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微处下足了功夫 ----读方放老师书法 说实话,我以前不知道方放老师的书名。这次对方老师的印象,是感觉风格和江苏书法家孙晓云、管峻、韦斯琴一路书风很像,书风隽永。 随着现在展览机制的引入,书法的装裱款式,小心翼翼,刻意安排,一次不成,反复多次。或者先拼接后再画,无论采取何种手段,颇有些展览的制作味道,人为制作的痕迹已与艺术的本质大相径庭,而方放老师书法的可贵之处正在这里,在精微处下足了功夫,和看惯了的展览作品味道迥然,显示的却是才情,流露的却是智慧。 古人讲“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在这次网络展览中,得见方放老师很多形制的书法作品,真是令我大饱眼福。我暗暗的比较了和自己比较熟悉的韦斯琴老师书法作品,感觉两人的书法可以讲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或者说是神似之处。可能两位老师书法追求的气息总是静穆平和,总能带给我们所谓的“正能量”,呵呵...所以我看不到方放老师书法有衰败颓唐的情调,而是亲切平和、昂扬向上,当得起“神采为上”;当得起“气韵生动”;当得起“风格隽永”。 对于方放老师书法我说不出太多,但行气、章法可以很轻松地从古人名迹里找到与之相近的,写字是需要技术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书法学习经典,无疑是最正确的路,也是必由之路,但怎么学就大有讲究了。如果有人说书法上对传统的学习、对经典的取法,就是写得跟古人一模一样,恐怕是无法让人信服的。神采、气韵不会脱离技术孤立地存在,正所谓“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但如果失却神采气韵,即使和古人书法写得一样,那也最多是“双勾”罢了!当书法沦为“炫技”,奢华的材料、精心的拼贴、刻意的变形打造出来的一件作品,除了说是设计出来的东西而已,到底能有多少作者的感情,则不能不让人怀疑,而一旦抽离了感情,那这件作品还是书法吗?这件作品还有意义吗? 当艺术圈越来越芜杂的时候,我们越是要沉淀下来,走向传统,深入传统,不趋时流,不跟风潮,一步一步,一笔一笔去做基本功课,练线条,练笔力,只有练就了基本功,才能谈得上融会贯通。今天的书画界过于强调这样那样的“创新”,却忽视了一些最基本的问题。殊不知,有时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最复杂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最复杂最重要的问题往往也是一些最基本而且最易被忽视的问题。我觉得方放老师算是一个清醒者。她的坚守传统,她作品中那种不激不厉,宛如在“松风云影”中慢慢写来,或许能给今天这么躁动的书画界带来一丝凉风。 安徽蚌埠市胜利路中粮大厦15楼 经济运行部 马晓宁 136555255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