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重塑风骨找准新文人书法在当代书坛中位置 中国的书法史是一部中国文人的心灵史。文人书法的人文精神内蕴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创造,也是对世界文化的一个历史贡献。中国书法近30多年来的发展其核心是重建书法现代人文精神,这是当代书家必须具备的一种品格、一种情怀。新文人书法的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在于文化品格的铸造!只有不断提升文化品格和精神境界,把思考的角度向纵深推进。新文人书法概念的提出,是立足中国文化立场的关于书法的认识或看法。新文人书法将历史意识、个人情感与时代审美有机结合,并以时代精神为统领,突出创造的价值与意义,是对传统审美意识形态的消解与重构,对人文精神的重新阐释。 中国书法推崇“以人品为先,文章次之”、“先器识,后文艺”、“先道德,而后文学”,这种重视伦理思想对于书家的人格塑造和书法创作都起了巨大的榜样作用。而当下书家最大的危机是人文精神的丧失。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即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治理别人。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古代的书家学习书法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而现在的人学习书法是为了获取名利。如今的书家越来越多,文化则越来越少,文人越来越少。原因何在?当然是由于素质下降。传统文人书法是本质上重人重文,那么,理想的传统书法就不可忽略其深蕴的“文”、“人”、“书”性质。即:一是“文”学的修养;二是高尚的“人”格;三是书家的技法。文人书法是包括了“人品、学问、才情、思想”这四要素的。可见,文人书法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性质正是中国书法的人文精神的主要所在,而且表现了中国文化的一个制高点 文人书法曾经承担了中国艺术的形而上精神,它的形而上精神表现得非常充分。但随着文人的消失,这种形而上的精神消失了。这种精神实际上是继承一种风骨。陈独秀对书法有独到见解,曾当面评沈尹默书法“其俗在骨”,沈不以为忤,后推荐陈于蔡元培作北大文学科长。陈独秀晚年,贫病交加,依旧醉心于学术研究。他得知欧阳竟无珍藏有东汉隶书拓本《武荣碑》时,以诗代简“索借”。诗曰:“贯休入蜀唯瓶钵,久病山居生事微。岁暮家家足豚鸭,老馋独羡武荣碑。”欧阳得诗后割爱以遂其愿。陈独秀晚年所著《小学识字教本》送审时,陈立夫以为书名不妥,要其改书名。陈独秀不同意,并说“一字不能动”,把预支的八千元稿费退回去,此书至死未出。陈独秀身上所体现出的文人风骨,是我们为人和为文时最需要秉持的宝贵精神。新文人书法还需承续“士之风骨”,让这种人格力量会重新发挥作用。 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新文人书家要想在展示当代艺术精神,首先要认识自己文化的基因,保持中国文化特性,深入寻找书法思想的根,才能适时地开拓新文人书法的新局面。对应到今日,具体说来,即是所能承载与彰显的文化自信,是否能够将昔日中国艺术传统主线中清雅自得的魏晋风度、圆熟大气的汉唐气象和独抒性灵的文人情怀等精华部分,与当下国人的精神气质和我们周遭的都市生活恰切地、自然地糅合在一起,使书法既承接千年传统的气脉,又能积淀运化为当代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并为世界文化所理解、认同、欣赏和吸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