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2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2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叶武

海峡两岸百岁文化大师姚奠中、张光宾台湾世纪相遇全纪录(精彩评论赠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武 于 2013-11-25 17:09 编辑

中国书协代表团一行拜访台湾中国书法学会。1962年,在于右任先生关怀、指导下,台湾中国书法学会创立,目前是台湾影响最大、最权威的书法组织。1988年以前,该会一直也是政府供养,之后,在台湾体质变革下,变成纯民间组织。
3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武 于 2013-11-25 17:09 编辑

苏士澍副主席讲话
4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武 于 2013-11-25 17:09 编辑

苏士澍副主席在挥毫
4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武 于 2013-11-25 17:10 编辑

赵学敏主任在挥毫
4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武 于 2013-11-25 17:10 编辑

台湾中国书法学会办公室悬挂的马英九先生墨迹
4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武 于 2013-11-27 13:06 编辑

拜祭于右任先生墓
4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武 于 2013-11-25 17:11 编辑

于右任先生安葬在台北阳明山高山上,可以看到大海及海那边的大陆。
4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46.姚奠中论书十条屏.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武 于 2013-11-25 11:23 编辑

海峡两岸百岁文化大师姚奠中、张光宾台湾世纪相遇全纪录 (研讨会访谈)


登高望远—海峡两岸百岁书画大家
姚奠中、张光宾作品展研讨会发言及访谈


谢季芸  (台湾中国书法学会原理事长)
  登高望远展览是两岸历史上的壮举。两位老人历经坎坷却都依然坚守中国传统文化,非常不容易,令人敬佩。他们都是我们的标竿。     
  姚奠中这位伟大的老前辈我从未见过,但是对他认识的第一印象来自接到此展览请柬上的那几个字“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这8个字让我很震撼,不但是内容,字也是铿锵有力,朴拙带着坚毅,那种包容的内涵让人很惊讶!然后又看到了照片,身体非常硬朗,让人肃然起敬,是非常崇高的一位老者的感觉。来到现场,看到字后更是让我非常的敬佩。姚先生篆隶各方面都很好,他从章太炎先生那里学来的。章太炎以大篆为主,行草略有涉猎,姚先生可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姚先生各体兼备,行书草书都很好。草书更狂,篆书的飞白也很好,一般人写不出来。他用毛笔不太讲究,有时用秃笔。姚先生是一位国学家,他的字不光是技巧,是从他内心发出来的字,尤其他这十条屏论书绝句,从古讲到今,把书法历史都写出来了。 “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作品现场看更震撼。姚先生经过百年历史的洗礼(包括文革磨练)走到今天非常不容易。我听了姚先生的孩子大云、力芸谈他父亲一些事情,他很坦然面对一切苦难。文革期间烧锅炉他都很认真,烧的最旺。所以说,一个人呢,自始至终对每件事情都坦然面对。胸怀之博大非常不容易,能看得出来,最后那张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是他一生全部的表现。
  两岸的两个老人两百岁,一个是在大陆土生土长长大,一个是因为政局变化来了台湾。台湾人热爱中华文化根深蒂固。我的老师曹秋浦先生谈到写字要写大陆体,大陆胸怀宽大,写出来有气势。台湾岛小,格局小。姚先生写的作品老练浑厚,好像看到我老师曹秋浦先生写的字。两岸中华文化交流分不开,这是自然的共同发展。
  这个展览非常好,我已经看了三次。



苏士澍(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协副主席)
  此次展览是暨今年上半年举办的“海峡两岸四老(启功、台静农、王静芝、陈其铨)书画遗墨展”之后,我们举办的又一个展览。不同的是,前面的四老是去世的,今天的是二老是健在的。相同的是,他们均是海峡两岸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家、文化大家,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集大成者,均代表了两岸传承中华文化的高度。
  我在开幕式讲话中对二老均有三点认识:即姚奠中先生既是国学大家,也是书画大家、教育大家。张光宾先生既是书画大家,又是鉴定大家、书画史论大家。姚奠中先生23岁成为章太炎的研究生,25岁创办到汉国学讲习班,35岁担任贵州大学国文系主任,36岁后在山西大学讲授文史哲60年,98岁捐资百万创办国学教育基金会,100岁著述《国学之道》并在电视上讲国学。漫漫100年,姚先生都在弘扬国学、传播国学,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家。姚先生又是教育大家,他在南北高校执教70年,培养弟子千千万。姚先生又是享誉全国的书画大家,2009年荣获中国书法界最高奖——兰亭终身成就奖。张光宾先生是书画大家,他师从傅抱石、李可染等大师,他自创“焦墨排点皴”的笔法,让中国山水画写实风格融入抽象造型,将中国山水画带出新的视野。张光宾先生又是艺术史理论大家,他长期研究元代书画史,著作《元代书画史》等著作在学术界有重要的影响,有“ 元代书画史活字典”之称。张光宾先生又是鉴定大家,他解开了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真伪的历史悬案,在两岸产生了重要反响。
  目前,海峡两岸都面临着中华文化复兴的重任。中华文化复兴,我们不仅要宣传老先生们成就,我们更要从娃娃抓起。目前,我们正在海峡两岸推广中小学书法教育进课堂,在电视上举办汉字书法大赛。这些事将影响到几亿少年儿童传承中华文化问题,得到了两岸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


连胜彦(中国书法学会名誉理事长):
     两位都是在国学方面很有研究,都是书画大家,也是教育家。张光宾先生担任学会顾问,对中国书法学会一直指导不少。中国书法艺术基金会成立之初,张先生第一次便捐100万,第二次又捐了400万,非常了不起。他慷慨捐助,奖掖后学。两位老人都是学问深厚,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家。这个展览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两岸文化交流有了高的起点,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把共同的事业做好,扩大交流,发扬光大。


沈荣槐(台湾中国书法学会理事长)
  这次展览是一个意义深远、具有突破性的、相当高度的展览。他代表了两岸历史艺术的高度、文化的高度以及视野的高度。两岸百岁老人历经了一百年的流金岁月,看尽了世事沧桑,体会了深刻人生,他们藏于中,形于外,把心中思维、理念、情感发之于笔墨。姚先生书法非常老辣,有丰富的内涵。姚先生历经很多磨难,但能够坚强走过来,具有不折不挠的意志。在书法上书如其人,我们看到他坚强的生命力。书画篆刻是中国读书人三大修养,传统中国读书人兼备这三种修养才是真正的读书人。姚先生这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有高度,有内涵,所以他的人文精神在这三方面艺术上有充分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武 于 2013-11-27 13:05 编辑

海峡两岸百岁文化大师姚奠中、张光宾台湾世纪相遇全纪录 (研讨会访谈)


登高望远—海峡两岸百岁书画大家
姚奠中、张光宾作品展研讨会发言及访谈


赵学敏(全国政协书画副主任 中国书协理事)
  两岸世纪老人相约在台北共同举办展览,这本身就是一个高度。两位老人都是民主革命时期成长起来的两位百岁老人,他们不论在学术上、书画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均是令两岸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学人代表。两岸民族团结、交流首先是文化的交流,文化交流应该站在“振兴中华,复兴民族”的这种高度。此活动主题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岸关系要登高望远精神。两岸关系登高望远目标就是“振兴中华,民族复兴”。我自己参加这个活动很受教育。对后学者来说,更应该把自己置身于两岸的民族文化复兴的高度上来从事两岸文化交流,这是两位老人对我们的启示,他们对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陈传席 (中国人民大学博导、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两位老先生我都知道,他们的书画都有很高的成就。他们的成就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的书画是一种文化的呈现。有的人提出了书画主要是技巧,有的人提出了书画主要是学问,我认为5%是技巧,95%是学问,这两位先生都是有学问的。艺术是意识形态的反映,诗歌,书画都是“态”,有无学问皆能从中窥见。两位先生书法都很厚重。张先生书法厚重中有潇洒,姚老厚重中有朴拙,与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大环境有关。第二个问题,我认为中国的哲学不能救中国,但能救世界,中国哲学讲究天人合一,和大自然和睦相处。全世界如果都用中国哲学,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和平的。西方的科学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在毁坏这个世界。这两位先生的长寿和中国书画、中国的文化有关系。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推广到全世界,世界就会安宁,人类就能长寿。第三点就是姚先生的观点,我们要守住中华文化的正脉。西方的现代艺术惯用泼、甩、打的各种技法,这个不可取,我们要发扬我们的正脉。中西结合这个观点我不赞成,要借鉴可以。实际上早期徐悲鸿先生提出了中西合法比较好,中西结合缺乏主体意识。张之洞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严复提出中西学问分之为两立,合之为两亡。严复最反对中西结合。毛泽东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鲁迅提出拿来主义。姚老、张老他们坚持的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正脉。中国的汉字,中国的文字是我们统一的根基。中国文化不亡,中国就不会灭亡。中国人一定要发扬中国的文化。国父纪念馆举办此次展览,就是在宣传中华文化,是把中华优秀文化推向世界的盛举,祝展览成功。



陈维德教授(台湾明道大学  博导)
  看了姚老师的资料我觉得姚先生的确是一代奇人。姚先生的书法,好多学者推崇备至,我个人也有同感。我跟张光老结缘快十年了。张先生指导我们绘画非常认真,非常热心,有求必应,不讲代价。性格非常好,修养特别高,他常常讲一句话“放轻松”,任何事情放轻松就好,这是他的人生哲学,也是他得享高龄的一个重要秘诀。他做学问非常认真踏实,张先生后来到故宫做调研员,潜心研究,他认为做学问一定要由博转精。他最后聚焦元代书画研究,他写了元四大家著作,可谓现代的经典之作,他的研究旁及元代各大家,并称为元代书法的活字典。在书法方面,他在二十多年前就写了一本《中国书法史》,他从古文字到明清书法均有研究,我们明道国学研究所以国学和书法为主轴,以光老的《书法史》经典之作为教材。他在台湾德高望重,获最高文艺奖。光老早年山水人物,花鸟都画,晚年创焦墨山水排点法,加上抽象的造型,使中国山水画提升到一种新的境界,开创了新的艺术形式,对我们艺术工作者有很深的启发。最值得我们称道的是,他非常豪爽,对金钱毫不再在乎,对书画学术事业大力支持,一拿就是十万二十万,并成立了奖学金,还给故宫捐了一大笔款项,作为艺术发展的基金,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赞助书法事业,自己的生活却非常简朴,是一位大善人。这两位百岁人瑞登的高,看得远,经过很多人世坎坷,仍以坚毅不拔之志做研究做学问,去创作,做出了很大贡献。姚先生也捐了100万人民币成立了国学教育基金会,张老又捐款给他的母校中国美院。他们这样的精神就是登高望远,他们都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为中华文化学术正脉的传承不遗余力,这些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学习。


徐富昌 (台湾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姚先生创作的这些作品,本身就是一个个历史的记录,体现出很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风骨。他继承了章太炎先生经世致用的精神,始终对国家和民族发展持有高度的关注和责任感。他很早提出的“十教条”就有非常鲜明的章氏风格,也是他个人学术观和他人生观铿锵自律的精神写照。姚先生的这种精神与当代大学教育明显不同。现代大学模式分科太细,逐渐显示出它的弊端,主要存在重知识传授、轻素养品德,重规范管理、轻个性发展,重西方科学文化、轻中华传统文化。这种应试教育和市场化的偏向,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忧虑,尤其是在大陆。我相信,姚先生这个国学观点,文史哲不分家,而以小学为主,对当前大学分科太细以及缺乏生命教育的弊病,应该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姚先生的书法,大体来说是高古大气,雄浑典雅。他兼善五体,他的文化艺术和国学底蕴极其深厚,非一般人所能及,他诗书画印非常全面很难得,当代这样的学人少之又少。他是一位通儒,一位大儒。凡是与姚先生接触过的人,都感到其浩浩荡荡的学问,不知深几何广几何。的确不是一些专一方面的教授可比。姚先生治学的广博令人称奇。大陆著名学者周汝昌、霍松林、冯其庸等都对姚先生给予高度评价。


陈鸿森 (台湾中国研究院史语所教授)
  海峡两岸两位百岁耆老共同举办此次书画联展,是两岸艺坛的盛事。去年我曾在山西大学参加姚先生国学研讨会,见到姚老师他身体非常健康,非常硬朗。众所周知,张光宾先生鉴定《富春山居图》的学术贡献和他在书画史的研究,特别是元代书画史造诣精深。姚老的大作,我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拜读。他师从章太炎先生,他经历了抗战、文革等历史阶段,饱经沧桑,极其艰苦,但他讲习撰述不辍,时时不忘以贤为本,非常可贵。学术之外,他兼通艺事,书法各体兼善,又精篆刻绘画,造诣之深在山西无出其右者。姚先生同时具有兼济天下的情怀,他曾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以他丰厚的学养来造福人民,兴邦社会。从政教学之外,他善于养生,为百岁人瑞,更值称道。姚先生的道德文章,学问修养,影响深远,他许多弟子各有建树,卓然名家。比如弟子刘毓庆,及再传弟子郭万金等等,他的学术和人品瓜瓞绵绵,难能可贵。作为后学,祝愿姚老德业常青,此次展览在台交流更是两岸的盛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