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2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2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5891|回复: 76

【经典再现】贺进临汉《礼器碑》作品欣赏(视频、文章、图片 全方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1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4-6-11 21:19 编辑

【经典再现】
贺进临汉《礼器碑》作品欣赏




该贴已经同步到 网站编辑的微博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4-6-14 17:34 编辑

贺进.jpg
贺进。
祖籍河北滦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八十年代书家艺术委员会委员。河北美术学院贺进书法导师工作室总导师、特聘教授,廊坊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兼草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洛阳白马寺佛教文化研究会专家组成员,百度百科学术专家组成员,“八零点将录”八十年代书家提名展召集人。现担任书艺公社网副总编辑,中国画坛网副总编辑,《涉事》杂志执行主编。
书法作品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并获奖,学术论文曾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中国书画》、《中华书道》、《书法报》、《书法导报》等权威期刊。《中国书画》、《中华书画家》、《中国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书法报》等报刊专题介绍艺术成就。
曾出版《八零点将录——贺进卷》、《中国最具收藏潜力书法家系列丛书——贺进》、《贺进书阅微草堂笔记小楷选》等作品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絮叨几句。

上大学期间最喜欢《礼器碑》,每次上专业课都喜欢临上一部分。

说实话,毕业后的几年很少动《礼器碑》,但是看的比较多,所以对《礼器碑》还是“念念不忘”的。前段时间,在河北美术学院我的工作室授课,安排自己上汉隶课程。其实在河北美院上了有三年的课了,上的课比较多的还是小篆课程,其中有过一次隶书课程,教授学生汉代隶书的临摹与创作的转化关系,当时学生的进步是让我有些意外的,都说“教学相长”,其实那次上课我真的从学生身上学到了更多。

我一直认为,《礼器碑》是汉代隶书的极高表现境界,不关乎各位专家给予她的那些荣誉,就是感觉《礼器碑》挺牛的,所以这次给我的工作室学生上课,我是力荐学生临习《礼器碑》的,从《礼器碑》能够学到的不仅仅是笔法、线质、结构等,更应该是汉代隶书的那种气息。我一直对学生说这样的话,如果真正学习汉隶的用笔,汉碑是远远不够的,汉碑告诉你的仅仅是那个时代的造型与结体特征,碑刻的载体承载了更多的信息量,这种信息量具有多种可能性,但都不是原原本本的汉代隶书的用笔方式。风蚀千年,让你有了多种可能的用笔去表现与发扬,但是真正的汉代隶书的用笔而是在墨迹上,汉代隶书墨迹就是汉简,这种用笔的洒脱才是真真正正的汉代风范。这个观点是我一直秉承的。

汉碑的可能性让你有更多的再造空间,所以我临习《礼器碑》并非以碑的视角去分寸比量,也不是以更高深的几何、物理关系去解析他。用笔千万种,适合你的就是对的。但是造型还是要密切关照的,为啥要学?因为她美,美得让你不敢更改半寸,这就是《礼器碑》让你佩服的五体投地的原因。《礼器碑》是有可能性的,这种可能性在于对他技法之外的延伸角度。

临习《礼器碑》的这整整38页纸,是碑阳的全部,至于写的到底咋样,这真不好说,我用这种方式去尝试对《礼器碑》的敬畏,至于到底如何,还希望大家多唠叨唠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4-6-11 20:54 编辑

高妙精准得神采
----《礼器碑》科学学习方法浅谈


文/贺进
   
    “书宗秦汉”历来是被广大书法家推崇的一种学书的方式。秦汉时期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秦统一六国后华夏之域统一小篆书体奉行天下,自始开创了中国文字的“文明”之旅。秦之后的西汉吸取了秦代官定典范书体如《泰山刻石》、《阳陵虎符》等铭文结构谨严的优点,以及秦代隶书中笔道方折易刻易写的长处,综合为一种崭新的书体,称为汉篆。其整齐规矩胜于秦代诏版。如神爵四年的《成山宫渠斜》、初元三年的《上林豫章观铜鉴》、嵩山启母庙、太室、少室三石阙。东汉时期为隶书发展、繁荣时期,东汉盛行立碑刻石的风气,所以在东汉时期的碑刻无论是数量还是风格上都是较为丰富的,东汉碑刻隶书,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字形比较方整,而法度严谨,波磔分明;书写比较随意自然,法度不十分森严,有放纵不羁的趣味。我们至今崇奉为经典的汉代隶书碑刻大多都在这一时期。
    提到汉代隶书碑刻不得不提的一块碑刻就是《礼器碑》,《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碑”、“韩明府孔子庙碑”等。东汉永寿二年(156)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身高1.5米,宽0.73米,四面皆刻有文字。碑阳16行,满行36字,碑阴3列,列17行;左侧3列,列4行,右侧4列,列4行。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增置各种礼器、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事。碑侧及碑阴刊刻捐资立石的官吏姓名及钱数。此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金石家评价甚高。碑文字迹清劲秀雅,有一种肃穆而超然的神采。《礼器碑》的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故历来被推为隶书之极则。后人评《礼器碑》多以“古雅神功”(明郭宗昌《金石史》)、“一字一奇”(清王澍《虚舟题跋》)、“疏秀严密、奇险平正”(清杨守敬《平碑记》)等赞此碑,由此可见《礼器碑》的历史地位与书法艺术水平是非常高的。
    正是由于《礼器碑》高妙的艺术风格与独特的艺术面貌让后学极力推崇,所以对《礼器碑》有了更多的认识角度与学习方法。关于如何临摹与掌握《礼器碑》的方式与方法,如今有很多的书籍及文章进行过翔实的叙述,如对结字方法、造型特征、用笔方式等都有论述,在此关于《礼器碑》的具体点画特征与结体造型等方面不在一一赘述,根据笔者近年来对《礼器碑》的学习方式与体会在此与各位朋友分享。


一、碑版与墨迹的相互转换关系在《礼器碑》临摹方法上的运用。

    众所周知《礼器碑》为碑刻作品,而我们临摹《礼器碑》所用的工具却是毛笔、墨汁与纸张,如何更加还原碑刻的效果与转换碑刻到墨迹方式等问题上应有所阐述。
    首先说碑刻作品的问题,碑刻是书法作品表现的最终艺术形式,如《礼器碑》的形式过程大抵是这样的程序:撰文、书丹、勒石。这只是《礼器碑》的雏形,勒石后呈现的面目与当时书家书丹的原形已经出现了差异,这主要是勒石工匠的技术造成的,要注意当时的工匠识字水平有限,所以当时也出现了刻错字、少笔画等现象,碑刻形成后的重要环节是自然风化,自然风化对我们认识原碑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字口模糊,笔画臃肿等现象就出现了,这让碑刻又有了一定的差异,最后环节是碑拓,从碑刻做成拓片,此时我们看到的就是经过勒石、风化、碑拓三个环节之后看到的作品,所以我们学习《礼器碑》更多的理解应该是学习拓片,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礼器碑》原形。
    这就涉及到临摹方法的问题,我们到底如何还原《礼器碑》?对着字帖一笔一划去“做效果”?还是应该真实还原最当初“书丹”时期的《礼器碑》?碑版到墨迹是临摹碑刻的重要过程,笔者认为,临摹《礼器碑》,从碑刻看到的仅仅可以学习字的结体特征与点画的精准位置关系,真正通过《礼器碑》去还原汉代隶书的用笔方式,如果从碑版上去学习远远不够,甚至会离汉隶真正用笔越来越远。所以追寻用笔方式就要寻求汉代墨迹,简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大量临摹简牍去揣摩汉代隶书的用笔方式。例如我们看《礼器碑》中的横画起笔处,大多是方笔切入的,但是通过简牍的横画看到,大多数的横画都是圆转入锋,且逆锋入笔较多。关于还原碑刻的残破线条问题,笔者认为不必刻意,如果能表现出来就自然书写,但是尤其是长线书写中还是以自然书写为佳,不必刻意抖动或者颤掣。
    我们临摹《礼器碑》还原的是本质上的原形,应该摒弃造作、故意为之等方法,碑版到墨迹书写,自然为上,造型特征通过对原碑的观察去认真揣摩,用笔方法要借鉴同时代的墨迹去学习,这样才能从碑版中汲取更多的元素。


二、用笔节奏变化在《礼器碑》临摹方法上的运用。

    “节奏”在书写过程中也非常重要,但在书法理论阐述中更多的是形容行草书体,行草书由于是快速的书写方式,速度取决于快慢关系,所以节奏也在这样的书体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其实在隶书书写中也是讲究“节奏”的,我们看《礼器碑》的用笔特征,明郭宗昌这样说道:“星流电转,纤逾植发”,由此我们可以理解《礼器碑》的用笔方式是快慢相间的,我们看《礼器碑》中的”青”字的横画,起笔处较轻,中间行笔逐步加粗,最后的波磔按笔动作夸张,后又呈“雁尾”飘逸之势,再如撇画,入笔处圆转入锋,轻挑翻笔后左转按下,迅速出锋。我们通过这样的分析能够看到《礼器碑》的快慢变化关系。通过对《礼器碑》点画的分析,在书写横画时一定要掌握节奏变化,起笔轻盈,行笔可以加快速度,收笔处缓慢按笔,最后轻盈出锋,这就是节奏在点画上的表现。
    如果从整个字的表现上我们也应加入节奏变化,通过节奏表现形式去呈现《礼器碑》的线条粗细对比,结体上的疏密关系,字势上的开合关系,多种关系的表现通过节奏去表现有利于我们对《礼器碑》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运用多种用笔方式去表现《礼器碑》。

    正常的书写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用笔方式分类:正方向、反方向。所有的用笔方式如果从方向性来讲只有这两种,这样的分类似乎更好操作。所谓的正方向就是我们书写的最佳状态,容易表现、容易完成的动作,如左至右、上至下,这就是正方向的用笔,这样的用笔无论是起笔还是行笔、收笔完成任何动作都较容易。而反方向就是难以表现及完成的用笔方式,如右至左、下至上。在线条具体表现上如撇画、反点画、回勾画等等,当我们书写这样的笔画时动作较难以完成,甚至是不能完美表现出来。
    《礼器碑》的点画、线条涵盖了所有的用笔方式,如果以常规的用笔方式去完成某一笔画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笔者建议应运用多种用笔方式去书写,甚至可以打破常规的书写方式。如果想还原碑刻线条的残破效果,除了上文提到的节奏变化,当然也可以采取反方向书写方式去表现,笔在纸面上产生摩擦,自然会出现残破。如果采取正方向书写,通过提按变化、转换笔锋等方式,也能达到意外效果。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去查阅林散之临摹的《礼器碑》,林老临摹作品的用笔方式是多样的,除了线条的入纸的效果外还在线条的丰富性上有很大的突破,这有利于理解我们临摹过程中用笔方式的变化。


四、精准之上的精准临摹运用在《礼器碑》上。

    临摹的方式可以分为对临与意临,对临方式既是对于初学者需要掌握的第一环节也是对于大多书法家日课的必要环节。所谓对临就是精准的临摹,从点画、线条、位置、结体、章法等方面都要做到精致入微,只有采取这样的临摹方式才能从临摹对象中汲取必要元素,为创作积累艺术要素。
    到底什么样的临摹才算精临?或者说做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说是达到精临的水平呢?我们以《礼器碑》为例,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礼器碑》的浑然天成般的气韵,我们可以查看《礼器碑》全碑效果图,气韵就在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体现出来,通碑过后就是要观察每个字每个笔画了,观察对于临摹非常重要,碑刻的信息量都在字里行间表露,我们需要的是要观察出来,怎么观察?也有方法性,首先看整个字到底呈什么样的几何图形,可以将字的外廓点连线去观察,我们发现《礼器碑》的字大多都呈正三角形,这就是掌握精临的第一步,要大体观察字的图形。第二步就是要看字内的横线和纵线,一个字到底多少条横线?横线的角度如何?波磔关系如何?再去观察纵线,同样的道理,我们能看到横线的位置关系和纵线的位置关系,通过观察你会发现其实《礼器碑》的每个字的笔画都没有平行线,《礼器碑》的字态美就体现在微小的俯仰、空间大小的地方。第三部是要看每一笔画的位置关系,通过每一笔画的长短看细微变化。这就是我们精临过程中观察的几个方面。下面我们具体举例来阐述。
    “皇”字观察方法:我们通过外廓点连线能够发现这个字是正三角形,整个字共有六条横线,四条纵线,三条横线三条纵线组成“白”字,“白”与“王”的关系是上紧下松,“白”字横线第一条成水平方向,中间横线右部上翘,底下横线又是几近水平,下面“王”字中所有横线右侧都是微微向下的方向,纵线表现上我们看到最上面的点是右斜方向,中间两条纵线是上开下合,最下面纵线是左斜方向,最后看线条的粗细变化,最重的线是底部的横线,最轻的线是“王”的两条横线。通过所有的观察我们落笔前就应该明确注意要点:字形呈正三角、横线方向有变化、纵线方向俯仰有度、线的轻重要注意。注意到这几点我们动笔去写应该说就八九不离十了。
    临摹讲究精准,无论是点画关系还是用笔方式都要精准,只有做到临摹上的精准才能更好地去还原碑刻的各种关系。尤其是《礼器碑》,更应该做到精准,读帖做到“精致入微”,动笔临摹也做到精准那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去运用字法与章法。
   

    《礼器碑》以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等书风被推为汉隶之“极则”,我们在学习《礼器碑》时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一字一奇”是《礼器碑》最高妙的概括,通过对《礼器碑》的分析我们能深刻领悟汉隶的高水平艺术表现,在学习其它书体上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视频欣赏】
贺进临汉《礼器碑》示范视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再现】
贺进临汉《礼器碑》作品欣赏
_DSC000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再现】
贺进临汉《礼器碑》作品欣赏
_DSC000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再现】
贺进临汉《礼器碑》作品欣赏
_DSC000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再现】
贺进临汉《礼器碑》作品欣赏
_DSC000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再现】
贺进临汉《礼器碑》作品欣赏
_DSC000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