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129|回复: 4

"我襟怀古"鲍贤伦书法展新闻发布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8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我襟怀古——鲍贤伦书法展”2014年6月12日至24日将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这次展览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馆、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化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浙江美术馆承办。这是鲍贤伦先生第一次晋京书法个人展,100多幅精心谋划创作的作品,构建起 “志于道”“敬于事”“游于艺”三个主题板块,全面展示鲍贤伦先生几十年来在书法领域的思考轨迹与探索成果,形象勾勒出作者志趣、事业、审美的人生“三角架”。鲍贤伦富有人文意味的怀古情结与极具艺术个性相融合的“最入古、最风格”书法理念在这次展览中得到充分彰显,使得该展览筹备伊始就引起文化艺术界极大关注。

鲍贤伦研习书法四十多年,传承与创新、思考与实践,都非常花力气,在当代盛年书家之中,是一位既有历史情怀,又有当代意识的书法探索者。书法探究勤恳、专精,尤其在隶书艺术方面,呈现出他在把握规范尺度与表达艺术性情方面的控制能力,尽情地让书法观念、技巧、形式交织互动,借助简牍考古新发现,打开一片新的隶书景象。鲍贤伦这次展览是自己几十年书法梦想追求的一次公布,不仅对自己创作艺术作一次系统呈现,也趁机对自己的书法观念作一回梳理。

“我襟怀古”展览主题摄取晋人诗意,学界硕儒饶宗颐先生为题展标,鲍贤伦先生援以寄托自己的书学旨趣,用来昭示自己几十年来书法追求路上对于“入古”的穷原竟委,对于“风格”的矢志不渝。

所谓入古,就是对古典书法资源的解读能力、把握能力、转化能力。入古不仅仅是手段和过程,也是目的和习常。入古程度决定出新能力,入古的过程即是出新的过程,它们是同体同步的。最风格是指当代书家主体意识和实践体验。风格不仅仅是形式倾向,更是一位当代书家应有的抱负和责任,也是生存于当下、耕耘于书法的价值体现。当代书法家既不能仅仅是一位没有深厚法度根基的率尔操觚者,也不能仅仅是一位传统书法技艺的抚弄者。历史上的代表性书家,无不具有各自的“当代性”。书法到了今天,应该具有时代特征的生命形态。当代书家理应充满历史情怀地在书法中灌注历史气象和生命气息,真正能担当书法的传承与进化,这应该成为书法风格创造的动力,也是把握书法当代性的依据。最风格除了艺术性之外,还包含了思想和情感。这次展览设置“志于道”“敬于事”“游于艺”三个板块来烘托“我襟怀古”主题,也试图运用书法储存具有个性特征的生活、生命信息。

“我襟怀古”不单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在建立与古典的对话沟通中创造风格,把具有当代意义的书法主体性,灿然写在自己的襟裾之上。
展览最大看点无疑是主题作品长35多米、高4米的巨幛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该巨幛将环绕陈列于中国美术馆中央大厅。鲍贤伦创作中深情表达了对陶渊明高志远识和中国士夫精神的仰慕,用作者最具感染力的隶书体势和金石气、书卷气兼具的笔调,艺术地解读古典,抒发胸臆,唱响“我襟怀古”展览主题曲。

《我襟怀古》鲍贤伦书法作品集在展览期间同步发行。该作品集包涵展览全部作品,并补充大量文献资料,与展览互为表里,全景式反映作者更加丰富的书法信息。作品集由原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及知名学者龚鹏程先生作序,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鲍贤伦,1955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鄞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隶书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文化厅巡视员、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曾任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浙江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自幼喜爱书法绘画,年轻时先后师从徐伯清、姜澄清、陈恒安诸先生,系统研习传统书法和书史书论,于战国汉魏之际简牍、碑铭隶书用功尤勤,逐步形成浑穆灵动的隶书风格,成为当今盛年书法家中最具现实影响、最有持续潜力的书家,是隶书创作探索领域成果卓著的代表人物。



新闻发布会现场发言纪要

主持人(浙江美术馆副馆长斯舜威):《我襟怀古——鲍贤伦书法展》的主办单位是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馆、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单位是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浙江美术馆。从2012年的“梦想秦汉”到即将举行的“我襟怀古”,鲍贤伦先生经过六年的积累助跑,即将完成一个大跨步的飞跃、腾跳,对他个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展览活动,对当今书坛而言也注定是一场引人注目的具有引领意义、风标意义、示范意义的重要展览。从创作过程来看,刚才大家又一次欣赏到了鲍贤伦先生大气磅薄的现场书写。从整个创作过程来看,我个人觉得这次展览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书法展览的范畴,始终贯穿着文化思考,对当下的书法发展和文化复兴都具有值得我们深思的效应。在座的媒体朋友,书法界同行,一定非常关注这次展览,鲍贤伦先生也一定有很多感受感想,这次发布会既是展览之前的通气会,也可以是小范围的宽松的探讨活动,下面我们发布会正式开始。我先介绍一下在主席台上的几位嘉宾。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隶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文化厅巡视员,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名誉院长鲍贤伦先生,浙江美术馆馆长马锋辉先生,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雁君先生。下面我们先有请马锋辉馆长,也是这次展览的承办单位领导马锋辉馆长介绍本次展览的组织情况。

马锋辉: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刚刚鲍老师现场书法的创作,来了一些书法界的朋友,欢迎大家。我也代表美术馆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书法界的朋友一直以来对浙江美术馆,对鲍老师赴北京展览的关心关注和关爱。谢谢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安排我介绍鲍老师赴北京展览的组织情况。我想从这样几个方面给大家做介绍。首先,在介绍这次展览之前我想跟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近几年来鲍老师的个人作品展览情况。在见面会之前我稍微梳理了一下鲍老师近几年的展览大致有这样几个,一个是2006年1月1号“梦想秦汉——鲍贤伦书法展”,在杭州的恒庐美术馆举行,这个展览是90余件作品。这个展览也是我本人对鲍老师的书法展览印象最深的一个,这个展览让人品味到了鲍老师他不是机械的去延续经典的一种模式,而是在追本溯源,寻找自己独特的个性的一种风格,也写出了隶书的古雅之美,激荡之情,也表达了隶书的这种文人气息。这是这个展览当初给我的印象。2008年的9月6号鲍贤伦书法展在宁波美术馆举行,这个展览展出了60件作品,展览了当时一些比较典型的作品,反映鲍老师对当代当时的艺术思考和实践。2008年的11月3号,“我襟怀古”鲍贤伦书法展在桐乡君匋艺术院举办,这个展览作品40件。2009年6月6号崇善守正鲍贤伦书法邀请展在平湖的陆维钊书画院举行,展出作品大概也是在60件左右。到今年的2014年6月,新的一个展览将登场中国美术馆,今天也是这个展览的一个新闻发布会。

在这个展览之前的一些规模都不大,刚才我都报了数字,90件、60件、40件、60件,作品也不多,但是印证了鲍老师的一句话。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因为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中国有一位古人,他的名字叫愚公”,他说“不管你愿不愿意,写字就是采集古代的矿石,放在现代的炉里冶炼,能炼出真金,纯度又高,那就叫功德圆满”。这是鲍老师的话。那么从以前的这些展览当中,作品的每一件里面都透露出我们鲍老师,鲍贤伦先生,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理想抱负、辛勤艰辛,还有丰硕成果。这次这个展览,北京展的,主办单位、时间地点刚才主持人已经说了,我这里不再重复。

关于展览的主题和结构,展览的主题是四个字“我襟怀古”,这四个字是鲍老师从晋人的诗意当中汲取而来的,并且有饶宗颐先生题为展标,鲍老师以此寄托他的书学之趣。这个是主题。结构,展览有“志于道”、“敬于事”、“游于艺”三个板块来组成,无论从展览的主题和展览的结构上来说,展览一方面昭示着鲍贤伦先生几十年以来对书法艺术的思考和对书法艺术的创作实践成果,另一方面也形象的勾勒出了鲍贤伦先生的志趣、事业和审美的人生状态。因为主题是“我襟怀古”,展览对鲍贤伦先生富有人文意味的怀古情节的入古和极具有艺术个性的风格相容在一起。我归纳起来他的一种创作状况和创作追求理想我觉得是这样,对入古穷追不舍,对风格始终不渝,彰显出一种文化人的责任和意义。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鲍老师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不仅仅是单位的人,不仅是组织的人,还是家庭的人,还是社会的人”。所以我想展览的同时也是鲍老师试图运用书法在组成具有鲍贤伦先生个性特征的生活和生命的信息,体现出一个文化人的胸怀和贡献。这个是整个展览的主题和结构。关于展览的作品给大家也做个简要的介绍,整个晋京展览展出作品会超过100件,刚才大家所看到的这个现场创作是八个字,叫“玉壶买春,赏雨茅屋”,这件作品的完成标志着鲍贤伦先生晋京展览作品创作的圆满结束,这件是为北京晋京展览创作的最后一件作品,这件作品已经圆满结束。再一个,我们现场整理的,我们大家面前的这件作品是整个展览当中最大的一件作品,高4米,宽,也就是长,有35米,这件作品是根据中国美术馆中央圆厅量身订做,也就是鲍老师为这个展览专题创作的一件大的作品,气势恢弘。展出的作品主要是通过纸本书写的隶书和篆书为主,也有通过金华的婺州窑,那种陶瓷器上书写的作品也会参展。100余件作品将会完美的呈现在中国美术馆中央圆厅和8号、9号两个厅,总共是三个厅,也是中国美术馆最显赫的展览场馆。

在这个展览的开幕和展览期间会同时发行“我襟怀古——鲍贤伦书法作品集”,整个展览的组织情况我就简单的介绍,等一会儿我们再请鲍老师,他还有一些创作心得和组织情况可以再做补充。我就介绍这样一些情况。

主持人:下面有请承办单位领导,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雁君先生介绍鲍贤伦先生的艺术成就。

赵雁君: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我对鲍老师非常清楚非常熟悉。首先,鲍老师有两个“不容易”。一个到北京搞这么大型的展览不容易。第二,今天最后一件作品完成的时候让新闻媒体一起来一个发布会不容易,为什么?我们大家印象当中的鲍老师一生当中为官的低调,为人的低调,做事从来不张扬。当然今天这个也不是张扬,而是在展览的过程当中能够让各位让民众让书法爱好者、书法家们能够更完整的了解鲍贤伦的书法艺术,我是这样理解我们今天这个活动的意义。

事实上前面斯馆长在介绍概况的时候对鲍老师的艺术成就艺术定位基本上已经做了一个很好的描述,我想可以用这四个字来对他在当前书坛的一个定位,“领袖群伦”,也就是当今中国书坛领袖群伦的一个人物。从两个层面:一个是工作层面,一个是艺术层面。工作层面,浙江书协在鲍贤伦主席的领导下,可以讲,中国书坛看浙江,我们非常自信。鲍老师是我们的领袖人物。第二,从艺术层面,什么叫秦汉风范,或者什么叫秦汉气派,事实上刚才现场八个字大家已经能够感受到。我更具体的来描述,当今中国书坛里边,特别是在艺术风格层面里边,鲍贤伦的隶书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开宗立派。如果针对历史来讲,可以“别开声面”,这四个字还是有讲究。为什么呢?对历史来讲他没有开宗,因为他这个风格完全是从秦汉过渡过来,综合了秦代跟汉代两个大的框架下面产生了当下的鲍贤伦书法风格,我可以讲“别开声面,别开一派”。在当代的角度完全可以立得住叫“开宗立派”。

事实上刚才马锋辉介绍了在前几年里面搞过的两个展览标题,一个叫“梦想秦汉”,一个叫“我襟怀古”,你们大家马上可以联想到他的未来跟他的学者风范,那么的低调。如果我要给他今天这个展览取名,可以叫“纵横秦汉”,自我标榜为大师的人物可以这样称,但是他不会,他说“我襟怀古”,还是对古人念念不忘,实际上表明了他的整个书法的艺术历程。“梦想秦汉”,一语道破了鲍老师对于书法艺术道路过程当中的取法对象。“我襟怀古”,作为一个艺术家,更加综合的表达了鲍老师对于古人的敬畏,对于古人的尊重,这个就是我们当下书法家的一个基本精神。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与众不同的在哪里呢?与众不同的在于为我所用的借古开今,这个不容易。有时候大家在看他的艺术品的时候被弄的云里雾里,实际上作为书法家也好,作为画家也好,特别是在一个艺术发展过程当中,我们都离不开古人,一辈子都离不开古人,所以叫“与古为徒”,没有办法,应该这样。但是关键在于对待与古为徒的过程当中怎么样为我所用,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达到借古开今,也就是对于前面四个字的再一次说明。

我也介绍一下当前中国书坛的发展现状里边,从书体的表现方式表现现象当中,篆书、隶书作为风格意义上来讲是最难的一种书体,现在为什么行草都是大量的书法队伍,而作为隶书有高超艺术水平的人物几乎是凤毛麟角。所以说我们从书法的艺术风格层面上来讲,特别是隶书这一门类的艺术,可以讲,鲍贤伦先生完完全全是领军人物。现在这个领军人物太泛滥了,说到谁都是领军人物,刚是茅庐的也称为领军人物,什么叫做领军人物,领军人物要领风气之先才是领军人物。鲍贤伦的隶书在领中国当前书坛的风气之先。所以我把鲍老师的定位,特别是艺术层面的定位,用这么几个简单的词语来描述。谢谢。

主持人:谢谢赵雁君先生,他讲的非常精彩,高屋建瓴的从整个当代书坛的高度来分析鲍贤伦先生的书法水平,话不多,但都非常到位,我听的比你们方便多了,是老乡。讲的非常到位,特别是我非常赞同他的八个字的评价,一个是领袖群伦,还有开宗立派。领袖群伦是站在鲍贤伦先生从文化追求方面来讲,这不单单是书法,因为书法本身有文化,所以完全当得上“领袖群伦”四个字。开宗立派,我们刚才也看了,这个隶书在当代独一无二。有一次我看了现场创作,我自己有个想法,我这个话跟马馆长他们都讲过,任何大家都只能有其一,而难以有其二,很难学,一个人到了一个高度之后那个地方只能有一个人待着,你真要站上去就很难了。所以我完全赞同八个字的评价。媒体朋友想要了解更多的情况,下面是提问环节,请大家自由提问,请鲍贤伦先生,包括承办单位的领导现场解答。

杭州日报记者郭玲:鲍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您,这次主题的三个板块是怎么设计的?

鲍贤伦:我们做书法展有一个文字内容选择,文字内容选什么,可以选古代的诗文,也可以选自作诗文,都可以,我选择了用古代诗文作为创作的文字内容载体,因为我选了一个展览的主题叫“我襟怀古”,你这个怀古是古什么呢,我觉得我们传统的文化理念中最主流的是士人的那种人生理想,志于道,那是一个很理想的东西,一个信念的东西。敬于事,他为社会承担责任,承担工作。游于艺,他同时做一些艺术的实践,艺术的追求。这三个部分可以比较好的反映儒家的整个人生理想。所以我用这个来结构整个展览。当然,同时这个结构能够比较好的反映我作为一个当代人,对于我的人生理想的某种同构。所以我用了这么一个结构。

杭州日报记者郭玲:那么刚才的8个字会放在哪个版块?

鲍贤伦:这个会放在第三板块,游于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我们传统美学非常经典的一个名著,他《二十四诗品》里边有一品叫典雅,这是典雅最前面的两句。

凤凰书画网记者柳青凯:我是来自北京凤凰书画网的记者,我想问一下鲍老师前段时间写了一篇“我襟怀古就是最入古、最风格”,这六个字,鲍老师希望您就这六个字,对媒体,对社会,做一个您简短的描述。


鲍贤伦:谢谢,这个话题我想了好多年了,但是敢于说出来就是最近的事情,上个月才说出来。书法艺术最大的问题就是创作者对于古代的优秀的整套审美理念、技巧、形式,不做深入研究,自己在那里写,不断的重复,这样的现象非常的普遍,一些书家在获取了一定的书法技能以后,就不再做更为深入的探究,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所以我反观自己,如果不是时刻的提醒自己,鞭策自己的话,也容易犯这种毛病。所以我在大家都承认的都有共识的“入古”问题上加了个“最”字,常人一般做不到的你要能做到,这是一个努力的方向。但入古的过程确实也同时存在着一个把自己消解掉的可能,这个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觉得在入古的同时应该把主体性放在突出的位置上。那么主体性的最好的成果是什么呢?传统的书法艺术在当代的主要的存在价值在哪里呢?应该就是审美新经验的提供,审美领域的新拓展,这种拓展只有一条路,就是风格。古人没有开拓的领域被开拓出来,古人没有形成的经验你提供了,让人家觉得耳目一新,同时又是和我们的传统是一脉相承的,是合理延伸的。这是一个理想,入古不容易,风格更难,我前面加上了两个最字,那就是难上之难。这六个字讲出来是很响亮,但是实践它将会“命定”地让我未来的人生充满求索的艰难。谢谢。

新华社浙江分社董芮:鲍老师您好,我觉得就我对艺术的理解,艺术是要走向自由的,自我的东西,怎么把它和群众联系在一起,您也说过,人是社会的人,怎么样让所有的人都能理解,起到一种正本清源的作用。我觉得像这种书法到最后境界应该是自由的那种,率性而为,自我的成分在里面,办展览怎么能联系到群众,让大家也能看到这样的艺术,或者让大家觉得这种艺术是。


鲍贤伦:很现实,你这个问题可以我一个人来努力解决,也可以把它分开来解决。对艺术家来说,他的艺术作品的创造性价值不在于大众化,不在于大家都能理解,而是他要提升新高度,他是一种引领,那么这个引领以后就有一个风险,似乎和普通大众拉开距离了。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我看有两个办法。一个我们有书法家协会,我们的工作把社会的需求、大众的需求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上,做出种种的安排来满足这样的社会需求,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书法家协会主席的一个方面的责任。我们一年为老百姓、为书法村要写多少,对联、下乡服务,这是一个方面。如果没有这方面,我这个书法家协会主席去北京办一个展览,我怎么下得了决心,怎么能够安心的去。我当书法家协会主席今年已经是第四年了,第四年了我才敢做这件事,因为这件事已经不是我个人的事,而是我们整个协会核心团队在中国书坛的形象问题,书法大省一步一步走到现在,我必须出阵了,我要书坛看到在篆隶当今的实践是怎么一个水准,怎么一个思路,可能走到哪一步,这是我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我可以做的更好一些,比如说这个展览出版物,我们现在做了一个大本,还做了一些小本,这些小本会比较注意一些读者普及的理解方面的考虑。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在展厅,在美术馆做一些讲座,或者有可能我自己去讲解,如果有这样的设计的话我也会做。

你提了一个好问题,我回答的不够好,很抱歉。

浙江经视频道记者柯兰兰:您好,大家都知道鲍贤伦老师的作品展出,这么好的一个展览,我们浙江美术馆,我们这类的在杭州市里能不能看到这种展览,浙江美术馆有没有这种计划,鲍贤伦老师的展览在浙江美术馆举行。


马锋辉:你问的是鲍老师展览在北京展出之后会不会来杭州,这个是必须的,为什么?因为鲍老师这个展览不仅仅是他个人作品的展览,这个展览是浙江应该做的展览。我刚才也讲了,这个展览不仅仅是展示了鲍老师他对书法艺术的一种思考探索和他的一种成果,同时也展示了他运用书法来记忆来陈述具有鲍先生个性的生活、工作、审美,甚至于生命的一种气息。那么好的展览在浙江办,这也是充分体现浙江书法的一种高度,也是体现我们雁君兄讲的,全国书法大省强度的展览,我们要做。当然不会在今年做,因为今年刚好是建国65周年,在下半年我们的主要展览是浙江省的建国60周年庆祝作品展览,全国画展展区的展览。所以我想鲍老师的展览应该会在明年的春天和大家见面,让我们拭目以待。

钱江晚报林梢青:我想问一下,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有这么大幅的作品,是为中国美术馆中央展区展示的,因为现在这种大的展厅,我觉得这样的创作对书法家来说也是比较艰难的,特别是对于您个人风格来讲,篆隶,我不知道您个人怎么看您的书风和当代史学里面会不会存在一些矛盾,或者说是现在书法需要去解决的一些问题。我不知道您是不是解决了这些问题?

钱江晚报林梢青:我想问一下,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有这么大幅的作品,是为中国美术馆中央展区展示的,因为现在这种大的展厅,我觉得这样的创作对书法家来说也是比较艰难的,特别是对于您个人风格来讲,篆隶,我不知道您个人怎么看您的书风和当代史学里面会不会存在一些矛盾,或者说是现在书法需要去解决的一些问题。我不知道您是不是解决了这些问题?


鲍贤伦:当代书法的生存状况和古代确实有很大的不一样,我们平时的创作一般都是在案头上做,书房里做,比较文人化。现在这个展厅是越做越大,如果我们原来的条幅、立轴、对联放进去不成比例。所以从现代展示的需要,确实是要对环境充分的尊重,和作品融为一体,于是就催生了这样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创作与传统的创作方法显然是很不一致的,对我个人来说,我觉得一般的书家不到万不得已也不需要做这样非常特殊的努力,只有你办个展,中国美术馆给了三个最中心的厅,一个豪华的排场,你总要对得起这么一个环境。所以我是从去年到今年一直在谋划准备,来适应这么一个大尺度作品的创作。但是书写以后我倒是有一个新的体会,书法从根本意义上来说,书法本体的终结就是生命本体,这个话讲的是太好了。在这里,艺术本体与生命存在贯通为一。我在写这幅作品的时候倒是有了一次形而下的体验。传统的手指、手腕、手臂已经不足以对付它,你要把你的全部的身体投入进去,你要用超常的情绪兴奋来和它相对应。虽然这样的感受并不是贯通为一的本意,但是它总是一条小小的通道,从形而下往形而上去的小径,让你对这个问题有可能产生一些感悟。它绝不是你的力气大不大,你的腰背好不好,你的步子设计等简单问题。

所以这个问题的提出倒是可以和我们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三个板块的结构相呼应,是关于人的存在,关于人的整体性和书法的对应,也就是我们马馆长反复讲的生命信息的问题,也就是我们雁君主席所说的,尽管他的词用的太重了,我很忐忑,有压力,但是它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写字的问题。这是我的回答,谢谢。

主持人:这个问题提的很到位,因为写这么大是有史以来第一人,确实有很多感受,鲍先生的回答更好,首先把它上升到一种生命的倾注,对书体通过书法倾注出来,问的好,回的更好。下面看看还有没有。

中国书法网车帝麟:我想问一下鲍老师,您创作过程当中遇到了哪些苦恼,印象深的,比较难忘的。


鲍贤伦:谢谢你这个问题,我有个机会说。办个展,就创作部分来说是有意思的阶段,因为只有创作让你和平时不一样,要做100件作品,一个阶段我觉得我已经力气全部用完了,本事全部出来了,到此为止了,我还有那么多的作品创作怎么办,觉得是走投无路。然后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尝试,又一块突破出来,这么一而再再而三,整个过程就是这么穿插起来的。你说你一次一次的进行突围,那种给你的经历感受,它带来的先是沉闷,然后突围以后的兴奋,这种体验真是不可多得,太好了,各位,除了创作,一定要办展览,只有办展览才有这样的人生体会。但是创作这个阶段,我今天最后一件创作完,已经结束了,现在开始和这个之前的许多事情都不那么开心了,要拍照,要装裱,要写请柬,要请人,要联系这个,要联系那个,是无比之烦的,这些烦一般常人是受不了的,这些都是我们的两家承办单位,他们帮我承担了,他们承担我也还是有压力。我相信还有一个月时间, 6月12号各个方面的工作都会顺利到位,特别是我们今天那么多的记者朋友能够到场。这么多年来我参加记者发布会也不算少,都为纯粹公务活动,但是今天是针对我个展的题目,绝无仅有的第一次,而且这么气派的排场,谢谢大家,谢谢。

美术馆斯舜威:精彩的问答,我曾当了13年美术报记者,我给鲍贤伦先生搞一个突然袭击,请允许我也提一个问题。我的问题是,中国的书法大家都知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特定的书体书风,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土壤,是密切相关的。秦汉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鼎盛期,最高峰,我理解你说的“梦想秦汉”、“我襟怀古”这都无不透露出对秦汉文化的向往和关注,你对秦汉关注的不仅仅是书法,还是整个文化。但是这两个题目给我的印象是五个字,可以说四个字:承接,重建。我感到你两次展览所努力在做的一个是承接,怎么样与秦汉承接,对接,还有重建,怎么样利用秦汉文化来重建我们现在的书坛书风,甚至整个现在的中国文化。我的问题是,秦汉的大文化背景,秦汉的精神,与您所追求的书风有什么关联,以及如何承接。当今的书法重建、文化重建可以从秦汉传统中汲取什么养分,也就是如何重建。四个字,一个是承接,一个是重建,关于文化。谢谢。


鲍贤伦:斯馆长决意要把新闻发布会开成研讨会,这个题目是很好,但是很大,我不能全面的来展开,我提一点。我觉得我对秦汉书法艺术的取法追求和现当代的关联度,有一条至少还是有意义的。秦汉艺术的气象和格局是我们当代文化建设中非常需要,书法艺术的研究和实践中非常需要的。为什么?秦汉帝国的气象,和我们改革开放和平崛起的当代环境有着一定的可比性。我们现在的文化建设中,我觉得有一种倾向是要防止,我们在屏弃反对假大空的同时不能又走向一种非常私人的狭小的情趣,去玩味一些小的东西,这种倾向在书法上就是把技巧精细化,而无法顾及其它更加本质的审美的核心的一块东西,顾及太不够。在其他整个社会生活的领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那就更加的普遍,其他艺术在不同程度上都有类似性。


我对书法的实践没法承担起斯馆长说的这么一个宏大题目的整体,那是肯定的,担不起来,但是我至少说我的这个追求还是既符合我们秦汉遗产的状况,也对当代的文化构建有一点积极的意义。谢谢。

赵雁君:这里我还有个补充说明,关于展览。事实上这个展览不是鲍贤伦主席的个人行为,“我襟怀古——鲍贤伦书法展”主办单位是我们省委宣传部、中国书法家协会等,不是拿顶帽子来挂挂,不是从工作层面角度,是我们浙江文化强省建设里边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名家造就计划,精品创作计划里边的工作内容之一。推出鲍老师这么一个展览,并不仅仅是他的个人行为,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整个浙江文化建设里边的举措之一。作为我们媒体写报道的时候要涉及到这方面的工作要求,是名家精品工程计划,不仅仅有个人的,下半年还有集体的,这一系列都是由省委宣传部来牵头主办。所以从大的放在浙江文化强省、书法强省建设当中的框架里边来认识这个展览,这个可能更为贴切。

主持人:刚才赵雁君的提示非常重要,我们做的时候要跳出一个个人展,放到一个大的书法背景当中。我也说明一下,刚才我这个提问实际上某种意义上也是给记者朋友、媒体的朋友一个小小的提示,我非常希望这个展览在做文章做新闻报道的时候要跳出单纯的书法展览这个小圈子,把它放到一个大的文化艺术背景上去,这样的话可能文章做起来也大。所以立足于文化,透过“我襟怀古”同我们当今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与中国的文化梦结合起来,这样的话可能会更好一些。今天新闻发布会非常成功,感谢各位媒体记者,也感谢鲍主席,最后送给鲍主席四个字,我襟怀古——秦汉气象。

鲍贤伦:谢谢大家。

"我襟怀古"鲍贤伦书法展.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卫视新闻播报]  “我襟怀古”鲍贤伦书法展6月12日将在京展出

视频链接:

http://yuntv.letv.com/bcloud.html?uu=0d46d0f0cb&vu=5e72350be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8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不容易:能脱去雅致与浑穆不容易,未经千锤百炼的批判的展览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8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3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