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随庐 于 2015-6-30 16:48 编辑
山水有清音 周毅山水画赏析 历代的文人画家,绝大多数都以山水画来遣兴,如董其昌、文征明等,都在山水之间找寻着自己的心灵栖息地,在山水之间寄寓着自己的林泉情怀,在山水之间探究着生命的本真和意义。故而山水画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 饱受中原文化熏陶的青年书画家周毅先生,在其书法取得一定成就之际,又将触角转向山水画的探索和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孜孜以求的苦心钻研,如今其山水画已是小有所成,初具规模。 在艺术探索的过程中,周毅先生非常注重对于传统的学习。古代的郭熙、巨然、王原祁、龚贤、王蒙、沈周、文征明、王翚、王时敏、石涛、髡残等等,都是其主要的取法对象。这可以从其所临摹的这些山水大家的大量画作中可以看得出来,他所下的功夫是非常深的,从而也因此练就了其非常扎实的基本功。他通过大量的临摹来熟悉和掌握前人画山水的经验,正所谓与古人对话,与经典对话,从中学到古人的笔法,皴法,墨法和布局,更好的服务于自己的创作。最后他又将自己的取法阶段性地定位在近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的身上。他学习黄宾虹的用墨法和散点布局法,在浑厚华滋,苍茫大气的笔墨意象中精心营造着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山水清音和精神依托。 临摹是学画的必经之路,然而对于山水画的学习,乃至花鸟画和人物画的学习,写生也是极其重要的。古人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便讲明了其中的道理。还需要不断的向自然学习,深入到大自然当中去,体味其中的山明晦涩,阳舒阴惨,需要得到大自然的滋养,以自然为师,以造化为师,与自然融为一体,天人合一。周毅先生亦深明此理,他也非常注重写生,尝深入到祖国的名山大川中,对景写生,取其形貌,得其滋养。如其在北京十渡风景区和江西上饶三清山所作的大量写生画稿和优秀的创作作品,便是其师法造化的有力印证,和其对山水悟性的彰显。他所画的十渡山作品,依据十渡山的山形地貌,通过笔墨,将北方大山的浑厚苍茫,雄浑大气表现的十分到位。而其笔下所描绘的三清山,则又将南方山水的秀美灵动,清丽俊逸再现的活灵活现。他能够捕捉出南方山水与北方山水的差异性,施之以丰富不同的表现手法。在周毅先生的挥运下,无论是南方山水,还是北方山水,都能做到手随心运,足见其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洞能力,以及他过人的笔墨技巧。 周毅先生的山水画多得古意,超尘脱俗,一片天籁。作品浑厚朴拙,古雅率意,颇得山川雄浑壮美之势,又得古朴灵动之韵。欣赏之余,而又仿佛使人有步于画中之感。其画面中山川的错落,层峦叠嶂,郁郁苍苍;凌空的飞瀑,奔流而下;起伏的远山,云雾缭绕;苍翠的树木,掩映其中;茅屋数间,静谧而幽深。他熟练的运用各种皴法来表现山石的纹理结构,富于表现力。用墨淋漓酣畅,饱满,有韵味。构图平中求奇,错落有致,虚实掩映。既遵从古法,而又融入新意,融入自己对大山的那一份情愫,见心见性。从他的山水画中依稀可以看出黄宾虹的影子,虽传陈于黄宾虹,但又不是完全依附于黄宾虹,而是有所创新,他在黄宾虹浑厚华滋的基础之上,又融入了古朴的一面,更有古意,使人有遥接千古之感。 周毅先生书画兼修,技近乎道,相信以他的追求和不懈努力,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走得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