胸有成竹;不是潦草从事不屑一顾,而是深度自信驾轻就熟;不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是洞若观火慧眼独具!
% H5 l" ]2 ^0 o9 c6 U8 B对了,文章刚开始时说过要从《书法清口》中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十佳”篇目!但最终还是决定要放弃“评选”!% ~, ~- y; r6 W) W, ^& z5 c
我估计,“评选”是一个很具中国特色的东西,大家本来都不相上下伯仲难分,但就是有人要人为地把距离拉开,从而让您感受引车卖浆织席贩履与达官贵人皇亲国戚的区别!尽管骨子里的东西都一样!) e& Q% e, C7 s9 b* p! A
电影界有个“金鸡奖”和“百花奖”,金鸡奖是专家评出的,百花奖是观众评出的,但人家就能保证这两个奖项最后的获奖者常常惊人的一致!. X5 _1 y3 c. D7 x7 ?3 y6 f' O) r, Y
书法界敢这样弄一次吗?不敢,我当主席也不敢!因为我自己也知道,书法界的名流是名流评出来的,如果交给老百姓去评,别说做理事主席,恐怕入展都难!
1 U9 A6 n- W& Z4 ?. V0 C& ^下题了下题了,打住!9 k, n% q6 Z* m# P9 {+ C1 I. F" N
文章写完了,书会继续看的!
2 L9 t s/ A P: d- K. T9 q. \/ ]7 \& r;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