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739|回复: 0

刘洪洋解读——吴新宇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3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奇光 于 2014-4-23 21:20 编辑

古朴文雅 风致归汉
                                                                                                                                                                                                                                                                                                                                                         
                                                                                                                         ——青年书法篆刻家吴新宇印象

“若暇龙盘游,蜿蜒轩翥,鸾凤翱翔,矫翼欲去;或若鸷鸟将击,并体抑怒,良马腾骧,奔放向路”。这是对东汉隶书艺术成就的高度写照,也是新宇心中追求的艺术明灯。
    近些年来新宇的书艺成就主要是隶书,而他的取法避开大众法源而直击《好大王》和《开通褒斜道》,在欣赏他全国大展上展出的作品我们会感受到他用笔遒劲,虽纤细而不柔弱,虽平直而不呆板,以斜取势,颇具动感。其书布局饱满,随字赋形,大小相间,疏密得当,参差错落,浑然天成。在书艺创造上,从笔画、布白、形体、排列到运笔、体势、风格等方面均能道出隶书的特征,完全能折射出东汉时期的宏大气象,究其根由新宇是以篆作隶,藏头护尾,才有如此精良之作,可见新宇的睿智清远。新宇初习金文,于西周青铜铭器用功颇多,深得堂奥之妙,而后扩大法源,涉猎秦汉,推崇参会,领略其旨,终有所悟。新宇的作品老道古气,在书写过程中简明干练,笔笔都不犹豫,直截了当,准确到位,从无做作之嫌。由于使线条有力老成达练且极富弹性和韧性,虽字形不大但力足气满,件件作品都具有遒劲郁勃之气,古雅的风致使作品的情调和韵味散发着激情与冲动。再者新宇隶书结构灵活,用笔方圆兼施,刚柔相掺,交替变化,运用自如,使人感受到他善于用笔来处理各种不同的笔画形态和结体,他的作品也因此气息活跃,又让人感受到其笔下的庄重感,以静穆之美应和于庙堂之上,即活跃又奇异,笔力沉实中得厚,笔力灵虚时得力,细中有韧,打破了平稳如一的定式,在对比中得到趣味的变异,这才是难能可贵的。细品其隶书结构的不对称,用笔的不平衡,却在视觉上造成了相辅相对并不狂怪的艺术修为。其笔下极尽其形之变而得平衡安稳,那种不规则的无定式秩序的排列节节生奇,层层追险,奇险互见,曲尽其妙,这不正是书家深厚功力的映射吗!清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汉、魏儿童之谣谚,自能蕴蓄古雅,……。”清代杨景曾《二十四书品》云:“汉魏遗留,晋唐素绻。色綦斑谰,香浮罗蔓。琴是已焦,蕙初摘畹。三代而还,实为我愿”。书法作品具有拙朴、结实、飘逸的审美特征,才能古雅,才能具有那种幽远淡泊而又凝重雅致的书风,新宇心知并努力着、体味着、追求着……。从其书作的风神卓然之气传达出一种不可言喻的情思和电石火花般的灵感,充满生机,充满艺术的魅力。近些年他的篆书、隶书在全国大展赛中入展、获奖二十余次,其篆刻作品跻身天津市首届篆刻家提名展48人中之一席,可见新宇的探索是成功的,艺路是宽博的,思想是开放的……
    新宇于艺事用功颇勤,每每登门都会带来十件、二十件作品,几乎每月都来,我一一斟别提出意见,他都慎重的自有考量,擅于用脑思考,用心写字,心摹手追,从不妄言,深遂的习艺态度必能助其有所成就。新宇当下更要思考一些精神层面的因素来调整作品,助其腕下书印更加辉煌灿烂。
祝新宇一路走向高华!
                                                                                                            岁在癸巳小雪
                                                                                                           刘洪洋于京东印社
(本文作者系中国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工作室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